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載自南方社區網路文化副刊,欲轉載請遵守其轉載規定」 > ======================================================================= < 發信人: SCCID (南方社區文化互動式資料庫) 看板:sccid-crisis 日期: Thu Apr 20 08:33:59 1995 標題: 保育的圖騰與禁忌(陳玉峰) 在模糊的保育觀念下,「保育」成了政客作秀,商人抹粉,學者賺 錢的代名詞。多少人假「保育」之名實行牟利,所以演出:有人走私 紅毛猩猩,就有人把紅毛猩猩返鄉作政治秀;有人盜林伐木,就有人 植栽綠化;有人抨擊,就有研究委辦經費。鬧劇一場演下去,犧牲的 是野生動植物,和納稅人的血汗。 ============================================================ 任何公共政策或事務的推展,如果進行多年卻未見反省、檢討與具 體改進,甚至根本缺乏反省能力與動機,此項政策或事務必然存有本 質上的問題;任何植基於本土資源的世界共通性措施,若一味堅持 橫向移植的形式,欠缺得自土地的活水源頭、感情與生機、顯然的是 沒有自主性的文化。  出於長期缺乏反省,台灣國家公園「威權」,已經形成了「文化暴 政」。 執台灣生態保育界牛耳的國家公園,七年來耗資百億、據地二十餘 萬公頃,夾帶潮流先端風潮,一座座締造,所向披靡。基於長遠資源 保育的觀點視之,無疑的它是政府近些年來最具前瞻性的施政措施之 一,表現出對這片土地的些微敬意與對後世的尊重,值得喝采與推崇。 然而,台灣的公害防治與自然保育工作,分隸不同行政部門而涇渭分 明,卻在大多數國人不明就裡而統稱為「環保」的糊塗帳下,(如內 政部、農委會對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天然資源的保育事務,概由 政府機關由上往下的「德政」推展方式),不僅沒有明顯的監督單位 ,民間社會尤其缺乏檢討的能力。多年來,除了極其少數的社會學者 略作內在透視之外,幾近於以「文化暴政」的威權姿態睥睨全台,無 人敢予置喙或質疑。偶見採礦業者的抗議或來自林業界酸葡萄的無效 挑釁,整體而言,始終未見輿論予以健康的討論,國家公園本身似亦 未依據國家公園法所規定五年一次的通盤檢討,作任何具體得興革。 舉國上下,順應長期以來環保文化的流行病癥,暴露出四十年本土文 化教育的缺陷,撿拾外來概念,在利益、酬庸政權運作下的必然現象 。 原住民已經不再相信國家公園是提供保護性環境、保存遺傳物質、 提供國民休憩及繁榮地方經濟的「綜藝體」。 究竟此項打著保育、育樂與研究的新興事業,標榜「提供保護性環 境、保存遺傳物質、提供國民休憩及繁榮地方經濟、促進學術研究及 環境教育」的國家公園,在民眾疏離本土的砂礫地上,開創出何等的 保育文化?對範圍內的資源到底是保護還是破壞?較諸原先土地管理 單位有何差異?為何布農族會反對國家公園、為何雅美族拒絕再度受 騙?長期的國家投資與全民利益成不成比例?新興機關的官僚體系是 否已腐化而弊端叢生?民眾如何相信龐大的稅金如何有效地運用在維 護世代的資源,而非淪為政治酬庸的瓜分?國人可透由什麼單位、方 式去關切?百姓誤解國家公園的情結使多少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如 何才能有效而健全發展保育事業?最最重要者,究竟這些年來我們的 社會,有沒有產生自主性的保育文化,亦或僅僅流於空洞的形式? 以成立於民國七十三年的首座國家公園──墾丁為例,承前觀光局 規模而汰舊換新,一時之間不僅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只三年的研究 報告即可超過有歷史以來的研究成果之總和;觀光遊憩在解說教育的 推波助瀾、各大媒體競相炒作之下,蓬勃「發展」,成為台灣地區經 濟活動成長最迅速的地區之一。尤為特色者,國家公園警察隊的成立 ,發揮最直接、有效的形式管理,雖則招致民眾在適應上的必然衝突 ,產生所謂「硬體建設限制,軟體建設缺乏」的「民怨」,仍屬爭議 最少、阻礙最低的公共政策。年前落成的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現代 化巨型建物、金碧輝煌,設備摩登,實躋世界先端。然而,表象之下 的真實狀況夫復如何? 試問僅五、六年,為何墾丁街道的發展,宛若無政府狀態?公、民 營的地下旅館增加多少?海域違法的水上摩托車二百餘輛縱橫呼嘯, 浮油、噪音、空氣污染、垃圾等,對水域遊憩或資源保育的傷殘, 未見有人取締。年年候鳥宣導、季季大量捕售?南仁山區美麗而錯誤 的圍湖、不當的訛傳與進出管制的循私,如何提供所謂保護性環境( 註:民眾欲見南仁山區的森林生態系,只消走一趟南迴公路即可)? 尤為可悲者,觀光遊憩的「五彩泡泡」已經形成,外來財團壟斷高級 觀光旅遊,整體經營與制度化,導致包括交通、住宿及其他花費的資 金,大多未能流入當地社會,而外來財團利用當地資源、坐收漁翁之 利,卻又掌握主控權;當地民眾只能在邊緣賺取利潤,以違法、零頭 的畸型方式發展,諸如攤販、海灘傘、水上遊樂器、人力及機動車輛 之租賃、地下旅館、珊瑚及山海產的販售等等,無一不在國家公園成 立之後變本加厲! 反觀管理處,六年之內六易其主,如今又輪回首任也是甫自屏東縣 長卸任的施處長當道,如此背負人情、選票的政治包袱,迫使主管當 局又能產生何等的管理績效?管理處的新大樓,在地形上復與當地 居民和資源隔離而孤立於小丘,內論士氣、外言技巧,感覺空洞而國 家公園的精神何在?各風景遊憩據點的解說及公共設施,五年來殘破 毀壞者,罕見修復、更新。短期之間,墾丁實已步上台灣大多數遊 憩區的後塵,違章林立而人群熙攘,不僅遊憩品質顯著下降,天然資 源加速惡化,豈是當初設立國家公園的初衷?! ★....玉山國家公園處在鹿林山大興土木,剷除松樹後,再大量「植栽綠 化」有如「山中傳奇」。 再以截然不同類型的玉山國家公園為例,由於位居台灣高山心臟地 帶,交通阻絕而遊憩壓力微乎其微,照理說是最易實踐保育業務的區 域,然而,除了表面的公關之外,五年來玉山處成就了何等「政績」 ?在雲深不知處之中,管理處不僅未能設立,難道只緣不願入山而拖 延時日,好俟平地落腳,棄十萬公頃領土之餘,另行購地關建?究竟 管理機關應在區內或區外為宜,實不必舉國外特例即可知情,墾丁與 陽明山的經驗難道不足為鑒?另一方面,在阿里山東方的鹿林山與新 中橫旁,原設定建為管理處的土地,因台大林管處的杯葛與地質研究 的反證,打消成立處所,卻就原鹿林山莊建構豪華別墅與遊客中心, 姑不論是否如今年五月五日中國時報副刊胡弘道教授的指出,國家公 園在「保安林內建設豪華招待所」、「建造寬廣的高級瀝青道路」, 造成「外行管理、林相飽受破壞」,該檢討的是為何在同一區域內必 須設置兩處建物,且大興土木之前不必有任何環境影響評估,亦不必 說明其功能與區域角色?施工之際,剷除大量松樹,建物完成後再任 由包商「挖東補西」,大做「植生綠化」,誠如前些時候輿論所謂「 祇許官家放火,不准百姓點燈」,何況含周邊工程等,斥資上億的鹿 林山莊,其功用是真如該處所宣稱的「管理站」?或是專門提供給「 長」字輩的高級公關之用?如郡大林道、神木林道的工程施工,其所 造成的水土流失,又豈如保育單位所應為?而監督單位在那裏? 況且大把鈔票投注在新手的工程試驗,例如南橫梅山的垃圾焚化爐 ,驗收三年後尚不能使用;塔塔加鞍部附近的廁所與焚化爐,完工之 後形同廢物;至於如雪峰地區,某工程尚未發包,業者即已施工的荒 謬劇也就不足為奇了!如今大小弊端時聞,此等山中傳奇,民眾又如 何能明瞭?浮華不實的工程,民間有無質疑的權力!? 國家公園的本質無法從足官場文化好大喜功的「建設成果」,若硬 要有大建設,如替渾沌開七竅。「能保住現狀已屬萬幸!」是台灣國 家公園最樂觀的結果。 委託學界的研究報告指稱:「國家公園以保育為其設置之主要目的 ,民眾卻希望更積極的開放使用,加上由於法令與執行的偏差,更加 深了問題的嚴重性」,誠如一位處長所說的:「能保住現狀已屬萬幸 !」,值得擔憂的是管理單位本身的理念與行為是否恰當,以台灣這 等行政系統而執行此一日新又新的資源管理,至今未見社會鞭策,委 實令人感覺納悶與不解。而各國家公園幾年來的各類研究規劃案,創 下台灣地區有史以來對本土資源研究最輝煌的成果,報告汗牛充棟、 建議提案滿山遍野,執事官員卻原地踏步,試問主管單位有無將之轉 化為經營管理的誠意?再如一位負責委託研究業務的人士所言:「報 告一來,束之高閣,我們已經習慣了!」空令本土保育文化的基礎淪 為空談。何況此等研究或規劃,無論就人、事、時、地、物乃至理念 、原則,或相重疊或互抵觸:龐雜的結論始終未見經營者之全盤整合 ,遑論實際應用於經營的回饋檢討、釐定長遠大計!如此複雜的難題 ,決策又操之於少之又少的「做官」人士,中央大員們復在遠遠的十 丈紅塵中,要求國家公園得有明顯的「建設成果」。難怪林道需要舖 設得宛若磁磚般的精緻(玉山),惹得夕陽單位直嘆生錯門戶。另如 某單位,正偷偷摸摸為引進貓熊作「研究」而準備,此等保育的水準 ,透由公權力來執行,又如何產生健全的土地倫理?到底台灣自身存 有若干特有種都渾然不知,卻又覬覦珍稀的外來物種? 國家公園與台灣自然保育的根本問題,實乃反映數十年來對本土文 化、教育的欠缺,長期疏離土地的歸屬感之所致。 國家公園在組織結構與權責方面亦是糾葛不清,營建署與各管理處 各有標準且因人而異;訂於民國六一年的國家公園法究竟有無瑕疵? 其與森林法、礦業法、區域計舉法、文化資產保存法,乃至即將修訂 的水土保持法等等,其相互之間的重疊、衝突與漏洞,如何解決? 事實上就台灣目前的本土文化水準,對於狀似專業科技的國家公園 迷陣,委實沒有質疑的能力,而金延湘先生在七四年底的一篇短文中 認為:「台灣的環境運動,大體上來自民間。……通過有識之士的倡 導和呼籲,而形成社會壓力,以促成環境立法和行政措施的實現」, 筆者經由多年觀察卻產生不了如此樂觀與誇張的看法,別忘了自西元 一九七二年的國際環境會議中共派團參加「很恰巧的」台灣也產生了 國家公園法,隨後卻石沉大海十餘年,設非「奉行政院命令」和極少 數具有前瞻性官員的慘澹經營,以台灣當時政局,能在三年內成立四 座國家公園,且將之歸為「社會壓力」,則長年流血流汗的抗爭運動 ,相形之下豈不無地自容?公害污染逼得善良百姓街頭抓狂,曾幾何 時出現自然保育的民怨? 國家公園與台灣自然保育的根本問題,實乃數十年對本土文化、教 育的欠缺,長期疏離土地的歸屬感,以致對台灣珍異的天然資源,形 成無知與無情的反應,導致今日反自然、唯用主義的盛行,更因政治 力由上往下的威權引控,保育的圖騰與禁忌漸次成形,導致扼殺自主 性文化的發生。如果我們的社會真能走向民主與開放,保育的心胸更 應該打開! 本文取自晨星出版社--人與自然的對決(陳玉峰) ★ 南方社區文化互動式資料庫 ☆ 台灣網路雜誌社 ◎ 社長:蘇盈貴律師 ☆ 網路技術部門:國立中山大學電子計算中心網路組 ⊙ 發行人:林銘德醫師 ⊙ 總編輯:陳豐偉 E-Mail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 總顧問:陳年興博士 E-Mail address: [email protected]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上發聲 《 未經原作者同意請勿轉載 》 ☆ BBS: bbs2.nsysu.edu.tw subscribe: [email protected] ★ 工作人員:Cargenic, GRIEF, whitebeach, inging and ROACH > ======================================================================= < -- 我達達的馬蹄....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