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中原山版 ] 作者: cjy (為山癡狂) 看板: CYMC 標題: 蕃界與隘勇線 時間: Thu Aug 16 00:39:43 2001 清代為解決漢番糾紛而設立番界制度.清代漢人自西部平原被陸續開發,於是逐步往 內山部分開發,因而與原住民發生土地糾紛,憑藉著槍砲,迫使原住民往深山遷移.康 熙年間即在番地邊緣,每隔數十里,立石為界,以隔絕番漢,稱為番界.    隘勇的設置,是在山陰之地,設隘置兵駐守,名曰隘勇線,以防番人出山殺掠漢民.而 雙方入山出山的要道便是今番路鄉.當時稱其地為番仔路,設有望高寮以做為監視. 鄉民招募"隘勇"防守.隘勇就是指壯丁,隘寮是指隘勇防衛時避風雨的房屋. 在日本統治台灣之初,原住民僅占總人口約百分之二,居住面積卻達本島的百分 之五十,因恐控制不易,以及為取得山地資源,遂構想出以隘勇線來包圍原住民的 所謂理蕃政策,對盤據山地的原住民展開強力的征服,並經由軍警的誘騙與圍勦解 除原住民的武裝,縮小番界的範圍,設置隘勇線加以控制.隘勇路,例如北自李崠山 起,南北縱貫的西部大隘勇線.隘勇線兩邊是隔離的,原住民被限制在山林中,越線 則為歸順之意,這樣的山地,平地分治,意外使原住民的文化得以孤立傳承,較不受到 漢人的滲透影響.然而隨著隘勇線的強化,擴張或延長,原住民感到這是對其祖傳靈 地的侵犯,加以槍枝遭到沒收,更使原住民對日人更加怨恨. -- [山裡的孩子,有最純真的感情] -- ※ Origin: 中原電機心站 ◆ From: ccsun36.cc.NCTU.edu.tw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