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 發信人: bbsjjlu@Palmarama (靜竹), 信區: Scenery 標 題: 地利部落 地靈人傑 (轉載)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Sat Nov 22 20:30:09 1997) 【中國時報 86/11/21】 福爾摩莎部落之旅‧布農族   移民濁水溪高坡 家家戶戶有庭園 ⊙本報記者李嘉鑫 地利部落 地靈人傑 布農族是台灣高山的吉普賽人,因為他們非常善於遷徙。根據口傳歷史,有些族 人相信他們最早住在鹿港,後來遷到斗六,再沿著濁水溪谷進入上游源流各水系的 高山,並分支出四、五個社群。然後在短短兩百多年內,更翻越中央山脈進入花蓮、 台東,最後再從台東翻山回到西部的高雄桃源、三民兩鄉,移民能力之強,實在相 當驚人。  布農族語稱南投縣信義鄉的地利為「塔瑪魯彎」,據說意為石臼或雄雞,村人主 要來自布農族卡社群,老家在濁水溪上游的卡社溪,曾經搬過好幾個地方,在下山 前最後所住的地方,是位於丹大林道孫海橋附近的「巴庫拉斯」,意為「平坦之地」。  據說清朝末期卡社群人本來就有遷徙下山、尋找平坦耕地的念頭,但因為擔心平 地人的侵害,遲至民前九年,日本人在此設置「水社派出所」,維持了族群和平與 社會秩序後,才有最早的十二戶一百二十五人搬到地利現址。然後隨著移民成功訊 息的展開,地利終於成為一處人丁鼎盛的大社。目前信義鄉長與布農族立委都由此 出身,可見地利真的是地靈人傑。  地利也是台灣原住民第一座示範社區,部落位於海拔四五○公尺、坐北朝南的濁 水溪高坡上,依等高線井然有序地建在階梯狀的平台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庭園或 空地。以台灣部落的標準,地利村人的居住空間與品質算是很不錯的了。 【濁水溪風光】孫海林道 攀崖觀賞日落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在地利村以下,是一副濁流浩蕩的「大黑河」模樣; 從地利以上,尤其是姑姑山附近,河道突然出現兩個連續相接的「環狀曲流」,讓 濁水溪變成被壓縮的「S」形,也在河的兩岸,產生兩座互相對峙的奇怪山稜。位 於南岸的是一座宛如斗笠的笠尖山,位於北岸的,則是挖寶人雲集的姑姑山,從地 利村開車過來,只有短短三公里路而已。  遊客從孫海林道,就可以清楚望盡這樣驚心動魄的地形奇景,林道到了笠尖山對 岸,沿著陡峭的懸崖開闢,站在崖端望去,對岸是奇峰突起的笠尖山,腳下則是千 仞直墜而下的濁水溪谷,下游不遠處的雙龍橋、部落都一覽無遺,這裡也是欣賞濁 水溪落日的好位置。  姑姑山頂位於這處遠眺據點的後上方,不過因為沿著公路這一面,是險峻的濁水 溪「蝕基坡」,無法直接攀爬而上,必須從更上游的東側產業道路口上山,沒有嚮 導的外地人將很難找到路口。  由於濁水溪位於深邃的峽谷底,最方便的親水據點,是走過雙龍吊橋,從對岸的 緩坡走下溪底。在地利這一邊的高岸上,有一家原住民自營的釣魚池,是地利村目 前唯一的「旅遊業」。 【環保高手】廢物利用 寶特瓶生財 在中部地區,如果在一場原住民的辦桌喜宴上,菜還沒上到第三道,就看到幾位 客人站起來東張西望、一副緊張兮兮的樣子,這些客人很可能就是來自地利部落, 因為他們急於揀一堆空寶特瓶、回山上照顧他們珍貴的「龍鬚菜」。  龍鬚菜是「梨瓜」脆嫩的莖葉與攀緣鬚之俗稱,這種早已變成台灣山地野生的蔓 籐植物,是日本人在民國廿四年從中美洲引入,又稱佛手瓜或香櫞。海拔五、六百 公尺的地利部落,以晝夜溫差適中、灌溉用水充沛,所生長的瓜苗鮮嫩可口,尤其 又以不需使用農藥之故,在市場上受到很高的評價,已成為村人最重要的農耕收入。  地利人照顧這項「衣食父母」,的確也發揮了無比的耐心和愛心,村人大清早便 上山摘採龍鬚菜,瓜苗從割離母株開始,就沒有一刻斷過泉水,菜圃裡處處是一條 又一條的橡皮水管,管端接著噴水龍頭,採下的瓜苗立刻置於水珠淋浴之下,連運 下山的途中也是澆水不斷,免得脆嫩的瓜苗脫水變得粗韌難以下口。  等到瓜苗要裝入紙箱,運到北、中、南各大都會,先前辛苦揀拾的寶特瓶就發揮 了妙用,村人事先把空瓶裝水,放入冰箱內結冰,然後包上報紙,放置在紙箱中心 處,讓龍鬚菜在長途運送過程,會被徐徐釋出的冷氣保持新鮮與脆嫩度。  為了確保自己農產品的品質與信譽,地利村人的確花費了不少心血,由於寶特瓶 收集不易,民眾若有意造訪地利村,最受歡迎的禮物,應該就是附有瓶蓋的空寶特瓶了。 【挖寶傳奇】姑姑山黃金軍火 未出土 台灣地區有許多藏寶傳奇,可是從來沒有一處傳說中的寶藏像姑姑山那樣,不但 藏寶價值大得嚇人,而且可以連續「熱」到四十年,它應該是台灣眾多挖寶傳奇當 中的傳奇!  地利人把姑姑山稱為「窟阿斯」,山腳的台地有部落舊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 族人住在這裡。據說當年日軍在投降回國之前,曾差遣大批韓國軍伕,在此埋藏軍 火與黃金,單是藏金量就多達三百多噸。  民國四十七年,一位許姓港僑攜帶鉅款到信義鄉購買原木,因而與一位溫姓的日 治時代林場巡查認識,溫向許透露姑姑山藏寶之說,並表示握有藏寶圖,於是兩人 合夥開始挖寶,挖了三年卻血本無歸,許姓港僑再遊說水里十位富翁入股挖寶,可 是花了一百多萬元仍然再度摃龜。  民國五十四年,因為挖出幾塊破銅爛鐵,被繪聲繪影說是藏金庫的鐵門,財寶即 將現身,又吸引六十多萬股金湧入,連外電都紛紛報導此一挖寶新聞。可是許姓港 商卻意外車禍喪生,留下溫姓股東獨自打游擊挖寶。  如此苦撐六年後,又吸引行政院一位高級公務員不惜辭官入股挖寶,隨後據說挖 出大批軍火,還驚動治安高層,派遣信義分局長率領憲警在此長期駐守監視,最後 因為挖寶者涉嫌偽造文書而被封山,姑姑山才平靜了下來。  時隔廿年後,沈寂許久的姑姑山再度復活,又有人申請開採岩石和水晶,但是村 人都相信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有人藉著台電「東電西送」的電纜高塔工程, 趁機混水摸魚以怪手偷挖寶藏。這些怪招百出的挖寶人,應該至今為止統統摃龜, 可是卻讓原本就遭遇河川劇烈侵蝕的姑姑山,提前受到可怕的蹂躪。  今天的姑姑山,有四通八達的產業道路穿梭上山,沿途的林間處處可見當年財迷 所留下的坑坑洞洞。撇開是否有財寶不談,山頂美麗的溪流峽谷景觀,的確是人間 罕見的美景。 【樂天通學生】跋山涉水 山居求學大不易 非假日的黃昏時分,很容易在地利看到成群放學後「徘徊街頭」的國、中小學生, 不過他們並非都市裡流連「柏青哥」電玩的遊蕩少年,而是山居生活不便所造成的結果。  原住民部落幾乎都在山上,有的甚至零星散布在山區。每天清晨,父母親把小孩 送到學校,便驅車上山耕種,直到天黑收工之後,才能下山載小朋友回家。這就是 黃昏的地利國小,可以看到許多小朋友趴在操場旁的看台上,自動埋首做功課的景 象。往往等他們被雙親接回家,匆匆吃過晚飯以後,時間早已進入就寢時刻了。  每天放學時刻,在地利通往雙龍的台十六線公路交叉口,又是另一幅熱鬧的等車 景象,三五成群的國中生,有的引吭高歌、婆娑起舞,有的男同學甚至躺在路旁草 地上,悠然欣賞夕陽餘暉,把原住民樂天的性格表露無遺,這是因為附近雙龍、地 利、潭南三個部落,只有山下的民和國中可讀,客運車只能把潭南的學生暫時放在 地利,先渡河送雙龍學生返家,再回地利繼續接學生返回潭南,等學生回到家中, 也已經夜深人靜了,這就是山居通學交通不便的共同寫照。  其實和廿、卅年前相較,部落的交通已經大幅改善了。當年原住民想上學,一日 之內步行往返花個三、四小時算是小事,不少村民回憶當年的小學時代,乾脆利用 長途跋涉通學的時間,黎明即起,沿途挑地點放置小陷阱,等放學回家,再一一巡 視狩獵的成績。翌日便當裡的午餐,很可能便是幾天前抓到的竹雞或田鼠,原住民 這種「自給自足」的小學生涯,真是平地人難以想像的經驗。 【行家帶路】地利之旅 鐵公路並 用、需辦入山證 每年耶誕節是造訪地利部落最好的時機,由於村人篤信耶教,對於這個節日的重 視尤勝於漢人的春節,當天晚上返鄉的族人、以及慕「原住民過年」而源源湧入的 觀光客,近幾年來總人數都不會少於五萬人,遊客多集中在村旁濁水溪畔的「塔瑪 魯灣餐飲服務中心」。想體驗這種洋溢異國風味節慶的遊客,應該及早訂房了。  到地利部落可採取鐵公路並行方式,先搭火車在西部鐵路的彰化二水站下車,轉 乘集集線小火車抵達水里,然後再於火車站前搭乘東明客運,約廿五分抵達地利。 此地為山地管制區,必須事先在水里分局辦妥入山證。  自行開車者可從南投市走台三線省道,在名間轉一五二縣道,過集集隧道後,接 上台十六甲樟樹「綠色隧道」公路到水里,南下台廿一線新中橫,在圳仔頭附近轉 東走台十六線「孫海林道」抵達地利村。目前柏油路正在翻修中,有些路段路況稍 差,從地利續往姑姑山則無柏油,但小轎車開到姑姑山下並無問題。  由於地利沒有住宿據點和三餐供應,食宿必須過橋到對岸的雙龍部落解決,雙龍 村民宿約可容納一百人,訂房訂餐可洽雙龍觀光服務中心,前往姑姑山可在地利部 落雇到本地嚮導。 *(○四九)七四二二○五,雙龍觀光服務中心。 > ======================================================================= < -- 我達達的馬蹄....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