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Aboriginal] 看板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木瓜溪畔的沉思), 信區: tayal 標 題: 國家公園是生態殺手?(轉載)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hu Mar 25 09:31:48 1999) 轉信站: bar!chinese.csie.ncku!news.iie.ncku!news.cis.nctu!ctu-gate!news.nctu!ne 出處: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日期:880323 ⊙馬繼康(作者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師)  報載台灣的第七座國家公園-能丹國家公園,在民間及政府的大力促成下可望成立。 未來能丹國家公園範圍跨越南投縣、花蓮縣,位置剛好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與玉山國家 公園之間,區內不僅是泰雅族、布農族傳說的發祥聖地與祖居地,有著豐富的人文史蹟 ,也是台灣最多高山湖泊聚集地。同時,區內有多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動植物資源 極多。  光從以上的資料來看,似乎都構成成立新的國家公園要素。但先讓我們看看目前台灣 的情況。目前台灣的六座國家公園,本島部分面積廣達三○三、五二七公頃,佔本省土 地面積之八‧四五%,比日本國家公園二十三處,佔國土面積五‧三六%以及美國國家 公園四十八處,佔國土面積二‧○二%還高出許多。台灣真的需要這麼多的國家公園嗎 ?還是只是為了塑造良好國際保育形象呢?  國家公園廣義的來說,是大型的生態保育區也是重要的基因庫,因此國家公園的經營 形態應以生態保育、國土保安為主,避免人為干擾及破壞。但很諷刺的是,由於國家公 園同時肩負了遊憩的功能,甚至遊憩功能更凌駕於保育功能之上,在遊客大量的進入之 後,公路的開發、人為的作為以及外來種動植物的出現,反而對原生的動植物或景觀造 成不易看見卻是深遠的影響。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公路的開發使得沙漠地形遭到阻絕 而消失,大量不當的遊憩及核電廠的設立,使得原本是保護對象的珊瑚白化現象日益嚴 重。另外為數眾多的旅館及土雞城,也似乎不受國家公園法的限制,在墾丁及陽明山出 現。公路旁的除草,也會造成某些蝶類幼蟲的死亡,甚至滅絕。類似的例子在各個國家 公園不勝枚舉,有時不禁令人懷疑國家公園的出現反而變成是生態的殺手!  而在台灣,國家公園與林務局的領域常常是重疊的,造成事權無法統一,甚至出現管 理上的模糊地帶。國家公園專業人才(如巡山員、解說員)的不足及不被尊重也是管理 上的一大隱憂。而原住民的權益又往往是國家公園成立的必然犧牲者,不僅土地無法利 用,傳統的習俗更因國家公園法及相關法律的僵化限制而消失。如果這些既存的問題沒 有獲得解決,那就不應由國家公園這些結構上的因素,來造成對自然生態系健全發展的 衝擊。 當政府的心態還停留在可以一邊設立國家公園,一邊卻又開公路經過大武山自然保留 區的時候,筆者實在不以為成立國家公園對台灣的生態保育就是好的。生態保育不是保 護少數特定物種,而是應在尊重整個生態系的前提下來進行。台灣的土地資源有限,國 土計劃應做整體通盤性的考量,當然如果全民都有保育觀念的時候,我想國家公園的設 立與否也不會引起如此多的爭議了。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shyboy.m7.ntu.edu.tw] [Login: **] [Post: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