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 發信人: bbsjjlu@Palmarama (靜竹), 信區: Scenery 標 題: 美麗洞窟之鄉 茶山 (轉載)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Sat Nov 15 13:46:33 1997) 【中國時報86/11/14】 福爾摩莎部落之旅‧鄒族   美麗洞窟之鄉 茶山 ⊙本報記者李嘉鑫 村民的指望:發展觀光 根據鄒族口傳歷史,茶山原是一支「達孤彼岸」人的領域,據說這一族男人高大 威武、女子美麗多情,在以前鄒族與布農族互相爭戰的時候,惟獨都與達孤彼岸人 和睦相處,後來可能遭受漢人傳來天花的侵襲而舉族滅絕。  神秘的達孤彼岸人,應該就是早已滅絕多年的布農族「蘭社群」,他們曾出現在 十七世紀荷蘭人的紀錄裡,後來的倖存者應該被阿里山鄒族所同化。  達孤彼岸人消失後,茶山可能荒蕪了數百年,直到日治時代末期,才逐漸有阿里 山鄒族因為追逐獵物而闖入茶山,台灣光復後,首任鄒族阿里山鄉長,也就是後來 被國府羅織罪名誘殺的高一生,因為擔憂鄒族有逐漸衰亡的危機,而茶山又是一塊 難得的無人平緩沃土,於是提撥公款開闢梯田,鼓勵族人踴躍移民,還創作了一首 動聽的「茶山之歌」,才為阿里山鄒族增加了這處新的殖民地。  當年最早移民的,是特富野社方氏、石氏三人,根據開村三位長老之一的方朝家 說,當年他們三人追逐獵物抵達茶山已是黃昏,整座台地上盡是楓樹林,他摸黑到 溪畔取水,一路上都聽到催他快走的聲音,夜幕下盡是鬼哭神號,他們強自鎮定, 徹夜在火堆旁唱歌壯膽,翌日才匆忙遁走。  移民初期,村人曾受不了鬧鬼幾度打道回府,後來聘請族中十多位巫師,經過一 年多的集體作法才驅走了鬼,當年部落所在的緩坡,挖下去處處都是石板棺與石器 ,至今在方朝家屋後的山壁,仍然留存一副半截石棺,連當年達孤彼岸人留下的男 子集會所,也是五年前才被濫墾種檳榔的外地人用怪手挖掉;所以茶山舊名「頰阿 瑪曼」,意思就是墳場,日治時代因其不雅,改成諧音的「頰鴉嗎」,寫成漢字就 是「茶山」,此後一直沿用自今。  茶山是阿里山鄒族最接近平地的部落,由於鄰近高雄三民鄉與嘉義大埔鄉,因此 很早便有漢人和布農族移入,目前村中漢人占十五%,其餘主要是鄒族,間雜少數 布農族。  目前茶山村民唯一的收入,就是到因觀光而致富的大埔鄉當漢人的「佃農」,幫 平地人收割山上的麻竹筍,每年得提供除草、施肥服務,所採收的麻竹筍可以抽取 七成,可是一年只有三個月收入,村人對未來的指望,就是以鄒族文化和茶山美景 來發展觀光事業。 【珍奇洞穴】洞窟鐘乳石 碩果僅存 茶山可能是台灣山洞最多之地,已發現的天然洞窟多達九座,當中有的棲息成群 蝙蝠,有的擁有壯觀的鐘乳石,更有一座洞內的湧泉,可能富含鈣質礦物,居然可 以讓放置水中的陶壺,「鍍」出一層金光閃閃的結晶,茶山可說是台灣的洞窟之國。  不過這些美麗的洞窟,卻一直遭外來者破壞。光復早期,由於二二八事件後殘酷 的「清鄉」鎮壓,當局擔心有人以石洞為藏身處,派遣兵工將許多山洞一一炸毀, 許多傳統上是族中戀人約會談心的巨大石室,就此毀於一旦。民國六十年代,又有 外來者入侵石洞盜採鐘乳石,再度讓這個洞窟之鄉飽受摧殘,因此村人相繼誓約, 對於碩果僅存的某些珍奇洞穴,絕對不再對外透露。  目前計畫開放的洞窟有兩座,一座洞內可容納近廿人,另一座則可以穿透過一座 山,村民計畫以公共造產方式,開闢登山步道、在洞內安裝解說燈,以收取清潔費 方式,由嚮導帶領遊客入內參觀。停車場將設置公廁,並附設特產與工藝品攤位, 以永續利用石洞資源,替部落創造財源。  茶山還有一處壯觀的天然石壁,它以四十五度仰角傾斜,長度綿延上百公尺,常 有遊客在此「溜滑梯」,但為了預防意外,村人除了設置安全拉繩外,並不建議遊 客在此冒險。 【傳統作物】早稻糯米 香Q又營養 當年鄒族會從阿里山遷徙茶山,主要是看中這裡的肥沃緩坡可以種植旱稻糯米。 鄒族珍視旱稻糯米,因為那是祭典婚禮必備的年糕材料,也由於此地宜農,半世紀 來,這裡意外成為許多在母社早已絕跡的傳統作物之保留地。  旱稻是茶山最珍貴的作物品種,它們不必種在水田,生長過程無需灌溉,只要直 接播種便可悠哉等待收割。這裡的旱稻全是糯米,種類多達四種,一種是奇特的香 米,據說只要放一把香米攙入平常米中,煮出來的米飯香氣四溢,它的香氣甚至還 在結稻穗時就聞得到了。  另外還有蛋白質含量特別高的糯米,因此搗出來的年糕特別Q,可以拉到正常糯 米糕的四倍長而不斷。還有穀子長著一條刺狀長尾巴的旱稻,據說會傷到野鳥的咽 喉,可以免於鳥雀偷吃,這都是在台灣經過千年演化而選出來的本土特產。不過因 為這些「野稻」不為糧食局所收購,早已休耕多年,族人只是基於祖先遺物不可斷 絕的理由,每年才種了一分地,所以事實上也是無米可賣。  茶山還有鄒族傳統的甘甜地瓜,要煮之前先曬幾天陽光,風味可以讓許多地方的 地瓜相形失色。  另一種可以長到一丈以上、宛如竹竿的甘蔗,它的滋味甜而多汁,只是肉質比較 柔韌。由於甘蔗是荷蘭人從印度群島移入台灣的歸化作物,這種可能是台灣最早引 入的甘蔗元老,暗示了鄒族曾經住在嘉南平原東側丘陵、與荷蘭人來往頻仍的歷史 線索。 【茶山隱憂】蓊鬱森林 淪為檳榔園 廣大的中央山脈,是各族原住民祖傳之地,但是從日治時代起,除了少數部落保 留地外,日人憑恃武力,強行將整個台灣的山林都劃為「國有林」,這個制度並被 國府繼承至今。  外來政權把山林從原住民手中「搶奪」為國有林後,並沒有珍惜這塊土地,從清 代開始,歷經日治、國府兩百多年間,地球上面積最大的台灣樟樹林被砍光熬煮樟 腦,比中國歷史還要悠久的檜木森林被掠奪殆盡,日本人類學者國分直一曾說,如 果沒有台灣原住民的獵頭文化,中央山脈的森林早就被入侵者砍光;如此一來,台 灣可能早就因為水土保持解體而崩潰於太平洋中了。  茶山就是很好的例子,部落原本有天然闊葉林蓊鬱的後山,它是族人的傳統獵場, 村人回憶說,廿年前,這片後山棲息的灰林鴿,可以讓每戶人家平均年獲五百隻野 鴿當食物,如今則一隻也無,為什麼呢?只因為國有財產局將它租給外來平地人ꄮ 這些新移民在十餘年內砍光了原始林,把林相變成從所未有的「高山檳榔園」,它 是美麗茶山未來最大的隱憂。  當年國府來台後,把族人沒有耕作的森林統統列為國有財產,後來放租也沒有族 人的份兒,如今承租者毀林濫植檳榔,由於利潤可觀,巡山員依法上報,第二天便 會「自動」接到黑道的警告,案子從此沒有下文。這就是站在部落望向後山,漫山 遍野都是檳榔園的原因,不明就裡者,還真會認為是原住民非法濫墾哩!  為了維持茶山的美,幾乎每位村人都卯足全力,歷年來一系列的綠化造園,幾乎 讓家家戶戶都有花園涼亭,村長並時時召集義務勞動,開闢環村休閒步道。最有趣 的是由所有村民共同簽署一份「茶山公約」,為了戒除喝酒與喧譁,當中居然有一 項:深夜十一點以後,每戶人家的聲音不可以讓鄰居聽到!  可是村人的努力,挽回不了失去的美麗青山,那一天若是在這裡發生和賀伯颱風 同級的暴風雨,可能美麗的茶山會從此於焉不存。 【迴彎深潭】射兔潭 撈到漂流山豬 曾文溪在茶山部落下方,出現一處不自然的U形大迴彎,轉彎處造成一口深潭, 由於水流打轉而出現漩渦,漢名稱為「射兔潭」。因為地形關係,每逢雨後山洪爆 發,幾乎整個阿里山區的漂流物最後都會在此擱淺,因而成為村人揀拾漂流木,甚 至會撈到落水山豬的奇怪地點。  射兔潭上方,有一座欣賞溪谷風景絕佳的吊橋,吊橋旁有兩棵據說是荷蘭人所種 的土芒果樹,樹齡已經不知幾百年了。由於芒果也是荷蘭人引入台灣的,也許從鄒 族人俊秀的輪廓,可以想像他們可能隱藏的歐洲血統。 【行家帶路】天天天藍 健行享野宴 入冬之後,茶山以位於北回歸線之南,白晝氣溫都在廿六度以上,而且是天天晴 朗的枯水期,正好成為罹患「冬季憂鬱症候群」者的最佳去處。  洞窟探險、石壁攀登、溪潭觀景、部落漫遊,是茶山最大眾化的健行路線。只要 僱請村人帶路解說,最快一日遊就夠了。  若以兩天一夜的行程為例,第一天中午抵達部落,下午探訪洞窟與石壁,黃昏可 登上村落後山的涼亭欣賞夕陽,翌日清晨從事部落巡禮與溪畔漫遊,時間更充裕的 人,還可多加一天從事「突突斯」瘦稜驚險攀登。  如果是人數眾多的遊覽團,不妨預約一場別致的「鄒族茶山野宴」,村人可以安 排本地特有的風味餐,例如以新鮮麻竹筒當鍋子、直接下火燒煮的「麻竹筒火鍋」, 菜色有本地時令蔬菜、水庫湖產鮮魚、山地土雞,外加鄒族獨有的現搗「地瓜糯米 糕」,餐後還有鄒族一人引唱、眾人隨歌的「奧干農」式唱法,演出「平行五度音」 的傳統歌謠。這樣一場與村人同樂的露天晚宴,視菜色而定,至少要三萬元。  茶山位於曾文水庫上游,屬於山地管制區,從台三號省道在嘉義大埔鄉曾文水庫 「大埔拱橋」北端,向東沿溪畔轉山上走,大約半小時便可抵達部落,路況雖然不 很好,但小轎車低檔慢行仍然不難走,從茶山還有鄉道可以續行高雄三民鄉,或是 沿著山美部落,接上阿里山公路。  目前村中民宿約可容納一百人,預約食宿嚮導請洽茶山村長辦公室(○五)二五一 三○六三、二五一三一二二。 > ================================================================ < > ================================================================ < 發信人: NAMASIA@nckubbs (康定情歌),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Re: [轉載] 美麗洞窟之鄉 茶山 發信站: 成大計中 BBS 站 (民國86年11月17日 (星期一) 16:17:08) ==> 在 sometimes@nckubbs (隨喜) 的文章中提到: : 根據鄒族口傳歷史,茶山原是一支「達孤彼岸」人的領域,據說這一族男人高大 ^^^^^^^^TAKOBULAN,鄒族人稱之為TAKUBUYANU 漢人稱之為 大龜佛社 : 威武、女子美麗多情,在以前鄒族與布農族互相爭戰的時候,惟獨都與達孤彼岸 : 和睦相處,後來可能遭受漢人傳來天花的侵襲而舉族滅絕。 不不不!跟據鄒族口傳歷史,TAKOBULAN時常恃其人多而襲擊鄒族,鄒族歷史英雄 有一大部份便是因攻打TAKOBULAN而留名.至於TAKOBULAN的覆滅有數種說法: 1.被山豬群襲擊; 2.族人因爭奪情愛反目,內鬨使人口大減; 3.天花(臺灣南部天花大流行,應在吳鳳事件後不久發生的); 其中2 3兩項應該是正確原因,滅社後少數孓遺為避免遭到強鄰消滅,紛紛依附鄒族 達邦社或卡那布族,今日能真正確定為該族後裔者只有數人... : 神秘的達孤彼岸人,應該就是早已滅絕多年的布農族「蘭社群」,他們曾出現在 ^^^^^^達科布蘭群,布農六大 支族最早遷移的一支 : 十七世紀荷蘭人的紀錄裡,後來的倖存者應該被阿里山鄒族所同化。 : 達孤彼岸人消失後,茶山可能荒蕪了數百年,直到日治時代末期,才逐漸有阿里 : 山鄒族因為追逐獵物而闖入茶山,台灣光復後,首任鄒族阿里山鄉長,也就是後來 : 被國府羅織罪名誘殺的高一生,因為擔憂鄒族有逐漸衰亡的危機,而茶山又是一塊 : 難得的無人平緩沃土,於是提撥公款開闢梯田,鼓勵族人踴躍移民,還創作了一首 : 動聽的「茶山之歌」,才為阿里山鄒族增加了這處新的殖民地。 ^^^^^^^^^^^^ 這塊地當時叫做"新美集體農場" 數年後政府藉口農場職員貪污,勾結奸黨(集體農場聽來挺共產黨的),處死或監禁 多位鄒族望者,這件事使鄒人菁英折損大半... : 當年最早移民的,是特富野社方氏、石氏三人,根據開村三位長老之一的方朝家 : 說,當年他們三人追逐獵物抵達茶山已是黃昏,整座台地上盡是楓樹林,他摸黑到 : 溪畔取水,一路上都聽到催他快走的聲音,夜幕下盡是鬼哭神號,他們強自鎮定, : 徹夜在火堆旁唱歌壯膽,翌日才匆忙遁走。 : 移民初期,村人曾受不了鬧鬼幾度打道回府,後來聘請族中十多位巫師,經過一 : 年多的集體作法才驅走了鬼,當年部落所在的緩坡,挖下去處處都是石板棺與石器 : ,至今在方朝家屋後的山壁,仍然留存一副半截石棺, 在三民鄉民生村也挖出一堆石棺,有人說這是天花大流行時死的人,不過一下子死 這麼多人,是否有能力做這麼多石棺??又鄒或布農不是採室內葬嗎? 會不會是更古早的民族遺下的呢?不解... 觀光化是蠻危險的事,攪不好整個部落文化傳統與生態環境會毀掉 -- - 走 自 己 的 路 編 自 己 的 夢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