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中央山脈全程大縱走計畫書(輔大登山社1998) 1.緣起 我們是一群熱愛大自然、喜愛登山的學生,山林是臺灣最珍貴的寶藏,中央 山脈更是臺灣最後的淨土,奔跑的鹿群、金黃色的松針、狂奔的清泉、飄逸 的白雲、柔軟的草原,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取而代之的是陣陣的伐木聲 ,金屬閃耀在翠綠的草地,灰色的河川,人們掩著鼻子,細數灰白的星光。 土地的溫柔依舊,只是蒙上一層又一層的誤解。 我們愛臺灣,因為那是我們生長的土地,當我們的汗水滴落在這片土地時 ,才驚覺自己與土地的關係! 土地的尊嚴與人類的尊嚴,必須同時被尊重,而且要能彼此尊重,我們不想 再看到飽受摧殘的土地卻只能無言以對。我們並不是做一件偉大的事,我們 只是作一件自己可以做的努力,盡一點力,對土地的關懷。 於是我們決定走一趟八十天的中央山脈大縱走,用汗水與腳印,證明土地的 溫柔,以及喚起居住在臺灣的人民重視自己與土地的密不可分,人與土地的 尊嚴是不可侵犯的。 台灣的山一向給人神秘,遙遠與危險的刻板印象,台灣光復後由於台灣的山 林資源豐富因此台灣的登山成為目的性與侵略性的攀登,出發點只是在進入 山林取回想要的資源根本談不上登山。 漸漸地台灣也受西方登山觀念的影嚮,將登山轉變成一種運動,一種個人修 為的提昇與體驗;一直到現在台灣依舊保留在這樣的階段,並非這樣不好 而是我們可以更好。 1.1.在這樣的登山環境中成長我們發現幾個問題: (1) 居住於台灣的人民對「山」的認知仍處於神秘,遙遠與危險的刻板印象 與不了解。 在台灣您一定常聽到愛子女心切的父母親對自己的子女說: 「不准上山 ,那太危險了。」或者您也曾經看過一些人,在不安全的情況下冒然進 入山區從事危險的行為,也因此台灣的登山環境正如此惡性循環著。 (2) 登山成為一種目的。在台灣,登山是一種目的,是因為要登上山頂才進入 山林,登山的價值、態度與眼光也因此變得比較狹隘。其實藉由登山,我 們可以了解各種大自然的現象並且加以觀察研究;把登山的價值提昇對人 類有所貢獻,而這樣的事似乎台灣很少人在做,很少人在說,更少人在推 行。 (3) 居住在台灣的人民比較不懂如何與大自然互動。如果您曾經到過一些郊山 化的山區,您一定會聽到高聲歌唱的人們,在夜裡吞噬了各種聲音;在山 上吃的食物一定要像「辦桌」一樣才爽快,於是留下更多的垃圾,至於山 上有什麼聲音與感動卻一點也不清楚。 1.2.藉由這次中央大計的活動我們想做的事有: (1) 利用GPS將中央山脈南起北大武,北至南湖北山沿途的路線定位與不清 楚的地帶包括水源、山屋、營地、危險地形、崩壁做方格及經緯定位,希 望藉此留給往後登山者一個重要參考資料讓往後的登山更安全。 (2) 把沿線所經過的地方,垃圾分布的狀態用GPS定位並拍照及分析紀錄, 藉這樣的觀察紀錄與分析報告研判垃圾形成的因素,提供相關單位進行改 善及預防的重要參考資料及數據。 (3) 每天早晨六點、中午十二點及晚上六點,分別在營地及午餐地點進行氣 象觀察及紀錄包括風向、風速、體感溫度沿途林相及野生動物的觀察紀錄 ,希望藉由初步的觀察紀錄評估目前中央山脈的環境狀況,提供相關單位 參考資料及數據紀錄 (4) 中央山脈南南段為魯凱及排灣傳統活動的地點自北大武山、茶埔岩山、 大小鬼湖的稜線上早期原住民活動及居住的痕跡歷歷可見,因此我們在行 進間將對這些遺跡的位置及狀況與予描述並確認,希望藉此能吸引更多人 投入原住民史蹟的發掘工作。 (5) 八十天的心靈紀錄與登山團隊的互動表現團體過程紀實 八十天的中央大縱走,我們相信可以對台灣的登山活動與台灣的居民造成 影響,把人與山的距離拉得更近、互動更友善並衷心期盼能有更多人參與 其中,讓山林成為生活的一部份。 1.3.中央山脈大事計──創世紀的意義 中央山脈大縱走全段連走的歷史 (1) 69年10月6日至11月13日,由台北市登山會以38天自卑南主至南湖 主峰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 (2) 73年7月10日至8月20日,頭份鎮山岳會張致遠、賴永貴、張勝二等三 人以負重超過40公斤的體力和毅力,不賴支援由北到南完成中央山脈 大縱走。 (3) 78年7月6日至8月24日,山帆登山社王金榮、賴永貴、李世平、陳貴生 、黃玉芳等,以不補給挑戰中央山脈全程大縱走,為傳統走法的最新挑戰。 (4) 79年9月27日至11月12日,台南市登山會為慶祝成立24週年,蘇家楹 、周銘倉、莊瑞英三人由北到南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 (5) 80年7月12日至8月28日,政大登山隊為慶祝20週年,前後任隊長:黃 一偉、王震宇、賴介中完成由北到南的中央山脈大縱走,為大學社團 完成縱走的第一次。 (6) 82年6月9日賴永貴三人、游寶環三人和淡專登山社朱利民三人,三個中 央山脈縱走隊,分別以25天、31天、37天走完全程。其中游寶環、陳美 馨、陳秋霞一隊均由完成百岳的女性組成,也為女性完成縱走的第一次。 (7) 另有一隊為輔大登山社則由分段接力的方式完成。 (8) 最後一隊為森林浴協會及山友俱樂部組成,九月出發行程則延續到馬比杉 山。 創世紀的意義 水源是萬物的泉源,如果水源地遭受到破壞,後果將會非常的嚴重;而中央 山脈南南段正是南台灣的水源地。 中央山脈南南段由北大武至卑南主,是中央山脈一塊未經任何污染的處女地 、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目前對其中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以往登山界的前輩 因為卑南主至北大武間都是3000公尺以下的中級山,且當地植被茂密難行 而捨棄這一段;經過往後一些前輩的初探,更讓我們明瞭這塊神秘美麗的處 女地的價值與了解的必要性。至目前為止,台灣尚未有任何一支隊伍連貫縱 走這段路線,我們希望藉此活動可以更了解這塊處女地,並了解其重要性 而重視珍惜它。 2.目的 (1) 關於中央山脈︰ 台灣島上多山,平地面積僅佔31.3%,山地面積佔了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 ,而且山脈與本島的走向完全一致,也作北北東與南南西的走向。山脈順 向縱列,計有四條,都是經過強烈的摺曲作用形成的,所以山勢陡峭高峻 ,格外巍峨壯麗,引人入勝。 最東的一條為海岸山脈,亦稱台東山脈。海岸山脈以西,隔著台東縱谷,就 是將本島分成東西兩部的中央山脈,許多山峰的高度都在海拔三千公尺以 上,危峰連綿,高聳入雲、景象壯麗、氣派雄偉,不知吸引了多少的登山壯 士。 中央山脈北從蘇澳以南的烏岩角開始,到本島最南端的鵝鸞鼻,長達三三0 公里。由北向南略成弧形,三千公尺以上著名的高峰有28座,另在東西岐出 的支脈中有11座,平均不足10公里,就有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一處,如把無 名高峰計算在內,其高山密集的地方,不足2公里就有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 一座。最低稜脊的鞍部,高度也多在三千公尺以上,高峰綿亙,構成台灣的 屋脊,成為本島的主要分水嶺。中央山脈以西是玉山山脈,過去曾是台灣的 主要分水嶺,其後較軟部分遭受侵蝕,新分水嶺東移至今日之中央山脈,現 僅以玉山和雪山作殘餘的點綴而已。最西是阿里山山脈,是比較低平的山脈 ,亦稱番界嶺。 (2) 關於全程縱走: 中央山脈全程縱走一直是登山界的盛事,它充分顯示了登山者不屈不饒的堅 忍毅力,包含著智慧與體能的結晶,宏揚了團隊的精神,一步步的跋涉,一 步步的挺進,在空氣稀薄、風雨如晦的三千公尺高度上,做著最真實的歷練 。 傳統的縱走路線是由卑南主山沿中央山脈主稜縱走至南湖大山,但隨著岳界 不斷的開發,卑南主山以南的路線也逐漸被探勘出來,在21世紀即將來臨之 前,我們願意用雙腳重新詮釋這條路線,我們不捨棄任何一座三千公尺以 上的高山,將以八十天的時間改寫中央山脈的起訖點,在慢慢的跋涉中,表 達我們對台灣土地的關懷。 3. 目標 (1) 喚醒國人對土地的關懷: 在經濟掛帥的工商業社會中,台灣人與土地的距離日益遙遠,許多人的喜怒 哀樂與這片土地愈來愈不相干。我們並非愛冒險,只是想更親近自己所生長 的土地,更認識自己在這世界上所賴以立足之處,我們要去探訪這片土地的 脊樑、命脈,用雙腳驗證台灣,在漫長的步伐間表達我們對台灣的熱愛。使 人們更珍惜土地的愛。 (2) 推動自然環境的保育: 在全程中,我們決不遺留任何垃圾,即使一片茶葉也會帶走,以遵守加德滿 都宣言,努力保護動植物的生態體系及自然資源,促進人類與自然環境的調 和,使之平衡。更希望藉此向國人介紹台灣的美麗,進而能珍惜山林、響應 環保、親近大自然。 (3) 開創岳界的新世紀: 我們不同意中央山脈在卑南主山結束,我們不放棄主稜上任何一座三千公尺 以上的高山,從最南的一座五嶽(北大武山)出發,一直走到最北的一座五 嶽(南湖大山),改寫岳界縱走中央山脈的傳統路線。我們繼承傳統,也為傳 統開創新視野。我們在乎的不再是征服山頭,而是親近土地。 (4) 實踐一群青年的夢想: 在二十一世紀來臨的前夕,我們願意用年輕人的熱情與智慧,去完成一個 看似遙遠的夢。並藉此展現當代青年在面對新世代的挑戰時,所具有的開創 性。我們敢於作夢,更勇於實踐,在與世隔絕的七十天之中,粹煉自己、修 養性情、沉澱思緒、提昇心靈,更貼近生命、關懷生命。藉此我們希望台灣 與這座島上的居民更好更和諧。 4. 活動說明 本次縱走採全程分段補給方式,主隊由屏東的北大武山出發,往北沿中 央山脈主稜縱走前進,而北隊則由宜蘭的南湖大山出發,由北向南,在七彩 湖與主隊相遇,會合之後主隊繼續北上至南湖大山為止。全程共計八十天 ,分為九段,八個補給點。 全員分為主隊4人,北隊4人,補給隊8隊,山下設一管制中心,全程皆徒 步進行,並自行背負個人糧食、飲水與宿營、炊事、攝影等裝備,沿途淨山 、標定路線,紀錄詳細行程,並攝影。 詳細行程規畫,行政流程,補給山防等資料請待續 我已經整理好了 會拿給社團負責的人 5.全段行程說明 5.1.概況 5.2行程總表 天數 日期 起 訖 路線等級 水源 營地 困難地形 備註 0 0629 台北-北大武登山口 ○ ○ 1 0630 登山口-檜谷山莊 T ○ ◎ 2 0701 檜谷山莊-北大武山頂 T 5 ○ 3 0702 北大武山頂-2780基部 CC 5 5 O 4 0703 2780基部-2550後寬稜 CC 5 5 5 0704 2550後寬稜-嘉峰營地 CC A 5 6 0705 嘉峰營地-2166後鞍 CC 5 5 7 0706 2166後鞍-霧頭山前稜 CC 5 5 8 0707 霧頭山前稜-霧頭山 CC 5 ○ 9 0708 霧頭山-弘易礦場 T ○ ○ 補給日 10 0709 預備日 ○ ○ 緩衝日 11 0710 預備日 ○ ○ 預備日 12 0711 弘易礦場-小鬼湖 CC ○ ○ 13 0712 小鬼湖-知本廢林道 CC A 5 14 0713 知本廢林道-拜燦後鞍 CC A 5 15 0714 拜燦後鞍-大鬼湖 CC ○ ○ 16 0715 休息日 ○ ○ 休息日 17 0716 大鬼湖-藍湖 CC 5 ○ 18 0717 藍湖-三花努努溪合流口 CC ○ ○ 19 0718 三花努努溪合流口-萬山神池 CC 5 5 20 0719 萬山神池-出雲山大工寮 CC ○ ◎ 補給日 21 0720 預備日 ○ ◎ 預備日 22 0721 出雲山大工寮-松籟谷 CC A ○ 緩衝日 23 0722 松籟谷-成大營地 CC ○ 5 O 緩衝日 24 0723 成大營地-東稜小鞍營地 CC 5 5 25 0724 東稜小鞍營地-原始林內營地 CC 5 5 26 0725 原始林內營地-東坡營地 CC 5 5 27 0726 東坡營地-溪邊營地 CC ○ ○ 28 0727 溪邊營地-南峰後鞍黑水池 CC A 5 29 0728 南峰後鞍黑水池-卑南主三叉營地CC A ○ 補給日 30 0729 預備日 5 ○ 預備日 31 0730 預備日 5 ○ 預備日 32 0731 卑南主三叉營地-雲水池 T A ○ 33 0801 雲水池-2940營地 T ○ ○ 34 0802 2940營地-3026山屋 T 5 ○ 35 0803 3026山-啞口山莊 T ○ ◎ 補給日 36 0804 預備日 ○ ◎ 預備日 37 0805 啞口山莊-上稜線 T A ○ K 38 0806 上稜線-拉庫音溪 T ○ ○ 緩衝日 39 0807 拉庫音溪-雲峰東峰營地 T ○ ○ 40 0808 雲峰東峰營地-塔芬池 T A ○ 41 0809 塔芬池-老濃溪營地 T ○ ○ 42 0810 老濃溪營地-八通關 T ○ ◎ 補給日 43 0811 預備日 ○ ◎ 預備日 44 0812 八通關-白洋金礦 T ○ ◎ 45 0813 白洋金礦-馬利亞文路山 T 5 ○ O A 46 0814 馬利亞文路山-哈依拉漏溪谷 T ○ ○ O 47 0815 哈依拉漏溪谷-哈依拉羅溪谷 T ○ ○ 48 0816 哈依拉羅溪谷-太平溪 T ○ ○ 49 0817 太平溪-黑水塘 T ○ ○ 50 0818 黑水塘-2560鞍 T A ○ 51 0819 2560鞍-關門北北山 T A ○ 5 0820 關門北北山-六順山 T 5 ○ 53 0821 六順山-七彩胡 T ○ ○ 補給日 54 0822 預備日 ○ ○ 預備日 55 0823 預備日 ○ ○ 預備日 56 0824 七彩湖-乾溝營地 T ○ ○ 57 0825 乾溝營地-草山前鞍 T ○ ○ 58 0826 草山前鞍-摩即山南鞍 T 5 ○ 59 0827 摩即山南鞍-安東軍山西南鞍 T ○ ○ 60 0828 安東軍山西南鞍-屯鹿池 T 5 ○ 61 0829 屯鹿池-白石池 T ○ ○ 62 0830 白石池-能高山屋 T ○ ◎ 63 0831 能高山屋-天池 T ○ ◎ 64 0901 天池-卡西木屋 T A ○ 65 0902 卡西木屋-3360 山屋 T ○ ◎ 66 0903 3360 山屋-松雪樓 T ○ ◎ 補給日 67 0904 預備日 ○ ○ 預備日 68 0905 松雪樓-820林道7K登山口 T ○ ○ 69 0906 820林道7K登山口-鈴嗚山東鞍 T ○ ○ 70 0907 鈴嗚山東鞍-無明水池 T ○ ○ 71 0908 無明水池-甘薯峰北鞍 T ○ ○ 72 0909 甘薯峰北鞍-中央尖西峰最低鞍 T 5 ○ O 73 0910 中央尖西峰最低鞍-中央尖東鞍 T 5 ○ O 74 0911 中央尖東鞍-3210南鞍(928908) T 5 ○ O 75 0912 3210南鞍(928908)-南湖圈谷 T ○ ◎ 慶功宴 76 0913 休息日 ○ ◎ 休息日 77 0914 預備日 ○ ◎ 預備日 78 0915 南湖圈谷-雲稜山莊 T ○ ◎ 79 0916 雲稜山莊-台北 ○ 註:水源狀況: ○ 穩定 A 不穩定 5 無 營地狀況: ◎山屋 ○ 固定 5 不固定 路線等級: CC拓荒(Cross Country) T 傳統(Trekking) --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