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ccid 看板] 發信人: ROACH <[email protected]>, 看板: sccid 標 題: 【南方】「村史運動」的兩點思考(大家來寫村史) 發信站: (NEWS/INFO) National Sun Yat-San University (Thu Jul 23 18:54:53 1998) 轉信站: Zamenhof!news.csie.nctu!news.civil.ncku!ccnews.nsysu!news.nsysu!not-fo 結合鄉土教學的參與式庄史撰寫 --美濃鎮龍肚庄 美濃龍肚庄在清朝時期原來是一個多湖地帶,相傳是一條龍脈經過之地。地形 上是一個盆地平原,有許多的水塘分佈其上。龍肚的東側是茶頂山,西邊是較低矮 的山丘龍山,南端一直綿延到荖濃溪北畔及大小龜山。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後 來埤塘之水在一次大雨後從「龍闕」衝出了盆地,龍肚於是成為一個可供耕作經營 的新埔地。 清朝乾隆年間,客家人逐漸從屏東武洛(位今里港鄉)往北移墾。分為三條路 線分別抵達高樹、與瀰濃。其中到高樹大路關之先移民,因為當地平埔族之勢力較 大,加上水患頻仍,於是在乾隆二年(1737)由鎮平人涂百清率族人再從大路關往北 移墾,開發了龍肚庄。當時最早的聚居點便是在今天看起來地勢較高的北上塘地區 ,水患漸除之後,又移往今日光明街及龍蘭街附近,並且在聚落外圍建立防衛體系 。 龍肚庄的特質與美濃其他早期開發的庄頭必須同時並提。一位美國人類學家 Burton Pasternak曾就日據時代龍肚庄的各項人口統計資料,分析龍肚客家人的一 些社會文化特質。他的分析結果對於我們重建龍肚庄在清朝時期的歷史文化有相當 大的幫助。 Pasternak描寫當時的龍肚是一個大婚多、屬於與美濃其他庄頭共同形 成的內婚範圍、生育率高、婦女勞動力充足等等的移民社會。同時期也有另外一位 人類學家Myron Cohen 亦是以龍肚庄為其調查重點,他主要是針對一九六0年代龍 肚的家族與婚姻情形做田野式的分析。他提出龍肚庄因為在1938年開始種下專賣菸 草之後,這項「高經濟附加價值的保障契作」就與龍肚歷史密不可分了。經濟的相 較富裕,使得龍肚有相當多的子弟後來逐漸離農,到外鄉打拼,並且獲得相當好的 成績。這些都是龍肚庄志在撰寫計畫中,相當具有資產性的資料來源與人力。 未來在計畫撰寫的規劃中,我們希望結合歷史學以及人類學的工作方式,從兩 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步是進行歷史資料的蒐集,包括地籍契約、古文書、老照片、 各種民俗文化之工具等,並從蒐集中獲得當地耆老對這些東西之情感以及詮釋。另 一方面即是從口述歷史的訪談中,來嘗試補足歷史文獻中的不足。這些工作的進行 將由專案人員駐地與當地的居民同時進行資料蒐集與座談會。座談會中並進一步傳 達編寫村誌的意義與重要性。並與龍肚國小、龍肚國中合作,希望學校的鄉土教學 能夠排入有關龍肚庄踏查此類的課程,尤其是希望當地教師的參與,讓龍肚的老師 與小朋友也能感受寫庄誌的一種共同參與過程,並且可以進一步提出屬於「老師」 、「小朋友」的觀點。並且透過實地參與觀察,將龍肚庄特有的慶典、儀式詳實的 記錄,必要之時,以多媒體的方式進行記錄,並做社區分享。增加居民的參與度。 庄誌不應該只當作歷史文獻的堆砌,重要的是透過這種庄誌的書寫計畫,讓居 民形成認識家園的一種公共討論氣氛。在今天人口外移嚴重、青少年問題重重的一 個台灣邊緣村庄,形成公共討論的氣氛進一步也可以使大家共同來關心除了庄誌以 外之共同事物。這是我們的期待,也希望經由與學校相互合作,使得庄誌的撰寫成 為一個永續經營的目標,因為曾經參與,學校必然能將村誌成為一種非正式教材, 讓教師、小朋友同時學習鄉土的同時,也能提供庄誌日後修纂的新方向。 龍肚庄誌計劃的社區意義 --鍾永豐(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 在客家美濃的墾拓史中,龍肚庄的歷史僅晚於瀰濃庄(清乾隆元年開庄)一年 。然而,在日據之後的美濃政治經濟發展過程,由於腹地條件的不足與地理位置的 偏辟,龍肚庄逐漸淪為邊陲的村落。 然而在清代,龍肚庄曾經擁有過風光的歲月。龍肚庄的水稻種植區–大份田曾 經是整個南部客家地區(通稱為「六堆」)產量、產能與產質最佳的地段。為了大 份田的耕植,龍肚庄民設計了美濃地區第一個灌溉系統–龍肚水圳,成立了第一個 水圳管理組織(以龍肚里社真官為信仰核心的伯公會),自用之餘還放給鄰庄的農 民,並收取水租。 龍肚庄的繁華只延續至光復後初期。光復後不久舉行在美濃具有「拚庄」意味 的第一屆民選鎮長選舉,結果龍肚庄民鍾啟元以顯赫的政經家世及高度的地域團結 奪得首屆民選鎮長寶座。民國六十年代末期之後,隨著農業沒落與人口大量外移, 外加美濃政治經濟逐漸以瀰濃庄的核心,龍肚庄成為老人與小孩的世界,連庄內的 客運車站也遭到取消的命運。 一九九○年代,社區總體營造風行,美濃愛鄉協進會成立,著手對於鎮內社區 歷史進行研究,並推廣聚落保存工作。然而無論就鎮誌的書寫抑或社區工作的重點 仍是以瀰濃庄為主,龍肚庄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區總體營造上的可能性, 仍受到了忽視。 因此,龍肚庄誌計劃的施行一則是有助於地方觀點的移位,二則是啟動美濃社 區總體營造另一波的可能性。 開墾龍肚歷史的看法 鍾沐卿 自有人類文明以來,人類就一直要求生活的穩定與進步。歷史上來看,我們的 祖先在二千多年以前,居住在中原,後來(一)秦始皇時代的南征,(二)五胡爭 亂,(三)黃巢作亂,(四)南宋時代之護王,(五)明末清初的戰亂等,因要避 開戰亂,尋求一個安居樂業之地,帶了家眷,越過大河、小川,嘗盡千辛萬苦,有 些人到了湖南、四川、兩廣地區,福建西南等地。我們的祖先就來到廣東梅縣、蕉 嶺,我們知道,廣東東北部一帶山多田少,人口增多了以後,生活又艱苦起來,又 不向外發展求生活不可,有人又向中南半島、南洋方面、北美、南美、歐洲等地求 生。我們的祖先就在二百七十多年前從梅縣蕉嶺一帶到了廈門乘上小帆船,被風吹 到台灣來的。 九年前,筆者參加過歐洲旅遊,所到過十多個國家的大城市,同伴們用客家話 閒談之際,遇到好幾次靠近來的陌生人,問起「你們從何處來?」談話之中知道他 們的祖先,有的幾十年、有的百年之前就來到此地的同族的客家人,所以有人說, 有太陽照亮的地方就有客家同鄉。溯自乾隆元年(1736)美濃地區人的祖先,由濫濫 庄經過麟洛河,再沿隘寮溪下游至武洛地方來開墾。武洛在高屏溪邊,水患比較多 ,那時右堆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從鳳山縣令申請,渡過里港河來到美濃月 光山、靈山腳平原開墾。乾隆二年,涂百清、涂百岸兄弟,率領了涂、鍾、陳、朱 、羅、蕭等六姓人來到龍肚開墾。 其實,康熙三十五、六年間(1696-1697)時, 比起涂百清等人,早三十多年前 ,就有人從大路關方面渡過荖濃溪來到龍肚地區,當時龍肚的龍山(古時又說蛇山 )東西有一大湖水約一百多甲,他們渡過了湖水到地勢比較高的北上塘一帶落腳開 墾,現在還有開基伯公、庄蹟、學堂蹟等。 後來雍正十三年(1735)五月,連續降了七、八日豪雨,現在龍闕地方一帶山勢 比較低,由豪雨積滿的湖水,就從此地溢出,水勢強大,結果山崩地裂,湖水就流 盡,原來居住在北上塘一帶的居民就遷到龍肚社區附近,來開大份田,及小份田, 成為現在的龍肚庄。 其他,開庄伯公(與開基伯公不同)龍闕社官伯公,竹扶人威武將軍祠、清水 宮、廣化廟、龍肚老街、龍肚八景等尚必須有所記述。 「村史運動」的兩點思考 張正揚(八色鳥協會秘書) 一般所稱的歷史,正確地說,應該是帝王將相的歷史。所謂「一將成名萬骨枯 」,人類的社會習慣注視最上層的人,對底層匍匐偃臥之人則視而不見;表現在文 字文明上正是英雄的歷史。即使文明進化了這麼多年,我們仍然只有英雄的史觀。 不僅僅是歷史,連一般的文字書寫,也從未俯視過最底層,最接近土地的人。四庫 全書號稱中國最浩繁的工具書,書中卻沒有幾個字眼與佔大多數的農民有關。 我們當然需要英雄的歷史,然而我們更需要平民的歷史。在以往,歷史的闡述 權屬於官方,所以平民從來無法建立自己的歷史。然而,歷史的真實是,當歷史被 建構時,即已失去了她的真實;不同位置的人礙於位置的限制,將寫出不同的歷史 ,即使嘗試在不屬於自己的位置詮釋,描摹出來的終究只是貌合神離。所以我們如 何寫出平民的歷史呢?除了回歸平民寫作以外,別無他法。 「村史運動」的另一層意義是,提供復原破裂的社區網絡的可能。在台灣經濟 發展的過程中,台灣付出嚴重的環境與社會代價。在台灣奇蹟最底層的農村,原有 村民間的聯繫因青壯人口的外移而被割裂,村民逐漸只能作為個別的存在。透過「 村史運動」的動員與挖掘,在我們建立村落的記憶與歷史的同時,我們可以復原原 有存在村民間的連結。 種籽介紹: 姓名 現職 相關經歷 鍾沐卿 退休老師 龍肚國小教師龍肚社區發展協會會員 張正揚 八色鳥協會秘書 台大客家社員美濃愛鄉協進會執行祕書 鍾永豐 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 美濃鎮誌編輯委員 夏曉鵑 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 洪馨蘭 "大家來寫村史"專案人員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URL-- http://www.south.nsysu.edu.tw News:tw.bbs.soc.sccid ★「南方電子報」總編輯:陳豐偉 [email protected] 社區運動版「沃土」主編:吳惠蓮 [email protected] 社會運動版「水緣」主編:黃婉婷 [email protected] 台灣日報藝文中心提供文學類文章 [email protected] 「請聽女聲」即將敲定‧「火線評論」歡迎讀者投稿 ★訂閱方式:mail [email protected] 標題欄寫:subscribe 表示訂閱,寫 unsubscribe 表示退訂 從智邦生活館訂閱者如欲退訂必須從智邦生活館退訂 ★通訊信箱:鳥松長庚醫院郵局 27-70 號信箱 電話:(07)2151814 傳真:(07)2151978 捐款:41830863 陳豐偉帳號 ★系統支援:中山大學網路組/智邦生活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