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sometimes (渡) 標題: [轉錄]☆ 台灣的古道與原住民抗日 時間: Mon May 18 21:30:39 1998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pongpong (鵬鵬) 看板: NCUMTClub 標題: 台灣的古道與原住民抗日 時間: Wed Apr 29 20:29:16 1998 這是昨天的講義內容,請大家批評指教,這只是大綱而已,所以會嫌簡單, 有需要討論的部份歡迎賜教! 台灣的古道與原住民抗日 中央大學周仕鵬整理、編製 歡迎轉載,唯請註明出處 l 什麼是古道? 古道是人走出來的,是當時社會的縮影,同時留下那時的斑斑血淚和可歌可泣……. l 古道和原住民抗日的關係 現在許多登山路線、公路、古道其實大多與日人鎮壓原住民脫不了關係,而在檢視這一 條條古道背後的辛酸血淚、兩相無奈後,山將不再是山而已了,而是更多沈湎…… l 依性質來分 一、 某族群為了某種目的而經常走出來的道路,銜接其文化區域或銜接不同的文化區域的 通道,是自然而然所形成的。 1. 社路:原住民的姻親道路、遷移道路(於區域來分詳述) 2. 漢民族移民開墾路線 a.台灣府志︰自台灣府南抵沙馬磯頭460里曰南路;北抵雞 籠634里曰北路。~最早的南北縱貫路 b.北路盡處,於台北平原之交通路,其初闢於西班牙人佔據 時代(1626~1641),初為連絡淡水和雞籠,開迂迴北方海 岸、溯淡水河入台北盆地。 c. 台灣府志︰台灣府,東抵羅漢門莊內門65里,曰中路 。羅漢門係指台灣南部之東界一帶(東以楠梓仙溪畫境, 西以烏山山脈成屏障)之古時總稱。 d.自台北越古山朝山及三貂嶺、草嶺,此地方新開支交通路 ,致見北路有所延長。而最初的道路,則自基隆港頭沿海 岸而東,經深澳初三貂嶺,迂迴甚極。同治6年,台灣總 兵劉明燈越此山路入蛤仔難時於草嶺邊題"雄鎮蠻煙"。 e.康熙中葉由斗六溯濁水溪越集集、五城兩堡交界之雞 胸嶺,足跡達日月潭以北之地。~埔里社南北口 3. 日人經營的交通 日人於大正12年前完成的官設鐵道如下:縱貫線、宜蘭線 、平溪線、淡水線、台中線、集集線、潮州線、台東線,尚 有阿里山、三星山、八仙山的森林鐵路及製糖業的私設鐵 路。明治29年完成南北縱貫軍道。 二、 統治者為了政治或經濟的目的而開鑿的管道(於編年來分詳述) 1. 開山撫番道(清朝) 2. 隘路:隘勇線、隘勇路 3. 理蕃道路(日治時代) l 依區域來分 位於眉溪畔的霧社、埔里課說是台灣中部原住民遷移的發祥地和中央山脈主要越嶺路的放 射中心。眉溪以北是泰雅族,以南是布農族,後因漢人的侵入而遷移。泰雅族順溪朝東北 越 中央山脈往立霧溪、蘭陽溪、木瓜溪、南澳溪等遷移;布農族則沿濁水溪支流郡大溪、丹 大溪、陳有蘭溪往東南越中央山脈朝拉庫音溪、太平溪、新武路溪、鹿野溪遷移,慢慢形 成了眾多的越嶺道雛形。 一、 北區(泰雅族區域) 1. 泰雅亞族 a. 希可雷克群 b. 大湖群 c. 大嵙崁群 d. 沙卡丹群 2. 德賽克亞族 a. 巴雷巴奧群 b. 托賽群 c. 托魯閣群 二、 中區(布農族區域) 1. 巒社群 2. 丹社群 3. 郡社群 4. 蘭社群 5. 卓社群 6. 卡社群 三、 南區(排灣族區域) 中央山脈在大母母山以南皆為排灣族天下,此區的越嶺路在卑南、魯凱、排灣的相互牽引 和漢人的開拓下慢慢形成。 l 依編年來分 年代 名稱 起訖和現況 備註 清 康熙 1. 瑯嶠、卑南道 恆春~大武 2. 楓港、卑南道 楓港~大武 南迴公路 3. 鐵線橋古道 諸羅山~府城 1號省道 乾隆 16 1. 淡蘭古道 暖暖~頭城 濱海公路 2. 龜崙嶺古道 中壢~新莊 1號省道 道光 咸豐 1. 北宜山道 北宜公路 2. 匹亞南山道 霧社~宜蘭 3. 合歡越嶺道 4. 能高越嶺道 5. 八幡崎越嶺道 同治13 1. 南路 萬巒~卑南 南迴公路 日軍攻打牡丹社 13 2. 北路 蘇澳~花蓮 3. 水沙連山道 集集~埔里 4. 郡大溪山道 曲冰~八通關 林道 5. 三條崙道-浸水營 來義~金崙溪 古道 6. 奇美古道 瑞穗~大港口 光緒01 1. 中路、安通越嶺道 林圯埔~璞石閣~成廣澳 1瑯嶠、獅頭社 討伐 04 2. 磯崎越嶺道 磯崎~富田村 2太魯閣番討伐 07 3. 嘉義、卑南道 3奇密社討伐 12 4. 角板山道路 大溪~三星 4加禮宛社討伐 13 5. 集集、水尾道(關 集集~水尾 11東勢角番討伐 門山越嶺道) 13 6. 哈盆越嶺道 烏來~雙連埤 12大嵙崁番討伐 7. 福巴越嶺道 福山~巴陵 13北港番討伐 8. 桶後越嶺道 烏來~礁溪 14卑南番討伐 9. 比亞毫山道 四季~南澳 15大南澳番討伐 10. 斯馬庫斯古道 棲蘭~秀巒 16牡丹社討伐 11. 鹿場連越嶺道 五峰~大湖 18射不力社討伐 21平埔番討伐 1895 台灣割讓與日本 日人稱唯一真正為國捐軀的客人吳湯興、徐驤 抗日失敗 明治35南庄事件(賽夏族抗日) 明治43李崠山戰役、玉峰、秀巒村戰役 1911北勢蕃之討伐 1911多亞社之討伐 大正3(1914)內太魯閣道 中橫東段、霧社支線 1915喀西帕南事件 、大分事件 6~7 能高越嶺道 霧社~銅門 8~9 八通關越嶺道 東埔~玉里 日人挑逗大隘社與石加鹿社 鬥爭 10 石鹿道路 觀霧林道之部份 10 卑亞南山道 霧社~宜蘭 中橫宜蘭支線 10 福巴越嶺道(可接石鹿、卑亞南) 新店~巴陵 11 大甲溪道路 東勢~梨山 中橫西段 13~14 北坑溪道路(可接大甲溪道、石鹿道) 署鞍部~東勢 5~12 角板三星道路(可接卑亞南道) 桃園~宜蘭 北橫 13~14 花宜道路(後稱臨海公路) 蘇花公路 14 北絲鬮越嶺道 延平~桃園 昭和1(1926) 1. 內本鹿道路 六龜~延平 2. 玉山山道 阿里山~八通關 2~3 1. 知本越嶺道(鬼湖越嶺道) 三地門~知本 2. 關山越嶺道 六龜~海瑞 南橫 3. 浸水營越嶺道 枋寮~大武 1930霧社事件 不知時間的 金洋武塔線 四季~羅東 l 幻燈片、地圖解說 1. 八通關越嶺道 2. 大壩北陵獵路 3. 合歡越嶺道 4. 北坑溪道路 5. 舊金洋道路 6. 大崙溪區域(內本鹿越、伊加之蕃) l 結語 歷史不是仇恨,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啟示、一種刻骨。當你面對荒漠的幽 幽古徑時,除了 讚嘆自然之美、前人之力外,同時一同緬懷滄桑的血淚吧! l 參考書目 1. 渡台悲歌~黃榮洛 2. 台灣登山百科全書~戶外出版社 3. 台灣文化志~伊能嘉矩 4. 日據下的台政~台灣省文獻會 5. 台灣的古道~黃炫星 6. 台灣百年前的足跡~楊南郡 7. 理蕃誌稿~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8. 合歡越嶺古道調查與整修研究報告~楊南郡、王素娥 9. 八通關古道西段調查研究報告~楊南郡、王素娥 10. 八通關古道東段調查研究報告~楊南郡、王素娥 11. 人文花蓮~吳親恩、張振岳 12. 台灣舊路踏查記~劉克襄 13. 蘇花古道宜蘭段調查研究報告~吳永華 14. 台灣地理大系~台灣總督府 15. 能高郡誌~台灣總督府 16. 台灣事情~台灣總督府 17. 大濁水溪流域開發報告書~台大登山社 18. 白石傳說~台大登山社 19. 東台灣研究~東台灣研究會 20. 台灣撫墾志~宋增璋 l 感謝本校歷史所戴寶村教授的指導 -- Origin: 柴門霍夫 IPA.DormC.nccu.edu.tw (140.119.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