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台灣文化資訊站#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Dr. Yeong-Tyi Day"), 信區: tayal,entomology 標 題: 溪流生態 發信站: Department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Mon Nov 17 13:21:07 1997) 溪流生態與淡水魚保育 戴永禔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野生動物保育技術系 一、溪流生態系 所謂「生態系」包含生物群聚以及所有無生命的物化環境。生物的部分由物 種間食物鏈的關係,進而連結成食物網。綠色植物為生產者,經光合作用將太陽 能轉變成植物體內的化學能。草食動物在生態系中扮演初級消費者的角色,雜食 動物與肉食動物則為次級、三級或四級消費者。這些生物的屍體與排泄物則經由 分解者--細菌與蕈類分解成較小的分子,進入無生命的環境中。無生物的部分 在土壤、空氣、水域中的有機物、無機物又會被生產者帶入生態系中屬生物部分 的食物網中,如此生生不息,即形成的一個健康的生態系。 溪流生態系是生態系的一種。陸地上淡水域分成兩大類,即靜水域(standing water)與流水域(running water)。靜水域依大小分成湖泊與池塘。而流動的水 域則包括河川(river)和溪流(stream),二者亦僅就大小而有差別。河川與溪 流基本功能都是由集水區將雨水集中而引到海洋之中。流水域和靜水域最主要的 不同是前者屬於一種開放性系統,無論是能量或營養鹽都只能短暫的保留。一般 而言,依物理的性狀,可將河川分為三區,即上、中、下游。上游多在山區,流 速快,底質為大巨石或岩床,河床多呈V字型。中游指穿過山腰的地帶的河段, 流速仍然相當地快,可帶動沙子和小石頭往下游流動,河岸切割不似上游般劇 烈。下游則指流速緩慢、河道較寬的水域,泥砂開始因流速減慢而沉積。 溪流生態系的組成與功能:溪流生態系的能量來源與其他的生態系相同,都 倚賴日光作為能量的來源。生產者為水中的綠色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與兩 岸濱溪的綠色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浮游植物被浮游動物 (zooplankton) 或 無脊椎動物所攝食,而濱溪綠色植物的枯枝、落葉掉入水生系統,經分解成碎屑, 也會被浮游動物、無脊椎動物、草食魚類和仔稚魚所利用。這些溪流中的初級消 費者則被蟲食性或雜食性的魚類(次級消費者)所攝食,繼而又被肉食性的魚類 (三級消費者)所利用,或又被大型的肉食性魚類(四級消費者)所食用。如果, 消費者是鳥類、陸地動物或人類,則溪流生態系的能量與物質就離開了這個系 統。溪流生物的屍體與排泄物,被水中分解者分解進入水質或河床與兩岸的土壤 中,但是大部分的有機物質,會隨著水流經河口地區在進入海洋。 二、台灣溪流中的水域生物 水生生物為了適應溪流或河川中各種不同的物理特性,生存在不同河段的生 物種類也會有所不同。 (一)淡水魚 依據淡水魚在河川溪流中分布的不同,我們可將臺灣的溪流或河川從上游至 下游,以其優勢魚種為代表而分成五區:即鮭鱒區、台灣鏟頜魚區、石魚賓區、 鯉魚區和廣鹽區。 (1)鮭鱒區:台灣只有在大甲溪上游海拔 1500 公尺以上的河段中(即七家灣溪) 才有臺灣櫻鮭(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s)的存在;在同一區域 裡還有台灣鏟頜魚(Varicorhinus barbatulus)、台灣纓口鰍(Crossostoma lacustre)及褐吻蝦虎(Rhinogobius brunneus),不過這三種魚還可分 布到海拔較低的河段。本區的環境條件為水質清澈,水溫通常低於 15 ℃,溶氧量充足,流速較快,底石以石礫為主,同時溪流中常有巨石 散佈,水中的營養鹽較貧乏。 (2)台灣鏟頜魚區:在本區河段出現的代表性魚種除了台灣鏟頜魚,尚有台灣間 吸鰍(Hemimyzon formosanum)、台東間吸鰍(Hemimyzon taitungensis)、 台灣馬口魚(Zacco barbata)。本區域的環境特性是水流清澈,流速快, 溶氧量高,石礫底質,而且長滿附著性矽藻,水溫一般介於 15~20℃。 (3)石魚賓區:本區較典型的代表魚種除了石魚賓(Acrossocheilus paradoxus)外, 還有平頜溪哥(Zacco platypus)、埔里華吸鰍(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等。但是台灣東部沒有石魚賓分佈,東部類似河段中較具代 表性的魚種則為高身鏟頜魚(Varicorhinus alticorpus)。本區域約位於 海拔 200 公尺至 800 公尺,大部份河段尚未流出山區,水量大而較 緩,深潭和急瀨交替出現,水溫較高,水棲昆蟲及各種藻類繁生。 (4)鯉魚區:本區的代表性魚種除鯉魚(Cyprinus carpio)外,尚有羅漢魚 (Pseudorasbora parva)以及外來種吳郭魚(Tilapia zillii;Sarotherodon niloticus; S. mossambicus)。本區域河段已流出山區到了平原,由於河 寬加大,流速變緩,泥沙開始沉積,同時浮游生物繁生,水色較混濁, 溶氧量也較低。生活於此區域的魚類以濾食河底的有機物或水中的浮 游生物為食,或者為雜食性。 (5)廣鹽區:本區的代表性魚種有吳郭魚、烏魚類(Mugulidae)等廣鹽性魚種。 本區域因位於河川最下段,受海水潮汐的影響,鹽度變化劇烈,生活 於此區的魚類對於鹽度的變化適應力強,因此稱為廣鹽性魚類。本區 域水流緩慢,河底沉積的有機物較多,混濁度高,溶氧量低,只有適 應力較強的魚類才能在此生存。 (二)兩生類 兩生類在生活史的蝌蚪時期多數需要水域中生活,而成體也必須在接近水域 的溪流環境中才能存活。台灣的兩生類只出現有尾類和無尾類兩個目。無尾類以 台灣山椒魚為代表。無尾類則包括樹蛙科的日本樹蛙、褐樹蛙、艾氏樹蛙、台北 樹蛙等,赤蛙科則有台北赤蛙、長腳赤蛙、史文豪氏赤蛙、金線蛙、梭德氏赤蛙, 小雨蛙科有小雨蛙、史丹吉氏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蟾蜍科含亞洲蟾蜍與黑 框蟾蜍,樹蟾科僅有一種中國樹蟾。 (三)其他巨型無脊椎動物 昆蟲綱的部分昆蟲如浮游、石蠅、石蠶蛾等之幼生時期在水中成長稱為水生 昆蟲,乃許多溪流魚類的食物。另外甲殼綱有溪蟹如台灣直額絨蟹,溪蝦如沼蝦、 米蝦類,軟體動物綱如各種二枚貝和螺類等。 (四)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動物與浮游植物,在溪流生態系中,有機物來源自濱溪生 態系之綠色植物要比水中的綠色藻類為多。反而在靜水域如水庫、湖泊、池塘中, 為該生態系主要的能量供應者。溪流中的浮游動物以橈腳目之動物為主。 三、溪流環境的破壞 生物多樣性 (biodiversity) 的目標包括遺傳歧異度、物種歧異度、生態系歧 異度三個層級,保護生態系的結構與功能,才有可能期待物種的保育。一個空間 中,環境抗力 (environmental resistance) 與生物潛能 (biological potential) 互相拉鋸,使族群量達動態平衡之量,也就是棲息地所能承受之生物量(biomass)或 族群量,稱為生態負載量 (carrying capacity)。台 灣淡水魚類受到各種直接的族 群利用與間接的物化環境的極巨改變,使得溪流生態系的生態負載量快速降低, 許多物種瀕臨滅絕或已經滅絕。以自然工法為基礎的河川整治與魚類棲地改善工 程,為治標的方法;而利用生態工程的理念,徹底改變目前的社會結構與生產模 式,才是釜底抽薪的解決之道。 雖然世界所有河川、溪流的總面積只佔陸地面積的千分之一,但每年注入海 洋的水量卻有 37,000 立方公里之多。溪流江河中的生物種類繁多,有各式各樣 的植物、水生昆蟲、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等。台灣近年來由於工業發展迅速,忽 略了對大自然的保育,公害問題層出不窮,使河川溪流遭受了嚴重的污染與破 壞。希望日後更積極地展開保育工作,為本地的河川溪流保存生機。 > ================================================================== < -- 我達達的馬蹄....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