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pecialm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旅居日本東京廿餘年的林毅夫表兄李建興,昨日在徵得林毅夫同意後,公布林毅夫當年叛逃前往大陸後寄出的第一封「家書」,林毅夫在信中寫道:「接到此信大概會讓你大吃一驚,但只要回想一下我思想成長的過程,也不致於太驚奇吧!我已經順利回到祖國,目前準備再到大學攻讀幾年研究所。」 目前在東京行醫的李建興,早年畢業於台北醫學院,與民進黨立委洪奇昌係醫學院的大學同學。他說,他昨天在與林毅夫通過電話後,決定公布當年他收到的函件,主要是希望外界理解林毅夫前往中國大陸的動機,以便冷靜看待此事。他說,林毅夫是具有「大中華思想」的台灣人,林會前往大陸的動機應是可以理解的。 林毅夫係在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六日從金門馬山叛逃前往廈門之後,在當年的八月三十日從福州首次寄信給剛到日本發展的表兄李建興,林毅夫在信上署名「弟正誼」,並預留大陸地址,「中國福州市東大路紅彩巷十九號之一林毅夫」。李建興說,林毅夫的首封家書當年係在經過輾轉寄送後才送達日本東京。 林毅夫在家書中並未談及太多大陸情況,但頻頻詢問宜蘭老家的情形。「雲英八月初生產,是男是女?我父母是否都平安?你有他們的消息嗎?若有,懇請來信相告。同時若逢親人返台,也請幫我捎個口信回家。回想四個月前我倆還在礁溪飯店,飲酒高歌,促膝長談,而今已天各一方,不知何日方能再相逢!」 隔年三月廿日,林毅夫在叛逃近一年後在給李建興的信上說,「我的回國,對台灣當局來說,當然是一件很難堪的事情,而我在台灣的知名度,更給了大陸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但為了在台親友的安全,經我的要求,組織終於同意,只要台灣當局不對我的家屬和親友採取迫害行動,這邊也就不以我的回國做文章。」 在談到台灣的未來前途時,林毅夫在信函中寫道:「台灣正處於十字路口,長期維持那種妾身未明的身分,對台灣一千七百萬同胞來說,並非終久之計。因此,何去何從,我輩應當發揮應盡的影響力。正如你來信所說,台灣不該獨立,更不應該再次淪為次殖民地,那麼台灣到底應該往何處去?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心中思索的主題。」 「基於對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認識,我覺得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做為一個台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願意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做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台灣除了是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 「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個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在台灣我也曾是被吹捧的對象,可是國民黨對我只是利用,而不是真正的培養。現在這邊則是真正重視我,培養我,目前我的生活除了偶感單調寂寞外,一切都令人非常滿意。」 林毅夫並在信上談到他前往大陸各地參觀的種種閱歷。林毅夫寫道,「我深深地相信,中華民族是有希望的,有前途的,而做為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的,是可以抬頭挺胸昂立於世界之上的。」他並說,在各地參觀名勝古蹟時,最令他感到震撼的是戰國時代秦李冰父子在成都築「都江堰」的場景。 林毅夫並寫道,「由於都江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而始建迄今,已近三千年,但是它還在惠及眾生,當我站在江邊,聽那滔滔的水聲,真讓我有大丈夫若不像李冰父子,為後世子孫千萬年之幸福,貢獻一己之力量,實有愧\r 此生之嘆!」 林毅夫當時將宜蘭老家父母妻兒的生日資料給李建興,希望他代為贈送禮物,林並說他與陳雲英之間有個小名叫「方方」,禮物上寫這個名字她就會了解。林毅夫最後還不忘提醒李建興,「目前我唯一能聯繫的親人就是你,但是你也應該特別小心,不要給國民黨當局抓到任何把柄,免得惹來一身麻煩,消息最好採用口傳,以免留下痕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4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