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 發信人: ccho@TWserv (Frank Romanov), 信區: TIer_Club 標 題: 認識埔里 發信站: 台灣文化資訊站 (Sat Aug 2 22:04:05 1997) 認識埔里 資料:望山文化工作室 提供 一、歷史背景 埔里,位在台灣的正中央,東依中央山脈為險,西恃國勝(今稱國姓鄉)為壑, 南憑日月潭為畔,北賴關刀山為障,地形十分的險要,加上四季十分溫和,故二 、三千年前即有人類的居住。但不知何故,這些史前人類又謎樣的消失,直至很 久很久以後,才有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各分佔埔里的南北部,成為近代史 裡,埔里最早的主人。 漢人最早來到埔里是在西元一八一五年,當時千餘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的率帶下 ,強行進入埔里,由於此次移民未經官准,加上濫殺埔、眉二社原住民,終於引 來清帝國的側目,次年,漢人即被驅逐淨盡,郭百年等墾首且被明正典刑。 第一次與漢人接觸,埔、眉二社原住民即遭受重大損失,自然對漢人有幾分的芥 蒂,但是經此衝擊,也才了解漢文化的進步,更激起他們棄獵從耕的念頭,無奈 在求耕無門又不敢與漢人接觸下,只好蹉跎下去,直至十年後,事情才另有轉機。 西元一八二五年,散居在台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宰海五 個平埔族人,在他們的原居地裡,亦因遭受漢人的經濟掠奪,導致耕地流失,生 活日蹙,而不得不另謀發展,埔里正好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於是在招朋引伴下 ,在此後八年中陸陸續續的進入埔里。 平埔人進入埔里後,初時尚以向埔、眉二社原民佃田為生,後來恃其農耕技術較 進步,逐漸兼併土地,反而成為埔里的主要主人,黯然的埔、眉二社原住民只好 退往山區。當大勢底定後,漢人也隨著漸弛的番禁逐年的移入埔里,至一八七五 年,埔里開發大致完成。 二、埔里的人文特點 1.是人種最複雜也是開發最遲的地方 埔里的開發距今只不過一百七十年左右,但是其人種有布農人、泰雅人 二社原住民。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以及巴宰海五個平埔人 。客家、閩南二個漢族,加上日月潭成立時,遷村的邵族及1945年 以後隨中國國民黨流亡政權來台灣的中國人,至少十餘種種族以上,土 生的埔里人在大融爐中想不混血都很難。 2.埔里是最血腥的地方 自從郭百年之後,以迄後來的漢人進入埔里,不但漢人殺番,番也殺漢 人與平埔人,今青番望、青番孔、烏牛楠、大湳、守城、蜈蚣崙都是殺 人如麻的地方。 3.埔里是史前遺址最多的地方 大瑪璘遺址、關刀山石棺群(內埔遺址)、瑪璘窟..到處有史前遺址。 4.埔里是全省唯一有「煞魔仔」傳說的地方 「煞魔仔」是巴宰海平埔人的傳奇(見〝平埔足跡〞一書) 5.埔里是平埔文化的塊寶,也是人類學調查的重點 三、地理特點學產業文化特色 埔里位在中央山脈山麓,颱風不易到達,故蘊育出其獨特的產業文化,其中 (水),不但是產業中的一項,也是促成其它產業獨樹一幟的一環。與水有 關的產業如下: 1.埔里礦泉水 2.埔里紹興酒 3.埔里米粉 4.埔里甘蔗 5.埔里茭白荀 6.埔里宣紙... 這些名產如果少了埔里水,必定黯然無光。除此之外,近年埔里新興的產業 另有花卉,目前埔里所生產的花卉均是高級品種,而其延伸出來的金線蓮、 菇類等亦是傲視台灣全國,這些名產與平埔文化結合,是埔里最大的特色。 -- 建立新的國家 走出台灣人民的自尊  Call me Republic of Taiwan 共創我們的家 共造新的台灣共和國  台灣人 台灣情 台灣國 建國黨 WWW http://www.taip.org.tw 台文站建國黨板 twserv.csie.nctu.edu.tw 建國黨 EMAIL [email protected]            taip > -------------------------------------------------------------------------- < 發信人 priest (神父), 信區: Aboriginal 標 題 Re: [轉貼] 認識埔里 發信站 ◎楓城杏話◎ (Thu Jun 11 16:55:06 1998) , 轉信 ──────────────────────────────────────── : 認識埔里 : 資料:望山文化工作室 提供 : 一、歷史背景 : 埔里,位在台灣的正中央,東依中央山脈為險,西恃國勝(今稱國姓鄉)為壑, : 南憑日月潭為畔,北賴關刀山為障,地形十分的險要,加上四季十分溫和,故二 : 、三千年前即有人類的居住。但不知何故,這些史前人類又謎樣的消失,直至很 : 久很久以後,才有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各分佔埔里的南北部,成為近代史 : 裡,埔里最早的主人。 : 漢人最早來到埔里是在西元一八一五年,當時千餘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的率帶下 : ,強行進入埔里,由於此次移民未經官准,加上濫殺埔、眉二社原住民,終於引 : 來清帝國的側目,次年,漢人即被驅逐淨盡,郭百年等墾首且被明正典刑。 : 第一次與漢人接觸,埔、眉二社原住民即遭受重大損失,自然對漢人有幾分的芥 : 蒂,但是經此衝擊,也才了解漢文化的進步,更激起他們棄獵從耕的念頭,無奈 : 在求耕無門又不敢與漢人接觸下,只好蹉跎下去,直至十年後,事情才另有轉機。 : 西元一八二五年,散居在台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宰海五 : 個平埔族人,在他們的原居地裡,亦因遭受漢人的經濟掠奪,導致耕地流失,生 : 活日蹙,而不得不另謀發展,埔里正好提供一個絕佳的機會,於是在招朋引伴下 : ,在此後八年中陸陸續續的進入埔里。 : 平埔人進入埔里後,初時尚以向埔、眉二社原民佃田為生,後來恃其農耕技術較 : 進步,逐漸兼併土地,反而成為埔里的主要主人,黯然的埔、眉二社原住民只好 : 退往山區。當大勢底定後,漢人也隨著漸弛的番禁逐年的移入埔里,至一八七五 : 年,埔里開發大致完成。 每每瞧見類似這樣的文章,描述著台灣的歷史或是先民們開拓的艱辛, 都免不了要提及所謂的「漢番衝突」!這種衝突,目前多被人認為是一種必 然會發生的歷史悲劇,他們認為,這種悲劇是時代的趨勢,是人類生存空間 爭奪之下的產物!或許,現在的人們已經看不見當年留下的血跡,也見不著 所謂的「歷史悲劇」是多麼慘痛,於是乎大家習慣性地遺忘,將祖先曾經流 過的血,當作自己寬恕美德的象徵以及族群融合假象之下的圖騰! 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討論過許多次關於「歷史」的問題,今天讓我們 再一次看看前面的文章,與「所謂的純記述性的歷史」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 係! 講到埔里這個地方的「族群衝突」是相當有名的,主要的原因在於當地 交通要衝、氣候溫和以及附近族群分佈複雜的緣故!乍看之下,我們會覺得 這種環境之下產生「生存環境爭奪」的衝突,並不是什麼不正常的事,可是 如果要將歷史還原就不能不將歷史作整體的評估。仔細瞧瞧這件歷史公案, 你會發現到至根本不是什麼生存環境的爭奪,更提不上什麼「漢番衝突」, 那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民族貪而無厭的擴張以及視「番」非人的侵 略性的屠殺! 歷史不可能是「純粹敘述」而不帶有任何一種批判或是評價!一旦將漢 族與原住民族在早年產生的衝突解讀為所謂的「生存環境的爭奪」,只是將 國民政府以及其他外來統治者的統治合理化罷了! : 二、埔里的人文特點 : 1.是人種最複雜也是開發最遲的地方埔里的開發距今只不過一百七十年左右, : 但是其人種有布農人、泰雅人二社原住民。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以 : 及巴宰海五個平埔人。客家、閩南二個漢族,加上日月潭成立時,遷村的邵族及 : 1945年以後隨中國國民黨流亡政權來台灣的中國人,至少十餘種種族以上, : 土生的埔里人在大融爐中想不混血都很難。 : 2.埔里是最血腥的地方 : 自從郭百年之後,以迄後來的漢人進入埔里,不但漢人殺番,番也殺漢人與平埔 : 人,今青番望、青番孔、烏牛楠、大湳、守城、蜈蚣崙都是殺人如麻的地方。 為什麼?為什麼要殺來殺去? 簡單地說,當地的原住民,保衛自己的生存空間,殺漢族跟平埔族,可是, 漢族為了要侵略埔里,跑進來殺人;平埔族被漢人搶光了土地,向山裡跑,免不 了被保衛家園的他族殺掉,但其罪過也是要漢人來擔當! 有時候會發現漢族以生存競爭空間的衝突以及也有漢族被殺,作為目前他們 不必擔負任何歷史責任的藉口,這種藉口是相當可恥的,我們要看清楚他背後的 意義! -- 團結在祖靈面前----我是台灣原住民族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長鋏歸來乎), 看板: Tayal 標 題: Re: [轉貼] 認識埔里 發信站: 台灣文化資訊站 (Thu Jun 11 21:07:09 1998) 關於埔里原住民與漢人的衝突,我再轉貼一段相關文章。 欲讀全文請至台灣文化資訊站(twserv.csie.nctu.edu.tw 140.113.216.61) 台灣史板精華區 臺灣建築史 或台灣學術網路BBS實驗站(aidebbs.edu.tw 140.111.1.11) 歷史板精華區 台灣史 地方史 中部各地 埔里城的歷史 ------------------------------------------------------------------ 發信人: gaudi@Taiwanese (小小豪), 信區: history 標 題: 埔里城的歷史<一> 發信站: 台灣文化資訊站 (Tue Feb 28 17:30:16 1995) ******************************************************** ┌─────────┐ │埔里盆地的開發歷史│ └─────────┘ 史前的大馬璘文化及先住民族聚落分布說明了先清時期盆地 內人類的活動情形,而後展開了一連串的各族群間移民墾拓之鬥 爭史:高山族、平埔族、早期漢人、日本人及後期漢人等等,都 扮演了盆地開發史上各個階段角力過程的主角。 (一)大馬璘時期-史前遺址與文化 由西元 1938年(昭和 13年)日人淺中惠倫在烏牛欄(今盆 地西側的愛蘭台地)發現的史前遺址 ----大馬璘遺址, 計發現 之出土物有灰土坑、石棺材、陶器等等 ----且依碳 14同位素測 定後得知,早在 400B.C.,盆地內就是史前人類的活動 範圍,面積最少在十五萬平方公尺以上,在史前時期是一個長期 而且安定的大型聚落。 (二)埔眉兩社時期 史前由於缺乏文字的記載,大馬璘遺址已無法進一步確認其 為何種民族所建立的文化。 有關盆地內先住民的文獻首見 1712 年(康熙 60年)間討伐水沙連六社番(分布於水裡社、魚池盆 地和埔里盆地)的記載。水沙連六社中有埔眉兩社位於埔里盆地 內: 屬於布農族系統的埔番族人建立蛤美蘭( Xanvioan)聚落 於南港溪流域(今杷城里與茄苳腳附近),漢人稱其聚落為埔裡 社或埔社。屬於泰雅族系統的眉番族建立披多( Pitta)聚落於 眉溪流域(今牛眠山至史港坑之間),漢人稱其聚落為眉裡社或 眉社。兩部落挾眉溪對峙,勢力相抗衡。因古時盆地內群山環繞 、森林茂盛、野蔓叢生、飛禽走獸繁衍棲息,故埔眉兩社以燒墾 遊耕、狩獵為生計。清雍正以前,一直被劃為化外生番之地,直 至 1786年(乾隆 51年),林爽文事件之餘黨循入盆地,翌二年 ,平定之後,清廷乃實施「屯番」之制,設水沙連正通事以理番 政。是清廷勢力介入盆地之肇端。 (三)平埔族遷徙入埔時期 西元1814至1817年(嘉慶19至22年),嘉、彰二邑的百姓郭 百年、胥吏陳大用,結合了水沙隘丁首黃林旺、台府門丁黃里仁 ,為了貪圖肥美的埔里盆地,假藉已故生番通事土目的名義請求 入墾,不料彰化知縣錢燕喜竟破例默許,給予墾照。郭氏等人先 行開墾了社仔、水裡、審鹿三社,又北犯埔里社。埔社番不服, 然郭氏卻趁番人上山割茸時入侵,焚社殺番,奪牛搶粟,甚至挖 墓盜搶,佔為己有後又豎旗築寨,圍城召墾,世稱「郭百年事件 」。事件平息後,清廷立禁碑於集集、烏溪二口。經過了「郭百 年事件」,蛤美蘭的埔番族人元氣大損、傷亡殆盡,遂希望援以 西部平埔族以為護衛,而當時的平埔族在西部平原也受漢人的壓 迫,而導致平埔族集體--計有道卡斯(Taokas)、巴布拉(Papora) 、巴宰( Pazeh)、巴布薩(Babuza)和洪安雅(Hoanya)等五族--往 埔社蛤美蘭所住的埔里盆地地區遷移。不料,平埔族挾以得諸漢 人文明之技,以優勢耕作及契約文字,大量欺奪埔眉生番之土地 ,以致其無法生存,部份族人被迫同化,大部份族人則循入內山 ,混入內山族群。而平埔族人進入盆地後,學習漢人闢水利、種 水稻,漸漸形成聚落,並沿用原鄉的聚落名稱(如:原於葫蘆墩 --今豐原--「烏牛欄溪」畔的巴宰族人亦在愛蘭台地上建立「烏 牛欄社」)。清廷為時勢所趨,只好設置總通事及土司來治理平 埔族人。 (四)早期漢人大舉入墾時期 雖然清廷設有禁入番境的規定,但是西部漢人早以因盆地的 土地肥腴而覬覦已久。西元1857年(咸豐 7年),泉州漢人鄭勒 率領壯丁進入埔里,改名易俗,而漸獲平埔族人之信任。自此聞 風而至的漢人漸多,且以商賈為主,因而形成街肆而埔社。同治 年間,因「牡丹社事件」逼使清廷「開山撫番」,解除各條禁令 。開始派遣屯兵營駐紮埔里社,正式成立「埔里社廳」,並派吳 光亮督軍三營開山撫番。西元1875年(光緒 4年),吳光亮為維 護地方治安及防範高山族的侵襲,奏准朝廷建立「大埔城」的城 垣,這也是今天埔里鎮的前身。自從漢人進入盆地後,開始各項 闢水利、種水稻、建廟興學、伐樟熬腦,且以較高的文明優勢, 主導平埔人接受漢化,使得先住民族與平埔族群的固有文化在社 會變異中逐漸滅絕,語言及風俗習慣也逐步消失。 ................... 小結 從開拓墾荒的角色來看,埔眉社/平埔族、平埔族/早期漢 人、早期漢人/日本人、早期漢人(本省人)/後期漢人(外省 人),都不斷呈現於不同時期中兩個勢力的對抗情形。但是在兩 個不同的權力與文化對抗變動中,通常擁有優越的生產技術及開 發行為模式或特定的空間意識形態等等的後期(有權且支配的) 文化,常是表現出毀滅性或不相容的態度去對應先期文化,存在 著「宰制/被宰制」權力關係使得各種文化消長之情形產生-- 有權的主宰民族文化優勝,而被主宰文化劣敗的結果。 -- 長鋏歸來乎 食無魚 長鋏歸來乎 出無車 長鋏歸來乎 無以為家 嗚呼! 誰人客我? -- Origin: 柴門霍夫 IPA.DormC.nccu.edu.tw (140.119.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