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發信人: bbsjjlu@Palmarama (靜竹), 信區: Scenery 標 題: 棲蘭檜木林爭議 勿模糊問題焦點 (轉載)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Mon Dec 21 13:41:13 1998) 中國時報 時論廣場 轉載按: 因為不是天天上網抓文章, 有關棲蘭檜林的, 伐木派與護林派的論戰, 難 以全部附上 (因為舊聞檢索不是太方便) . 以下是五則讀者投書, 本破的 標題則取其中的第三則..... 人工營林 怎能再造天然環境 (87/12/19) 沈進福/南縣新營(建商)  全國一致誓言重視水土保持工作的此時,卻有退輔會森林保育處以整理枯立倒木 的「保育更新」美名,在棲蘭原始檜木林區進行砍伐作業。更令人遺憾的是李登輝 總統竟然對這項計畫做出同意的回應,讓曾經身為林班一員的我,心底隱隱作痛, 除了對以往砍伐林木的工作感到悔恨之外,也想以贖罪的心情提出一些淺見,希望 相關單位能停止破壞自然生態的砍伐行為。  事實上,政府早已宣佈全面禁伐天然林,而退輔會森林保育處所謂的「整理枯立 倒木,造林以使第二代檜木生長」的美意,實際上是「似是而非」,因為自然之所 以自然,在於本身即具有平衡的神奇力量,如果認為可以用人為的力量來改變林相, 無異於「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拿三十年前的「林相改良」為例,當時一千六百 餘甲的大武林地、四百餘甲的寶來林地,在改良後的今天,已不復見櫸木、烏心石、 牛樟及各類動物,生態完全遭到破壞。畢竟生態系統中的各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 人工營林又怎能再造天然環境?  再則,退輔會聲稱絕無砍伐生立木。姑且不去挑起八十六年陳仁智檢察官所偵查 出的砍伐生立木行為,單以砍伐枯立倒木來論,砍伐一棵枯立木將連帶撼動周遭的 生立木,甚至在砍伐過程中的檢尺、運送等,每每皆須排除所謂的「障礙木」,想 讓生立木安然無恙,實有所不能。至於將砍伐的枯木搬出利用,充分發揮資源的經 濟效益等說詞,充其量不過是「山老鼠」般的心態作祟,因為,以台灣目前的經濟 實力,又何須靠破壞自然生態來獲取些微利益?  自然「無言」,但並不表示其同意人類用迂腐的想法來改造,我們不抹殺退輔會 森林保育處搶救檜木森林的美意,但請聽聽「森林的呼喚」,不要讓錯誤的政策成 為永遠無法彌補的悔恨。 護林所持學理 應推陳出新出處 (87/12/19) 洪富文/林業試驗所育林系研究員兼系主任  棲蘭山檜木林(包含紅檜、扁柏)枯立倒木整理作業的爭議已有十年左右的歷史, 最近又有加溫升高的趨勢。此一議題充斥著「激情」、「官僚」與「政治」。如同 選舉一樣,此一環保運動因運動的激情已使理性思考與對話空間幾乎不存在。或許 一個更周全的論壇或研討會的舉辦是需要的。  陳玉峰先生以靜宜大學及台灣生態研究中心的名義發出的「森林保育及搶救棲蘭 檜木林運動」參考資料中,一再強調棲蘭山的檜木林為全世界僅存的純天然扁柏林 ,並引用日據時代的研究及他自己對檜木林研究二、三十年的背景為據。如果如他 所言,這是全世界最後一塊純扁柏林,則以保育全球珍貴稀有的自然資源的觀點而 言,我們有責任立即停止目前的作業,設立保護區。林務單位現有的資料應可作為 初步研判的基礎。  若棲蘭山的檜木林不是如陳先生所言,為地球上最後一塊純扁柏林,則除適度的 設置保護區外,以人為輔助方式促進更新及搬出枯立倒木或用擇伐方式等以符合生 態原則的經營,兼顧更新與利用應是合理可行的。但這種作為需嚴守作業規範,並 進行各項生態指標的監測及適時的調整,則考驗林務單位的負責態度。  另外陳先生所提台灣的檜木林在台灣存在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則純屬推測之 詞,在學術上仍有很大的爭議。而他所推崇日據時代松浦作治郎的台灣檜木林研究, 僅是極為初步的結果,尚未及於更新機制的探討。陳先生認為台灣檜木的存在是台 灣高山河川源頭不斷向源侵蝕的結果,一再的在其相關的一般性保育文章及所著的 「台灣植被誌」內提及,則與事實不符。根據我們對台灣森林更新的研究,認為現 在檜木林因颱風、枯立木影響所形成的林間空隙即足以完成自我的更新。過去數年 我們一直期待陳先生能將他所謂二、三十年研究的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以明學理, 並受公評。本人佩服陳先生在環保運動中的能量與付出,但以學理支持其運動作為 時,應先要有學理的正確性。 棲蘭檜木林爭議 勿模糊問題焦點 (87/12/21) 陳玉峰/中市(靜宜大學教授)  關於林試所洪富文先生質疑本人學術研究的「學理正確性」,簡覆如下。  一、全世界「最後一塊扁柏純林區」必須明辨多大的一塊,否則以伐木跡地留存 母樹亦可充當「一塊」;全台第一次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調查(民國43-45 年)認定檜木四三○○○公頃;第二次(民國61-66年)說是七四六○○公 頃;第三次(79-84年)七三四○○公頃,經由數十年伐木後的數據才是林 業界的羅生門,不妨請林務局公布全台各林區殘存的紅檜與扁柏各自「精確」 的數據,以昭公信。而不是「最後一塊」是否即該作業?就不須保育?請勿 忽略生態體系唯一不可替代性道理。  二、檜木林存在百萬年以上歷史是筆者著作論述,前此前輩如柳榗論著則遠達數 千萬年,筆者認為以台灣島最後一次浮出海平面(二百五十萬年)以降才恰當。  三、筆者推崇日治時代松浦作治郎為檜木更新研究百年來尚無人出其右,不知洪 先生有無細讀該三百餘頁的日文原作,而下達「極為初步的結果」?  四、洪文說「根據我們對台灣森林更新的研究,認定現在檜木林因颱風、枯立木 影響所成的林間空隙即足以完成更新」,恰好打破退輔會、林試所為伐木所 作的學理謊言;事實上早在一九七○年代柳榗、洪良斌等即已認定更新無礙, 最近三年來筆者承接林務局檜木林研究案的報告(現仍進行中)可提供詳閱; 筆者查閱林試所電腦資料,並無發現洪先生有任何一篇探討檜木更新的著作。  五、舉凡任何學術研究之質疑,筆者歡迎任何公開在學術論著挑戰,如此才是理 性辯證;關於棲蘭案請勿模糊焦點。至於洪文劈頭就說「激情、官僚與政治」, 今後二年林業單位即將因精省而有「卡位」之說,林試所在在脫不了關係, 恐怕這才是真正的激情、官僚與政治! 自我更新說 只是新瓶裝舊酒 (87/12/21) 陶湘彗/北縣新店(高中教師)  這一波民間環保團體抗爭官方營林文化所引發的森林運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隨 著雙方言論的發表以及筆戰的開打,的確使爭議有十年之久的棲蘭山枯立倒木「整 理」作業的正確性受到空前的關注。然而事件本身所引起的回響並不像日昨林試所 洪富文主任所言「此一環保運動因運動激情已使理性思考與對話空間幾乎不存在。」 相反地,透過報紙媒體的充分報導,已使一般對生態保育了解有限的民眾,觀念能 夠更加釐清,畢竟真理將愈辯愈明。  首先洪主任認為護林所持學理應推陳出新,指出最近研究:現有林間空隙可讓檜 木自我更新。其實這個研究說法根本是十年來農委會默許退輔會作業的違法但書, 「新瓶裝舊酒」的營林文化所依據的理論無非是國外人工營林因單一種植衍生蟲害、 風害等問題採用人工控管的觀念,然而天然林數百萬年演化的機制,又何須人類的 「處理」和「經營」呢?  整個事件就像台灣每逢選舉必定加演賄選的戲碼一樣,學理的理性爭辯永遠遏阻 不了檯面下加速濫貪的惡劣形勢。君不見陳仁智檢察官履勘棲蘭山痛心的控訴,以 及宜蘭貯木場公開叫價檜木樹根一立方公尺六萬元的行情嗎?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二日阿里山樹靈塔見證了自古地史第三紀屬活化石的檜木林, 從一九一○年遭日人無情砍伐,總計樹靈達千年以上,卅萬株的檜木慘遭蹂躪的命 運。也許是植基於對樹靈的一絲愧疚,又或許是根源於敬天畏地、怯懦鬼神的反應, 日本當局為安撫工人情緒,遂建造樹靈塔,集聚滿山遍野的樹靈安置於此。  懇請專家們摒除意氣或學術地位之爭,多面向研究觀察,如果因「經營」、「處 理」而導致「干擾」、「破壞」,則非居民之福。守護台灣天然林這塊淨土,還給 子孫一片青山綠地,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任務,除了勇氣與真知,不需要任何理由。 伐除枯立木 破壞生物多樣性 (87/12/21) 陳永龍/北市(環境教育工作者)  近日民間生態保育工作發起「全國搶救棲蘭檜木林」運動,引來伐木派學者專家 的反擊。針對貴版十七日廖志中一文,本文將立基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立場, 予以回應。  首先,就保育性的觀點而言,保護生命多樣性,旨在維繫生命之基因,物種及生 態學的多樣性,以使地球環境得以永續。因此即使是枯立木,也是生物多樣性的一 環,在枯立木上面通常有許多附生植物與菌類,及賴此維生的昆蟲;上層樹洞是飛 鼠的家,近根處大樹洞則是多種大型哺乳動物的棲所。因此廖文認為「枯立林移除 不僅有利於林木的自然更新,並可保持林相整體豐富性,更有利其他動物繁衍」, 恰好違反事實。  其次,廖文就病蟲害觀點認為移除枯木有助於避免病蟲害擴大。但諷刺的是,林 木之病蟲害恰好幾乎多是人工林才發生,例如柳杉造林地單一林相,迫使松鼠沒食 物而啃食樹皮;琉球松及黑松亦因此感染松材線蟲蔓延全島。但原始林即因具備生 命多樣性而很少整個森林枯死。更何況「病蟲害」是人用主義的觀點,而大自然中 的各種菌類,原本就是自然生態演替的一環,扮演著分解者角色,有助於自然循環。  第二,廖文以環保與水土保持觀點認為維持森林旺盛生長量有助於降低溫室效應; 而適當撫育以保持林相完整,可避免土石流與山崩。但在此論點下,要訴求的是「 加強造林」,因此與其移除原始林的枯立木,不如將人力與經費花在已伐木而光禿 禿地區的造林與生態復育。廖文之所以誤以為移除枯木無助於水土保持,其盲點正 在於忽略枯木樹根仍有固土作用。更忽略為了移除枯木,甚至要砍掉其他闊葉樹開 路去挖所帶來的破壞。  事實上,主伐派者的論點,其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檜木的經濟價值,而非生態保 育。清末台灣原始樟木林因樟腦進入世界經濟舞台,而有開山撫番政策,造成原始 樟林的消失及原住民土地流失。日據時期起因為檜木的高價,開始大量伐木而造成 台灣中高海拔山林災難濫觴,戰後國民政府八十年代前的林業政策,繼續砍伐檜木 等來「以林養林」。  因此,枯立木與風倒木的移除,不過是原始森林禁伐後的變相伐木措施。筆者曾 在瑞穗林道遇一礦場主,得知要讓檜木變成枯立木或風倒木,只要先用怪手或纜索 將其拉斜,等颱風或豪雨後就成了。一棵紅檜可賣數百萬元,如此簡單的人為助倒, 謊稱利於森林更新實圖經濟暴利,又如何確保山林生態保育呢?也難怪陳仁智檢察 官會發現該林區中,逾九成未蓋每木調查印,就被砍伐! -- ▌﹀ ◢◣~ * * ▋ ﹀ ﹋ ﹋ *│#│﹍﹍ 靜竹 █▁▁▁▁▁▃▅▆▇████████████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