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文轉載自南方社區網路文化副刊,欲轉載請遵守其轉載規定」 ==============================================================================. 發信人: SCCID (南方社區文化互動式資料庫) 看板:sccid-crisis 日期: Mon Apr 24 00:13:47 1995 標題: 從生態觀點再談產業東進(陳玉峰) 今年夏秋以來,為刺激景氣低迷、回應企業出走等現象,國民政府 處處表現強悍作風,促令輿論漸趨統一、治安亦見奏效,德政逐漸明 朗。尤其甚者,在一片打壓環保聲中,五輕、彰濱動工,核四待命, 而水泥東移呼之欲出,舉國上下殷切期待經建回春的氣氛濃烈,部分 媒體更以「打勝仗」的態勢出現。然而,一個缺乏足夠反省能力或文 化的社會,如同欠缺免疫系統的人體般,只有靠奇蹟才能存活,而當 前的社會,到處是奇蹟的現象,委實令人憂心忡忡。 台灣的歷代政權或多或少實施過「區域均衡發展」的計畫,東台的 產經及整體發輾,自日據時期以來,即多次進行移民墾殖及投資國營 事業經營;國民政府以後,亦莫不奉西部化、現代化為圭臬。另一方 面,鑑於台灣的礦業等資源呈現分佈不均的事實,政府早已擬有長遠 規劃。姑不論其計畫之良寙或偏頗與否,不可能因為李登輝總統在花 蓮的產業東進宣諭,即能改弦易轍者,雖然如今「朝令夕可改」已成 為理所當然的公權力模式。 這場猶如登革熱的鬧劇,除了只在花蓮地區產生抬高地價的效應之 外,七個月的日子過去之後,圖窮匕見,各式產業的幻影褪盡,只剩 瘦骨嶙峋的水泥礦業明牌獨揭。 將這段日子的變遷作一簡述,即可明瞭其中暗潮洶湧、錯綜複雜的 現象,實非民主或理性政治的化約方式所能詮釋。 今年四月八日李總統在花蓮下達產業東征之後,中常委即展開正式 打壓環保人士的一連串動作,同時為五輕催生,一時之間,東進聲浪 有若沸騰而熱可炙人。 四月下旬,東進政策已淪為整體開發「其中的一環」。此後,直到 七月二十四日經建會指出,經過評估結果,花東一帶仍以發展資源型 工業(如水泥業)及觀光為宜,目前不宜作資本密集的產業發展。郭 婉容主任委員甚至認為,產業東移「相當短視」,且將花蓮地區引進 高科技產業的構想之與日本九州熊本高科技成功發展的經驗相提並論 ,是「極為淺薄」的看法;另依經建會「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作法 之研究」指出,今後我國的綜合開發計畫,將不再過分強調「促進區 域均衡發展」,因而單以工業條件而論,到花東發展實不如到苗栗、 雲林或嘉義;即此時期,市場水泥缺貨的告急聲日益澎湃。 一週之後,媒體出現專訪工商界大老辜振甫的報導(中時八、一) ,「不斷大聲疾呼朝野各界,切勿陷溺政爭而忽略經濟問題」,前此 ,辜氏則公開表示台泥企業擬欲出走,此番則明申此舉「絕非氣話」 ,因為「國內的水泥政策實在拖太久了」,而朝野普遍「有環保意識 」,卻欠缺「正確」的「環保知識」,以致大型投資難以下注。 八月二日報七,經濟部敲定開放大陸水泥與熟料之間接進口,但官 員表示,進口只是短期救急,根本解決之道必須從擴充廠房及興建新 廠著手。另一方面,經部協調水泥公會,節制下半年水泥出口量,由 八十餘萬噸降至二十萬噸以內。由於水泥的運輸成本高,基本上政府 希望業者在國內生產,是以指示工業局加速推動東部和平水泥專業區 ;江丙坤又指出,一俟環保署在八月十四日前往和平專業區實地勘查 後,如果評估結果順利,經部將奉政院同意,立刻進行土地編定及規 劃設計。 八月二十九日在環保署舉行的「花蓮和平水泥專業區環境影響評估 說明會」,投下反對票的,包括原住民、省林務局、環保團體及民代 。 九月四日報載經濟部有意核准台塑重返花蓮崇德設水泥廠,而環保 署李副署長表示,該區今已劃歸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不宜同意台塑 於民國七十四年所申請,在崇德設立年產六百萬噸(國內最大規模) 水泥廠之案件復活。 然而,環保署前此的政績文宣大展中,已包括如「水泥業空氣污染 防治成果簡介」,文中承認水泥業已依進度完成,達到先進國家的水 準。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十一月十三日聯合報載,花蓮吳縣長已奉李總 統為「東進產業之父」。 這段既短且淺的東進故事演義,大致可解讀成下列漸進式階段:初 則高舉開發東部大纛,試圖用以挽救台灣經建之危機,頗有一鼓作氣 的姿勢;其次,表明尊重地方特色始為發展之正鵠,此即二鼓衰;第 三步則直陳花東最宜開發者仍為礦業,而台灣不能沒有自足性水泥業 ,且此為既定之政策,其他各單位在必要時護航之。此間另穿插幾場 政治或媒體秀,用以障人耳目。 更令全國民眾瞠目相望的是,到底政府單位所謂的「評估」是怎生 進行?由何等專家進行什麼樣玥不可免,甚且將變 本加厲地追討這十年來,耗竭使用天然資源的盲目拓荒行徑。 前此,筆者在五月間,針對東進政策提出自生態環境因子之考量, (民眾日報一九九○、五、六)當時所強調者,即以東台舉世無匹的 隆昇(板塊擠壓)作用,造就出險陡地形,短隘的集水區系,有限的 生態承載量,生態緩衝帶之近乎闕如,匯結出土地高度的不穩定性; 再自天然受災機率特高(颱風直撲與地震),日照量太少而基礎生產 力偏低,促令植群演替或生態體系的復原能力皆較弱;更不幸的是, 雖則東部的開發時期最晚,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比例及速率,卻遠大於 西部。綜合先天與後天條件的摧殘,崩山壞水的災難潛伏期更形縮短 ,故而東部大災難較西部早發生,且將逐次惡化加劇。 今年九、七紅葉溪流域近乎全面性崩塌,河流改道而洪峰的土石流 洗劫築建於舊河床之上的住家五十餘戶。事實上,該地段根本不宜居 住。這類災變益發凸顯我們的社會對公共安全根本未曾予以深慮;另 一方面亦暴露出對原住民的措施有失厚道 關於如紅葉災難發生的機制,筆者亦已解析,其實乃肇因於農、林 、礦業在平時逐漸累聚全面性危機,再由一次較大的風災或豪雨來觸 動板機,扣發或引爆崩塌,形成湍急土石流而危害人為措施。也就是 說「零存整付,外加複利」的災難類型。然而,對於山坡地的利用, 又為何會淪落至似無政府狀態,則又是冰凍三尺,陳年弊病的社會問 題矣!歸結至最後,沒有一套久遠而妥切的農經政策,造成農林作物 等施業搖擺不定,是為關鍵性原因之一;而土地物產因而常作大規模 的變動,每一變更時期即對原本已脆弱的體質,加重大次傷害機會, 潛伏下潰決的必然率,筆者謂之為「翻地危機」。可嘆的是就在我們 勘查的同時,一車車的檳榔依然不斷上山,大小礦石卻源源不絕運出 ,而原住民受僱上山,挖掘且埋下斷送未來生機的陷阱如此的悲劇將 不斷翻版、重演!! 誠然大地存有調節機制與復原的能力,但它有一定限度或臨界值。 產業東移畢竟祇提針對不可再生資源,作耗竭性的榨取,其所發展出 的,卻是高運輸成本、低技術、高消耗能源、低附加價值、高破壞性 、低利益比、高污染性的原始產業、難道只為某些利益團體的「政策 」,就必需高喊「水泥是山業之母」? 即令全國皆曰開發,筆者仍有話要話。 其一,目前流行所謂「東部是台灣最後的淨土」這句話帶有部分「 話」的性質,誤道民眾對東部地區產生一切完好如初的幻像。事實上 ,東部的原始森林在最短開發時期內,幾乎完完全全被摧毀殆盡,低 山、高地,何處可覓原始林相!?所謂的淨土,祇是較之西部缺乏密 集的工業污染罷了!至於「較少工業污染」並非不欲發展污染性工業 ,只因為東部的先天條件讓資本家裏足不前而已。東部之所以是現在 的東部,換言之,正因自然地理之所囿,人們不能對這些限制因子視 而不見,一味地以西部的污染性隨明,作為繁華模仿的假象;筆者實 在不願相信,此等的開發將是東部民眾所樂見。 其二、東部與水泥等礦業,不能用政策來劃上等號。水泥誠然是台 灣所需,但建築材料、結構乃至未來諸多替代性產品之可能性,或將 日新月異,何況目前預估的需求量是否恰當?過量生產的可能性常常 大於產量不足的概率,顯而易見的,依據目前的規劃進行開採,將來 不可能因為國內市場之滯銷而大量減產或傷工,責成外銷勢為必然。 換言之,不當的預估是走上「產業鴨片」的諸多陷阱之一;另一方面 ,無法久藏或隨時可開採或增產的「低級、原始的工業」,大可不必 如此「未雨綢繆」;反之,替代性方案、新產業結構、新低污染性工 業之研究與發展、真正的工業升級等,更迫切的事務才是當務之急。 其三、從資源使用的角度考量,水泥及其他礦業價值,帶給東部地 區的,必然是「永遠的負面」遠超過「短暫的正面」。如果國家的長 期發展策略,容不下更適切的方案變更。則對東顫地區未來的福利與 保全政策應有全盤性且充分的考量。 其四,水泥的開採方式,經學理計算所認定的最終開採斜坡為五十 三~五十七度,遠大於大部份未開採前的坡度,對水土保持終極倚賴 者的植群而言,實難以完整發展且發揮充分作用,如此的禿山,或全 盤耗竭、剷平的開採方式,均將造成原本即缺乏緩衝帶的危機程度, 更為嚴重地提高。如果決策者斷然一意孤行,至少對潛在性災難、應 變措施、未來種種可能的連鎖效應、生態環境之變化等,必需及早研 提對策、翔實研究與規劃,並接受質疑與試驗。當然。筆者更期待一 透明化運作的產經政策之出現,包括各種高可行性的替代方案,且必 須為人民所瞭解、接受者。 其五,生態學理的考量,似乎一直未能進入台灣決策運作者的心中 ,甚或至多淪為施工或驗收程序的表格化事務。台灣的環境影響評估 ,夥同一些帶有預設色彩的、註定結果的研究報告,目前為止毫無公 信力之可言,如果政府單位有誠意改善,酬庸的心態與人治、人私的 橫流,必須徹底整頓,學術界的良心、理想與希望更應發揮。無論我 們如何悲觀,我們絲毫沒有放棄這社會的最後一絲絲希望。 其六,關切東部地區的人士或可細細思量,是否目前的東部產經狀 況,造成人民生活素質低落。貧窮或困苦不堪?什麼樣的環境品質才 是真正幸福的保障?東部的區域計畫、土地利用現況、未來發展藍圖 、東部在全國經建網中的角色,如何才能深入瞭解或參與!?為什麼 非要和平專業區不可?這是唯一選擇?即使是水泥業者自身,是否會 如此認定? 其七,台灣高度因人而異的財經政策,在一貫性、一致性、發展性 、開創性、適應性、替代性……各方面的缺憾,造成以「短暫的、不 穩定的、人治的」政策,決定「長期的、期待穩健成長的、鄉土的、 原則的」企業前途,試問水泥東移政策得以免俗否?政府單位為何老 是縱容、甚或主謀公民營大企業,遂行高污染、高掠奪的產業發展! ? 眼看著水泥東移正步上各級污染工業的後塵,更感嘆於政府有意無 意之間,製造出環保與產經發展相衝突的矛盾,甚且置環保單位或措 施,淪為權術運作下的工具,長此以往,國土如何而有明天!?無論 如何,來自民間的自主性文化應早日萌檗,祇有來自「當地優越意識 」的土地自信心產生,建立因應地理、資源環境特色的文化、生活圈 ,共同為公共政策發揮理性的影響力之際,台灣才會有健康的希望。 愛國與愛鄉是不應有衝突的。 本文取自晨星出版社--人與自然的對決(陳玉峰) -- 如果您捐給 SCCID 1000 元,就代表高雄的社區運動 人士,對 SCCID 的贊助,可以減少 1000 元。 請劃撥: 41830863 陳豐偉帳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