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盧彥勳職業網球十年孤寂路 來源:商業周刊第1181期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0658&p=1 撰文者:齊真 全球球迷見證,在激戰四小時三十六分鐘後, 台灣網壇黑馬盧彥勳通常長盤(Long Game)決勝考驗, 爆冷扳倒前世界球王羅迪克(Andy Roddick)首度闖進溫布頓男子單打八強; 但對盧彥勳而言,「職業網球」這場Long Game, 他整整奮戰十年,才奪下這場最重要的勝利! 打進八強那刻....媽媽和哥哥淚流不止 英國溫布頓球員休息室裡,二十六歲的盧彥勳像個孩子, 與德國教練霍多夫(Dirk Hordorff)、台灣教練連玉輝相擁而泣; 台灣三重盧家客廳,八月將滿六十歲的盧媽媽,緊盯電視, 在兒子贏球那一刻,先是興奮的又叫又跳,接著雙膝跪地、感謝上帝; 三十一歲的長子盧威儒環抱媽媽,兩人止不住的眼淚模糊了視線。 電視對面牆上,十年來高掛盧彥勳父親盧慧源的遺照。 盧媽喃喃說著:「爸爸一定有在現場看比賽,一定有那裡照顧彥勳…。」 盧威儒的手機很快響起,是彥勳! 「我做到了!我做到了!」盧彥勳哽咽重複同樣的話。 這一刻,一家三口的心,緊緊相依。 十五年來,全亞洲沒人能打進溫布頓男單八強, 尤其,這張八強門票,還是從羅迪克手中拿下。 羅迪克,前世界球王、三屆溫布頓冠軍、世界排名第七、本屆第五種子, 他是全球發球速度最快的人,而溫布頓正是發球占盡優勢的快速草地球場。 賽前沒人看好世界排名八十二、從沒在溫布頓闖進第三輪的盧彥勳能夠贏球。 十年苦撐,盧彥勳堅持職業網球之路的心路歷程、人情冷暖,歷歷在目。 與棒球、籃球相比,無論資源、舞台,台灣網球選手都是孤獨的。 他們籌球不易,一年到頭設法出國訓練、比賽,必須省吃儉用不說, 還得忍受長途飛行、迅速調整時差之苦,下飛機再換車七、八個小去球場是常事。 有的國家政治混亂、種族歧事嚴重,有的衛生條件不佳,碰了水就腹瀉不止。 每一週的比賽環境都不同,有的熱到四、五十度, 有的風大又塞冷,有時連續好幾週一勝難求。 排名差的找不到人練球、想找雙打搭檔也得低聲下氣哀求; 光是那種挫折與孤寂感,能挺得住的就沒幾人。 父親剛過世時….不敢上球場,變得更沉默 無數沒有掌聲相伴的日子,盧彥勳說,「幸虧有家人陪伴。」 家庭是盧彥勳最重要的動力, 「我要完成的,不是我個人的目標,而是我們家庭共同的目標。」 目標的根源,來自父親。 二OOO年十二月,愛好網球的盧慧源,正值四十九歲壯年, 一天,他在球場上準備接受發球時,突然倒地,心肌梗塞猝逝。 當時在美國打青少年賽事的盧彥勳,立刻放棄比賽回台,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宛如青天霹靂,盧彥勳不斷自問:「是我害了爸爸?要不是因為我,爸不會那麼操勞。 爸整天電話講不停,幾乎沒睡覺,都在談我的事。」 意外發生當天,盧爸清晨起床工作,上午開著車, 載著妻子與教練連玉輝赴國立體育學院,了解盧彥勳未來入學後的情形。 回台北時,盧爸邀約連玉輝一起吃小火鍋,想繼續談盧彥輝的運動生涯規劃, 連玉輝回憶:「當時我趕著回台大處理公務,沒答應,要是我們一起吃飯, 盧爸沒去打球,也許憾事不會發生。」 下午接到電話的連玉輝,同樣不敢置信, 當下,他告訴自己,「盧爸把孩子交給我教,彥勳是我的責任。」 起初,盧彥勳不敢上球場,因為球場上充滿著他與父親的回憶; 本來就不愛說話的他,更沉默了。 盧媽媽與哥哥化哀痛為力量,要彥勳用打球走出傷痛, 但深知職網高難度的他們,也設下底限:打兩年,真沒成績,就赴美讀大學。 孤兒寡母三人相依為命,不斷有冷嘲熱玄傳進耳中。「他爸走了,盧彥勳等於完了嘛!」 「世界排名前一百?癡人說夢吧!」十年來,負面批評沒有斷過。 轉職業頭兩年…錢像倒進大海,卻一直輸 但盧彥勳從小好強,天生不服輸的性格,越被打到谷底、他觸底反彈的力反而更大。 在盧彥勳轉職業選手之前,台灣男子選手單打最佳世界排名紀錄,是連玉輝的四百多名。 但盧彥勳從青少年轉職業時,無論賽事激烈程度、積分的方式, 都與連玉輝當時大不相同。 這意味著,沒有前人腳步可循,盧彥勳要從零開始。 「轉職業」三個字,可不是「背著球袋出國比賽」這麼簡單。 積分從零開始,打了幾站,輸球、輸球、再輸球, 機票、食宿等花費就像倒進大海,盧彥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行不行。 三個多月過去,該花的錢一毛沒少,積分卻一分都沒有得到。 盧彥勳與韓國教練黃文哲來到中國昆明,教練電話回報盧家, 「這站很有機會,狀態很好。」 在台灣的媽媽與哥哥也重整洩氣的心情,準備迎接歷史性的「職業第一分」。 沒想到,重要時刻,盧彥勳卻在賽前練球時踩到另一選手的腳,嚴重扭傷, 腳踝腫得像「麵龜」一樣大,緊急送醫, 當時昆明醫院設備簡陋,X光機還是木頭做的。 盧媽與盧哥接到消息,對坐在客廳,無語問蒼天。 這一傷,不只很有機會到手的第一分飛了,還得休養三個月。 盧威儒回憶,「那一天我忘不了,當天我才剛拿到大專乙組的單雙打冠軍, 就馬上從天堂跌到地獄。」 這段日子,一再輸球、受傷、休戰,讓盧彥勳自問成千上萬次: 「難道轉職業,是我不自量力?」那時,他感覺零與一之間的距離好遙遠。 終於,二OO一年七月初,盧彥勳在土耳其未來賽,從會外打進會內, 並在會內贏了一輪,拿下珍貴的第一分,正式跨過職業網壇門檻, 獎金兩百美元,還要扣稅。 這是第一次,男子職網官網上有了他的名字,到今天他都沒有忘記那種喜悅。 碰上難捱難關….嚴重肩傷,排名無法提升 但到了二OO三年,他又碰到另個難關,嚴重肩傷, 當時已從並列世界第一千三百四十一名竄到兩百多名的他, 試盡所有方法,都提升不了排名。 「我每天都在內心煎熬中拉鋸。」 自我要求極高的盧彥勳說,這是他職業生涯最難捱的時期。 火氣一來,他多次在越洋電話中,毫不留情對哥哥咆哮。 發洩過後又開始反省,為什麼不把力氣用在練習中。 基督教的信仰,讓他轉化怨懟,感恩每一次上帝給他的試煉、磨練他的耐心, 感恩信仰讓他與家庭的凝聚力更強,面對職業網球的挑戰。 他說,「壓力也好、苦練也罷,要成為世界頂尖,就得找到方法、克服問題。」 踏上網壇聖地….學會用進取心態面對挫折 也多虧了這段日子,後來無論遇到任何挫折, 盧彥勳都告訴自己,「不會比O三年更糟了。」 二OO四年,盧彥勳果真歷史性的打進世界前一百名, 他也第一次踏上了溫布頓賽場, 那個父親生前曾說「如果有一天,我兒子能在那裡打球有多好」的網壇聖地。 二OO七年他又因椎間盤突,腰痛難耐,被迫休兵好幾個月, 他就是耐心復健、專心治療,走過低潮。 今年八月,盧彥勳將滿二十七歲。 他說,只要身體狀態保養得宜,心態健全,世界排名絕對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他不會、也不需用年齡為自己的職業生命判死刑。 「每個當下,我都全力赴,不為自己設限,達成一個目標,就再設定一個目標, 全力達成,永遠有動力前進,不預設退休的時機與出路。」 盧彥勳說,如果有一天,他真的高掛球拍, 也絕對已經具足夠的能力,奉獻回饋在他熟悉的網球產業裡。 球場即戰場,十年來,不論球賽輸贏、排名高低、掌聲多寡, 盧彥勳一樣認真、加倍努力。儘管有時屈居下風,但他不曾投降, 永遠為自己找到熱情,找到進步的理由與方法。 盧彥勳,永遠都是盧彥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09.46
DarkChilles:其實我覺得這不算奇人異事...比較像勵志故事 07/29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