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載按>怪...怎麼大家小隊的網頁裡都藏了一堆好東西... 好東西要丟出來啊... 真的要讓小甜甜變孤兒嗎....:~~ 咳...年歲不好啊... 請大家多支持, 有好東西要自動丟出來...不然小甜甜是會夭折的... 不過...藉這個機會看一下大神年輕的時候吧... 網頁上有照片喔...:) ============================ 本篇取自成大山協北極星隊網頁 ============================ http://kewei.che.nthu.edu.tw/~polaris/ 北二段行程記錄 (Sep. 1~7, 1988) 小毛大神 ------------------------------------------------------------ 雖然這是古早以前一群星隊的老老人去的北二段記行, 但為了使北極 星隊娘娘腔養成訓練所的Homepage內容更加豐富, 所以就把它拿出來 曬曬太陽啦....... ------------------------------------------------------------ 日期:77年9月1日至9月7日 人員: 嚮導:林能通(豬哥通,羊隊78級) 領隊:不材在下我(星隊79級) 隊員:陳耀如(白喝,星隊72級) 蔡毓芬(??級,星隊榮譽隊員) 陳俊德(阿德,星隊78級) 陳啟天(阿天,星隊79級) 張雅鈴(物理系助教,山協榮譽會員) 預定行程:忘了.......:-P 實際行程: 9月1日:台南->台中小龜龜家 9月2日:小龜龜家->730林道上 9月3日:林道上<=>閂山->25k亞當工寮 9月4日:工寮->鈴鳴山->無明西峰前山頭 9月5日:無明西峰前山頭->無明山->無明池 9月6日:無明池->甘薯南<=>甘薯山->耳無溪底 9月7日:溪底->730林道->梨山->家裏 9月1日 2點05分的復興號緩緩進站,奇怪的是阿天怎麼突然失蹤了, 管不了這麼多了啦!!把票留給傑仔學長,讓阿天坐下一班車跟上吧..... 車窗外細雨不停,大伙兒有的睡覺,有的看記錄. 唉...又是撤退的天氣,想到幾個月前春假的北二段也是撤退,我....OOXX!! 車到台中,見到小龜龜已在車站外等候多時. 不久,蔡毓芬學姐也從北部下來與我們會合, 她雖不曾正式加入山協,但聽白喝說她曾去過雪劍,顯然不是省油的燈. 一行人往小龜龜家出發,稍晚,阿天及助教陸續趕到,調完背包後,大家就去夢周公啦!! 9月2日 清晨由龜龜家出發往台中車站, 一行人背著大背包在大街上走著,有點跩又有點不好意思,相信這是大家都有的經驗. 上了往梨山的中興號,望著低壓壓的烏雲,心中盤算著等會兒到梨山如何找車進730林道. 在梨山一下車就被計程車司機包圍,無奈我們經費有限,始終沒有達成交易. 就在失望之餘,雅鈴助教傳來好消息,她找到車站旁邊一位賣烤雞的老板願意載我們, 而且費用隨我們給.這個年頭還能碰到這種好事,Mnnn.....可能是此行成功的前兆喔!! 依照慣例跑去巷子裏的那家麵店, 飽餐一頓後就跳上烤雞老板的車,順便向他買了一隻烤雞. 車在宜蘭支線上疾駛,到了清泉橋頭右轉進730林道,一路巔簸, 很怕老板不願再開,沒想到他竟然說這條路比他平常開的路好多了. 車子過了果園的盡頭,路況越來越差,雜草幾乎把路面都蓋住了,只留下兩道車轍. 不久前方出現一大倒木,不得已只好下車,此處大概距林道口10k左右, 斟酌一下給老板一千,並禮貌性要他回去一路小心. 今天的行程本來就不定,能走多少算多少. 為了多趕些路,我們在林道上邁著大步走著,天氣似乎有好轉的跡象. 沒多久就來到15k工寮的遺址,但是連一點痕跡也沒看到. 此時才下午兩點多,討論一番後決定再走一段, 嚮導在前面領路,四五十分鐘後來到一避車道,此處頗為寬敞, 因為不確定前面的水源狀況,於是決定在此處紮營. 晚上白喝大展廚藝,真不愧為星隊的超級大老. 飯後天空的雲已散去,繁星點點,但山谷中仍霧氣瀰漫,遠方的山頭隱約浮在雲上. 我們就在這寧靜的山中進入夢鄉. 9月3日 今天上了閂山的大當......... 鬧鐘響起,看來天氣不錯.四秀遠遠地躺在雲海之上, 南湖中央尖也在樹叢間露出巨大的身影, 平緩的林道在清涼的早晨走起來是格外的舒暢. 來到叉路口,往左下是耳無溪,也是我們幾天後要上來的地方, 前行幾步右上往閂山,記錄上寫到大約三個多小時可以來回, 雖然前行還有登山口,但我們仍決定由此處上去,本以為可以輕鬆來回,結果...... 出發上行,一路在樹林中前進,不算太陡.不久後上至稜線,可望見整個雪山山脈. 續行路況漸差,箭竹茅草外加有刺植物,山上能碰到的,這大概全有了,行來辛苦異常. 好不容易來到茶岩山,四周卻雲霧瀰漫,天氣似乎又要變差了. 此後一路皆是草坡,假山頭一個個翻,卻換來一次次的失望, 而且偶而又有高密箭竹擋道,走起來是越來越鬱卒. 好不容易看到前方出現白色的對空標誌,狠狠地踢了一下三角點, 看看時間居然花了近三小時,難道是我們腿短了些嗎? 拍了登頂照趕緊下山,助教在前面跑,我在後面追,把其他的人拋在後面, 一路"跑"回登山口,先拿出食物充饑. 等全部人回到林道,算算時間將近五小時,今天勢必到不了預定的鈴鳴東鞍營地. 至此大家一致通過閂山應改名為"衰山". 吃完午餐已是午後時分,預計今天只能到亞當工寮,行程勢必要多延一天, 天空時而飄著細雨.經過閂山的"洗禮",大家的衣服及鞋子早已濕透, 每個人都拖著沉重的腳步各自前進,近黃昏時才來到工寮, 此工寮大且完整,缺點是似乎沒有水源,還好旁邊有一大汽油桶裏面有水, 過濾後拿來使用.晚上又是白喝掌廚,差點沒讓我們撐死在工寮...... 9月4日 起床時天尚未明,見幾顆星星高掛在天際, 這幾天都是一樣,下午天氣就開始轉壞, 對往後的天氣也不敢有什麼奢望,只求不下雨就好了. 林道在附近越過人待與閂山間的稜線, 越過稜線,林道狀況就變得很差,到處是高密的芒草擋道. 來到鈴鳴的登山口,棄林道沿小徑陡上,不久來到鈴鳴和人待之間的鞍部, 記得幾個月前春假的撤退,經過這時居然沒發現下林道的叉路, 一直衝到人待才發現走過頭了,卻也意外的撿到了人待. 往東續行上鈴鳴,由此方向看,鈴鳴只是草波上凸起的一塊, 和從畢祿或中橫看到的完全不同,每座山都有各種不同的面貌, 當然每種面貌也是不同的味道. 還算輕鬆地上到鈴鳴,望著與畢祿之間的稜線,不由得讓我想起箭竹的可怕. 在傳統的百岳路線上,少有如此高且密的箭竹林, 走在裏面大概只能用腳去感覺路的存在...... 在山頂虛榮一陣,已近中午,下至東鞍填飽肚子並下乾溪溝取水, 還好最近多少總下了點雨,沒讓我們下太深就取到水. 大家把水分一分,背包又沉重了不少. 此後,北二段的精彩路段才開始,路開在稜線上, 北邊是密箭竹和樹林,南邊則是直瀉華綠溪底的崩壁, 加上路跡不甚明顯,速度自然就慢了下來,還好沒下雨, 要不然在雨中走這種路實在不是一種快樂的事. 漸漸地樹林取代了崩壁,走在其間有股寧靜的感覺. 天色漸暗,風也越吹越來勁,來到一小山頭,無明西峰就在眼前,可是她好高啊!! 前面還有一個見不到底的鞍部,此處看來有人紮營的痕跡,嚮導大人決定今晚棲身在此. 白喝與阿德拿起柴刀揮砍一陣,小小的營地硬是紮下兩頂帳篷. 飯後本想收聽天氣及成棒賽的消息,卻意外聽到奇萊那有人受傷的消息. 強風整夜吹著,還好四周有箭竹擋著,不然帳篷可能要當睡袋用啦!! 9月5日 昨夜的營地替我們做了小針美容,早上起來檢視一下帳篷,結果被戳破了不少洞. 今天只打算到無明水池,雖然地圖上顯示直線的距離很近,但還是儘早地出發. 才剛開拔,又是箭竹,這幾天來不時與其奮戰,多少也有了點心得. 一會兒下到無明西峰前鞍部,無明西峰被前面的假山頭擋住,不知道還要爬升多少. 在箭竹和岩石間攀行,手腳並用,來到西峰頂,天氣晴朗展望良好,畢祿斷崖歷歷在目, 而無明的大崩壁就在眼前,雖然觀賞的角度不是很好,但氣勢仍舊不凡,不愧為十峻之一. 前面又是一深鞍,自從上到主稜後,已經不知上下多少山頭及鞍部,早習以為常, 畢竟十峻不是這麼容易爬的!! 一路幾乎都在稜線上,一邊是崩崖,另一邊則是樹林,狀似驚險卻不難攀登. 上到一小山頭,判斷過了前面的香青林,在爬一段碎石坡及可上至山頂, 於是在此用餐,呼叫後面的人趕快跟上,原來他們早就在後面吃了起來. 午餐解決後續行,約一小時終於登上無明. 這裏是白喝的第70岳,也是第九峻(剩下的那一峻居然是關山,你說奇不奇怪.....), 在當時星隊可是無人出其右,更是小星仔們景仰的對象,當然要大肆作秀一番. 北方的雲霧逐漸散去,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中央尖到中央尖西峰間的死亡稜線. 在山頂混了一個多小時才往無明水池出發, 它幾乎就在稜線上,墨綠色的池水像似茶葉, 晚上還用它來泡了一鍋的果汁牛奶,顏色真是難以形容. 此處營地不甚避風,不過道是一個看夕陽的好地方. 夜間強風依舊,四角的蒙古包被吹得東搖西晃. 9月6日 今天阿德給我們大家上了一課........ 早上大家動作特別地快,也許是有點歸心似箭. 打包完畢整裝上路,鬼門關山就在前面, 從這裏看她,只是稜線上的一個小山頭,實在無法想像另一面是著名的斷崖. 登頂鬼們關毫不費力,向北在走一點,卻是看得令人膽戰心驚, 才下去幾步,阿天的背包套就被吹走,巧的是又落在必經的路上. 其實路並非直下,故沒有想像中的危險,只要小心謹慎一點,並不困難. 到達甘薯南,回望鬼門關斷崖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更顯示出其險峻之姿. 白喝及學姐放棄甘薯,其餘五人向此行的最後一顆百岳出發. 一路上密箭竹林不時出現,跟記錄上寫得完全一樣!! 加上一路假山頭不少,一路鳥氣無處發洩,好不容易登頂,踢幾下三角點洩憤. 本想來此看看中央尖,偏偏此時雲霧繚繞,只好拍張登頂照,草草回甘薯南. 回程中阿德覺得胃不舒服,以為是無明水池的水在作怪, 問我們是否有相同的感覺,但其餘的人皆無此感覺,也就不以為意. 回到甘薯南,阿德獨自一人在旁邊休息,卻老半天不出聲,實在不像他平日的行徑, 等我們發現不太對勁時,阿德早以全身發熱,流不出半滴汗,手腳也僵硬起來, 似為中暑的現象.大家立刻七手八腳地施予急救,經過1,20分鐘的處理後, 阿德又是好漢一條,大家互相開著玩笑,但急救當時每個人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了.... 被阿德這麼一番的折騰,時間已經不早了, 這幾天走下來,我們的速度好像跟記錄上差得很多,多久能下到耳無溪,誰也不趕確定. 為了防止阿德在發生狀況,由白喝陪阿德在後面,其餘的人先趕下耳無溪,再回頭來支援. 不久來到遠多志山,平淡無奇. 由此開始,正如記錄上一樣,松針鋪地,走起來很舒服. 走著走著阿德及白喝居然趕上了我們,看來他應該是沒問題了. 海拔逐漸降低,四周的林相也為之改變,地上的松針變成大片的枯葉, 加上下起了細雨,行來奇滑無比,好不容易聽到了流水聲,卻不見溪水的影子. 反正耳無溪是跑不掉的,還是低著頭趕路.來到溪邊兩腳好像已不是自己的. 在流籠下方紮營,半夜雨點打在帳篷上,又有溪水聲,折騰一夜,半夢半醒. 9月7日 想到早上要翻上林道,不免一陣腳軟...... 整裝出發,捨流籠而赤足過溪,心中有點遺憾. 沿著一支流上行,一路上路標甚少,走起來不免有些怪怪的, 溯了一段溪,開始偏離溪流,右上陡升,越爬越衰,眼前只有樹林,不知林道身在何方. 忍不住拿出最後一塊羊羹補充體力,但似乎沒有一點作用. 之字形的路不斷地像上爬升,雙腳機械式地不斷交互向前, 不知道過了多久,聽到嚮導在前面喊"到了", 雖想往前衝,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好不容易看到豬哥通站在前面,終於到了!! 5天前經過這裏,現在又回到這裏,愛爬山的人們好像都喜歡作這種傻事!! 漫長的林道,雖然是下坡,但大家都已是強弩之末, 期待到了果園的盡頭時,有便車可坐. 途中學姐先行搭一位台電工作人員的機車下山, 沒想到幾個小時後她居然從梨山叫了一部車上來接我們, 而司機正是幾天前在梨山碰到的賣臭豆腐的老板, 他放著生意不作而上來載我們,可見學姐的媚力..... 到了梨山,當然付了老板相當的車資.然後搭車往台中,結束這次刺激的縱走. 能完成此行,真的是靠了運氣, 在梨山碰到了賣烤雞及臭豆腐的老板,解決了交通的問題, 在山中有靠了老天的幫忙,不該下雨的時候都沒下雨,終於讓我們完成了心願. Reference: 1.山協通訊第47期. 2.我的memory!! > -------------------------------------------------------------------------- < 作者: sometimes (隨喜) 看板: mountain 標題: Re: 北二段記錄 (成大77.9) 時間: Thu Dec 16 14:19:53 1999 : 北二段行程記錄 (Sep. 1~7, 1988) : 小毛大神 : ------------------------------------------------------------ : 張雅鈴(物理系助教,山協榮譽會員) ~~~~~~~~~ 抽煙喝酒吃檳榔罵章話的奇女子... 背的比男生重跑的比男生快.... 代號是 O-O 跟紅毛牌的不大一樣. : 依照慣例跑去巷子裏的那家麵店, ~~~~~~~~~~~~~~~~~~~~~~~~~~~~~~ 是哪時留下的慣例啊... 我就去過4次以上, 最後一次是82年末的雪山初訓. 那時一大隊人馬進去, 一傢伙開了3-4桌, 其它客人都不用混了... 老闆快爽翻了... 記得大魯麵和牛肉麵都不錯.... : 飽餐一頓後就跳上烤雞老板的車,順便向他買了一隻烤雞. 又, 這個找交通工具的方法可以記一下... 梨山一些擺攤的, 有小發財, 可能會比計程車便宜, 又能跑林道. 買東西時套套交情吧... : 9月6日 : 今天阿德給我們大家上了一課.. : ...... : 問我們是否有相同的感覺,但其餘的人皆無此感覺,也就不以為意. : 回到甘薯南,阿德獨自一人在旁邊休息,卻老半天不出聲,實在不像他平日的行徑, : 等我們發現不太對勁時,阿德早以全身發熱,流不出半滴汗,手腳也僵硬起來, : 似為中暑的現象.大家立刻七手八腳地施予急救,經過1,20分鐘的處理後, : 阿德又是好漢一條,大家互相開著玩笑,但急救當時每個人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了.... ~~~~~~~~~~~~~~~~~~~~~~~~~ 大神要不要說一下怎急救的?? 好像是拿湯匙刮皮膚什麼的.... -- 慢慢爬吧....... 總有一天變蝴蝶~~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ocean223.n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