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二屆全國大專院校登山運動研討會論文> 台灣地區登山用地圖資源整彙 與 全省稜脈登山圖庫的建構 崔祖錫 國立中央大學豋山社 (天文研究所二年級)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Tele: (03)4907993-61 本文是對現今豋山者常利用的豋山地圖資源做探討。先簡言地 圖在登山運動上的重要性,而後對常用於豋山方面地圖資源作一整理導 覽,並依其實用性作一些簡單評論。接下來對於現今地圖資源做檢討, 論述針對豋山用地圖資源的改進我們登山者可以工作者。再述因而本人 建構全省稜脈豋山圖的構想及展望。 一.前言 回首這幾年來的台灣登山界,隨著社會的開放與資訊的迅速流通,傳統的登 山運動漸漸廣為一般民眾所接受。從前記得難得一次連假上大霸、玉山只會 遇到至多上百人,到現在聽說一放假排雲、九九都至少有兩三百人的情況來 看就可見一斑。除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豋山運動的行列外,在豋山的多元 化方面的進展和活動也甚為豐富…例如攀岩、溯溪、海外遠征、及近年來各 社團風行的中級山探查、山區開發等…豋山運動的蓬勃發展正也顯示出豋山 資訊的廣泛流動與方便性。在這些資訊中,傳統豋山運動中的精神工具--地 圖,也在各個層面到處充斥流通著。回想以往舊的高嚮圖中連等高線也只有 每五百米一條線的情形,到今日我們可以很輕易的買到或借到詳細精密而且 印刷精美的兩萬五分之一或其它比例尺的地圖,不禁要慶幸自己身處在這樣 方便的環境,可以讓我們能無後顧之憂的直接利用各種精密翔實的資訊做更 深入、更進一步的山岳攀登或調查的工作… 在當今豋山時已經可以使用 GPS(掌上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此類儀器做精 密定位的情況下,傳統地圖在豋山運動中仍扮演者重要而關鍵性的角色。即 使到了我們可以完全不用本身人為方式而仰賴科技儀器做地圖定位的那一天 ,豋山者對於他所豋山岳的地形地物都還是要有一個整體清晰的概念,這也 是常見有許多豋山者雖然豋山經驗豐富卻鮮有正確清晰的地理概念的人所最 缺乏要加強的地方。地理概念沒有的情況下,我想要擁有更多元知識如生態 、地質、人文與歷史就更加的不可能,而易使豋山運動被一般人視為純粹康 樂性、較沒有內涵的休閒運動。因此地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將永遠的伴 隨者豋山運動而行;只是它也將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需求的增加而有更豐富複 雜的形式和內容。而今可運用於豋山的地圖資源雖說是相當豐富可觀,但我 們豋山者還可以作一些整理或加強的工作,埤使豋山者能更方便有效的使用 地圖資源…有鑑於此本人也繪製了一份全省的稜脈水系圖,並且目前將置入 個人網頁(Homepage)中供人參考利用。但現在只是一個起點,還有大部分 的工作尚要去努力才能發揮它最大的效用,關於此點將在其後在說明。 本文將對現今我們可以利用於豋山的地圖資源作一概要性整理(主要限制於 台灣地區,重點在大及中尺度的範圍),並稍探討其實用性優缺點。最後提 到建構全省稜脈水系圖的原因與此類地圖資源整理工作的展望。 二‧常用地圖資源整彙 這裡是針對這些地圖在豋山方面的實用性加以探討整理,因此所提到的也是 豋山有可能利用到的地圖。實際上還有其它種類功能不適列入或本人所不知 道的地圖資源,並沒能完全被提及。 1‧非專為豋山用地圖 a﹑政府出版品~ 政府的出版品不止包括光復後也包括日據時代日本政府所測製甚至前清時代 的地圖。此類正規地圖雖非專為豋山者所設計,但由於其翔實精密的確實性 ,事實上也是豋山者最重要的區域性豋山嚮導圖。如果要了解山區精確的地 形地物,幾乎非這些圖不可。 (1)內政部、農委會等出版 A、基本圖 ㄅ﹒台灣地區兩萬五千分一地形圖:比例為兩萬五千分一,民國74~78 年測製(經建第一版)。包括離島地區共261張。此圖是豋山者最常 用也非常實用的政府出版地圖,由於圖況新,大小尺度適宜,大多資訊 都精確可用,是故無論在高山導遊及中級山探查方面一致認定為標準使   用圖。而各圖書館或豋山社團幾乎都有圖存,非常容易取得。它的方便 性及實用性確實帶給了豋山者非常多的益處。 ㄆ﹒台灣地區五萬分一地形圖:比例為伍萬分之一,民國79~80年測   製(經建第一版)。全部共79幅。繪製方式、套色和內容都和兩萬   五分一新圖(上述)極為類似,與兩萬五分之一圖皆以相片基本圖為   原稿經修訂繪製。而資料方面更新。雖然尺度方面較小(截取範圍較   大),但圖中山區所包含的資料並不比兩萬五分一圖來得少,可與兩   萬五分之一圖相互交替為用。由於全圖的張數是兩萬五千分之一圖的   四分之一左右,也很適合個人經濟拿來購買收藏。不過就整體上來說   此圖在豋山方面應用熱度還是不及兩萬五分之一圖。 ㄇ﹒台灣地區相片基本圖:此及我們一般常說的“航照圖”。為大部分基   本圖或主題圖之最原始底圖。亦是由內政部出版,農林航空測量隊執   行,原圖由民國64~71年照相和實地測製,為第一版。此後每五   年為一期修測計劃,72~77年修測者為再版(多數圖書館為此版   本),77~83年修測者為第三版,目前正進行第四期修測。而修   測地區大多為低海拔地區。全圖共分成兩大部分:低於海拔1500   公尺的平原丘陵區以五千分一的比例詳細表現,共計3227幅;高   於海拔1500公尺的山地則以一萬分之一的比例來表現,共計56   4幅圖(註一)。由於張數眾多還另出版了相片基本圖的出版情報,   以清楚描述各圖間的關聯和正確位置(也是三個版)。豋山者較常用   的是後者的山區部分。由於比例尺大(容納範圍小),配以實際空照   圖像為底,內容精確清楚的記載了各種地形地物。最重要的是它詳細   提供了地表各種植被狀況(如針葉林、混淆林、xx造林地、崩坍地   …等),為探勘性豋山相提供了當重要的一項訊息,而彌補了兩萬五   分之一圖所不足處。同時由於其大比例尺的特性也在溯溪上也方便使   用,可說是相當重要的地圖資源。而此圖也能很輕易在圖書館及相關   單位或社團找到或可直接由個人購買,流通性不下於兩萬五千分一圖   。此圖另附出版第名叢刊22冊。 ㄈ﹒十萬分之一圖:比例為十萬分之一,此圖由農委會出版,有兩類似版   本。一是民國76年繪製(經建第一版),共13幅﹔一是民國73   ~74年測製,共計16張圖(其中包括一張索引圖),皆以不規則   重疊概括台灣地區。等高首曲線則一百米為一線。故精密度自然遠遜   於前幾者,但由於尺度小範圍廣大,兼以圖之本身仍十分精密可靠(   比一般縣市地圖要精准詳細),是為了解較大範圍山區的最好用圖。   惟此圖在山區資料方面仍略嫌不夠豐富,對於陌生山區的只能由此圖   得到有限度的資訊。同時它的流通性也不如上述幾者或一般縣市地圖   來得廣。 ㄉ、其他基本圖:內政部或農委會尚有出版許多基本圖。如:台灣地區中   央山脈兩萬五千分一線劃等高線圖(共66幅,民國72年)、台灣   西海岸海埔第五千分一糾正相片圖(共328幅,民國70~73年   )、台灣海岸一千分一相片地形圖(共4400幅,民國73~79   年)、台北市及屏東市一千分一都市地形圖(各為677,147幅   ,民國69,72年)、臺灣省二十五萬分一地形圖(兩幅,民國7   4年)、台灣地區四十萬分一地形圖(單幅、民國74年)……等。   這些圖不是較少見到,要不就是比例尺太大或太小、地區不對等因素   很少見到有用於豋山方面者,因此再此並不詳述。 除了以上幾種固定比例尺的基本圖像外,內政部也委託民間出版社出版了 一套縣市地圖。這些圖在一般圖書館均可見到,其比例尺依各縣市的不同 而不一而論,但大體上和十萬分之一圖的功能差不多,可做大範圍山區資 訊瞭解,但其詳細度和正確性不及一般正規的十萬分之一圖。另一方面常 見的民間出版縣市地圖可能也以此為本而製成。   B、主題圖 先進國家通常都已建立出一套完整的地理資訊系統(簡稱GIS),且 尚在不斷的研究發展中。政府亦於民國78年由經建會和美方合作開始 國土資訊系統計劃。除了基本圖的測製,也將製作對特定主提作能提供 特定資訊的“主題地圖”。這些圖種類非常的多元,系統也很複雜,但 全是已基本圖為底所製作出來的。在農業資源資料庫(或稱自然環境生 態資料庫)方面的某些特定主題圖,對豋山者來說甚具參考價值。如台 灣地區保安林及自然保育區分佈圖(廿五萬分一,兩幅,民國78年) 、台灣地區林道圖(四十萬分一,兩幅,民國78年)、台灣地區林相 圖(十萬分一,13幅,民國77年)、台灣地區河川流域圖(廿五萬 分一,兩幅,民國78年)…·這些主題圖尺度方面全都偏小,因此可 工作用方面也有限,但其描述特定主題的特性在某些地方提供了我們一 些基本圖上找不到的資訊。未來當GIS計劃更深入時,我們預期可以 看到更多更大尺度的主題圖,方便豋山者利用。 (2)聯勤出版的舊版等高線地圖 在內政部出版現行的兩萬五分一圖和一萬分一圖等之前,豋山者所最熟悉 的正規等高線基本圖是由聯合勤務局所出版的五萬分之一圖或兩萬五千分 之一等高線地圖。事實上內政部等出版的等高線基本圖也都是和聯勤(及 農委會)所實際合作測製的。另外軍方每年都會更新這些地圖內容,而且 現今軍中地圖品質比我們常見的圖要精美甚多,只是這些地圖是不可外流 的(超過五年以上的資料要“銷毀”)。較常見聯勤所公開出版的等高線 基本圖有很多個版本,文字部分除以中文為主,尚有英文對照。大家熟悉 的有民國68~75年所測製的版本,比例尺為伍萬分之一圖;民國74 ~75年繪製的兩萬五千分之一圖;民國62年出版的五萬分之一圖,還 有較早期約民國47~49年測製的兩萬五千分之一圖等。不過和後來內 政部所出版地圖不同的地方是這些地圖等高線部分是用人工手繪的,是承 襲早期美軍地圖的資料(以後內政部所出版的全省等高線地圖全部運用民 國64~71航召及電腦技術繪製新圖為本)。其影響豋山者的差異主要 在於地形的處理上有些地方較接近人的實際感覺,也就是比較“人性化”。 例如在小溪溝的呈現手法上我們在舊式手繪等高線圖上有時可以得到比用 電腦圓滑曲線表現方式上有較多的訊息(但理論上在實際精確度來說大部 分地方是不及後者的)。也因此現在仍有很多人仍常用這些圖於豋山,其 地位並不能完全由新式等高線地圖所取代。 (3)美軍製地圖 政府來台初期由美國遠東陸軍司令部製圖局於約民國40~45年前後編 制(實際底稿編繪年代可能更早,約在二次大戰末期或光復初年,其後只 是做更確實的修訂)。(註二)。編呈後並未做實地查對工作,不過這可 能是光復後最早一套完整等高線基本圖像。此圖和往後聯勤陸續出版的等 高線基本圖有甚深淵源(和聯勤出版的一樣都是中英對照),基本上可說 是同樣一次測量的結果改版繪製的。此圖除英文打字部分外幾乎全由人手 完成,質感甚為精細。雖然由於資料老舊利用於豋山機會不多,不過仍可 算是頗有價值的地圖資源。目前較難找到庫存完整的此圖資料。 (4)日據時代地圖 日本政府在統治台灣的五十年間,因各種原因,曾先後出版發行了六套中 比例尺的基本圖(註三)。日本人先從土地測定工作做起,在全台設置了 完備的三角點測量網,其所做全省性完整的三角測量至今仍令人歎服 ,實 由光復至今也未見到再做過一次同等規模的全省性測量。也因此這先後六 份地圖雖然各有不同的出版背景和內容範圍,卻都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 獻。在精確度上也有甚高的水準,同時也為豋山者在做古道探查、古部落 尋找的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 這六份地形基本圖依測製年代先後順序依次是:台灣地形圖(五萬分之一﹑ 1895~1896年測製)、台灣堡圖(兩萬分之一﹑1904年完成﹑ 總共466張)、台灣地圖(十萬分之一﹑1905年完成、以台灣堡圖 為本繪製﹑共36張)、台灣蕃地地形圖(五萬分之一﹑1907~19 16年測製﹑共68張)、台灣地形圖(兩萬五千分之一﹑1921~1 928年測製﹑共177張)、台灣地形圖(五萬分之一﹑1924~1 938年測製﹑共117張)。這六份圖中豋山者較有機會用到的是台灣 蕃地地圖、1938年編的五萬分之一圖和台灣堡圖。由於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大部分出版的地圖都遭到回收銷毀的命運,因此這些圖庫存並不豐 富,也不是很好找。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和一些相關系所或許可以找到 較豐富完備的圖藏。其中的台灣堡圖去年以由遠流出版社收齊出版成冊, 分上下兩本,在尋找資料上帶給了我們不少的便利。 至於前清時期的地圖,皆以全省性輿圖為多,而且全無實際經現代化精確 測量技術繪製者。其中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巡撫劉銘傳實施土 地丈量時所製作的“庄堡社圖”,是較具規模、也是台灣地區分區基本圖 的濫觴。在古地名、位置等資料的對照上,有其參考於豋山探查方面的功 用。 b、民間、學術單位出版品~ 民間出版的地圖雖甚多,但一般來說較少用於豋山。以往常見的民間出版 地圖形式大概就是縣市地圖,常見的出版社如經緯、南華、大輿…等,地 圖的品質則良莠不齊。現在由於休閒旅遊的發達,地圖或旅遊雜誌出版社 常將地圖匯集出版成冊,印刷來說都稱精美,但由於是屬旅遊性質因此在 山岳方面資訊大都顯得非常粗略。值得一提的是戶外出版社去年初出版了 一本“台灣地圖百科大事典”,以十萬分之一的比例將台灣分割(共48 幅)後邊製成冊(其中另還包括各縣分圖、及重要都市街道圖23幅)。 是一本相當嚴謹而品質不錯的民間出版地圖集,對於地名、公路(此圖特 別強調以上兩者的正確性)、水系及旅遊相關資皆經作者實地詳細實地探 勘比對,耗費相當大的時間與金錢完成。堪稱民間出版地圖的經典之作。 至於相關學術單位(如地質、農業、森林…),多有將其研究成果編繪成 各類學術主題圖出版或印製者。一般來說此類地圖資料屬於專業性也很不 易取得,除非對山區地質、生態等需要做深入研究者外,較少見用於豋山 層面。特別一提的是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此單位是個結合遙測衛星影 像、內政部出版基本圖與標格、GIS計劃團體提供的資料……等資訊, 運用其電腦程式或軟體、製作高素質三度空間立體地圖的一個學術研究單 位。提供製作公私立團體各種諸如土木工程、土地規劃、軍用導覽或展示 掛圖等功用的3D地圖。這種運用先進數位資訊表達的立體表現形式,也 是地圖演進的新里程碑。例如目前此單位有接受雪霸國家公園所委託製作 園區地形及步道的3D立體地圖多媒體導覽計劃。在可預見的未來,相信 這種新型模式的地圖將也會漸漸方便應用於我們豋山層面上。 2‧豋山專用地圖 事實上正式出版的豋山用地圖大概只有幾套;一套即是舊的“高山導遊圖” ,一套則是去年才新出版的台灣高山地圖和接續今年又出版的台北近郊豋 山導遊圖。 (1)高山導遊圖:民國69年發行,戶外雜誌社出版,由吳澄寬、謝文    誠主編。共計 20張(包含一張全省地形圖)比例尺為伍萬分之一 圖,以高山為主。圖形等高線只是每隔500公尺一條,間以稜線 表現山岳地理。雖儘如此但由於是第一份專為豋山所設計的地圖、 由豋山人士規劃,詳細記載了山徑、山屋、營地、水源等傳統地圖所沒有 的資訊,在當時稱得上是相當專業的豋山地圖。由於在這近二十年的時間 裡豋山的路徑和山屋水源有了相當大的改變,此圖在今日也顯得有些老 舊,不過其中一些資訊乃是新出版的“台灣高山地圖”所沒有,有時有仍 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 台灣高山地圖:緊接者一連串豋山相關活動的圖書出版,國民旅遊 出版社在民國84年出版了一份新的高山導遊圖,取代了資料略顯老舊的 舊導遊圖。全圖共16張(包括一張導覽圖),比例尺仍為伍萬分之一, 首曲線則為每一百公尺一條,圖所蓋誇的區域非常的廣大。此系圖不但印 刷精美,圖片豐富;一方面其“撕不破”的特殊材質也非常方便外出攜帶, 內容方面也解釋得更詳盡多元。不過此圖出版的方向指向一班大眾的豋山 導游,屬於入門層面,所以在一班書店可很容易買得到,導覽方向也傾向 高山縱走和旅遊區介紹,和舊的導遊圖略有差別。由此圖之出現可知豋山 運動在這幾年的普及化,使更多人可以很輕易的踏入台灣高山的殿堂。 (3) 北市近郊豋山導遊圖:國民旅遊出版社於今年初又出版了一套新的 北市近郊豋山導遊圖,共16張。內容涵蓋了大部分北縣的中級山 和郊山,編排方式則和新的高山導遊圖非常相似。以往有系統整理出來得 北部郊山導遊資料大概只有北郊群山導遊和北台名山大系二三集,而今此 圖系的出版,算是為近年來北縣的山區做一個整彙,也為台北短程近郊豋 山地圖作了一個完整的歸納,方便一般民眾的假日外遊。 (4) 其它:除了以上三份系統性出版的豋山導遊圖外,大部分豋山用的 地圖散見於各豋山書籍及相關資訊中,許多是由人手繪的稜脈圖或意識簡 圖,但其中不乏編繪精細翔實、甚具參考價值者(近年來常見的豋山旅遊 叢書則多類似新版高山導遊圖的表現手法)。例如豋山界前輩刑天正、林 文安等所繪製地圖等。這些可在舊的中華山岳、台灣山岳等社會豋山社團 或已停刊之野外雜誌中搜尋到。此外一些如台灣百岳全集、豋山百科全書 等書籍也有很豐富較具系統性的稜脈或水系圖集。近年來學生社團出版豪 華刊物的風氣盛行,書中有許多地圖資訊亦是經社團實地探勘所會所繪製 與修訂的山區情報,這些地圖資訊也因而顯得十分有價值。惟以上所提及 這些地圖資訊全是區域性、分散性、未經整合性及副屬於文字資料性的。 整體來說對豋山者有不小的價值但並不方便易於查詢得到,也就是沒有一 個獨立歸納的系統。如果能將這些散圖有效整合,應該繪為豋山者地圖資 源提供相當大的一個幫助。 三、我們可以做什麼--從豋山者的角度檢討豋山地圖資源 由以上整理可知,我們可資運用於登山的地圖資源實在是非常的豐富。 在精密等高線圖如兩萬五分之一圖或萬分之一航照圖方便運用的情況下, 我們仍需要從登山者的角度去為對於豋山地圖資料的完備性作一些工作。 這些工作,看似沒事找事做,或許不做也真的無所謂。但如果能確實做到 理想的狀況,我想可以為我們豋山資訊的流通與完整盡一份力,也可以將 豋山者在這塊土地努力的成果藉由地圖的展現做一個整體性的總攬。 1﹑強調山系與棱脈: 現有豋山地圖常用者大多以等高線為最重要的地形表現手法。雖然等 高線可以詳細表現出地形狀況,但我們傳統豋山者在繪製某個區域的豋山 地圖時常用的卻是以稜脈來表現。“稜脈”對豋山者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以稜脈表現地圖的方法其優點是可以強調山系的分布與相關位置(無論是 山與山、溪、地名等),一方面由於它分離出於複雜的等高線,能迅速的 給我們及一個清晰易讀的整體意像,對當地山區能有個完整的概念。而當 要了解這個山區更細密的資訊時,我們再去找等高線地圖做深入查詢。然 而放眼現今大多稜脈豋山地圖,幾乎都是分散未經連貫整理的。因此可以 在這方面利用稜脈表現的手法製作出一張不同的豋山地圖,是屬於全面性 的。讓更多豋山者能藉者全面性有系統的稜脈圖對台灣的山區有者一定程 度的地理概念,提升大多數豋山者的平均素質。 2﹑中級山區與中南部郊山系統的整理: 新出版的“台灣高山地圖雖然範圍包括了相當大全省的中級山區域, 但並未把重點放在其中(大部分資訊等同於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圖)。而近 年來各豋山社團在中級山區探勘上均有甚大的發展與成果,卻無法從地圖 資訊中很清楚明快的表現出來,這點也是我們這些熱衷於探查的人的工作 空間。但需要的是資料的相互流通,很幸運的是陳文祥先生的豋山資料庫 可以解決許多這樣的問題,但不能說可以完全解決,所以需要大家互相的 聯繫幫忙。另一方面中部與南部的郊山系統其複雜度並不遜於北部郊山, 近年來卻也沒有一個有系統的整理或較大尺度的“視野”,也是我們可以 在地圖方面補足的底方。 3﹑在地圖中加入更多豋山者關心的資訊: 要直接在地圖上透露一些較難用圖形表達的資訊並不容易,但不是沒 有空間。像是幾等三角點的資訊、古道與重要古地名的資訊、甚至一些當 地特殊現象的情報…等,可以很輕易的在專為豋山者繪製地圖上表示。但 是這些資訊在我們常用的一些地圖上很少會發現到有,卻是豋山者時常要 找尋的。將這些資訊直接放入地圖中,可以節省一些查詢資料的時間。 4、保持經常性的資料更新: 某些豋山的資訊是有時效性的(如新測標高、道路山徑、山屋水源…) 。書面出版品的資料可靠再版更正改變的事實,但並非一定就是經常 性﹑及時性的。現今流行的電腦網路卻可輕易的解決這個問題。把地 圖資訊放在網路上,一方面任何人可以非常方便的取得資訊,也可以 時常對舊有或錯誤的資料做更新,彌補文書出版品的不可變更性的這 項缺點。 5、建立豋山地圖資源索引系統: 如果有這麼一個資料庫,利用大尺度總覽的地圖一份,做成一個地圖 資源查詢的索引系統。不但可以和各個豋山相關網站聯繫,也可以在此查 詢到此地區可供利用的各式地圖資源。相當類似於圖書館的資料查詢索 引,但這是個不小的工程。 四、全省稜脈(水系)登山圖庫的建構 本人以以往繪製稜脈地圖的經驗,又見於以上諸般原因因此製作了一張 全省性的稜脈水系圖。此圖以農委會十萬分之一圖為藍本,比例尺調控 在十萬分之零點六四(64/100000)。另參考內政部出版五萬分之一和 兩萬五千分之一圖,及其他書面性資料做參考與修訂。全圖總長248cm 寬130cm。共計包括山峰 座(未來尚有增補,標高則暫以民國76年版 兩萬五分之一圖為準),加之以水系、公路林道、地名等內容(這些資 訊在平地部分較簡化、山區部分較詳細),目前已放入網上。 雖然如此花費了不少的時間,但這些都只是在工作最初步的階段。目前 有將一、二等三角點的資訊,以及光復前各越嶺古道的資訊加入圖中; 三等三角點以下的資料則尚在精確比對整理中。而由於本人工作站空間 與電腦程度上的問題,目前圖形仍是用切割連接方式觀賞,關於此點未 來將盡量朝能無間段方式查圖努力去解決。而圖中文字部分即將更換成 印刷版本,在影像素質方面也將改近視覺方面的效果。至於山徑部分, 這是個比較大的工程,須整合各豋山社團或各處的探勘資料做處理然後 才能做全面性繪製。當然這是要靠大家幫忙的地方,另外也非常需要關 於內容校正、技術資源的提供、批評建議……等各種協助。爾後,才能 再考慮與其他資料庫做連接的工作(例如:在看某個豋山資料庫的記錄 性資料時可以直接連線到此圖指定位置,類似作為附圖參考),或利用 此圖做成一個查詢地圖資源的索引系統,這些就是比較遠期的理想了! 五.結語 地圖種類形式之繁多、及其所提供用途之豐富,實在不是三言兩語就能 條列的清楚的。本文針對在豋山運動上可資運用的地圖資源作一整理, 也仍是千頭萬緒、歸類不易,無論是何種地圖,只能對其中重要者加以 敘述。我們藉此能理解倒地圖資源的多樣性與繁雜性。在整理及尋找這 些資源的過程中,本人深深體會到跟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也該為地圖資 源在豋山上使用的系統性盡一份心力,因而有把將原來單純的棱脈水系 圖擴建系統化的構想。其實我見過台大山社也有一張類似的全省稜脈 圖,其功能是作為豋山記錄的山區分類用。而此工作或許由本人做的並 不十分貼切,類似的事可能由更有能力的人去完成較好,不過一直未見 有人開始甚至提及,於是便自行著手去建構了。當然到了這個階段,全 省稜脈豋山地圖系統的理想是需要眾人的大力協助才能完成,就算台灣 只是個小地方,其山岳地理及人文系統的複雜的程度也是非常的驚人。 而製作每種地圖最後的重要工作,是實地的調查測繪;此點正是最須要 綜合各位豋山者和豋山團體的力量才行。最後當然很希望這個構想真的 能確實實現。 這是個拋磚引玉的方式,如果有更好的系統或方式出現,或是更多種類、 更廣範圍(如國外山岳地理)資料庫將建構,這是筆者所最樂於見到, 相信也是台灣登山者的福氣。 [附註] 註一:國立中央大學遙測中心,為方便其研究作業,有將內政部出版相片基本圖一 萬分一部份再細分成五千分一並且印出售。故共有1500公尺以上山區五千分一航照 圖564X4張圖。 註二:此系列美軍地圖是依據原日本軍用基本圖,並參考部分航空照相圖片編繪而 成。 註三:嚴格來說日人當年所繪製中比例尺的基本圖不僅只這六份,此中所提係稱得 上有系統、含蓋區域較廣者。 [參考文獻] 1. 地圖學(上下二冊),Arthur. H. Robinson著 ,姜道章譯 ,師範大學出 版組出版,民國55年5月﹒ 2. 台灣堡圖集,洪敏麟等編輯,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發行,民國58年6月﹒ 3. 台灣堡圖,遠流出版社,民國85年9 月﹒ 4.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日文台灣資料目錄,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印 ,民國69年6月﹒ 5. 台灣地區相片基本突出版通報,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編印,第二版:民國 76年6月;第三版:民國83年6月﹒ 6. 台灣地理圖集,陳正祥著,作者印行,民國45年 7. 國防部圖書館圖書目錄,國防部編印,民國67年6月﹒ 8. 台灣地區地理資訊系統(GIS)基本資料庫之建立-台灣地區主題圖專集-, 傅安明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民國79年4月﹒ 9. 國立中央書館輿圖室資料簡介,民國84年四月﹒ 10.台灣豋山百科全書,戶外生活出版社﹒ -- 我達達的馬蹄....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