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載自南方社區網路文化副刊,欲轉載請遵守其轉載規定」 > ======================================================================= < 發信人:SCCID (南方社區文化互動式資料庫) 看板:sccid-indigene 日期:Sun May 14 00:39:00 1995 標題:阿里山山葵 山葵,這種日本人稱為wasabi,拿來作芥茉醬的農作物,近 年來,在社會上頗令眾人矚目,一方面是由於它的高經濟效益,另的 方面,它在生態環境上所可能造成的影響,亦令生態保育人士深感憂 心。 目前山葵的種植,仍以嘉義阿里山鄉最著名,世居此地的鄒族人, 將種山葵倚為生活上的經濟命脈,兩者幾乎是息息相關得。 山葵的栽種容易,成長過程不需太多工夫照顧,販售價格高,所以 它的經濟效益比茶葉還高。根據特富野的鄭政忠先生表示,目前達邦 、特富野附近山區(不包括阿里山公路兩旁)所種植的山葵,產值達 二億多元,平均每一種植戶人家每年所得毛利有100多萬元,如此 高獲利,促使更多人投入栽種的行列,也因而山葵田的面積在這兩年 間快速增長。 小小一株山葵,莖葉連根,長不過四、五十公分,它的媚力到底何 在?鄭先生表示,長成可賣之山葵,含莖葉者,一公斤即可賣100 多元,去葉留塊根者,一公斤可賣到500多元,若經過選種,價格 更高。 山葵的栽種也很簡單,除了冬天外、春、夏、秋三季都可種,一年 以後,就可以開始採收,採收後留下的幼苗,就拿來作第二年的種苗 ,無需另外購買。成長期間,一年只要施肥2~3次,農藥少許或者 不要。 如此看來,山葵的栽種、管理並不難,只要能找到氣候適宜的地點 ,對鄒族人來說,種山葵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10月7日,我有機會隨特富野社謝寶華等九位鄒族人上山採山葵 幼苗,一睹山葵真面目。 謝先生種的山葵在達邦山區,從達邦開始,沿著產業道路,開車約 20分鐘後,再走40分鐘山路,才到達目的。種山葵的地方,屬於 陰冷潮溼的森林地表,由於此地不夠冷,加上交通不便,所以這次幼 苗採收後,謝先生準備改種到較高冷的特富野山區。 採收地點,霧氣重,不時下小雨,坡地土質鬆軟易滑,蚊蟲又多, 工作環境並不好。 到下午三點,每人裝滿一大袋約七、八十公斤的山葵幼苗,才結束 工作下山,背法是將一條長布帶穿過袋子口,另一端頂在頭額,不分 男女都如此負重的從容下山。 種山葵一如從事其它農業,同樣是吃力而辛苦的工作,鄒族人有幸 ,得在自己生長的部落找到謀生的工作,不致流落都市被剝削,這一 點值得吾人肯定,另一方面,山葵造生態的嚴重影響,卻是我們需要 嚴肅面對的問題。 由於山葵的大面積栽種,森林地表的植被,完全遭受破壞,以實地 觀察的情形來看,山葵幼苗採收後的坡地地表,光禿禿地,而且土壤 鬆散,完全沒有保水力,大雨一來,表土被沖刷流失,可以想見。由 此之故,陳玉峰教授將山葵稱為「森林殺手」,對於山林生態,實隱 藏著極大危機。 由於國民黨政權政策錯誤,漠視原住民生存權益,致使部落經濟、  原住民文化幾近潰滅,絕大部份原住民只得流落都市,充當資本主 義底層的奠基石,難得鄒族人以種山葵謀取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本 文沒有錯,除非政府、社會能提出替代方案,解決其生計出路,否則 將山葵造成的生態破壞責任,歸之於栽種者並不公平,這同時也是政 府和全體社會應該加以面對的問題。              一九九三、十、二十 原報(裴家騏) > ======================================================================= < -- 我達達的馬蹄....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