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信區: univnews 標 題: 人謀不臧 手足無措 山難頻傳有原因 發信站: 【政大新聞系.傳播資訊站】 (Fri Sep 25 13:42:50 1998)  【本版記者綜合報導】由於近年來登山觀念普及,氣象預測的準確度 與登山設備都有相當的進步,所以近年來多數山難的發生原因,歸納起 來,人為因素居多。 台北科技大學登山社今年暑假攀登南湖大山時,由於經過長時間行走 ,隊員開始疲累,再加上天色較暗,視線不佳,以致無法判別覆蓋在草 原下的土壤狀況。隊員、材料資源科學生蕭世華踏到一處鬆土而不幸跌 倒,造成骨折,幸好隊友以行動電話,緊急通知負責留守的社團指導老 師王洵,請其聯絡救難單位。最後蕭世華被送往空軍總醫院治療,目前 已無大礙。  北科大登山社指導老師王洵說,學生不像社會人士,有較佳經濟能力 可以雇用山地原住民背負裝備,相較之下,學生因體力問題發生事故的 機率就較大。該社社員、化工系學生蘇倚徵是此次領隊,他說:「如果 當時隊伍能稍作休息,也許就能避免山難的發生。」  另外,對於輔仁大學登山社本月初發生的奇萊東稜事件,登山社社長 、英文系學生彭信澤解釋,當時因連日大雨,造成其中一名隊員的腳受 到感染而形成蜂窩狀組織炎,並長出膿皰。由於當天已進入行程的第五 天,所剩糧食不多,便決定由他留在原地照顧傷者,其他人則下山請求 救援。  彭信澤說:「所幸我們對登山醫藥很了解,準備的藥物齊全,經過急 救後,該隊員在第三天就能行走了。」他們兩人在十五日下山,十六日 遇到前來救援的搜救隊。 彭信澤強調,這次事件是意外,因為事前的準備都很充份,裝備也很 齊全。不過登山時一定要辦好合法入山證,才能有最大的保障。  台灣大學登山社社長、外文系高郁茗說,本月中旬,台大登山社社員 林柏岑在丹大山發生的身體不適事件,即是由於林柏岑在登山前,沒有 注意到她右小腿的燙傷,導致登上山區後,因為傷口感染細菌而引起發 燒和頭暈的病症。原本以為是感冒而未特別留意,可是後來林柏岑的病 情愈來愈嚴重,隊員才警覺情況不妙,趕緊尋求救助,並將她送下山醫 治,目前她還在高雄榮民總醫院休養,已無大礙。  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登山社社長、經濟系學生張景富則表示,登山隊員 在登山途中常遇到昆蟲叮咬以及不慎跌倒扭傷的狀況。由於在山區活動 的蚊蟲大都具有毒性,因此在登山時應該特別留意,為了預防蚊蟲的叮 咬,登山時最好不要穿戴過於鮮豔的服飾,也不要使用香水和化妝品。 此外,醫療藥品一定要攜帶齊全。  針對頻傳的山難事件,高郁茗提出了幾點建議。她認為在登山前,對 於當地山區的資料,尤其是道路狀況及天氣形態,要確實掌握。通訊設 備也要準備,且在登山前應該先和當地的山難搜救隊取得聯繫,確保發 生問題時,可以儘速解決。此外,每一名登山隊員都應該具備登山病症 的醫療常識,以便在山區出現病痛預兆時,能夠正確處理。  對於體能訓練方面,東吳大學登山社顧問、物理系學生林忠義指出, 約在出隊前三個星期,隊員就要開始訓練體能。訓練方式包括跑步、負 重、爬樓梯等。出發前兩個星期要開行前會議,對隊員進行體能測驗、 說明行程及確定個人裝備等事宜,以降低人為疏失。 -- * Origin: 【政大新聞系.傳播資訊站】/Jour.nccu.edu.tw/ -- Origin: 柴門霍夫 IPA.DormC.nccu.edu.tw (140.119.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