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椰林山版 ] 發信人: tyranosaur@Palmarama (Desperado)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有沒有人爬過美國加州的Mt Whitney?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ue Apr 4 15:04:46 2000) Mt. Whitney是 美國除了阿拉斯加以外的最高峰 標高4417m 我今年趕的早 二月就在計劃夏天要幹嘛 所以抽到了Mt. Whitney的登山證 (要爬Mt. Whitney 必須在每年的二月寄申請書去 詳列時間志願 然後主管機關在三月抽籤 按志願分發) 我分發到的日期是七月一號 一日來回的登山證 有沒有人爬過美國加州的 Mt. Whitney勒? 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 謝謝 我申請四人份的登山證 還有一二個空位 如果有住在加州的樂山客 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 也有興趣想爬 可以跟我連絡 > ------------------------------------------------------------------------ < 發信人: tyranosaur@Palmarama (Desperado)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Mt. Whitney 登峰札記(0)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Wed Jul 5 17:11:02 2000) [背景] Mt. Whitney(惠特尼山)為美國本土四十八州最高峰。 標高4417公尺(14496 ft.)(近喜馬拉雅山高度的一半), 位於加州東南部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之南段。 美國五十州最高峰,為位於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峰(Mt. McKinley) (標高20320 ft.)。 除麥金利峰外,阿拉斯加也有不少遠比惠特尼山高的山峰。 不過這些山,山高雪厚,又位於極北酷寒之地, 必需要有特別的登山技術與專業的準備,才能稍有一攀的妄想。 對一般層次的登山客,惠特尼山是比較實際的選擇。 不過,本土四十八州最高峰的名號,也算是夠響亮了啦! 所以,惠特尼山是美國認真一點的登山客都會考慮攀爬的名山。 八十幾年前,登山步道便已建好。 以前沒管制時,假日時一天爬惠特尼山的人可超過千人。 人山人海的,來自美國四面八方,一同匯集惠特尼山去一償宿願。 到山頂上的簽名簿留言的虛榮人線,可以有數百人之長, 百頭鑽動,環繞山屋數圈。 主管單位(Inyo National Forests)覺得這樣不行, 一天上千人,對惠特尼山壓力太大,三步五十就要上去換簽名簿也很累, 所以,自1996年起,採取了管制措施。 每天只准一百五十名幸運兒參加。 五十名為可過夜的名額,一百名為當天來回的名額。 之前幾年是要六個月前預訂(跟一些熱門的露營場地一樣), 如果我要七月四號去爬,我就得在一月四號,狂打電話跟美國各州的人競爭。 如果那天一直打不進去,或終於打進去時發現名額已被用完了, 只能徒呼無奈,明天請早。 今年(2000)起,改為統一分發(可能接電話的人也受不了辭職了)。 這制度跟大學聯考一樣,每年的二月收申請書,申請書上詳列時間志願, 然後主管機關在三月抽籤,按籤序、按志願、四月分發登山證。 如果有人明年有興趣,詳細申請過程的網址是 http://www.r5.fs.fed.us/inyo/vvc/resapp_whitney_instruct.htm Mt. Whitney有三條路線。 傳統路線是從惠特尼登山口(Whitney Portal)(2550m)起步, 沿步道,經孤松湖(Lone Pine Lake), 大角羊場(Bighorn Park), 鏡湖(Mirror Lake), 到達中繼的露營地(trail camp), 再經九七彎(97 switchbacks)翻過崚線,由西坡登頂。 此傳統路線路長34公里,落差1867公尺。 可以,皮繃緊點,一天輕裝來回。 或者,前一天重裝至大角羊場或trail camp紮營,第二天攻頂後下山。 第二條路線稱Mountaineer's route。 從Whitney Portal重裝起步,沿傳統路線約一公里後, 於北坑溪(North Creek)旁的不明顯小路岔出去, 經下童軍湖(Lower Boy Scout Lake), 上童軍湖(Higher B. S. L.), 到達位於惠特尼山東壁正下方的冰山湖(Iceberg Lake)紮營。 第二天再以攀岩裝備與雪攀技巧,直上惠特尼山。 攻頂後,可當天下山。 第三條路線是長路線, 由大巨杉國家公園(Sequoia NP)西邊的Moro Rock附近起步, 沿High Sierra trail,經熊掌草原(Bearpaw Meadow),跋涉數天, 由大巨杉國家公園西邊走到東邊, 接上由優勝美地谷(Yosemite Valley)開始的John Muir Trail, 由西邊的山腳下,陡上崚線,再經一段傳統路線,由西坡登頂。 全程大約要十天之久。 這三條路線,毫無疑問的,以傳統路線最簡單。 同時也只有傳統路線須要登山證。 傳統路線的最快登頂記錄是二小時十五分, 於1994年,由一位三十多歲的印地安勇士所創的, 他短袖短褲帶一些些水,一路不停跑上去。 長度17公里,落差1867公尺,山頂氣壓只有海平面的53%。 真是超人! 傳統路線的最老登頂記錄是88歲, 由一位老太太(Ms. Hulda Crooks)在80年代所創。 (惠特尼山旁的第二針即為尊崇她而改名為Crooks Needle) 這位老太太自66歲才開始爬惠特尼山,88歲那次是她第22次登頂。 她這種作法,讓誰還敢說"我老了我爬不動了"呢? 不過,雖然惠特尼山連歐巴桑Crooks都可以年年爬上去, 一般人,不管是幼齒的或老牙的,如果沒有運動的習慣,就幾乎沒有登頂成功的可能。 儘管事前有訓練體能,很多人還是爬不上去(尤其是毅力不足的人)。 二三十歲體能又好的人,一般得花12-15小時來回(不計打混摸魚時間)。 有低量運動習慣的中年人,一般是得花15-20小時來回。 所以,要爬惠特尼山一定要訓練自己,不要妄以為熱門的山就好欺負。 很多加州人以周末二天的行程來爬惠特尼山。 第一天由北加州或南加州開車到Lone Pine, 當晚在Lone Pine找旅館住,或到登山口紮營。 第二天清晨三四點起步,傍晚(或深夜)下山後,連夜開車回家。 我們一行人因為都還是學生,我又個性怠惰,生活糜爛。 所以,決定一個懶散行程。 第一天, 由北加州開下去,找地方睡, 第二天, 考察附近風土民情,熱熱小身, 第三天, 早上三點起步,晚上回來住當地旅館, 第四天, 再沿路觀賞名山秀水回家。 我申請四張登山證,但我室友(S君)膝蓋還沒恢復,無法參加。 結果,我們一行共有三人,JKE三君(按年紀大小排列)。 J君,即將邁入中年,個性好逸惡勞,不過山還爬過一些。 K君,J君的大學研究所同學兼現在的鄰居,不堪J君的鼓吹騷擾而參加。 雖然前一周才破三千公尺大關(Lassen Peak),但體力好,毅力超強。 E君,Stanford EE 高材生,為J君自BBS上招兵買馬,網羅而得。 年輕有本錢,台大山社時即常爬臺灣各名山,經驗體能均佳。 一般來說,要成功登惠特尼山有三大因素: 體能、天氣、與高山症。 體能越好,爬起來越舒服。 所以JKE三君於六月至Sierra Neveda及Cascade Range爬過數山鍛練熱身。 不過,很遺憾的,由於重重險阻與百般困難, 此JKE三君於六月均沒有做慢跑訓練。(後來在山上就徹底大悔大悟了) 天氣是爬惠特尼山很重要的一環, 雖然熱門,惠特尼山還是有一些死亡記錄。 這些死亡記錄大多不是體能、技術、或經驗的問題,而是天氣的問題。 而這些天氣所引起的失溫或雷殛狀況,都是可以事先準備或預防的。 惠特尼山雖然位居冬濕冷夏乾熱的地中海型氣候,旁邊還緊臨沙漠, 但因為實在是很高,夏天午後二點至六點,常常有雷陣雪或雷陣冰雹。 當下雪、下冰雹、或下雨時,加上涼颼強風,氣溫很低,要小心失溫。 最好不要以為,前一天山下氣溫還破華氏百度,就不帶禦寒衣物上山。 這是自身性命安全的大事。我想一般人都不想開玩笑。 失溫還算好應付,但雷殛就不好玩了。 有一些人,在惠特尼山上因雷殛,當場而死。 午後若有雷陣雪或雷陣冰雹,那雲團就是磐據在山頂與崚線上。 這些急速形成的雲團帶有很高的電位差,很容易打雷。 山頂與崚線上,毫無遮避之地,是很危險的。 JKE三君登頂的前一周,山上天氣並不穩定,常常有雷陣雪或冰雹。 J君拜讀到一位於身陷雲團的白目人士,在網路上的一段留言。 他說,六月二十四日早上萬里無雲,但午後雲團一二個小時就形成了, 他們來不及下山,身陷雲霧中的崚線上。 毛髮因電氣發出嗶啪聲音,帽子上出現藍色火花,拉鍊吱吱作響。 他們廁身於石縫中,以躲避雷殛。(我想那時候他們就知道彼此的宗教信仰了) 雷陣雪下了二個小時,積了約六七公分的雪。 那位白目人士,沒帶雨具,只有長袖襯衫與短褲,因而輕微失溫。 所以,之前要好好好好注意氣象預測,並且不要輕忽大意。 氣象預測,我覺得很詳細的是 http://www.395.com/weather/ 登惠特尼山 留言版可看 http://www.395.com/portal/reports 如果預測可能有雷陣雪或冰雹,早上儘早出發,最好在中午前登頂, 午後若天氣有變,那時你已經離開危險區域,那就無所謂了。 如果在上山時就看到灰黑的雲團形成,那最好不要鐵齒,最好就放棄下山。 留得青山在,來年再來爬就好了。 高山症,也是蠻討厭的問題。 惠特尼山山頂氣壓只有海平面的53%(不曉得我用的方程式對不對)。 若沒有適應稀薄氣壓,高山症是蠻可能發生的。 留言版上很多很多人服用一種藥物Diamox來避免高山症與增加體力。 但Diamox 需要醫生處方,需在一周前服用,聽說也有副作用。 JKE三君均沒有爬過四千公尺以上的山,卻又覺得用藥勝之不武。 (老實說 是他們孤陋寡聞沒聽過這東西 知道時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他們決定用土法鍊鋼的誠實烏龜戰法。 他們六月爬了三四座二三千公尺的山頭,適應適應。 同時決定登頂前二晚到二三千公尺的露營地睡覺(順便省錢)。 我接下來把這三人一行四天行程,用僅存的記憶,記個流水賬。 > -------------------------------------------------------------------------- < 發信人: tyranosaur@Palmarama (Desperado)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Mt. Whitney 登峰札記(1)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Wed Jul 5 17:12:28 2000) DAY ONE, June, 29, 2000 一早,E君由舊金山國際機場租了一輛Chevy的車車, 開到J君與K君所住的這個位於加州中央縱谷(Central Valley)的庄腳所在。 近午時,J君最後上網查了天氣預測。 The BIG DAY,七月一號,晴朗、微風、幾乎沒有午後風暴的可能。 哇!!! 這老天也太寵他們了吧! 之後,三人去簽租車的co-driver,同時稍事採買,於正午發車長征。 經50號公路翻山到South Lake Tahoe時,竟然在下雷陣雨。 隨天氣而低霾的心情,頓時就不想去賭場去吃Buffet了。 光顧一下麥當勞,就沿207公路,下到內華達州的Carson Valley去了。 J君因貪玩,常經過Carson Valley,但從沒有一次碰到雨天。 此地因雪水供輸,因而有連綿的牧場。 此時牧草正值青翠,在微涼微濕空氣中,柔和光線下,景色竟然大好。 之後隨著395號公路一路往南超速而行。 翻過松果嶺(Pine Nut Mountain),在Topaz Lake旁又進入加州州界。 JKE三君均不好賭,所以沒留下一絲絲遺憾。 本來J君因貪看美景,曾想由89號公路翻過來。 還好沒有,不然山陡路彎的,一定又要折騰不少時間。 過了與89號公路交會點後,費勁翻過甜水嶺(Sweet Water Mountain), 到達百看不厭的夢娜湖(Mono Lake)。 夢娜湖是很特別的一個生態體系。 她是一個沒有出口的湖,水進去後就流不出來,所以礦物質很高。 各式各樣的碳酸鹽、硫酸鹽、氯酸鹽使得湖水鹽度比海水多上二三倍(80g/l)。 湖水中硼(Boron)的濃度是世界上所有所測過湖水中最高的。 湖水的pH值高達10。整個湖像一大潭的肥皂水。 所以形成一個簡單的生物相、緊密的食物鏈。 1940年代,這邊建了一條輸水道,把源頭的水送往LA(這就是他們喝的水嗎?)。 所以水位下降,產生了很多問題。 譬如說,加州海岸常見的加州鷗(California Gull) <Larus californicus>, 加州海岸所見的加州鷗,約有八成是在夢娜湖出生的。 每年春天,八成加州的加州鷗,翻過高聳的內華達山脈,到夢娜湖繁殖。 以往是到湖中間的Negit島繁殖。 但是由於引水計劃,湖水位下降,陸橋出現了,Negit島變成Negit半島, 一些肉食動物如郊狼(coyote),循陸橋進去捕食雛鳥,造成繁殖成功率大減。 加州鷗只好搬到另一個還沒變成半島的島,Poaha Island,去繁殖。 1990年代,當地居民受不了各種生態變遷,反了! 要求停止引水,留溪水流進湖中。 夢娜湖這"沒有源頭活水來"的情形才稍稍減緩。 不過,水位下降倒也造成夢娜湖最有名的景觀,Tufa。 Tufa是一種可高達十公尺的石灰岩柱。 因為地下泉水鈣質高,冒出來後,遇到高濃度碳酸的湖水, 就在泉水出口,變成碳酸鈣,積成石灰岩塔。 以前這些Tufa都在水裡,看不到。水位下降後,Tufa才露出來。 這Tufa景觀的最佳觀賞地,是在南邊湖岸。 由395公路轉到120公路(要東向的!西向就開進Yosemite了), 開四五英里就有標示了,這時左轉開一陣子就到了。 在黃昏時,高礦物質的湖水,使水面倒影更加明晰。 這天光水影,加上Tufa群塔,可稱是一大奇景。 K君與E君,均尚未造訪夢娜湖,所以一行繞到南岸去看Tufa。 (反正,當時已近六點,不收門票了,同時他們也該上廁所了。) 只可惜,當時天氣陰雨又徐徐有風,看不到什麼天光水影。 遠處內華達的大盆地(Great Basin)還有雷陣雨。 JKE一行三人,照照虛榮相片後,沒停多久就往下開去。 這時天色漸晚,沒辦法照原訂計劃開到Whitney 登山口去露營。 在經過滑雪勝地猛瑪湖(Mammoth Lakes)後, 決定在Tom's Place轉出去,到岩坑溪谷(Rock Creek)去露營。 此谷跟很多西內華達山脈的溪谷一樣,山高谷窄, 山壁陡峭,少有植被,只有在溪谷底部才有森林分佈。 這岩坑溪谷有不少露營場地,JKE三人一行先開往溪谷源頭, 到最漂亮的岩坑湖(Rock Creek Lake)去。 哇!!真是世外桃源! 小小的一個湖,黃昏暮色中,好多人坐著小小船在釣鱒魚, 湖邊小朋友跑來跑去玩耍,空氣中傳來食物的香味。 只可惜,湖邊的露營地只有二十七個位置, 早就被家庭渡假的人群佔滿,只好悵然往下到另一個露營地去了。 這個露營地,East Fork,有一百多個營位,所以我們順利找到空位。 不過,靠近溪岸,有樹林避寒的營位都被佔滿了,只好隨便找一個睡了。 此地海拔九千英尺(大概八通關的高度),所以能迎合他們要適應稀薄空氣的要求。 一行三人,在饑腸指導之下,迅速下東西、起帳棚、一切安置妥當, 午後七點,向下開數英里回Tom's Place吃晚餐。 在Tom's Place這個只有幾間房子的聚落, 找到一家叫Tom's Place類似像餐廳的屋子。進去,晚餐一頓。 不過侍者態度冷淡,食物也不怎樣。沒有太多幸福的感覺。 回來時,還帶了一包薪柴,想回來昇火。 不過,因為JKE三君平常書讀太多,很容易想睡覺,很快就鑽進帳棚了。 E君忘了帶睡墊,所以只能睡在Mother Nature的懷抱中。 K君沒有很多高地露營經驗,所以沒有全副武裝睡覺。 加上是用J君帶來的兩光睡袋,晚上很快就用睡袋緊蓋全身了。 J君雖然有帶幸福的充氣睡墊,又全付武裝睡覺,但沒有喝酒,睡不太著。 一帳三人,一夜寒涼,無甚好眠。 > -------------------------------------------------------------------------- < 發信人: tyranosaur@Palmarama (Desperado)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Mt. Whitney 登峰札記(2)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Wed Jul 5 17:13:20 2000) DAY TWO, June, 30, 2000 一帳三人,一夜寒涼,無甚好眠,所以也沒太賴床。 大約八點,等氣溫回暖後,就好像都起床了。 辦好民生正事,撤了帳棚,東西收收,九點就往下找早餐去了。 開了好一陣子,到達歐文谷(Owen Valley)的第一重鎮Bishop吃了早餐。 由於J君的進讒,一行往Bishop東邊的白山(White Mountains)開去。 白山是一條跟內華達山脈平行的山脈。最高點有4342公尺之高。 二條山脈中夾著狹長的歐文谷。 這白山上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針毬松森林(Acient Bristlecone Pine Forests)。 J君當初第一次到這地方,是因為學植群生態的女友堅持到這裡來看, 所以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開到這高山上來。 來了以後,發現,其實也蠻值得蠻開心的。 對學生物的人,加州有三寶。 世界第一"大"生物, 是僅分佈於加州的大巨杉(Giant Sequoia) <Sequoiadendron giganteum>。 最大一棵是大巨杉國家公園內的謝曼將軍(General Sherman)。 世界第一"高"生物, 是分佈於加州的紅木(Redwood)。< Sequoia sempervirens > 最高一棵是加州西北靠海岸的Mendocino Tree。 這二點,很多人(尤其加州人)都知道。 那,世界第一"老"生物呢? 因為樹木鑽洞查年輪有點辛苦,所以答案並不是百分百確定。 但目前已知最老的存活生物就是這針毬松(Bristlecone Pine)<Pinus longaeva >。 目前已知最老仍存活的一棵,就是位於白山上這針毬松森林。 名字叫Methuselah,長的並不高,但年輪目前是4766輪。 其確切位置,為了保護其生長環境,所以保密不對外公開,外界無從得知。 唉!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這還有一個值得學術研究人員深省的故事哩。 之前還有一棵比Methuselah更老的針毬松, 叫Prometheus(因自天上盜火與人類而被禁錮高山上的希臘神祇), 其位在內華達州東邊的Wheeler山上。 之前,研究者就已發現這樹很老,所以特別加以注意還為其取名。 但,1964年有一個北卡大學研究冰河的博士班研究生,到這邊做野外研究。 他跟其野外幫手,在Wheeler 山上,鑽了不少針毬松的年輪, 發現很多針毬松年齡竟然超過四千年。 他們當然很興奮,可是很不幸的,他們鑽年輪的器材壞了。 那時冬天快到了,為了不想延畢一年,那研究生申請砍樹查年輪。 很好玩的,美國林務局竟然准許了,而且他們砍了,包括這棵Prometheus。 砍了後,帶回去北卡一算,犒! 4844輪。 後來,其它人去Prometheus的樹頭再鑽年輪,犒! 4950輪。 世界上最老的生物,就因為一個粗魯的地質學博士班研究生, 奉學術之名,而被謀殺了。 再過十四年,Prometheus就可以過他的五千歲冥誕了。 J君從小山裡長大又調皮,小時後枉死在其手下的小生物不盡其數。 現在J君是個生態學博士候選人,浸淫此行十數年, 十數年來目睹學術研究之實際操作怪狀況,對這史實感受極為深刻。 為此史實也深感悲哀,戒慎恐懼。希望自己與他人,深深引以為鑑。 Anyway, JKE一行,由飆車手E君掌車,自395公路轉入168公路(此地海拔1200m), 努力爬坡後(可憐的Chevy),於隘口後不遠轉入白山路(White Mt. Rd.), 再努力爬坡好一陣後,到達標高三千多公尺的針毬松森林遊客中心。 不曉得為什麼,以前J君來時,遊客中心總是沒有開門。 這一次,可能沒刮風下雪吧,遊客中心開門了。 J君爽快地繳了五元入園費,一行入內冬逛西逛。 哇! 裡面有展示一片針毬松木材, 小小一片約三十公分,年輪竟可追溯到耶穌出生前。 用手一摸,好硬好細喔。這木材一定很適合雕刻。 JKE一行出遊客中心後,到所謂的針毬松森林散步一下下。 真的是樹不可以貌相,這些樹長的真的實在不高不大。 這針毬松森林長在一大大片的變形松之上, 因為土壤貧脊,氣候苦寒,加上針毬松的存活策略又相當特別, 少有植物能與其競爭,所以活的不錯。 其葉子可以二三十年不死,因而節省能量。 其木質部(Xylem)又可以數年後才會死去, 所以樹皮有萬一時(如火災),前幾年的木質部還能執行功能。 另外,其年輪生長受環境狀況影響很大,加上年紀大, 所以很適合做研究全球氣候變遷的材料。 Anyway, JKE一行,在針毬松森林內稍稍小晃一下,就閃人了。 下山時,E君想看風景,所以由J君掌車。 途中停在一個展望絕佳的Visita Point(景點)上。 此處,西向平面相望內華達山脈,南北縱橫,一眼盡收。 內華達山脈, Sierra Nevada,為西班牙文。 Sierra原意為"山"(mountain),Nevada原意為"雪"(snow)。 西班牙南邊安達露西亞(Andalucia)也有一座蓋雪的Sierra Nevada。 自此點,睥睨這Sierra Nevada,雖然雪溶了不少,但倒也豪情大增, 為明天的登山(雖然這時還看不到惠特尼山),油然生出不少壯志(與虛榮)。 睥睨了Sierra Nevada ,JKE一行又努力地開下山去了, 很奇怪的,常暈車的K君竟然沒暈車(可能為明天的登山 熱血沸騰)。 一行開回395,經Big Pine與Independence,開到Lone Pine去。 在Lone Pine鬧區內,終於一眼望得惠特尼山的英姿。 她就穩穩的豎在那裡,有其它山相伴,不寂莫地,穩穩的豎在那裡。 此時晴空無雲,她就乾乾淨淨的,穩穩的豎在那裡,讓JKE一行獃看著她。 一行在Lone Pine鬧區內,轉上Whitney Portal Rd.,開往Whitney Portal。 這路有約二十公里,中間要翻過一個阿拉巴馬山脈(Mt. Alabama) 這阿拉巴馬山脈,奇岩卵石,崢嶸怪狀,讓人不禁為之側目。 想必也是火山活動所造成的。 陡坡開上,到達惠特尼登山口(Whitney Portal)。 由於是虛榮的J君掌車,所以一行先去商店(Whitney Portal Store)採買記念品。 此商店就位於登山口旁,營業時間為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 有賣早午晚餐,登山用品,及各式各樣記念品。 虛榮的J君與E君忍不住, 均找藉口各買了一二件 "我一天登上惠特尼山" 的T-shirt。 篤實的K君,不願"身穿無憑",堅持要登頂後,才肯買這種衣物。 浮華二君採買後,就到店旁去找露營地。 登山口露營地是一行三人當初相當在意的事。 因為他們希望要離登山口近,這樣可以適應稀薄空氣,第二天又方便。 登山口附近有三處露營地,Whitney Trailhead,Whitney Portal,Lone Pine。 Lone Pine露營地高度只有六千英尺。 Whitney Trailhead與Whitney Portal露營地高度有八千英尺。 J君之前想要上網去訂這三處露營地,發現網上營位都滿了。 但J君聽說,這三處露營地的營位有一半是保留給當天先到先佔的登山客用。 所以,一行三人才會拼命的在大中午跑來看露營地。 結果發現,最近登山口的Whitney Trailhead露營地有十多個營位, 但竟然只有一個被佔了。 三人爽快的找了一個靠水邊的營位,起了帳棚,安置妥當。 近三點,開始前往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P)的虛榮之旅。 為什麼說虛榮呢? 因為惠特尼山為美國本土四十八州最高峰。標高4417公尺。 美國最低處在加州死亡谷,標高為"負"86公尺。 這二個地方又很近。 如果有人說,"我在二天內造訪美國本土最高點與最低點"。 這不是蠻吹噓的嗎? (雖然,K君有問說,那我們去那麼低的地方,不就壞了我們這幾天的修行嗎?) 但……..因為……..所以……虛榮的人就….... 所以,一行三人用僅有的時間迅速前往死亡谷。 K君與E君,均尚未造訪死亡谷,所以對路旁的惡山怪岩還有不少興趣。 J君則認為,死亡谷這名,雖然完美形容當地肅殺的氣氛, 但還是沒辦法表達當地那怪誕的邪惡氣氛, 還是覺得,Devil Valley(惡魔谷)最能形容當地景色。 前一陣子來自臺灣的學生在這裡出車禍,好像枉走了二人。 所以一行三人,一邊注意路邊有沒有臺灣來的紙錢,一邊開的很小心, 很用力的開到死亡谷邊的煙囪泉(Stovepipe Well)時,已是四點多了。 一行三人決定不去最低的那點(反正也無路可到), 就只到谷中央的火爐溪(Furnace Creek)遊客中心去逛逛就好。 此處標高好像是"負"50公尺。下車時,溫度是攝氏44度。 連從中央縱谷這夏季煉獄出來的J君與K君,也大喊吃不消。 迅速遁入遊客中心,乖乖地繳了十元入園費,又四處逛逛。 發現,死亡谷是世界上所曾記錄過的第二高氣溫的所在地。 1913年,華氏134度,攝氏則為57度。天啊!! 一行三人逛完後,又以很快的速度上車(還好車子曬不久還不太熱)。 回程上,發現來程所看到在砂丘上的小小龍捲風還在捲, 更驚訝的是,來程所看到那二個在公路上慢跑的一男一女,竟然還在跑, 真是輸給他們了。 回程上,一行三人又找了一棵很近路邊的約書亞樹(Joshua Tree)照相。 沒辦法,因為年紀代溝,U2的那張專輯是JKE三君討論二天後僅有的音樂交集。 三人沒辦法穿上大衣,依照專輯封面那種酷酷的黑白照,來擺姿勢。 只好著汗衫短褲,痴痴呆笑地,照幾張耍寶照。 六點多回到Lone Pine鎮上,享用一頓豐盛的晚餐。 近八點回露營地,準備明天的早餐午餐與晚餐(anyway 都是三明治)。 九點,收拾打點,準備好行囊後,很快入睡。 此夜雖然較前晚暖和,但眾人興奮,似乎也沒睡得太沉。 > -------------------------------------------------------------------------- < 發信人: tyranosaur@Palmarama (Desperado)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Mt. Whitney 登峰札記(3)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Wed Jul 5 17:15:27 2000) DAY THREE, The BIG DAY, July, 1, 2000 三人似乎沒睡得太沉,二點鐘鬧鐘一響,三人一躍而起。 (貧苦的J君與K君都沒有手錶,都得仰仗E君的手錶與鬧鐘) 三人迅速著裝、打包、撤帳棚、把不帶的東西搬到車子裡去。 竟然,二點五十分就從登山口起步了,比原定早了十分鐘,實在太精實了。 起步前,E君跟隔壁帳的人打屁,那人說他晚上有看到黑熊走過帳棚。 不過想必大家食物都妥善存放,黑熊沒多久覺得無趣就走了。 今天J君看惠特尼山的登山留言版,這幾天幾乎每天都有人報告看到黑熊。 所以,山上露營地那些那麼殷切的規定與勸告,並不是無的放矢的。 還是請山友遵守。 三人在無月亮的黑夜中持著手電筒而行。(訂位的J君是個笨蛋 選了沒月亮的日期) K君雖帶了手電筒,但忘了帶電池,所以夾在J君與E君中借光行進。 三人很快的穿過北坑溪(North Creek),沿著無聊的之字形步道上行。 途中有經過二三個瀑布,但天色極暗,瀑布只聽的到看不到。 在越過往孤松湖(Lone Pine Lake)的岔路後,往上前往大角羊場(Bighorn Park)。 大角羊場是一個相當寬闊平坦的高山濕地。 按照名字,應該是有一些大角羊在這邊出沒。 但在微微亮光中,看不到什麼東東,很快踏石越溪,又往上行。 一陣後,到達鏡湖(Mirror Lake)。 這鏡湖真的蠻漂亮的,淺淺的,有一些藻類,湖水呈現加州高山湖少有的綠色。 步道沿著鏡湖旁的石崚往上。在石崚上時,正好快要日出了。 索性三人就坐在巨石上,觀賞自白山上冉冉昇起的日出。 順便趁還不太累,臉還沒變形前,照照當天第一批虛榮照。此時約五點半。 之後在前往Trail Camp的石崚間草原上, 也就是約步道一半的路程上,海拔約3450公尺的地方, J君還覺得,怎麼那麼快就走到一半了,開始(錯誤地)有點輕敵地走快。 但海拔高度的魔效,終於在K君與E君身上說話了。K君與E君便希望走慢一點。 三人緩慢走到中繼的trail camp後,便做了一次大休息。 trail camp是很重要的一個中繼點,大多數用二天來爬惠特尼山的人都紮營在此。 行至此處,便可再一見惠特尼山從另一個角度的倩影。 同時也可看見惡名昭彰的九七彎(97 switchbacks),陳在面前,要人上去受痛刑。 此地同時是,步道上最後有水源的地方。 不過當處的水很難喝,很澀,礦物質很多。一般最好是處理過再喝會比較好入口。 JKE三君在此做大休息。利用當處的太陽能廁所,完成清晨沒氣氛辦成的民生大事。 怕死的J君在此吃了當天第二餐(三明治)。 不餓的K君與E君在此吃了當天第一餐(三明治)。 這三個三明治是當天一行三人的最後一餐。(因為接下來就都累的吃不下去了) JKE三君在此大事一番打混後,大約八點,各自帶了一二公升的水, 樂觀地向前行進。 在轉惡名昭彰的九七彎的第一個彎前,太陽公公有點暖和起來了。 J君這時覺得,好像應該要把特地買來的防曬乳液拿出來用。 三人塗抹一番的同時,突然有一隻黃腹山撥鼠(Yellow-bellied Marmot), 聞到氣味,受不了誘惑,跑出洞奔向JKE三君。 這種黃腹山撥鼠是囓齒目的(跟老鼠同目),但卻又長的比貓還大。 這隻勇敢的山撥鼠,讓向來很怕老鼠卻又沒見過這麼大老鼠的J君嚇壞了, 連忙鼓起勇氣,出聲嚇他回去。 但一會又受不了做研究的本性,又鼓起更多勇氣,照了幾張相。 一陣折騰後,便開始攀爬那惡名昭彰的九七彎。 爬惠特尼山的步道建的很好。 路跡明顯,很少有往上又往下浪費位能差的步道設計。 十七公里的步道,大多是以五度的斜度向上爬昇。 但這九七彎卻是以十度到二十度的斜度, 之字形的路,向上爬昇六百公尺的陡坡上崚線。 當處海拔平均又約有四千公尺,又所以當然累了。 JKE三君之前還走的蠻快的,但在這九七彎卻漸漸被他人所超前。 中年人一般二小時半可走完的路段, 六月偷懶都沒跑步的JKE三君,花了快三個小時才走上去。 走到崚線上海拔約4200m的Trail Crest後,景觀大好。 由此隘口可見到內華達山脈西面諸山與諸湖。 不過,JKE三君經過一番累頓,沒有太多心情照相。 休息好一陣後,便由此隘口沿崚線西坡向惠特尼山前進。 此處的內華達山脈,東面是約八九十度的峭壁, 西面則是約六七十度的坡面,所以路繞到這裡來,緩緩的向北向上。 此時,天空萬里無雲,所以不需擔心天氣。 在這最後約三公里的路程,JKE三君終於分散開來了。 最後一段,經過第三針、第二針、第一針之後, 路終於走到惠特尼山主峰的西面緩坡,開始之字形往上爬昇二百公尺。 此時,體能比較好的J君,也發現體力不大夠用,開始得用毅力了。 用力好一陣子後,終於可以看到山頂上用石頭搭起來的山屋。 使勁用衝刺的精神,以龜步的速度, JKE三君終於一個個於十二點至一點間登頂了。 4417公尺,美國本土四十八州最高峰,JKE三君終於全部完成了。 此時天氣一片大好,看不到一絲雲氣,展望極佳。 東可眺望白山與歐文谷,東坡山下好多湖仍是冰凍的著。 西可清楚大巨杉國家公園內諸多奇山秀水。 南北則可見許多內華達山脈許多與惠特尼山高度相彿的山峰。 JKE三君於山屋旁簽名簿上簽完名後,由於天氣好,開始打混。 亂逛、打屁、照相、喝水、吃零食,眾人虛榮心又各上一層。 這時,有類似父子關係的二個男人由北側峭壁,帶著冰斧及攀岩裝備登頂。 哇,原來他們是弄不到登山證,走Mountaineer's route上來的。 佩服佩服。 JKE三君終於於一點半左右,走回頭路下山。 下山時,終於可以面帶微笑,誠懇地向迎面而來的登山客問候。 同時,有樣學樣,很無趣的告訴他們,下坡比上坡好走。 三人約在崚線隘口分開, 之後J君與K君以凌波狂步,一路不停,往下而去。 約在傍晚七點,抵達登山口。 J君取出忍住珍藏數天的Sierra Nevada Pale Ale,享用慶功酒。 K君則至登山口商店買了最愛的可樂,慶祝一番。 E君因為不小心走錯幾次路,所以折騰到十點才摸黑下來。 之後三人回到Lone Pine,找到一家尚有空房的汽車旅館。 刷洗一番之後,K君與E君,仍沒有太多食慾。 酒精中毒的J君已去超市買了半打Stout,配上燻鮭魚喫起來了。 雖然Lone Pine有專為登山客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餐廳, 但三人都懶得出去吃,所以就上床了,結束這超級健康的一天。 此夜,毋庸置疑,當然是一夜好眠。 Day Four,第四天,JKE一行三人,經395公路,西向拐入120公路, 進入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玩耍一陣後,輾轉開回北加州。 這一段地方,由於大家耳熟能詳,所以就不贅述了。 本來,台大校友會北加州登山會,http://svhiker.freeservers.com/ 打算七月八號來爬Half Dome。 但後來延期到七月二九號。 J君七月底到十月要到亞洲去考察風水,所以遺憾無法參加。 不過,在優勝美地谷內,與冰河點上(Glacier Point), J君見到Half Dome的壯闊山容,腳又忍不住癢起來了, 又開始向K君疲勞轟炸遊說,七月來爬Half Dome吧! 如果他們七月皮又癢了,去爬Half Dome的話,我會再寫篇遊記的。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adsl-63-195-145-251.dsl.scr] [Login: **] [Post: **] > -------------------------------------------------------------------------- < -- 「我們都很努力地讓我們的動作看起來很優美、更流暢、控制力更強, 在我們心中有一個理想的風格,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光是登頂是不夠的,要達到這種完美的境界才重要」。 --Francois Legrand ,1995, for mag.R&C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ocean223.n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