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forjjlu (阿竹) 看板: mountains 標題: 玉山觀星象 以管可窺天 (轉載) 時間: Thu May 13 13:27:45 1999 中國時報 社會綜合 1999.05.13 玉山觀星象 以管可窺天  【記者李宗祐台北報導】為驗證科學家提出的太陽系形成及早期演化理論,中美 天文學家共同推動中美掩星觀測計畫,預定設置在玉山國家公園內的三座天文望遠 鏡即將製作完成,可望從今年底在玉山國家公園鹿林前山展開實際觀測。  中美掩星觀測計畫由中研院天文所、中央大學及美國利物摩國家天文台共同合作 觀測。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太陽系是從一團雲系收縮而成,中央高溫部分成為恆星, 塵埃則在旋轉的環星盤裡凝結成行星。太陽系內圍的天體因比較接近太陽,成分以 高溫金屬及氧化物為主,外圍成分則以冰體為主。  一九五○年天文學家歐特提出假設認為,被大行星拋出的小型冰體,分布在太陽 系以外的廣大球狀區域中,一旦受到擾動,可能因太陽引力而跑到太陽系內圍成為 彗星。另一名天文家古柏則認為,太陽系外圍內層為扁平結構,與行星所在的黃道 面平行,為行星系統的延伸,是短週期(小於兩百年)彗星的發源地,這個區域被 稱為「古柏帶」。一九九二年,天文學家朱威及盧發現第一個古柏帶天體後,過去 幾年來,天文學家爭相使用大型光學望遠鏡,不斷在古柏帶發現新的天體。至今年 初,大約發現九十個直徑大於一百公里的彗核,證實確有古柏帶存在,成為行星科 學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中研院天文所籌備處主任魯國鏞指出,彗星的形成與太陽系形成早期非常相似, 中美掩星觀測計畫就是詮釋彗星的起源,以協助了解太陽系形成及早期演化過程。 而尋找彗星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彗星通過恆星前面時,造成恆星光亮突然消失的星蝕 遮光現象,再根據觀測次數推估古柏帶小型天體的數量、大小及分佈空間。  魯國鏞表示,這項計畫將在玉山國家公園鹿林前山設置三座小型天文望遠鏡觀測 站,每天追蹤觀測的恆星多達三千顆,每年觀測超過一千億次以上。如果多的話, 每年可看到四千次左右的掩星事件,少的話可能只有幾十次。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中美掩星計畫使用三具小型天文望遠鏡, 正由美國托魯斯精密光學公司製作中,預定六、七月間完工交貨,並由利物摩國家 天文台進行系統整合後,再運回台灣安裝在鹿林前山,於今年底正式展開觀測。如 果能夠成功觀測到掩星事件,一年後將一座觀測站移往西峰前山,並於觀測兩、三 年後,在玉山南北再增設觀測站。  這項總經費僅約五十萬美元的研究計畫,曾被國際知名科學雜誌形容為「經費少、 野心大」,陳文屏指出,掩星觀測計畫如果能夠成功,在科學上將有重大意義。除 證實利用小型天文望遠鏡也可以做到天文自動觀測,利用遮光方法觀測,在天文學 上也是相當特殊的研究方法。 -- 阿竹 風過竹不留聲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