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bbsjjlu (靜竹) 看板: Scenery 標題: [剪報] 旅行,正年輕 時間: Thu Jul 20 04:14:57 2000 中時開卷周報 2000.07.20 報導 旅行,正年輕  坊間正興起一波國人自撰的旅遊書,  年輕的寫手們熱情紀錄著行旅的足跡,  也為一個成熟的旅行書寫,踏出第一步! ⊙本報記者/徐淑卿  兩個月前,在中山大學主辦的「旅行文學國際研討會」裡,《杜甫的五城》作者 賴瑞和發表了一篇評論《老巴塔哥尼亞快車》、《赫丘力士之柱》作者保羅.索魯 的論文。對於喜歡保羅.索魯的讀者來說,賴瑞和帶來的意見可能相當令人震撼, 尤其是他引述保羅.法斯爾的看法,批評索魯是「後觀光模式的一大宗師」,以及 引述其他西方評論家之言,將索魯與奈波爾歸類為「帶著打字機的觀光客」,認為 他們旅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旅行,而是為了寫一本暢銷的旅行書時,更使人在震驚 中產生深深的疑惑,疑惑所謂旅行文學的定義與好壞標準,究竟該從何判定。  如果連保羅.索魯與奈波爾的作品都算是「帶著打字機的觀光客」,那麼在這個 高標準之上,還有哪些人稱得上是旅行文學作家?如果再以同樣的標準,評量台灣 這兩年以猛爆性速度激增的國人自撰的旅遊書,也許不如乾脆殘酷地說,台灣這些 「帶著打字機的觀光客」們所生產出來的作品,只是倒楣了那些可憐的樹而已。問 題是,即使台灣的旅行書寫和西方累積了數百年的旅行文學無法同日而語,可是這 樣充沛的旅行能量,這樣敢於表露的書寫衝動,難道除了出版社的炒作外,沒有其 他值得肯定之處嗎?也許倒也未必。 寫手特質/愛旅行,有主張,不是作家又何妨!  目前出版國人旅遊書寫的出版社至少有﹕圓神、遠流、商周、商智、新新聞、墨 刻等數家。在形式上大致可分為﹕情報資訊為重如《巴伐利亞黑森林》(遠流)、《 荷蘭》(新新聞)、《狂吻土耳其》(宇磨坊);主題寫作如《書店風景》(宏觀文化)、 《紐約.Art》(墨刻)、《小二,再來一杯咖啡》(商智);文學性較濃的遊記如《失 落在地平線外的雨季》(商周)、《水都巡遊》(遠流)。作者的身分更是五花八門, 有學生、公務員、空中小姐、媒體工作者、藝術工作者與各種曾有國外生活經驗的人。  墨刻出版公司總編輯吳素馨就指出,近年來的旅行書寫風潮,使得新人輩出,打 破了以往非文壇新銳不得出書的門檻,同時旅行書在視覺表現與裝幀上的需求,也 給台灣一向但求穩重的平面書籍在設計上帶來新的突破。吳素馨說,在這些新世代 的旅行書裡,可以看到一個特色,就是這些書的作者與讀者同樣都是喜歡旅行而又 各有主張的人,他們不迷信名牌,同時積極爭取發言權。 作品特質/熱情夠,勇氣足,卻像捕捉即時風景!  商周文化主編蕭秀琴最感動的則是,這些作者字裡行間洋溢的熱情和敢於走出去 探索世界的勇氣。台灣出國旅行的歷史不到二十年,旅行書的書寫者絕大部分是一 九六○年至七○年代出生的人,如果從「熱情」、「勇氣」這樣的字眼作延伸聯想, 也許就讓我們更容易掌握台灣旅行書寫整體散發出來的氣質,一種屬於年輕人的特 質;這些書寫者大多如初生之犢,用新奇的眼光看待異國的世界,他們有著旺盛的 生命力、卻只有不多的人生閱歷,因此當他們與異國交會時,只能像相機一樣捕捉 即時的風景,卻不見得能與他者或自己做深度的對話,因此我們從這些旅行書寫中 看到作者努力想捕捉一點什麼的痕跡,而這捕捉回來的東西多數卻如新鮮有勁卻無 法儲存的薄酒來新酒,終究沒有陳年佳釀的醇美。台灣旅行書寫所透露的這種年輕 氣質,或許就是城邦出版集團董事長詹宏志所形容的,台灣的旅行書寫呈現的是「 它的階段」。 【大未來】旅遊書寫除舊才能佈新  從上述的角度來看台灣這些年種類繁多的旅行書,也許就會覺得拿西方旅行文學 的標準來看待國人的作品,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它當然會使國產品相形見絀, 卻也因此忽略了台灣所洋溢的蓬勃朝氣。不過即使以比較寬鬆的標準看待台灣的旅 行書寫,還是有許多未盡之處。  遠流【概念旅人】書系副主編吳倩怡認為,一部夠水準的旅行書寫至少要符合文 字、觀點、結構等三個條件,其中結構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即使是寫作經驗十分豐 富的人,還是會忽略一本以書籍為媒介的旅行書應該有怎樣的結構與圖文關係。  蕭秀琴則認為比較常見的兩個問題,一是有些作者寫作能力還不夠,其次則是出 發前的功課沒有做好,腦袋裡沒有裝進足以引發更多互動的知識。蕭秀琴說,從一 些書可以看出這些熱情有餘準備不足的作者們,是一邊旅行一邊看資料,甚至從他 們所寫的內容中,也不難察覺他們對自己所介紹的東西其實所知不多。如果改善這 兩個問題,蕭秀琴相信台灣旅行書寫的整體素質可以提昇。  吳素馨則指出,台灣旅行書寫不論在地點或旅行工具上,都應該增加更多變化。 旅行不一定都要去東京或巴黎,而在旅行工具上也可以擴展到火車、船、甚至攀岩 等。此外,台灣旅行書還是偏重文字,但是國外旅行攝影卻有相當大的市場,而這 在台灣卻尚未形成風氣。最後吳素馨也建議,如果旅行書要走向深度化,也許類似 SPA、藝術等主題書寫,是可以嘗試的方向。 -- ▌﹀ ◢◣~ * * ▋ ﹀ ﹋ ﹋ *│#│﹍﹍ 靜竹 █▁▁▁▁▁▃▅▆▇████████████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ccsun40.cc.ntu.edu.tw] [Login: **] [Post: **]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