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bbsjjlu (靜竹) 看板: Scenery 標題: [剪報] 舊筏灣射鹿 擁抱排灣文明 時間: Mon Dec 3 11:00:04 2001 聯合報 2001/12/03 舊筏灣射鹿 擁抱排灣文明 曾石南/文  屏東縣瑪家鄉,位處北大武山叢山峻嶺青翠的崗巒中,共分布了六座瀑布,山  水狂奔,潭池中捲起陣陣銀花,涼氣逼人,組合出壯觀宜人的瀑布群帶,瀑布  的源頭,巨石嶙峋,溪流清澈見底;而在千山萬水間,藏著一處舊筏灣部落,  及排灣族原住民祖先的發源地─射鹿部落,真是一處「零汙染」的人間樂土。  這六座十分原始的瀑布群帶,即使在乾旱的季節中,依然水源充沛,山水直瀉而 下,景色宏偉壯觀,瑪家鄉公所認為這塊處女地深具觀光潛力,乃委由東海大學做 詳盡的規畫,開發成為南台灣最具魅力的休閒旅遊地帶。  在六座瀑布中,以最接近源頭的瀑布,氣勢最雄偉,經多次探勘研商後,以排灣 族流傳的第一位大頭目之名字,來配上這座宏偉的瀑布,取名為「撒拉王」瀑布。 實際上,該地區正是撒拉王的出生地,也以「撒拉王」為地名,頗為貼切。後來, 更名為「沙拉灣瀑布」。  瑪家鄉境北大武山的瀑布群,不僅景致迷人,山上的人文、自然生態,也依然保 存在原始的狀態中。這處人跡罕至的處女地帶,位在瑪家村再深入高山的舊筏灣部 落,由瑪家鄉公所出發,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即可抵達舊筏灣部落,然後,循步道 健行到山谷,就到達壯觀的「沙拉灣」瀑布。  排灣族舊筏灣部落位於北大武山麓,隘寮南溪上游的西岸,與山谷對岸的射鹿部 落,有碎石小徑相通,沿途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溪水清澈,林木蒼翠,四處遠眺, 極目所至,盡是崇山疊嶂,氣勢十分雄偉,有若世外桃源。從舊筏灣部落啟程,循 小徑直奔山谷,約一個鐘頭的光景,即到達一座吊橋。這座高懸橫跨在南隘寮溪上 游射鹿溪的吊橋,早先是射鹿部落原住民出入平地,以及與舊筏灣部落之間的交通 孔道。  據說為排灣族原住民祖先發祥地的射鹿部落,為典型的排灣族古老聚落,至今仍 未受到現代文明的洗禮,因此,依舊保存著古老的文化。目前,還有排灣族人,在 山上養羊居住著,其屋內設備,均在持續使用中,其他附屬建築,如倉庫、涼台、 石板柱等,亦均完整。至於排灣族人的生產方式、風俗習慣,也維持著舊制,為真 正活生生的排灣族文化,也是排灣族古老文化的最後據點。  在射鹿部落的思想和行為上,最難能可貴的是原始宗教信仰,依舊被奉行著,這 點的表現,可以從屋內的靈龕、屋外的土地神和石主,都還保留著,即可看出族人 對播種祭、收穫祭、祈晴祭、祈雨祭、祈福平安祭、五年祭等祭儀,記憶依然猶新。  射鹿部落這個屏東縣北部邊陲山區的一個古老山地部落,因四周山重水複,迴崖 沓嶂,景色原始自然,加以其部落住屋的屋頂,皆以石板片蓋成,景觀十分特殊。 石板屋所用的石板,係以當地出產的黑灰板岩和頁岩,順著岩石理路,鑿錘成為趨 於規則片狀的石板,然後,再堆砌而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住屋。尤其是頭目的房子, 門楣刻有紋圖,最具文化藝術價值。  瑪家鄉公所已將舊筏灣、射鹿兩個舊部落,畫定為文化資產保護區,不准拆遷石 板屋,以保持古老部落的真實舊觀,同時,亦整修部分石板屋,作為山地民宿,吸 引遊客前往參觀住宿,體驗原始山地生活的風貌。 文化園區 呈現原住民原貌  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生存的命脈,近年來,台灣原住民社會面臨外 來文化的衝擊,部落正急速地瓦解,傳統文化亦逐漸流失,故其豐富多樣的文化風 貌,已難再呈現,基於此,「文化園區」的設立,則具有文化保存、學術研究、社 會教育、觀光旅遊等多重的意義與功能,希望透過園區戶外博物館式的展示設計, 讓國內外更多人能認識、欣賞台灣原住民文化的特質,進而尊重原住民文化。  在南台灣享有「會呼吸的博物館」之譽的「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即以戶外、 室內的環境,利用展演、陳列等動態表演、靜態解說的方式,提供遊人一處「知性」、 「感性」,寓教於樂的好去處。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所在的地段屬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位於瑪家鄉與三地門鄉 交界之隘寮溪南岸。附近出入園區必經的水門,處三地門、瑪家、霧台等三個原住 民鄉對外交通的樞紐地帶,距屏東市僅二十四公里,交通堪稱方便,附近均為排灣 族、魯凱族群聚居村落,深具原住民文化特有氣息。  全園區面積八二‧六五公頃,地形頗為崎嶇,自然景觀十分優美,且富變化。全 園區分為四區,忠實地展現原住民傳統文化風貌。園區內,除了舉辦原住民文化系 列活動,如攝影、繪畫、傳統工藝研習、傳統民俗活動、巡迴展演外,更是積極蒐 集傳統文物及整理有關原住民文字、聲音、影像資料,充實園區的軟體展現,希望 能提供遊客一場豐富的原住民文化之旅! 傳統排灣婚禮 充滿詩意  婚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儘管因民族習俗不同,而有所差別,但婚姻莊嚴的社會 意義,卻是一致。排灣族的婚姻,因有貴賤階級的制約,又有地理環境和經濟上的 影響,所以,發展出許多特異的性質,卻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  對原住民文化頗有研究的屏東師範學院高業榮教授指出,排灣族男女的求偶過程, 相當富有詩意。通常,適婚的男孩,會在晚上成群結隊相約到屬意的女孩家,而不 是單獨把女孩約出來。他們先行整肅儀容,如果是主角,便刻意穿著盛裝,肩上掛 著披肩,由男伴帶著象徵富貴、敬重和友情的檳榔及零食一起前往。首先,在女孩 屋外的僻靜處,以嘴琴和著歌唱,將優美動人的歌聲傳到少女的耳鼓,不久,女孩 的母親就出來把他們迎到屋裡去。男孩獻上禮物後,分別在屋裡兩側或在窗下的石 凳上坐下,大家在女孩母親的照顧下,可以歌唱到次日清晨。待時機成熟之後,男 女雙方監護人就一同到所屬頭目家去議婚,主要是過濾一下雙方有無結婚的阻礙。  如果雙方是近親或仇家,就不得結婚;這仇人除包括雙方當事人以外,還包括自 己家族的仇人,在歷史上有宿仇血仇者。階級界限非常嚴格,包括:平民不可與領 袖頭目通婚,男性平民不能跟女性核心貴族結婚等。如果,一個貴族男人跟平民女 子同居,那在他跟地位相當的貴族女子結婚之前,必須中止同居關係;反正,不管 貴族權勢有多大,就是不能同時擁有兩個太太。訂婚是在女方家裡舉行,男方先送 上禮物後,雙方再決定結婚的日期。所謂「結婚日期」,是指在「那幾天」舉行, 而不是「某月某日」。過去,平地人搞不清楚,到時候新娘是迎回來了,可是時間 過了好多天,慶祝的朋友早就散了,弄得哭笑不得。  結婚時,貴族須處理的事,要比平民複雜得多,聘禮類別包羅萬象,從領地、獵 場、族人到小的裝飾品,以及一切的生活用品,都算在內。貴重的禮品,是陶壺和 琉璃珠,它們因造形飾紋的不同,等級也大有差異;此外,頭飾用的老鷹羽毛,也 因所取得部位的不同,而所象徵的意義也不同,這些當然隨時代的進步,已經簡略 多了。貴族結婚,聘禮既多,歌舞時間也長,熱鬧是熱鬧,可是,新娘經常會趁男 方不備時溜走,並且把隨身飾品沿途散落,這時,男方不但要設法尋回新娘,同時 也得把新娘散落的飾品找回來;否則,小則罰酒,大則婚姻就因此而中止,所以, 在熱鬧中,也充滿了危機  高業榮教授說,在民間,結婚當天鬧洞房是湊趣,可是,在排灣族卻以另一種方 式進行。新郎在洞房之前,必須用牙齒咬掉新娘身著衣物接縫處的密密縫線;而新 娘務必要拚死掙扎,新郎想通過這道關卡,其辛苦可想而知,因此,有時必須由岳 母在一旁幫忙,才可以度過尷尬的那一刻。現在,排灣族的婚禮習俗,已經改變了 許多,那些繁贅的過程,大半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現在結婚都已簡化,上午 在教會頌唱祝賀,請客的酒席是漢式「辦桌」席宴,一旁還有康樂隊歌舞娛興,好 不熱鬧!到了傍晚,才是較傳統的歌舞,也就是說,愈入深夜,歌舞愈傳統,說起 來比平地人的婚禮,是要累得多了! 瑪家鄉景點多 遊人如織  從歷史的角度去看,說瑪家鄉是「排灣族的發源地」,是有據可考。根據日本權 威學者馬淵東一的研究,荷領時代所留下的文獻資料,顯示排灣族的祖居地,是在 今日分布的西北端,後來才向東和南擴散。而西北端指的就是今日屏東縣三地門鄉、 瑪家鄉及泰武鄉。  國內著名的人類學、語言學專家李壬癸教授,頗支持他這種看法。之所以稱瑪家 鄉是「排灣族的發源地」,一來是因瑪家鄉在地理位置上,是居於上述三鄉的中心 位置;其次是因排灣族名與瑪家鄉舊部落排灣同名;三來是因口傳故事中,常提到 的排灣族祖靈聖地「八達因」(北大武山下西北方的一塊台地),亦在瑪家鄉境內。 由此可見瑪家鄉是「排灣文化的故鄉」。  走過從前,即使進入工商業時代,瑪家鄉仍保存著傳統的排灣習俗,在飲食方面, 保留了原住民傳統飲食,如奇拿富、芋頭、甘藷、初魯哥、小米、樹豆等,惟因環 境變遷,目前均充為副食用。  瑪家鄉境內著名的旅遊據點,每逢假日遊人如織,穿梭在各旅遊風景區,例如涼 山瀑布,瀑布多達兩層,每層各有不同特色,第一層如涓流傾瀉,瀑布底下匯聚成 一泓碧綠水潭,清澈見底,是烤肉、戲水的好去處。最上層氣勢宏偉,遠遠就可聽 見瀑布澎湃的水流聲,走近時,水珠四濺,清涼襲人。  笠頂山鄰近沿山公路,在海拔高度四百公尺以下,全部是原住民山地保留地與承 租造林地,植物生態是以經濟作物為主,以種植芒果、山芋與馬拉巴栗為大宗。在 佳義派出所邊的次生闊葉林與灌木叢、地表植被,尚稱完整,且有溪谷穿越其內, 而形成完整生態系,因此,動物、植物、昆蟲、鳥類、蝴蝶生態景觀,在此步道皆 能呈現,為良好生態保育的登山步道。 瑪家旅遊情報  瑪家位處三地門、霧台之對外交通樞紐,從南二高,經里港、鹽埔,或由沿山公 路、屏東市、麟洛、內埔進出,交通非常方便,除自行開車外,屏東客運亦有班車, 可抵達水門、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等地。進入沙拉灣瀑布、舊筏灣部落,需事先辦 理甲種入山證,如有疑問,可洽詢瑪家鄉公所簡明雄主任。  瑪家鄉公所    (○八)七九九二○○九、七九九一一○一;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八)七九九一二一九;  大洲花園山莊   (○八)七九九二○五五;  屏東客運總站   (○八)七三二四一○三。 -- ▌﹀ ◢◣~ * * ▋ ﹀ ﹋ ﹋ *│#│﹍﹍ 靜竹 █▁▁▁▁▁▃▅▆▇████████████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ccsun70.cc.ntu.edu.tw] [Login: **] [Post: **] -- 「我們都很努力地讓我們的動作看起來很優美、更流暢、控制力更強, 在我們心中有一個理想的風格,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光是登頂是不夠的,要達到這種完美的境界才重要」。 --Francois Legrand ,1995, for mag.R&C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bp120.bp.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