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forjjlu (阿竹) 看板: mountains 標題: [剪報] 雪山之巔 時間: Thu Apr 26 15:48:36 2001 自由時報 2001/04/13 雪山之巔 採訪◎記者 詹家龍 攝影◎楊建夫  台灣山區出現過許多冰河景觀,  座落於雪山北側坡面的最大冰河,  狀如古羅馬競技場般的圓弧形冰斗圈谷,  曾為台灣地質史留下最壯麗的章節。  如今冰河雖不復存在,  但高山地區冰河遺跡處處可見!  大約在七至五萬年前,一場導致全球氣溫陡降的冰河期開始籠罩四季如春的亞熱 帶島嶼「台灣」,全台氣溫在地質尺度上「突然間」陡降了攝氏八至十一度,雪山、 玉山、南湖大山等三千四百公尺以上的高山進入「雪線」,開始堆積起終年不化的 亞熱帶雪。 台灣高山處處可見冰河遺跡  日積月累下,台灣高山地區竟開始出現許多的冰河景觀,寫下台灣地質史上全新 的一頁。其中座落於雪山北側坡面的台灣最大冰河,是長四公里、厚度至少二百公 尺的龐然大物,形成古羅馬競技場般完美的圓弧形冰斗圈谷,則是冰河為台灣留下 最壯麗的一個章節。  如今冰河雖然不復存在,但它留下來的遺跡在台灣高山卻是處處可見。一九三一 年,日籍博物學者鹿野忠雄三度由不同路線,登上台灣第二高峰海拔三八八六公尺 的雪山之巔,在他的筆記本寫下:雪山北側坡面一號圈谷。成為發現台灣高山冰河 的第一人。  循著鹿野忠雄當年足跡登上雪山頂,冰河作用所形成幾近完美的圓弧形冰斗「一 號圈谷」展現在眼前,環繞主峰周圍的九個圈谷中,一、二號圈谷位於北側坡面, 四至七號及三十六、三十七號圈谷在西側坡面,其中位於北稜角海拔高度介於三千 七百至三千八百公尺的二號圈谷,則是全台海拔最高的冰斗。 特殊地形驗證冰河運動痕跡   在所有冰河地形中,冰坎是最能夠直接證明冰河曾經發生的鐵證。冰坎的成因乃 是固態冰河因重力作用產生的「旋轉運動」,造成冰河邊緣往地底挖蝕後,形成如 堤防般的一道凸丘,雪山各圈谷中已證實至少有八個冰坎。  一號圈谷內的六道冰坎中,位於主峰東北方四百五十公尺處,鹿野忠雄發現長七 十公尺的二號冰坎,正好就座落在往雪山主峰登山步道上。另位於七號圈谷內的台 灣最高水池「翠池」,則是冰坎阻攔高山雨水形成的冰斗湖。  尋找「冰蝕擦痕」則是進行台灣冰河遺跡巡禮過程中最有尋寶樂趣的一件事。和 土石流、雪崩、板塊運動等土石快速移動後,在岩石上所留下的擦痕截然不同的是, 冰蝕擦痕是由數百公尺厚、綿延數公里的冰河,經年累月摩擦河床底岩面所形成。 所以擦痕數量會相當多,且方向和冰河流向是平行的。  冰河在山谷推移過程中產生的巨大力量,還會造成特殊的「U形谷地」。從翠池 坡回頭望去可發現,雪山與北稜角之間有一道寬四百公尺,深約七十公尺的圓弧形  口,這就是冰河作用後形成的冰蝕 口。成因在於七萬年前,冰河在雪山一號圈 谷累積的冰雪,溢過雪山、北稜角間的稜脈後,長時間侵蝕所造成。此外由雪山主 峰眺望東北方可見到的U形谷,也是冰河作用所造成。  離開雪山主峰,來到台灣平均海拔最高(三千五百至三千六百公尺)的一條稜線 「聖稜線」,存在著另一種讓冰河狂振奮的冰河地形「懸掛圈谷」。它是一種由懸 冰河所造成,分布在稜線頂端附近的三角形窪地,也就是造成如一號圈谷的巨大冰 斗冰河的前身。根據鹿野忠雄的調查,聖稜線上的懸掛圈谷共有八個,他分別為它 們標上十五至二十二號的編號。 冰河作用亦改變動植物生態   冰河期除造成冰河,也使得台灣動植物分布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乾坤大挪移」。 日籍學者 Tsukada一九六六年在台灣中部日月潭研究古氣候環境後發現,五萬年前 的日月潭是一大片以鐵杉松類為主的寒帶針葉林,這種植物群落只存在現今台灣二 千五百公尺以上高山地區,也就是動植物分布下降了近二千公尺,所以當時氣候應 該比現今低了約攝氏八至十一度。  雖然冰河現在已經在台灣消失,但正如一位地質學家曾經說過:今天仍是地球最 後一次冰河期的延續年代。站在雪山一號圈谷底,抬頭瞻仰冰河留下來的壯闊圈谷, 我們似乎仍可感受到壯麗的冰河在這片谷地緩緩移動時,所發出「嘎吱!嘎吱!」 的巨大迴響。 〈氣候與地質〉雪山趕上最後一次冰河期  以人類個體短短一百年左右的短暫生命歷程看來,頭頂上那片天的氣候,似乎總 是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如果以漫長的地質史觀之,氣候其實是一直在持 續改變的。在漫長的地質史上,地球曾歷經三次溫度持續下降的時期,地理學家將 之稱為「冰河期」,其中前寒武紀與古生代的冰河期持續了幾千萬年,新生代的冰 河期則持續了兩百萬年。關於冰河期的成因學界至今仍無一定論,部份學者認為, 可能和地球自轉時,地軸週期性傾斜角度的改變,導致陽光照射量減少有關。  大約是人類剛出現在地球舞台的兩百萬年前,地質史上第三次冰河期「第四紀冰 河期」同時揭開序幕,全球各地氣溫開始下降,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歐洲、北美洲 和格陵蘭,都被北極一路延伸過來的大冰蓋所覆蓋。這段期間,歐洲共發生了五次 冰河期,北美洲及中國大陸則發生了四次冰河期。  至於台灣,目前只確定雪山地區在最後一次冰河期,也就是七至一萬年前的更新 世晚期曾發生過冰河。學者們將其稱之為「雪山冰期」。 〈先鋒英雄〉台灣冰河探險第一人 鹿野忠雄  西元一九三一年,一位年輕的日籍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站在海拔三八八六公尺處的 台灣第二高峰雪山頂上,望著從腳下一直延伸到目光盡頭處,呈現出幾近完美圓弧 狀的山谷,遠方谷底許多隆起的小丘及大大小小的亂石土堤,不就是冰河推移過程 中產生的圈谷、冰坎及冰積丘。下山後他立刻在一九三二年發表台灣第一篇冰河遺 跡論文,造成日本學術界極大震憾。  這位在不到四十歲就英年早逝的傳奇人物,一生懷抱著想要成為泰雅族戰士的浪 漫情懷,絕大部份時間投入台灣高山峻嶺懷抱進行研究,是當時極少數能夠自由進 出原住民部落的日本人,這段期間他完成了中央尖山、劍山、畢祿山等百岳的首登。  才華洋溢的鹿野忠雄十六歲時就在日本學術刊物發表第一篇昆蟲論文,一生中則 發表了一百五十三篇相關論文,十六篇台灣高山冰河地形探討及十五篇民族學論文。  熱愛台灣山林的鹿野忠雄,曾經深入台灣高山,進行長達一百五十天的調查,也 因此在就讀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三年間,真正上課日子只有一年不到,且沒有參加 過任何一次期末考。若非得到校長的賞識,鹿野忠雄的學術生涯恐怕就要因為「對 學術研究過於熱衷」這個理由而終止了。  受到(土反一郎)一九二九年發表一篇暗示台灣高山曾發生過冰河的啟發,鹿野 忠雄在一九三一年三度登上雪山進行調查,並在隔年發表第一篇討論台灣高山冰河 的論文。  非科班出身的鹿野忠雄之所以能夠在台灣冰河研究上有不朽的地位,除了鍥而不 捨的精神及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台灣的熱愛更是一個不可抹煞的重要原因。  為探究台灣原住民的起源,鹿野忠雄前往北婆羅洲進行原住民調查,沒想到這竟 是一趟有去無回的死亡之旅,他就這樣消失在叢林中。他的妻子靜子至今仍相信: 丈夫只是因為太熱衷於研究工作,而忘了要回來。一個橫跨動物、地理和人文學領 域的新星,有如劃破婆羅洲熱帶雨林夜空的一顆火流星,在世人心中留下一個只能 回憶的驚嘆號! 〈承先啟後〉台灣冰河探險第二人 楊建夫  翻開歷經六十五年歲月而泛黃脆裂的文獻,上面記載的是台灣冰河研究第一人鹿 野忠雄一九三二年的雪山冰河遺跡發現過程,而這位在台灣大學圖書館內,一字一 句推敲前人留下知識的台灣大學地理系博士班研究生楊建夫,則承接了鹿野忠雄未 完的志業,成為第二個研究台灣冰河的人。  經過三年多的野外考察和實驗室分析,獲得了更多驚人的證據,肯定了鹿野忠雄 的真知灼見。他發現雪山主峰周圍分布著台灣高山最密集的冰斗群,楊建夫語氣肯 定的說:「鹿野忠雄說的對!冰河確實曾經在台灣上演過!」  一九九八年夏天,兩個「冰河狂」楊建夫和大陸著名的冰河學者北京大學地理所 長崔之久教授,循著六十六年前另一個「冰河狂」鹿野忠雄的調查路線尋找雪山冰 河證據。在探勘過鹿野忠雄當時標記雪山一、二號圈谷冰河擦痕地點卻一無所獲後, 崔之久打氣式的告訴楊建夫,當年他走遍秦嶺最高峰—太白山尋找冰河擦痕一無所 獲後,在一處植被覆蓋岩壁下上廁所時,意外尋獲冰河擦痕的戲劇化過程。考察完 雪山一、二號圈谷,冰斗冰坎等冰河證據都有了,卻獨缺冰蝕擦痕。懷著失望的心 情他們在小雨中急步往山下走,就在快抵達黑森林避難小屋前最後一個轉彎處,崔 之久突然停下來,凝視著一塊長約一公尺的岩石說:這不就是擦痕!一場小雨將岩 面弄濕,讓原本不清楚的冰蝕擦痕產生清晰的反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apl/13/life/0117p/35-04131.jpg
圖: 雪山主峰一號圈谷冬天積雪的情形。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apl/13/life/0117p/35-04132.jpg
圖: 壯闊的雪山一號圈谷,是由厚二百公尺長四公里的台灣最大冰河所造成的冰河   遺跡。 -- 阿竹 風過竹不留聲 -- ※ Origin: 台灣文化資訊站 ◆ From: ccsun39.cc.ntu.edu.tw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