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 發信人: bbsjjlu@Palmarama (靜竹), 信區: Scenery 標 題: 五峰石鹿賞楓採果樂趣多 (轉載)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Fri Jan 9 17:57:57 1998) 【中國時報 87/01/09】 福爾摩莎部落之旅‧泰雅族 五峰石鹿賞楓採果樂趣多 ⊙本報記者李嘉鑫 傳統山居散村 山上山下兩個家 石鹿部落隸屬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位於頭前溪源流北岸,與觀霧相望,海拔約 一千六百公尺,是少數住得最高的原住民部落之一,居民屬於泰雅族「金哈固」群, 泰雅語地名稱為霞喀羅,可能含有勇猛、強悍的意思,日治時代諧音為漢字發音的 「石鹿」,後人則穿鑿附會說地名乃是從宛如一頭鹿的霞喀羅大山而來。  石鹿也是極少數仍然保留泰雅族傳統山居散村型態的部落,由於高山平地非常稀 少,僅有的幾處狹窄台地、鞍部,面積難得超過兩、三個籃球場大,這種地形限制 了聚落的戶數與人口,所以沿著十五公里長的石鹿林道上,共有民生、松本、石鹿、 高橋等四個分支部落,可是總戶數才十六家而已。  這種高山散村的生活,讓泰雅族分裂為三個亞族將近廿個地方群,同時也造成泰 雅族和其他九族截然不同的「個人主義」民族性,好處是人人獨立自主,壞處是群 雄割據、一盤散沙,不同群之間經常為了爭奪獵場耕地而成為世仇,也給予當年日 本統治者「以夷制夷」的可乘之機,許多日本對泰雅族各群所發動的討伐戰爭,都 充分利用敵對社群做為馬前卒。  可能由於數百年來都住在高山上,嚴寒的氣候「汰選」了人種基因,造成石鹿人 的體型一般都很高大(依原住民標準),這是石鹿部落相當有趣的「物競天擇、適 者生存」例子。  當年逃到大霸尖山腳,投降後的石鹿人,除了一部分被就近安置在雪見部落外, 也有一些較強悍的家族被日警強制拆散,遷移到鹿場、東河、汶水等地,可是光復 後立刻有不少人重返故鄉居住,原因就像石鹿部落流傳的一首歌謠一樣:儘管生命 短暫,山上又這樣貧窮,但是我們仍然勇敢地面對它!  為了小孩讀書,目前石鹿十幾戶人家都在山下的清泉,以及山上各擁有兩個家, 最主要的出產是香菇、溫帶水果和高冷蔬菜。 【抗日英雄】獨立奮戰十一年 堅持到底 金哈固群泰雅族是北台灣最後向日本屈服的一群,當民國三年,住在中央山脈最 深處、新竹尖石鄉的「奇那之」群泰雅族都已歸順的時候,故鄉在石鹿的金哈固人, 依然獨立對日作戰了十一年才屈服。  石鹿人和日本的戰爭,起於明治卅九年(民前六年)到苗栗南庄東河部落出草, 因為遭當地人密告,被日警擊斃一員而結下「樑子」。民國二年,日人討伐尖石鄉 李棟山附近各部落,為了防止石鹿人馳援,另外動員三千多人攻入桃山,設置砲台 收繳槍枝,可是對於住在桃山上游的石鹿各部落依然無可奈何。  民國六年,石鹿各社派遣四十人復仇隊下山與東河人相殺,雙方各有死傷。後來 日警加入戰鬥,石鹿方面戰死卅人,日警開始在山下以電網圍堵石鹿人,村人逐漸 逃往大安溪上游的北坑溪,以及大霸尖山腳的馬達拉溪。  民國八年,藏匿深山的石鹿因為感冒流行,連頭目都病死,族人深信是祖靈作祟, 根據傳統必須出草才能平安,因此翌年大舉下山偷襲警所,日警頭痛之餘,想出「 以夷制夷」的策略,徵調台中方面含有布農族的守備隊,以及五峰山下的茅圃、花 園等泰雅族壯丁,重金懸賞石鹿人首級,最後並派遣鹿場和東河的原住民聯軍上山 偷襲。石鹿人遭此天災戰禍,族勢急遽中衰。  民國十三年冬,大霸尖山大雪,天氣冷得連部落賴以為食的地瓜、山芋都被凍死, 翌年夏天又遇到大颱風,即將成熟的小米陸稻都盡付洪流,村人餓到連當雨衣的山 羊皮都泡水煮來充飢了。最後因為餓死者太多,才出面向日警投降,被日警就近安 置在泰安鄉大安溪上游的雪見、曙光等部落,整個北台灣從平地到高山,至此終於 完全置於日人控制之下。 【紅葉之鄉】楓香槭樹點點 美不勝收 石鹿部落海拔一千六百公尺,高山的日照充足、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又很大,賦 予落葉樹在冬季變色的良好條件,因此成為台灣極少數優良的賞楓去處。  此地的變色葉樹種很多,有黃色的台灣櫸、褐黃斑駁的楓香、綠紅相雜的鹽膚木、 紅色繽紛的青槭、尖葉槭、紅榨槭,以及紅得發紫、屬於芸香科的賊仔樹,從松本 到石鹿之間的路上,放眼整個山谷,就可看到彷彿萬綠叢中「數」點紅、一株株散 布在綠林中的紅葉樹。  從石鹿繼續上山到林道盡頭,沿著古道大約走一小時半,在海拔一千九百公尺處, 古道兩旁的杉樹人造林當中,雜生著當初造林時自然下種的楓香與槭樹,此刻至少 都有四十年以上了。雖然只能抬頭仰望透過杉樹林梢映現的楓葉遠景,可是針葉林 下滿地的楓葉,卻美得讓人不忍駐足其間。  由於「楓」葉從海拔一千公尺分布到兩千公尺之間,今年春節來得又很早,推測 在春節期間,仍然可以看到若干最後凋零的楓葉,不過當然是越早來者所看到的楓 葉也越多。 【古道之旅】山徑拓寬 最宜探險踏青 從石鹿林道十五公里處盡頭,有山徑繼續翻山越嶺到尖石鄉的白石、養老、秀巒 等部落,這原是兩地原住民互相來往的古道,日治中期以後,為了監視附近各部落, 防止叛變再起,日警把山徑拓寬到一‧八公尺,成為「理蕃道路」,沿途設有多處 警察駐在所,在險要高地還有砲台以備不時之需。  這些當年的駐在所,目前只剩下石鹿還算完整,光復後被接收為派出所,此刻已 經撤站而成為村人飼養家禽的地方。另外在海拔一千九百公尺的鞍部,還有一座占 地達一、二公頃的「達姆拉代」警所,除了房舍無存外,整個地基與駁坎都還很完 整,這是當年最大的一座基地,駐防的日警含眷屬可能超過百人。  這條起伏平緩、林蔭蔽天,此刻還間雜著楓紅層層的古道,真是一條不可多得的 踏青路線。 【頂極高冷蔬菜】蘿蔔白菜地瓜 風味絕佳 豐衣足食的台灣,民眾過年不缺大魚大肉,反而得擔心沒有蔬菜影響健康。此刻 石鹿山區有很多風味絕佳的時令蔬菜,上山遊客可以採買一些回家,不論送禮或在 春節款待親友,都將面子十足。  目前石鹿栽培最多的是過年當「好彩頭」的大蘿蔔,當中有日本的球狀紅皮蘿蔔, 以及大陸的大蘿蔔,最重者一粒便有廿台斤。  當年石鹿的原始林被政府砍光後,沒有馬上遭平地人的溫帶果園和高山茶園入侵, 只有人口稀少的村人從事自給自足農耕,因此表土肥沃、土壤地力尚未流失。再加 上高冷氣候的刺激,所生長的蔬菜美味非凡,尤其是小白菜,居然可以長到山東大 白菜的三、四倍大,吃這種白菜,實在比吃龍蝦還美味。  石鹿人還保留了古老的地瓜品種,這種地瓜顏色白中泛青,質地很「鬆」,但是 煮湯後並不會崩散掉,而且滋味甘美。不像平地的改良地瓜,已經甜得像蔗糖而喪 失甘薯的風味,對於卡路里攝取量普遍過剩的國人來說,這種風味道地、低糖多纖 維的「瀕臨絕種」地瓜,實在是最好的副食品。  如此美味的蔬菜,卻因為原住民不懂得宣傳,也不知道如何推銷,而淪為乏人問 津的狀態,由於整個山區的菜園面積其實沒有多少,只有捷足先登才能一飽口福。 【行家帶路】雇請村人當全陪 方便 石鹿是兼具賞楓、看花、採果、避暑、登高等樂趣的四季皆宜去處,可是交通. 宿設備不足,一定要預約妥當才能動身。  前往石鹿,可從北二高竹林交流道循一二三縣道至竹東,再由一二二公路經五峰、 桃山抵達清泉,然後過橋上坡經石鹿林道抵達人口只有六戶的石鹿部落。  一二二縣道從五峰到清泉之間狹窄多彎,車速太快容易在會車時與來車相撞,而 且無法通行雙層遊覽車,每逢例假日,經常可以看到大巴士頻頻倒退以利會車,導 致車輛大排長龍的窘狀;石鹿林道則更狹窄,路面的水泥早已破損過度,不怕底盤 碰傷的小轎車勉強可以爬上去,但因為難以會車,遊客多時將妨礙村人運送農產品 而引起糾紛,所以最好改搭村人的貨車上山。  到石鹿玩最好採取僱請村人當「全陪」的方式,將上山往返的貨車、夜宿民宅、 三餐、採高冷蔬菜完全委託嚮導安排,以兩天一夜方式,第一天中午抵達清泉,搭 嚮導的車上山,下午摘野菜看雲海,夜宿嚮導家,第二天一大早由石鹿林道入山賞 楓,體力好者更可以攀登海拔二二三四公尺的霞喀羅大山,午後再帶著採買的蔬菜 下山返家。  石鹿民宿可洽前村長陳春光。03-5856070、5856377,大批採購高冷蔬菜,可洽 范有仁5856087。 ▌﹀ ◢◣~ * * ▋ ﹀ ﹋ ﹋ *│#│﹍﹍ 靜. █▁▁▁▁▁▃▅▆▇████████████ > ======================================================================= < -- 我達達的馬蹄....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