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發信人: Pollux (失去左邊的天神),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領隊與嚮導的任務--轉貼 發信站: 大度山之戀 (Fri Oct 15 11:41:20 1999) , 站內信件 以下轉貼自台灣山林博物館 http://216.71.132.64/ 登山技術 領隊與嚮導的任務 一、從事登山活動必備的條件:   隨時發揮愛心與互助的精神。 二、擔任領隊或嚮導的積極條件:  1.具備純熟技術與責任感。  2.全盤瞭解計畫並掌握一切。  3.遇事要能下達適切判斷。  4.切忌衝動或過於自信。 三、領隊或嚮導的基本差異:  1.隊伍是領隊所組織的。 2.嚮導是領隊去聘請的。 3.隊員是領隊該了解的。 4.路徑是嚮導該判斷的。 5.建議是嚮議當提出的。 6.行止是領隊所決定的。 7.安全是大伙所共創的。 8.角色混淆是犯忌諱的。 四、擔任領隊與嚮導作業程序:  1.參閱以往行程記錄、報章、雜誌等,蒐集相關山區資料,內容包括:   A.交通、山徑、山友造訪頻度。   B.水源的所在、穩定度(氣候)、污染度。   C.宿地:旅舍、山莊、營地、緊急避難處所。   D.氣象資料:季節、早晚、地區等的影響。   E.各項地圖資料。   F.危險地帶的瞭解:碎石坡、涉水帶、動物出沒區等等。  2.親繪山區簡圖,以行進路線為中心,上下左右應各包含三條平行稜線以上,或至少   十公里以上,,並標註明顯地形、地物,如建築物、河川、電塔、林相、坡度等等。  3.規劃登山方式:   A.集中方式:如一般會師活動。   B.放射方式:如於鹿場巡迴攀登鹿山、比林山、哈堪尼山 、加里山、虎山等方式。   C.縱走方式:一般指循稜或南北向行進為縱走。   D.橫越方式:一般指越稜或東西向行進為橫越。   E.溯登方式:兼採溯溪方式登山謂之,如由松蘿村溯松蘿溪至松蘿湖路線是。   F.來回方式:並含原路折返、○型連走等方式。  4.規劃行進路線:除計劃正規行進路線外,並應考慮到撤退、補給、救援路線等。  5.研擬參加人員之條件(限制),包括:    A.體力限制。   B.裝備限制。   C.行動限制。   D.生理限制。   E.技術限制。  6.擬訂行前計畫:   A.領隊、嚮導人選。   B.沿途及目的地的簡介。   C.預定使用日程。   D.各人及團體必須攜帶的裝備。   E.須注意的事項。(如天候、環境、交通、食宿等等)   F.報名日期、費用、證件、地點的確定。   G.人數。  7.向活動組提出審核後予以公佈。  8.慎選參加報名對象。(女性山友應以有伴為宜)。  9.行前二週實施行前訓練,訓練項目如下:   A.負重訓練:體力。   B.服從訓練:信心與團隊精神。   C.人才訓練:發掘具有領導、才藝、炊事、救助等等各種人才。   D.技術訓練:步行、呼吸、結繩、攀岩等等。  10.選定參加人員:附帶裝備檢查。  11.辦理入山手續、保險、接洽交通工具、住宿等。  12.行前會議議定:   A.工作分工包括:裝備、糧食、會計、總務、記錄、醫療等工作之分工。   B.人員編組,必要時可配合裝備的攜帶。   C.目標山區特性的分析。   D.設置緊急事故的聯絡處所及方法。   E.裝備的再確定、再檢查。 13.起程要早,休息宜短,注意周圍、明辨方向。  14.起步宜慢,步速要穩。注意調適,隨時了解全隊狀況。  15.隨時保存救急應變的體力。【約為三分之一】。  16.出發後詳細紀錄,包括天氣、人員狀況、地形地物等等。  17.活動結束返回後,將報告資料提交嚮導組結案。 五、簡述山難的防處:   從過去歷次山難中我們發現,真正因為迷途而困死、餓死者並不多見,但因迷途而 衍生出其他事故,再加上濕、冷,生火裝備不足,不知選擇避難處以致凍斃者,卻層 出不窮,因此如何免於迷途,是山友們的最根本課題。   要避免發生迷途,應注意下列幾點: A.詳閱地圖:儘管山岳地形複雜,但只要仔細觀察,仍可發現山有山脈,水有水系 ,只要預先看清地圖,記熟山水的來龍去脈,就可把握原則,降低迷 途的可能性。   B.核對地圖:登山行進中,應隨時將外在的地形地物與地圖校對,判斷路徑與山岳 稜脈的走向,研究臨時撤退時所可能採取的路徑。   C.一旦迷途發生,應採取的步驟如下:    a.鎮靜,是安撫人心的良方。 b.重新定位,找出位置。 c.覓好營地,準備紮營。 d.析材生火,當心失溫。    e.控制飲食,尋妥水源。 f.養足精神,重起爐灶。 g.做好標記,分組找路。 h.靜候原地,等待救援。 --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