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篇轉錄自523俱樂部 http://www.523club.org.tw/ ,版權所有. ------------------------------------------------------------------------ 登山史話ガガガ陳遠建 ------------------------------------------------------------------------ 有隻雛鷹,試圖征服天內的每座高山,白雲一層層跌下去,高山一重重逼過來,牠 漸漸疲倦了,羽毛也蒼灰了:在隱約的耳音中,天外的一道銀光突然把牠的軀體造 成雪白,說,超越吧,征服永遠臥在超越的山腳下…… 山雕塑了人,也雕塑了大部分人類歷史的方向。他們那龐然的體積,常常使人類轉 變了方向他們那高聳入雲霄的山峰,有時阻擋並征服了人類。有時,他們是人類的 避難所;但往往又是人類的挑戰者。 號稱萬物之主的人類,怎肯坐視那萬重山,持著「以不變應萬變」的探度來傲視群 倫呢? 在加利福尼亞州首府薩克拉曼多的一座國家建築物上,就這樣地寫著「人類呀!讓 我們來與山較量。」 事實上,所謂征服山的這檔事兒,發生在美國已經是十七世紀中葉之後了。而世界 登山史卻遠在三個世紀前就被揭開了。 對於喜愛爬山的人而言,1949年是個劃時代的年度。這一年,法王查裡八世的首相 戴維勒,銜王之命,率領一支爬山隊,遠征格勒諾勃山 (Mountain Aiguille),這 個山峰在靠近格勒諾勃的阿爾卑斯山上,素有「不可接近的山」之稱。戴維勒不僅 勇敢的征服了它,並且還在山峰上待了三天,終於寫下了人類史上第一部完整、精 確、詳細的、純為爬山而爬山的記錄。而人類的登山史,也就從這年開始。 不過,這個壯舉在當時並沒有產生重大的影響。直到幾十年後,即十六年以後,即 十六世紀中葉前期,首次的登山熱才正式開始,其中包括義大利偉大藝術家達文西 ,他曾爬上庇里牛斯山南面的山峰。這個登山運動的中心是瑞士的蘇黎士城(Zurich) ,領導人是格斯納 (Conrad Gesner),他是一個著名的自然學家,由於他對山的那 種「精神的喜悅」,他決定每年至少爬一座山。但是,這股爬山的狂熱,沒有持續 多久,便中斷了。 到十七世紀中葉,登山運動的消息,才再度從美國傳出來。當時最著名的是新罕布 夏的費爾德(Darby Field),在一二六四年六月,登上總統山脈 (Presidential Range) 的最高峰華盛頓山(Mount Washington)。在他攀登時,只有兩位印地安嚮導,願意 不顧迷信,陪他到山頂。印地安人相信爬上山頂侵犯聖土的人,都將被神神明活活 打死,但是費爾德不僅成功的爬到山頂,而且因為感到山頂上景物的迷人,遂在下 山後一個多月,又再次的爬上去,這一次,他帶了五、六個伙伴同行。 在今天來說,業格維山(6880呎)和華盛頓山(6288呎),並沒有什麼挑戰性,甚至阿 爾卑斯山的最高峰白郎克峰 (15781呎),也都變成任何觀光客都可一親芳澤的好去 處。可是,在二百年前,卻沒人敢冒生命的危險,貿然地爬上布朗克峰,去爭取1760 年瑞士名自然學家戴蘇秀(Horace B`enedict de Saussure)提供的獎金。這個獎 金一直到第二十六年才被人拿走。獲得這份獎金的是希臘人鮑美( Jacques Balmata) 和醫生派卡德 ( Michelg G. Paccard),第二年,戴蘇秀帶著他隨員和十八個嚮導 與鮑美,再度完成這個壯舉。後來爬山的愛好者,都視戴蘇秀為近代第一個真正爬 山家ꄊ 好久以來,只有極少數的人視爬到山頂是一件令人心怡的事,大多數的人,甚至那 些山地人,都極少爬到山頂。更不可思議的,是許多人還視山為自然的贅肉,是造 物主的一項可怕的錯誤。十八世紀的遊客,再越過阿爾卑斯山時,就曾要求蒙著眼 睛,他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避免頭昏,而是因為他們不忍心看到那種大自然的和 諧,被突出於地面上參差不齊的山所破壞。我們中國也曾有這麼一句諺語:登山知 道雖多,而景色則如一。 到一八五四年,登山運動又綻開了火花。英人威爾斯 ( Sir Alfred Wiffs),利用 度蜜月的時間,向特別難爬的一二一六六呎高的威特合恩 ( Wetterhorn ) 挑戰。 其他的英國人,也接踵而至,於是登山的黃金時代開始了。在以後的十六年裡,英 國的登山家,征服了歐洲每一個主要山峰,並把他們這份爬山熱,帶到瑞士、法國 和義大利。於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所蘊藏著的爬山血液,就在英國人的激發下,沸 騰了起來。因此,後代的登山者一致認為,在登山運動發展史中,英國登山加大例 推動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在早期的登山史上,大概要以懷恩泊 (Edward Whymper) 在一八六五年登上介於瑞 士和義大利間之阿爾卑斯山的馬特合恩峰 (Matterhom),最為有名,最為悲慘,最 引人爭論了。那時,爬山運動的火焰,正狂熱的燃燒著,阿爾卑斯山變成登山家們 的焦點,眼看著一峰又一峰的高山被征服了,唯獨那作又高大、又美麗、又誘人, 爬山家們夢寐以求的馬特合恩,卻打敗了人們的企圖。她像一隻釘子,遙遙地釘在 阿爾卑斯群峰之上,從山谷往下看,它的四壁幾乎是垂直的。在屢試屢敗之後,爬 山家們漸漸灰心了,他們開始認定征服馬特合恩,是絕無可能的了。 二十六歲的懷恩泊,原是倫敦出版社派去阿爾卑斯山作素描的,不料自此他被山迷 住了,他竟變為一個狂熱的爬山家。他曾七度試圖征服馬特合恩,但像許多人一樣 ,慘遭敗北。一八六三年,他曾爬到這座山的上部,可是一陣長達二十六小時的暴 風雨,使他功虧一簣。 一八六五年,他第八次嘗試時,終於登上了馬特合恩山頂,但是,當他和他的伙伴 下山時,卻不幸的發生了登山史上最悲壯的一幕慘劇。他的一位伙伴哈道 (Douglas Hadow)不慎失足,掉下撞到了克羅茲 (Michel-Auguts Croz,當時最偉大的嚮導之 一 ),克羅茲被這一突然的打擊,失去了重心,哇的一聲,跟著滑落下去,同時, 並牽引了胡森 (Reverenovs Charles Hudson 當時英國名登山家) ,而後的道格拉 斯,也相繼失去了平衡。倖免的懷恩泊和的多瓦德 ( Peter Taugwalder)父子,事 後心有餘悸的描述道:幾分鐘之間,我們看到我們的伙伴,背部往下滑落,雙臂張 著,企圖挽救他們的生命。他們並沒有受傷,但一個個在我們眼前消失了。他們從 一個懸崖,掉到另一個懸崖,直到四千呎下的馬特合恩冰河底。我們的伙伴,就這 樣地毀滅了。 這一不幸的事件發生後,頓時震驚全球,許多人包括維多利亞女皇都建議將爬山運 動列為非法,然而,這股逆流並不能遏止那些已經狂熱的愛山著。甚至,不久之後 ,這個火焰也傳給了婦女,漸漸的,阿爾卑斯山已非純為男人的天地了。 一八七0年以後,登山家們一方面繼續由更具危險性的途徑,從各個方向去踐踏那 些已被征服的山脈;一方面也開始注意到其他地方一些億萬年從未有人問津的處女 群峰。同時,由於山峰更高,更難征服,於是聯合的行動也更加需要,爬山的行動 ,已不再是從前那種(獨行峽)、(三劍客)、或(五義士)的事了,而是需要組 成一支隊伍,用堅韌的繩子上下綁在一起,彼此密切合作、互相照顧,一致的行動 ,這是登山制度上,一個極為重大的改變。 此外,為了應付懸崖峭壁,也必須有一套特殊的裝備,於是,爬岩器材便在這時被 發明應用了。就是尖端套有鐵片的登山杖,已被廢棄不用,代之而起的是堅固輕便 的冰鋤。它既可用來挖掘陡峭的雪坡;也可以在立足點太少,不能順利上爬的時候 ,作為拴住登山繩的錨;有時,它也可以做為鐵鎚用,好把錨樁打進岩石縫罅或堅 固的冰塊裡。錨樁上有鉤環,可以綁繩子,以協助登山者穩固身體的重心,或者在 爬上垂直的峭壁時,可藉著繩子經由鉤環的滑動,利用下方伙伴的拉力,而將攀登 者向上拉升。為了要再滑冰或堅硬的雪坡上,走起來更為穩固,他們也設計出一種 冰鉤,那尖銳的鋼釘,可使鞋底穩穩地站在堅冰硬雪上,以減少失足之憂。 -- 「我們都很努力地讓我們的動作看起來很優美、更流暢、控制力更強, 在我們心中有一個理想的風格,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光是登頂是不夠的,要達到這種完美的境界才重要」。 --Francois Legrand ,1995, for mag.R&C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bp120.bp.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