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地圖的製作與處理 /企管89 /陳大鳥 ----------------------------------------------------------------- 零、前言 為什麼爬山需要地圖呢?當要進入一個未曾履及的陌生地域之前,我們要 了解該地的地形、交通路線、水文等資料,其來源有文字資料、照片、與 地圖,而地圖算是最能說明一切的了。雖然在一些小地方的描述,地圖並 不能如同文字或照片來的寫實,但舉凡道路之延伸。地勢之盤虯,相信不 是其他東西可以比的上地圖的實用。在登山計劃之初,尋路與搜救的工作 裡,地圖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一個成功的登山活動應是地圖與人 完美演出! 吾人將其分為六部分略作說明如下 : 一、 地圖研讀 【一】 地圖種類 ( 1 ) 鳥瞰圖 通常都當作登山或觀光等的概念圖使用這種自高空俯瞰描製的地面圖形, 可以不用記號便將山川、河谷或方位等以立體形態表示出來,使地面景象 一目瞭然(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內有區域的立體模型) ( 2 ) 地質圖 此圖乃根據聯勤測量總署的資料編製,由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完成,分 別以顏色或圖案等表現出岩質、斷層、摺曲等(如始新世-藍底紫色橫斷線 -板岩、千枚岩夾石英岩質砂岩--畢祿山層)此圖表示的內容是某地地底埋 藏何種岩石,該岩石於何時形成,斷層岩層向那個方向伸展,傾斜度如何 等。 ( 3 ) 天氣圖 一般由各地測候所、氣象台或海上的船隻等定時觀候,再將結果告知氣象 局預報部門,此部門參考國外資料將記號(風力、風向)或數字等繪製形成 ,最後才發布預報。另有各地測候所製作的天氣圖。天氣變化主要是由高 氣壓、低氣壓、前鋒等動向所左右,這些動向一般由西北方移來,需特別 注意。 ( 4 ) 溯溪圖/溯行圖 通常有各淺谷出現的瀑布高度、數目,並說明不直接攀登時,取道何岸攀 行。這些地圖多半沒有記載方位或比例尺,所以在繪製溯溪圖時最好使用 投影片製作的透明方格尺及指北針,正確描出溪谷灣曲程度,在以步測或 目測決定距離(也可先從等高線圖用鉛筆描下河流),如此必能完成比一 般溯溪圖更便於使用。 ( 5 ) 稜線圖  傳統豋山者在繪製某個區域的豋山地圖時常用的卻是以稜脈來表現。 "稜脈"對豋山者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以稜脈表現地圖的方法其優點是可 以強調山系的分布與相關位置(無論是山與山、溪、地名等),一方面由 於它分離出於複雜的等高線,能迅速的給我們及一個清晰易讀的整體意像 ,對當地山區能有個完整的概念。 A。高山導遊圖 民國69年發行,戶外雜誌社出版,由吳澄寬、謝文誠主編。共計20張( 包含一張全省地形圖)比例尺為伍萬分之一圖,以高山為主。圖形等高線 只是每隔500公尺一條,間以稜線表現山岳地理。雖儘如此但由於是第 一份專為豋山所設計的地圖、由豋山人士規劃,詳細記載了山徑、山屋、 營地、水源等傳統地圖所沒有的資訊,在當時稱得上是相當專業的豋山地 圖。由於在這近二十年的時間裡豋山的路徑和山屋水源有了相當大的改變 ,此圖在今日也顯得有些老舊 。 B。台灣高山地圖 緊接者一連串豋山相關活動的圖書出版,國民旅遊出版社在民國84年出 版了一份新的高山導遊圖,取代了資料略顯老舊的舊導遊圖。全圖共16 張(包括一張導覽圖),比例尺仍為伍萬分之一,首曲線則為每一百公尺 一條,圖所蓋誇的區域非常的廣大。此系圖不但印刷精美,圖片豐富;一 方面其"撕不破"的特殊材質也非常方便外出攜帶,內容方面也解釋得更詳 盡多元。不過此圖出版的方向指向一班大眾的豋山導游,屬於入門層面, 所以在一般書店可很容易買得到,導覽方向也傾向高山縱走和旅遊區介紹 ,和舊的導遊圖略有差別。由此圖之出現可知豋山運動在這幾年的普及化 ,使更多人可以很輕易的踏入台灣高山的殿堂。 ( 6 ) 航照圖 一萬分之一與五千分之一的地圖,屬農林廳製作的航照圖,除比例尺較大 外,上面的林相標示是其特點,單以黑白套色的底色,便能幫助登山者的 判斷。蓊蓊鬱鬱的林地,在地圖上是深黑色;若是稀疏的闊葉林地,色調 便會較淺;圖上白色的部分若非裸岩、崩壁,即是茅草林或短箭竹草原, 火災發生過的稚樹發生地﹙上面全是荊棘,也可能長出茅草或箭竹﹚色調 也偏白。大比例尺的特性,提高了它在溯溪及探勘上的實用性。 ( 7 ) 等高線地形圖 就是等高線圖,意即將某區域內地形上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為封閉曲線 。通常比例尺越大,,地圖越詳細,等高線垂直距離也越小。 A。等高線的意義 等高線是地圖上用以代表地面上想像中的一條線,此線上之所有各點,均 有相當之標高。簡單的說,等高線是由地面上高度相等的各點所連成的曲 線,而投影在一平面上的許多水平曲線。如圖便可知道等高線圖是如何繪 成。 B。等高線種類 1。計曲線:每五條等高實線中的第五條實線,其線條最粗。 2。首曲線:兩計曲線間的四條細實線。 3。間曲線:介於兩首曲線或首曲線與計曲線之間,用以表示平坦地區的 細部面貌,惟不封閉。 4。助曲線:介於間曲線與首曲線或曲線與計曲線之間,用以表示平坦地 區的細部面貌,惟不封閉。 C。 等高線的特性 1。等高線通常以海平面的平均海潮位線為基準線。 2。每條等高線的高度必相等。 3。每一條等高線必封閉,即使在一幅地圖上等高線未必封閉,但與連接 的地圖,等高線將必封閉。 4。除懸崖、峭壁處,等高線不會重疊。 5。等高線愈密,表示坡度愈陡;愈疏表示坡度愈緩。 6。形成若干閉合的環線,表示一山丘。 7。形成若干閉合的環線,而帶有各項短線記號,則表示一窪地。各短線 通常畫在等高線之低側。 8。「V」字形尖端指向低處,則表示稜線。 9。「V」字形尖端指向高處,則表示溪谷。 10。現示於兩山之間,而圍入於一等高線以內者,表示為一鞍部。 【二】圖廓資料 ( 1 )圖名 在圖廓頂部中央,代表一幅地圖的名稱。一般而言,一幅地圖常按其地理 上或人文上之顯著地形、地物而命名。 ( 2 )圖組名稱及比例尺 標示於地圖左上角,此項目為某一圖組之名稱及比例尺。一個圖組通常包 含相同比例尺的一組類似地圖,並用相同的圖廓線或式樣,以涵蓋某一特 定之地理區域。我國以省名為圖組名稱,如「中華民國台灣地區,二萬五 千分之一地形圖」。 ( 3 )圖號 圖號位在地圖的右上﹙有些在右下角亦有標示﹚。它是以任一座標為依據 ,而此任一座標制中,每幅比例尺十萬分之一的地圖,係分配一個四位數 之數字,前二位數表橫座標、後二位數表縱座標,以78年版二萬五千分之 一的台灣地形圖圖幅接合表及圖號為例,圖號以東經70°30′、北緯14° 為其標準分幅經緯線,十萬分之一的地形圖各以30′的經緯差給予其橫、 縱座標之值。如東經70°30′~71°之間為 01,71°~71°30′之間為02 ,依此類推,台灣本島在94與97之間;同理,縱座標在16到23之間。 五萬分之一的圖號制定係將十萬分之一劃為四幅,由右上角以順時鐘的順 序加註羅馬數字Ⅰ、Ⅱ、Ⅲ、Ⅳ,如9621Ⅱ。 二萬五千分之一的圖恰是五萬分之一地形圖的四分之一,故只要在五萬分 之一的地形圖號後面加上代表地理四象限的NE、SE、NW、SW即可,如9621 ⅡSW。 一萬分之一的地圖,恰等於五萬分之一地形圖的二十五分之一,故只要在 五萬分之一的圖號後面加上01~25的二位數即可,如9621-Ⅰ- 09。 五千分之一的圖,恰等於五萬分之一地形圖的一百分之一,故只要在五萬 分之一的圖號後面加上001~100的三位數即可,如9621-Ⅰ- 001。 ( 4 ) 圖組號碼 標示於右上角,是一種國際性系統的代號,說明該幅地圖所在的地區及比 例尺,詳細說明請見登山百科全書中冊。惟目前台灣地區之地形圖僅剩五 萬分之一圖有此標記,本省至62年版起之五萬分之一地圖的圖組號碼已改 為L7001。 ( 5 ) 版次 標示於右上角,版次乃代表各該地圖對其相同地圖其它各版之年代關係。 ( 6 ) 圖幅接合表 位於圖廓右下角,係用以顯示該幅地圖周圍之各幅地圖,以便查圖。 ( 7 ) 邊界索引圖﹙行政界線略圖﹚ 在圖廓之右下方,此索引圖為各該地圖之一分縮圖,表示該圖區域內所有 邊界及主要海岸線。 ( 8 ) 高程示意圖 位圖廓下方,行政界線略圖左方,為該地圖之一分縮圖,表示該圖區域內 大致之高程分佈。   ( 9 ) 圖料表 位於邊界索引圖左方,係指出該圖調製的方法,採取資料的種類、時間及 精確度等,如圖右。此表在72年版之五萬分之一地圖未出現,而出現於78 年版的二萬五千分之一的地圖。 ( 10 ) 地點指示例 位於圖廓下方,高程示意圖左方。含有關於識別圖上所代表各該地圖所在 位置之方格帶或方格區域。 ( 11 ) 比例尺 位於圖廓正下方,其地圖比例尺註記係按一項分數表示,用以顯示地圖距 離對實地距離的比率。計有文字、分數及圖示三種表現方法。 地圖比例 實際距離 圖上座標線間隔 計曲線 兩 萬 五 1km 4cm 50m 五 萬 1km 2cm 100m 十 萬 1km 1cm 200m 一 萬 1km 10cm 50m ( 12 ) 圖例 位圖廓左下角,用以說明及識別地圖上所有的各種符號及意義,值得一提 的是,在地圖上的鐵道及一般道路的符號與一般地圖之表示法不同。 ( 13 ) 其它註記 【三】基本地形判定 ( 1 ) 山峰 沿等高線上數,發現等高線圈起的範圍越高越小,最後成一近圓形的封閉 曲線,此即為山頭,亦即此地相對於鄰地凸起。 ( 2 ) 稜線 將等高線每隔一固定距離以色筆勾勒出來,會發現這一群曲線的尖凸可以 組成一條若隱若現的線,此時若項此線的兩方檢查,發現兩旁皆為下降之 時,此線即為稜線。 ( 3 ) 峻坡/緩坡/均勻坡/凸坡/凹坡 等高線越密集,則代表此地坡度越大,即為峻坡( 陡坡);反之,則為 緩坡;而等高現成疏密均勻分布時,就是均勻坡了。當即緩坡為連續組合 時,往往會出現所謂的凸坡和凹坡。 ( 4 ) 鞍部/山隘/山坳 鞍部;兩山頭或兩坡間較低處,為稜線和谷線交叉之地。 山隘;鞍部的一種,稜線上較低處。 山坳;位於谷線上。 ( 5 ) 裸岩、崩壁 此二地形少會有等高線,蓋因其地難以利用,且地形變動頗大,測量不易 。又崩地外廓通常會留 一缺口,表土石傾洩方向。 ( 6 ) 谷線 等高線V字型向上,即為河流通過之處。 【四】座標報導 ( 1 ) 經緯報導法 依圖廓之經緯經緯座標值出即可,且通常先報緯度:如北緯21°56'30"N。 東經122°44'52"E,但地圖上通常不會經緯線,且經緯度為六十進位,使 用上頗為麻煩,所以簡潔明瞭的UTM法成了最佳的報導模式。 ( 2 ) 通用座標/UTM法( Universal Transverse Marcuts Rgrid Syoteur) 一般在圖上所見之縱橫方格線為麥卡脫投影座標線,UTM即利用這些線條與 其上之數值來定出圖上任一點,其格式為 ( 0000。。。,0000。。。) 數字個數必為偶數,前半段為橫座標值,後半段為縱座標值,且兩個座標 值之前二位數必為圖上之大型數字。 二、 輔助工具 ( 1 ) 指北針 指北針可以算是登山入門的必要裝備之一( 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的人趕快 去買一個!)一個刻度盤,一知指針便可輔助我們定位,指引方向,不過許 多山胞都沒有使用它習慣,不是讓它待在背包裡,就是掛在胸前也不正眼 瞧它,這不是一個好山胞該有的習慣哦。。。 ( 2 ) 高度計 輔以高度計的定位,可以將指北針的平面定位提升為立體三度空間的定位 。高度計可以在上切、下切稜線時作為行程的參考。社上目前有高度計N只 ;建議可買附有高度計的登山錶作為個人裝備,輕薄方便又精準,在中級 山探勘是十分好用的一項工具,頗划得來哩。…不過先要有錢才行! ( That's the point。)記得使用高度計時需校正高度ꄊ ( 3 ) 油性筆 用來再做過防水處理的地圖上紀錄定位的資訊,比如說重要的轉折處、上 切點。匯流口、時間(有助於緊急情況撤退時,時間的計算)、高度。。 。。可用紅色細字油性筆,較為醒目。 ( 4 ) GPS(掌上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功能:可顯示座標位置,GPS衛星標號與信號強度,免除因為天候因素(如 濃霧)或缺乏地標( 如身在溪谷中 )造成無法判定方位的難題,使用相 當方便且精確度高。 限制:至少同時間內要鎖住與接收到三顆衛星信號才能定位,對於狹窄的 山谷與秘林可能無法定位且耗電量凶。此外,還有一個致命性的缺點就是 ~它很貴! 三、地圖定位 ( 1 ) 後方交會法 理論: 若忽略地球的彎曲,從A點看B點的發位是X(X<180)度,則從B點 看A點的方位則為X+180度;若X>180度,則從B點看A點的方位則 為(X-180)度。 做法 : 找到展望內可見且已定位之目標,測期相對於自己的方位為X度, 在地圖上從該目標的位置往方位X+180度(或X-180度)延長線, 則自己必在此線上;找第二個目標,的第二條延長線,兩線的交 點即為自己的定位點。 缺點 : 1。可辨認的已定位目標長不存在。 2。展望易受山勢、森林、雲霧阻擋。 3。不準度。 ( 2 ) 時錶法 理論: 此即利用太陽日周運動與赤道黃道之差角再加上時針運行之關係 而得到方向。有外南及中北二法,兩者的使用原理相同,此處介 紹外南法。 做法: 1。將正確行走之指針表平置; 2。將時針對準日頭方向; 3。此時時針與十二時方向將夾有一小於180度之角,取其角平分 線,延伸方向即為南方。 缺點: 因經緯度時差及季節時差,無法精確求南方,只能得大概方向。 ( 3 ) 地形地物判別法 在山上,可藉由實際地形地物,與手中地圖的作一比較,判定行進的路線 或欲勘查之區域。這部分是必須靠經驗、實際操作,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項 定位方法。 ( 4 ) 其他 依植物生長情形或建築的特徵來判定北方,但此法實用性甚低。 四、地圖製作與處理 ( 1 ) 地圖取得處 A。總圖二樓參考室 1:25000等高線圖 1:10000空照圖    台灣高山導遊圖全集 B。環工系圖 1:50000等高線圖 1:25000等高線圖 1:10000空照圖 C。山社資料組 1:50000等高線圖 1:25000等高線圖 1:10000空照圖 D。測量系 ( 2 ) 地圖檢索 看目錄找到所需的圖號(如1/25000 9518 I NW ) ( 3 ) 基本處理 A。COPY。剪貼成一張 B。畫出稜線。谷線。標示山頭。營地。水源。。。。。 C。與行程紀錄配合找出行進路線 D。防水 E。手風琴式折法 ( 4 ) 當然別忘了帶上山啦 ! 五、如何查詢社上的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 配合圖表查詢所需的圖明及圖號,再依社上編號檢索地圖。又社上的地圖 是不外借的,一律在社辦內使用。 六、結語 地圖的使用最重要的是實地操作,否則懂再多也都是沒用,因此,應該多 把握每次上山的機會,行前確實要求自己將地圖處理完善,上山也要將所 學的實際操作一次,這不僅是對自己的最基本要求,也讓隊伍安全多一層 保障。 七、參考文獻 1。掌上型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機的可靠與精確度,張介群 著,全 國大專院校登山運動研討會專文集,暑期大專院校中級登山安全研習 會/冬令大專院校冰雪地活動安全研習營發行,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 2。台灣地區登山用地圖資源彙整,崔祖錫 著 第二屆全國大專院校登山運動研討會專文集,暑期大專院校中級登山 安全研習會/冬令大專院校冰雪地活動安全研習營 發行,民國八十七 年三月 3。中級山的地圖定位,蘇文政 著,研討會講義,民國八十七年五月 4。地形圖判讀及指北針應用,黃聖仁 著,成大山協晉升幹部專題 5。地圖的使用,王福山 著,成大山協晉升幹部專題,民國八十三年三月 6。地形圖判讀及指北針應用,陳丕程 著,成大山協晉升幹部專題 7。中級山探勘之定位經驗,洪學恕 著,上課講義,民國八十六年 8。溯溪淺談,唐太山 著,成大山協晉升嚮導專題,民國八十七年 9。發信人: silenos@phoenix (橄欖樹下的情人),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地圖研讀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Sun Feb 19 04:50:51 1995) 轉信站: phoenix 10。發信人: sometimes@nckubbs (雙面諜),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轉貼] 地圖的種類 (kikika) 發信站: 成大計中 BBS 站 (民國86年 3月14日 (星期五) 01:55:25) 轉信站: nckubbs (local) 11。台灣登山百科全書,中篇、技術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