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載自南方社區網路文化副刊,欲轉載請遵守其轉載規定」 ==============================================================================. 發信人:SCCID (南方社區文化互動式資料庫) 看板:sccid-crisis 日期:Mon Apr 24 01:23:00 1995 標題:農地造林乎?山地農業乎?(陳玉峰) 一九九一年的森林運動,試圖讓關切台灣山林的人士理解,意識形 態與文化面向乃林政問題的關鍵之一;今年,森林運動關懷的重點將 擺在「農林不分家」的現實層面上,因為伐木之後的林地,才是今 後災難的根源。 台灣平地農業的兩大命脈即「水」與「土」的問題,而水土能否保 全,端視山林上游集水區系的良寙而定。不幸的是,過往伐木之後的 林地,隨著「農業上山」,夥同人口及經建壓力,坡地的利用與拓展 無遠弗屆,況且法令明訂「農業用地」泛指供農作、森林、養殖、畜 牧及其備也農用之土地,就目前而言,無論內涵或困境,農、林早已 糾纏不清。 眾所週知,台灣數十年來的掠奮式林業,及其導引出的山地農業, 百病叢生,長期迫使主管機關束手無策,充其量只能不斷呼籲「好國 民不濫墾山地」;不意在去年,農委會推出路破天驚的「農地造林」 新獻,也就是在平地的農業用地上推廣造林,形成山上「超限利用」 ,山下「降限利用」的有趣現象。 依據官方說辭,推動農地造林的目的,就是、經解稻米生產過剩的 壓力,將原稻田地轉作或休耕。而台灣地狹人多,休耕則浪費有限資 源,轉作雜糧則增加政府保價收購的財政負擔。於是,靈機一動,以 造林替代雜糧,一勞而多年可逸,何況平地造林選能改善景觀、保育 環境、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間和諧……云云。 於是,在農委會標榜「改善生態環境、增進農業土地利用效率、提 高國人休閒生活品質」,所謂三方針的號下,農地造林似乎頗值得認 同與鼓勵。 然而,細查這項新政內容,枝枝節節或待商榷。考其整套作業的實 施依據,即農委會製訂的「獎勵農地造林要點」。其第三條規定:「 農地造林應以集團造林為原則……,每一集團不得少於十公頃。造林 樹種及每公頃最少栽植株數以符合附表所規定者為限,所需苗木由本 會指定之林業機構或團體,按最少栽植株數加二成無價配撥。」 何以一定要限制10公頃的「集團造林」?台灣早年的農業政策不 已消滅大地主或耕農矣!?此一大面積的規定,在目前財閥土地炒作 的風聲鶴唳下,得無旁生疑慮?即令大面積造林較為適當,在農地無 妥善重劃之前,又如何有效推廣?尤為荒謬的是限定造林樹種,更且 供應苗木者必須是農委會指定的林業機構或團體,直接擺明農委會可 以明正言順的,將大量經費撥交某某綠化、造林協會,且規定苗木規 格與數量,造林之後的驗收、核發獎勵金或補貼等等,亦由相關單位 連鎖執行。 換言之,策劃、設計、發包、承包、施工、驗收乃至獎勵,徹底發 揮一條鞭制,創造了財團、官僚、技術人員等聯合壟斷的大好機會,保 障少數人,輕忽廣大農民之意願與未來之福利,更違反自然生態的若 干法則與常識。 台灣過往的民間造林,以林政單位政策不穩定及技術性問題,曾使 大量農民血本無歸者舉證歷歷,如油桐、琉球松、柳夏、相思樹、銀 合歡等等,無論是難以逆料的病蟲害、根敗風倒,乃至林木伐採後的 高價收購,皆無可信賴之保證。整套作業宛若由政府推動老鼠會般, 最下游的農民往往又是犧牲者。 再者,第十二條規定:「獎勵農地造林面積以十萬公頃為上限目標 ,所需機會由本會按年度計畫編列預算支應」。以民國八十年九月以 迄八十一年元月底的執行成果顯示,全台除了基隆以外的十五個縣市 ,半年內預定達成的造林面積為一九一五公頃,實際執行有一七七四 ‧六一公頃,執行率達93%,參與戶數一七一四。準此,這項政策 至少可有執行28年的彈性。再加上第八條規定:「如遇國家政策上 需要增產糧食時,應配合政策恢復糧食生產」,農民的權益可有保障 ? 再論技術性問題,農委會限定的樹種有三十二,含本地物種十九, 外來種十八。若以單一樹種植林,一旦難以預料的病變、災害發生, 往往無可藥救而坐視其全盤滅絕,以榮登規定樹種榜內的按樹、樟樹 、相思樹、木麻黃為例,近幾年來,在中部地區遭受白犧的危害甚嚴 重。何況恁多外來物種,即令短期間生長良好,也難保長期健全。特 以種植歷史悠久的日本柳夏為例說明之。柳杉引進台灣之初,從業人 員莫不為其生快速而慶幸引種成功。然而,多年後發現,快速生長的 時期不過十五年,在二十年前後即進入衰老期,難有長成完整巨大的 期待。一九二○~一九三○年代,即已證實柳杉的鼠患頻繁,木材亦 難抵抗蟻害,故而日人對柳杉造林頗多疑議。一九四五年後,松鼠猖 狂,柳杉遇難者眾,且其生長遲滯,參差不齊,加上國際木材價格打 壓,柳杉材的命運,已淪為伐不敷成本的結局。 本土性物種、多種鑲嵌、複層造林,這是現代造林必須考量的面向 ,焉能強制指定某單位已經培育出的苗木,置台灣成百成千的優良樹 種於不顧!除了農委會規定的樹種之外,所謂各縣市的市樹、縣樹, 亦得列入受輔助行列,無形中將原已陷入哄抬炒作嫌疑的植栽綠化, 火上加油而疑雲滿天。 反觀山地農業,從丘陸、淺山、高地乃迄中央山脈脊稜,所謂高冷 蔬菜、茶園、花卉、檳榔、甚或畜牧業,宛若無政府狀態的潰決。即 令森林遊樂區內,所謂森林副產物之一的山葵(芥茉),大肆濫墾於 阿里山區,每年運上山的雞糞量,超過千萬元,引致蒼蠅腐生、水質 惡化,且為打薄林木以利透光,大量謀殺柳杉造林木;也由於種植山 葵,將原複層林下地被,包括小苗木、草本植物,剷除殆盡。表面上 森林完好如初,實際上伐盡隔代木,鑄下將來此等林地的無窮危機。 在阿里山附近的自忠地區,原玉山國家公園警察隊駐守建物的屋後, 新近幾年肆無忌憚地墾植,到底「合法」的「副產物」地坪若干?盜 植者多少?林務當局管理無人?農委會的高官一無所知? 山地農業乎?農(平)地造林乎?何以有關當局不能盰衡全台,瞻 前顧後,真正落實於農林政策,不再重覆老套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的粗糙施政,至少不該恆以酬庸制包庇特權!農林的黑盒子,至今還 是台灣的盲點乎!? 本文取自晨星出版社--人與自然的對決(陳玉峰) -- 如果您捐給 SCCID 1000 元,就代表高雄的社區運動 人士,對 SCCID 的贊助,可以減少 1000 元。 請劃撥: 41830863 陳豐偉帳號,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