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載按>達娜依谷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 屬阿里山山脈的塔乃庫溪下游, 曾文溪的上游. 於嘉義市往阿里山, 玉山塔塔加的18號省道上的 龍美村分出往山美村的產道可抵. 本文所提為一原住民環境自救運動的成功範例, 但過程本文並未 詳細說明, 詳細內容見大地地理雜誌(忘了那一期)有深入報導.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流浪的風), 信區: tayal 標 題: 達娜依谷滄桑記 發信站: 成大資訊所_BBS (Thu Mar 23 15:50:30 1995) 達娜依谷滄桑記 ⊙ 馬騰嶽 發源於中央山脈棚育山與棚機山西側稜線 的達娜依谷(「達娜依谷」鄒族語原意為美得 令人忘憂的地方),溪谷落差十分大,從海拔 兩千公刀高的發源地,到匯入八百公刀的會文 溪主流,不過短短的十八公里,溪中巨石嶙嶙 、兩岸綠樹成蔭,景色絕美。整條溪都在阿里 山鄉山美村的範圍內,是山美部落鄒族人的傳 統獵場。 在阿里山公路與聯結部落的近二十公里的 產業道路尚未開通前,只有一百多戶的山美村 一直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傳統鄒族部落,居民以 簡單農耕和狩獵為生,達娜依谷溪中的豐富的 蝦,更是取之不盡的天賜美食。 民國六十年代未期,山美村聯外的道路相 繼完成,居民有路可行,農產品得以運出銷售   ,生活品質雖略微改善。但是,這一片以往外 人絕少能進入的世外桃源,卻也為此揭開面紗 ,隨之而來的是外人對這片處女地一次次嚴重 的破壞。 平地入不僅來山裡偷伐林木;為了溪裡盛 產的鱸鰻,電魚、毒魚橫行,經常一早起來, 整條溪都是魚屍,問起那段開放初期,村民都 有著非常厭惡的回憶,而毒魚人使用的氰化物 毒藥,更令依溪水而生的族人心悸。   一條原本生機旺盛的清溪,十年不到,就 像死了般的沈寂,沰裡不再有成群的魚蝦,也 少了以往裸身在溪水游泳捉魚鄒族少年男女的 影。 直到村民的護溪活動在五後見到了成效,達娜 依谷再度成為山美部落鄒族人失去的忘憂谷。  ps:希望不會侵犯作者的版權 忍受那不能忍受的苦痛 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濘 負擔那負擔不了的風雨 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晨星 --- [email protected] ---- > ======================================================================= < -- 珍惜晨昏每個疾馳的畫面 祝福每個擦肩而過的靈魂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