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jakelai (山頂上的草) 站內: Soil 標題: [遨遊] 環保守則-登山篇 (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時間: Sat Jun 12 22:43:33 2004 環保守則-登山篇 1.以自然資源保護優先的觀點對待-野外生活可以幫助我們逃離緊張 生活的壓力,因此請記得在離開時,還大地原有之清淨面目。 2.選擇適當裝備-沈重的登山鞋容易損及山野的花草,選擇一雙輕便、 彈性佳的登山鞋,同時這種鞋子也讓自己穿得舒服。 3.登山時不要自闢蹊徑-擅自開闢小徑,除了容易迷路及危險外,由於踐踏草木的行為 也容易破壞土壤結構,造成雨水沖刷。因此登山時,應儘量遵循前人的足跡。 4.切忌擅自擴大營區範圍-選擇乾燥的地點紮營,在帳棚底下鋪設塑膠布,捨棄傳統 挖掘溝渠方式。紮營地區與水源要有適當距離,儘量使用他人用過的地點,並保持 原有狀態,切忌擅自擴大營區範圍。 5.不要當垃圾蟲-登山時不妨邊走邊撿垃圾,同時把自己的垃圾帶下山,特別是玻璃、 塑膠和金屬罐,依資源回收方式分類處理。 6.使用現成的公廁-在野外沒有公廁設備時,可在距遠離水源的地方挖個「貓洞」,方 便完後用原來的砂土將糞便和衛生紙掩埋好,以保環境整潔。 7.在水源區外洗刷衣物和洗澡-一般而言,即使是可生物分解的肥皂,也會對環境造成 危害。因此,如果必須在野外淋浴,最好用熱水而不要用肥皂。如果非用不可,則請 遠離水源,淋浴完後將廢水倒入吸水土層,刷牙時也是一樣,避免污水擴大對環境的 污染。 8.保護水源不受污染-野外活動時,如果無法確定水源是否淨潔,最好先過濾並煮開, 以維身體健康。 9.廚餘的處理-每餐的廚餘應擇遠離水源之適當處所掩埋處理。吃剩的食物應全部帶回, 不要留在山屋內,避免誘引鼠類等動物,引發疫疾,同時亦製造髒亂。 10.避免引起森林火災-野炊時應避開那些有枯木堆積、容易引發森林大火的區域。野炊 時務必將火量控制到最小,同時注意只撿拾地面上的枯枝,入夜後,記得熄滅營火。 拔營時請清理現場,以維整潔。 11.在枯樹林間切忌吸煙-煙灰切勿亂彈,臨走時把煙蒂隨身帶走,以維整潔。 12.少用免洗餐具,減少垃圾產生-不用無法分解之保麗龍產品(如飯盒),以免遺害 環境。 13.使用不含汞、鎘、鉛的可再充電的電池。部分電池含汞、鎘、鉛等重金屬,拋棄後 易滲入土壤,會長期污染環境。 14.關心地球,先從關心自己的周遭開始。多透過各種資訊媒體吸收各種環保知識。 15.購買包裝材料可再生或可經自然界生物分解的商品;拒買以塑膠材料包裝及包裝 過度的商品。 16.購買有機農產食品,少用過度加工及包裝的食品。 17.不要把新聞紙、玻璃瓶或碎片視為垃圾,收集起來帶下山,賣給回收廠或交給資源 回收單位處理。 18.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直接參與環保活動,參加環保組織,或其他保育工作,並向親朋 好友表達環保的關懷及工作。 19.每個登山隊之領隊及嚮導除具統籌全隊鉅細糜遺之登山瑣務及隊員安全外,上述環保 諸項更是領隊責無旁貸應負之責任。 ※常見從山上帶回的廢棄物,應如何處理? 廢容器:只要廢容器上標示著回收標誌,不論是鐵、鋁罐、鋁箔包、紙容器、玻璃容器、 塑膠容器等,皆可將之帶至各大型或連鎖超商、超市、量販店等販賣點設置的回收筒。 廢電池:投入在各大型或連鎖超商、超市、量販店、藥妝店等地點內設置的廢電池回收筒。 保麗龍容器:免洗餐具、生鮮托盤及泡麵碗於去除殘渣後及擦淨後,可以將之送至各大型 或連鎖超商、超市、量販店等回收點或是交由清潔隊回收。 資料參考: 1.750種方法讓地球更乾淨, 台灣地球日出版社, 1993. P.250 - 251. 2.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網頁 http://recycle.epa.gov.tw/recycle_site/monthly-12/資源回收生活篇.htm 3.台北市政府環保局網頁. http://www.epb.taipei.gov.tw/newmessage/ch-re.htm -- ※ 發信站: 新批踢踢(ptt2.cc) ◆ From: 140.112.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