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forjjlu (阿竹) 看板: mountains 標題: [轉載] 帶著心靈去探險 - 探險和文學的對話 時間: Mon Jan 3 12:19:51 2000 中時人間副刊 2000/01/03 帶著心靈去探險 - 探險和文學的對話 ⊙記錄整理/李欣倫 第二場探險文化系列座談會 座談人士:王志宏(「經典」雜誌總編輯) 徐海鵬(「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發起人) 詹宏志(文化觀察家) 羅智成(詩人、作家) 主 持:楊澤 時 間:十二月十九日下午2:30 地 點:蒙藏文化中心  詹宏志:探險是旅行的一支,其類別大致可分為: 一、軍旅:以凱薩的高盧戰役最為著名,另外,成吉思汗的遠征也屬於此類。 二、商旅:商人為了利益進行探險,產生商業行為,絲路就是典型的旅程。 三、靈旅:因為心靈、宗教的追尋而有所行動,如法顯、玄奘,後來的朝聖者 也是因為宗教動機而進行遷旅。 四、知旅:屬於現代的概念,也是近代學術興起的重要行動,如一八三○年成 立的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支持知性的旅行和探險活動。 五、專旅:從十八世紀末葉後,才產生專業的旅行家和探險家,以個人的身分 行動為主,但也許會和學術活動、商業利益連結,如史考特(Scott) 旅行至南極為專旅。 尋找新領域  由 Richard Hakluyt所編的一部書《英國之主要航海旅行交通發現》, 證明早在十字軍東征之前,英國的旅行者已經在世界各地活動了,這些 紀錄包括航海日記,以及商人尋找商業機會過程的紀錄,大多和貿易相 關。這本書提供探險領域一個新的傳統,並提升國家信心,同時也讓英 國的貿易關係有了新的可能。這種旅行和軍旅、商旅有很大的關係。這 些紀錄多半是功能性的,其中具有文采的人或許能將報告寫得動人,但 距離探險文學還有一段路途。從海權的劃分,到對陸地地表有較詳細的 了解時,探險的紀錄才開始顯現其價值。Richard Francis Burton是個 傑出的探險者,也是種族、文化、歷史、語言學專家,他曾翻譯多部東 方古老經典至西方,是西方將探險家英雄化的典型人物。他將浪漫想像 化為行動,而他的記錄也已經脫離功能性,雖然作者未必有文學自覺, 但閱讀起來確實感覺有趣。 Charles Doughty 的《阿拉伯沙漠旅行記》 ( Travels In Arabia Deserta),這本書完成歷史上的第一件事,就 是將日期抽掉。這本記錄再也不和行動等同,它依賴行動的內在價值, 而非單純的外在記錄。Charles Doughty 可能是少見的孤獨、貧窮旅行 者,他化妝成阿拉伯人,隨著朝聖隊伍一路往南,徒步並靠著行乞維生。 他說自己的書是「極貧者之旅,極倦者之言」,但這卻是探險走向文學 的重要雛形,他的記錄文字超越其探險活動之上。  早期的探險建立在原來所屬的社群對事的無知,然後用行動建立知識, 傳遞給原來的社群。十九世紀,探險、旅行走入文學,而文學也同樣走 入探險和旅行中,其中的紀錄不再完全著重於外在景觀,而是內心世界 發抒。好的探險、旅行文學必須具備兩種重要特質:活動者給予自己艱 難行動,記錄行動本身的超越。二、行動本身不難,但行動者與外在環 境相互對照,表達內在反思、自我認識的艱難。探險文學不斷在進化中, 它漸漸從外部行動轉向內心書寫,並愈來愈具有反省力量,它是心智與 體力的活動。 建立在行動上的知識  王志宏: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提到長江的源頭時,教科書上都寫是巴顏喀喇 山,這是明朝的徐霞客時的記錄,一直從清末沿用到民國,到大約十年 前才有所更定,在探查上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空白。和我在做鄭和下西 洋這個題目時所遇到的情況是一樣的。這些探險記錄在中國儒家的觀念 裡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儒家傳統思想不鼓勵人往外跑,這點對中國的探 險活動造成極大的影響,正因為民族性的關係,而造成人們理解與真理 的落差。  探險會產生一種有趣的情緒,慢慢在身上發酵,以我過去的經驗來說, 我曾經掉在緬甸中部一個洞裡,口含手電筒時,我想「我在幹什麼」, 或是在西藏碰上大石流時,我也在想「我在幹什麼」,這就是探險活動 中最有趣的地方:「我在幹什麼」。在我旅遊或探險的過程中,我會做 很詳細的記錄,因為我知道這些地方並不是大家都有機會去,所以我會 在富挑戰性的活動中,思考外在環境的變化以及內心的波動。在閱讀早 期探險家的記錄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他們留下來的繪圖部分,因為當時 他們多半沒有拍攝工具,所以他們用筆素描,將景觀描繪出來,證明探 險的真實性。探險文學必須是真實的記錄,因此後期的人在看早期單純 的文字探險記錄時,常懷疑其中的真實性,如英國幾年前的《City of light 》出版時造成轟動,雖然後來書的可信度增加了,但如果能用繪 畫作為輔助,更有助於讀者理解。《國家地理雜誌》最成功的地方,就 是將攝影技術融入書中,探勘過程以攝影為憑據,讓讀者能跟隨探險者 進入接近真實的世界,而不只是在字面上想像。就新的文學觀念而言, 記載的工具不僅限於文字,實應包括綜合性的媒體,所以探險文學也多 了新的可能。成功的探險文學在早期則是結合繪圖,在現今則連結媒體。  現在來看「探險」這個字,可能需要重新定義,因為探險本身或許沒有 那麼多的險境讓人們探求,所以現在多用「探索」來解釋。  徐海鵬:我想先來說明這次我籌辦「壯遊萬里 - 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活動的 原因,是想要鼓勵探險活動,並用行動去追求這個夢想。我曾經思索, 究竟要追隨外國朋友去攀登聖母峰,還是隨他們橫越南北極,我們在這 部分確實落後外國朋友許多,雖然能力不見得落後,但我們是否仍要按 照他們的遊戲規則去設計探險活動?或許我們可以從歷史文化中找題目。 在八十四年「環球徒步」的十週年慶祝酒會上,我向大家提出兩個構想, 一是蒙古西征,一是鄭和下西洋。很巧的是八十四年底華盛頓法新社電 指出:當各媒體在年終時忙著選出自己的年度風雲人物時,華盛頓郵報 的野心更大,他們想的是到底誰是一千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答案是 成吉思汗,我看到這則外電時很興奮,因為年底我正初步完成「尋找成 吉思汗遠征隊」的企劃案,而這麼有影響力的媒體也認可成吉思汗,雖 然他的遠征不盡然是正面的。為達成從二十世紀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意義, 我選擇二OOO年四月底(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為一二一二年四月)出 發,全程一萬七千公里,所費時間約一年半。 尋找成吉思汗的遠征隊  徐海鵬:在探險活動領域中,的確須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而訓練人也是重要的工 作之一,需要有人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但有朋友告訴我,如果我包含 在這次的遠征隊伍中,其餘五個人可能都會依循我的意見,而訓練的意 味就顯得低調。我們期望訓練出的這六位隊員,最後都能成為「山河探 險協會」的幹部,這也是我想要公開徵選的原因,藉著公開徵選的過程, 讓許多人有機會參與,並在參與過程中,完成完整的記錄,製作嚴謹的 書面資料公開給大家,讓之後辦類似活動的人有參考資料,因為台灣的 探險活動在記錄部分相當薄弱。這個活動除了公開徵選之外,我們將選 手和經紀人分開,選手專心做好訓練工作,經紀人透過網際網路給予選 手資料輔助,我們認為台灣在這個部份能展現其探險精神,讓全世界看 看台灣除了經濟之外,也有傑出表現。  基本上,我們決定這六位壯士的優先順序是:首先必須有能力完成遠征 路線。其次是文化力,能夠展現過程中的紀錄成果,另外是具有特別專 長,分別負責歷史、地理、野生動物等領域,並請國內外的專家與他們 做研討。  羅智成:當我們回顧歷史時,發現當白種人將探險活動發展到極致的黃金時代, 正好是中國的黑暗時代,但事實上這段探險歷史是有趣的,所以我們需 要補修歷史、知識學分,或用行動來補修探險學分。現代人在知識的領 域上,比起以往有較多的優勢,雖然很多地方都有探險者的紀錄,但我 們可以在某些部分超越他們。探險可以是主觀的、獨斷的,甚至在某些 情況下是帶點自我欺瞞的字眼,探險是不可預測的,所以在體力上、智 力上必須有充足準備。旅行是社會國家蓬勃發展所產生的現象,而探險 更是旅行的極致,但探險的定義漸漸被浪漫化,除了探險活動,還產生 了探險文學,若活動沒有付諸文字,可能不為外人所知,所以探險事實 上是兩種權力的結合,一是有探險的能力,其次則必須有發言權,由此 看來,早期的探險可以說是國力的展現,是國家和社會的投資,動機多 出於掠奪和佔領。西方列強喜歡表揚探險家的精神,這些人都被視作英 雄。在近來的探險活動自我挑戰的意味比較濃,或是想重返歷史現場, 雖然現今一無所知的地方非常少,而且相關的輔佐資料幾乎都很詳細, 但並不代表探險活動沒有專屬的舞台,只是改變了方向。 探險文學與旅行文學的差異  羅智成:過去的探險文學或旅行文學都存在著類似的問題,敘述者在記錄和寫作 過程中,多半預設了讀者,所以都想表達過程中最特別的部分,突顯有 趣、不尋常的部分,正因為有此企圖,當時有許多民族或社會都被強烈 的誤解了,而這些紀錄加深了以自我中心的觀念。探險文學有其相對性 和絕對性,它和旅行文學最大的差異,是它必須具有記實性,因為探險 活動牽涉到真正的實踐,就像《西遊記》具有探險的外衣,但其實質是 虛構的。文學和非文學最大的差異,是前者具有個人知性或感性的體驗, 當人的心靈與外在環境產生互動,才是文學的開始,所以我認為真正的 探險文學並沒有那麼多而且難寫的原因,是某些探險的經歷和體驗,實 際上已經超出文學的途徑,如南極就像文學的終點,官能所接觸的東西 已超出想像力,似乎不需要文學主觀、外部的描述,因為探險活動本身 已經超出了感動力量。  在尋找歷史現場的過程中,可能有很多地方已經產生相當大的變化,所 以探險者必須要有觀念和知識上的準備。另外,探險者應自知:到不同 的環境裡,我究竟要感受什麼?得到什麼體驗? -- 阿竹 風過竹不留聲 -- ※ Origin: 台灣文化資訊站 ◆ From: ccsun33.cc.ntu.edu.tw -- 慢慢爬吧....... 總有一天變蝴蝶~~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ocean223.n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