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mountain] 看板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rock),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轉貼文章~馬躍比吼 紀錄高山上的遺憾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Wed May 21 12:11:53 2003) 轉信站: elfBBS!news.ntnu!ctu-peer!news.nctu!news.cis.nctu!cis_nctu Origin: 163.29.47.249 2003.05.19 中國時報 馬躍比吼 紀錄高山上的遺憾 張士達/專訪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 只有痛哭」 國民黨大老于右任留下這段遺言,希望葬他於玉山之上,面向西方, 以告慰此生無法返回大陸的遺憾。伍勝美與全桂林兩位原住民,受救 國團僱用將于右任銅像揹上了玉山主峰,留下的卻是兩人後半生的遺 憾:他們從此再也無法爬山。 原住民議題 寫下于右任銅像的故事 持續關注原住民議題的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以本屆「純16獨立 影展」中的影片「揹起玉山最高峰」,道出了于右任銅像背後不為人 知的故事。 1967年底,伍勝美與妹夫全桂林,一個揹銅像,一個揹水泥,以 及工程所需的沙子和水,每人負重高達上百公斤,從東埔經排雲山莊 一路揹上玉山主峰。 由於長期負重,伍勝美和全桂林從50歲以後就不大能走路了,最重只 能拿20公斤以下的東西。全桂林的兩個膝蓋都已換過金屬的,很想重 新走走以前的足跡,只是很難如願。不只是他們郎舅兩人,在東埔, 上了50、60歲以上的原住民大多都曾擔任過山區挑夫的工作,如今幾 乎都沒有什麼行動能力了。 為日本登山隊工作出意外 頻獲關心 在「揹」片中,另一位原住民史進,卻有完全不同的際遇。1965年, 他為來台的日本登山隊擔任嚮導兼挑夫,30歲生日那天,在八通關因 負重過重,而把橋踩斷墜落山谷,因脊椎受傷造成終生下半身癱瘓。 日本人當晚驚恐地下跪道歉,史進的父親只表示「這都是運氣,不是 你們的錯誤」,日本人個個感動地淚流滿面。 諷刺的是,伍勝美與全桂林為自己的政府賣命工作,因工作造成的創 傷卻無人聞問,而當年登山讓史進癱瘓的這批日本人,此後卻成為史 進一生的朋友。1979年,大垣登山協會邀請史進赴日,10幾個隊員每 個人2分鐘輪班,將史進揹上了富士山,成為令人傳誦的佳話。史進 的妻子在去年耶誕節,先他一步離開了人世,年邁獨居的史進沒有獲 得任何社會福利補助,只有教會人士常去照顧他,而至今仍持續不斷 來信問候史進的,也只剩下當年來台登山的日本人。 拚生計踏險境 卻看不到本國人的關懷 導演馬躍比吼在「揹起玉山最高峰」中,並未刻意對照伍勝美兩人與 史進迥異的際遇,但強調原住民遭受漠視的明確訊息其實不言自明。 馬躍比吼說,從1960年代到現在,原住民依舊為平地人擔任著嚮導兼 挑夫,每到一個定點還得先去找水源、木柴、休息地並且煮飯,不論 是高山救援或是研究任何高山動植物,沒有原住民根本不可能辦到, 但成功的光環永遠不會是他們的。登山攻頂的英雄永遠不會是默默付 出的原住民。 馬躍比吼表示,原住民不論擔任嚮導與挑夫,或是為台電拉電纜,他 們為生計壓力接下辛苦且高危險性的工作,出了事故則自負責任,並 不會有保險來給付。史進的際遇或許是命,但卻也難堪地指明了,原 住民所感受到的尊嚴與真正「人道」的關懷,竟然是來自另一個不同 國家的人民。 -- * Post by wachins from 163.29.47.249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bbs.cis.nctu.edu.tw: 140.113.23.3> -- 「我們都很努力地讓我們的動作看起來很優美、更流暢、控制力更強, 在我們心中有一個理想的風格,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光是登頂是不夠的,要達到這種完美的境界才重要」。 --Francois Legrand ,1995, for mag.R&C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140.11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