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Taluan 看板] 作者: Gyaw (馬里發洋的vusam) 標題: [轉錄]原舞者之"祭".... 時間: Sat Aug 15 00:53:11 1998 一.族群部落 # 賽夏族 ( 大隘部落 ) 人口約四千左右的賽賽族(Saisiat),包括主要分布於新竹縣五峰鄉的北群及 苗栗縣南庄鄉和獅潭鄉的南群.北群和南群構成的賽夏族最盛大且最具特色的矮人 祭(Pa taay ) 的南北兩祭團.矮人(ta ay)每兩年歸來一次的路線是先抵達南群,最 後由北側離去. 關於賽夏族矮人祭的由來,最普遍的說法是,矮人過去住在河的對岸,與賽夏族 為鄰,矮人幫住賽夏族人作物豐收,也教導他們歌舞祭儀;每年在作物收穫後共行矮人 祭典. 據說原來矮人祭為年舉行,日據時期政府干涉,改為每兩年一次.早先賽夏族人的 分佈地較廣,矮人祭場不只兩個. # 阿美族 ( 太巴朗部落 ) 阿美族是台灣原住民人口數最多的一族,主要分佈在台灣東部的花東縱谷及海岸 山脈以東太平洋沿岸的平地.依地理位置阿美族由北到南大約可分為五個地域群;南 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恆春阿美.太巴朗屬於秀姑巒阿美,是中部ꨊ 阿美的一個古老部落.Tabalong(太巴朗)一詞有範圍廣大,歷史久遠及有很多白螃蟹 的地方之意. 阿美族社會以濃厚母係色彩的親屬組織和男性年齡階級組織著稱.在傳統從妻居 ,從母居的制度支持下,女性在親屬組織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但部落性的活動大多由男 人負責.男子參與部落性事務透過男子年齡階級組織運作. 阿美族年祭(illsin)類似過年,是部落性的活動,其意義為年度結束時向神靈及눊 祖先獻祭庇佑,並祈求豐收和幸福.illsin中的palimo(祈福)為族人蒙福求安及表達 感恩之情. 二 . 祭歌概述 * 矮人祭歌 ꤠ每隔一年的農曆十月半月圓期間舉行.第一晚矮人祭本祭(kistomal)歌舞只能唱 跳十五首祭歌中一至五首.南庄是第一子夜十二時,五峰則是第二晚十二時推米臼入 祭場,族人手牽手肅立面東方唱第七首walowalon.第二晚papat na wasak 是半送歸 (送走一半的矮人).第三晚papa o a 是送歸的夜歌舞儀式,天明後則進行正式送歸 連串歌舞儀式,唱第十二至十五首. 矮人祭歌共十五首,可謂台灣文化的瑰寶.它的結構龐大,包含三十四節,二百二ꨊ 十九句.每節以一種植物的尾音押韻,具備詩型完整,詞意豐富的史詩形式.而且以三 種方式反覆演唱每一章節的詞句(1212/233/344/1212/2323/3434,12/23/34),每一 反覆節尾有一長串虛字.整套祭歌虛字出現的部位,方式極為講究,能夠充份烘托要 表達的情感.整套祭歌唱完要四個多小時.矮人祭歌的儀式性極為濃厚,包含了矮人ꨊ 的哀訴叮嚀以及賽夏族人的虔誠祈求,絕不能以一般的餘樂性歌舞視之. 먊 * illsin 年祭歌舞 Tavalon 的歌謠相當的豐富,一個人從小到大都浸淫在部落的歌聲裡,小時候在 媽媽懷裡享受的不僅是母體的溫暖而已,而是分享INA(母親)以甜美歌聲凝聚出生活 的心聲,即使只是簡單的 " Ho Hay Yan " 也足以讓小孩進入甜美的夢鄉. Tavalon 人非常重視祭典,且必有歌聲相伴,在祭祖靈的祭祀活動中,歌聲成了祭 品的部份,歌聲成為通往祖靈世界的路.Tavalon人以歌聲標記出祖先們的足跡,以歌 謠敘述部落的傳說與源流. 在豐年祭裡,歌謠在時間與空間的軸標上,點出了它的嚴肅與輕鬆.更以歌謠強化 了年齡階級對豐年祭的意義,從此每個年齡階級有了他們慣唱的歌曲,於是我們可從 歌謠可以知到唱者的階級. -- -- Origin: 柴門霍夫 IPA.DormC.nccu.edu.tw (140.119.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