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forjjlu (阿竹) 看板: mountains 標題: [剪報] <好書榜> 別跟山過不去 時間: Thu May 25 10:14:29 2000 中時開卷 2000.05.25 好書榜 別跟山過不去 ⊙王瑞香(作家) 比爾‧布萊森著,林靜華、彭倩文譯 皇冠文化公司 慣於遊走的作家布萊森,無意中在他甫定居的小鎮發現一條通往樹林的小徑—竟 是著名的阿帕拉契山小徑,於是興起了走這條小徑的念頭。他果然花了數個月的時 間走它,並依往例將這段經歷形諸文字。  布萊森喜歡長途旅行,更喜歡寫作,原本寫的是有關英語與英美社會之關係的主 題,評價不錯,九○年代左右才開始以一系列旅遊書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三十六 歲時他駕車重訪少年時走過的美國土地,並寫成了《一腳踩進小美國》;數年後他 重蹈七○年代初背著背包橫越歐洲的旅程,《歐洲在發酵》即是此行記錄;《哈! 小不列顛》寫的則是他向旅居了十五年的英國所做的告別之旅。現在這本《別跟山 過不去》在敘述上和前三本並無不同,仍是嚴肅與嬉笑怒罵兼而有之,照樣是各種 話題順手拈來,洋洋灑灑;不同的是這次描寫的焦點是自然,不再是都市文明。  阿帕拉契山徑是沿著美國東岸綿延兩千一百多哩、跨越十四州的山徑,布萊森原 本打算由南而北全程走完它,但行程結束時他只走了八百七十哩,約是山徑的百分 之三十九‧五,而且不是一口氣走完。  因為這實在是一項極艱鉅的挑戰。距離長遠當然是主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阿帕 拉契山徑健行的性質,依作者之見,其特點是剝奪,是消除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便利, 讓人對最平凡的事物也充滿驚喜與感激。所幸在處處不便的山中也藏有溫暖。作者 夜夜睡前須讀書,當身邊僅有的一本書已讀完、正愁無書可看時,他竟在小屋內發 現某個山友留下的一本葛拉翰‧格林的作品,不禁雀躍而感激,讀者此時也感到一 股暖流。  危險亦令人卻步。作者舉眾多實例及親身體驗說明,路上雖非危險重重,卻也無 法令人掉以輕心。幾乎一開始他就嚇人嚇自己地詳述熊的可怕(最後卻遺憾自己沒 有親眼見到熊),近結尾時又大談體溫降低症這隱形殺手的恐怖,其間還敘及雷劈、 謀殺、響尾蛇、惡劣天氣等令人喪膽的危險。不過,對布萊森而言,這些似乎都不 及路上邂逅的、甩也甩不掉的肥胖蠢婦瑪麗‧艾倫來得可怕。  在描述阿帕拉契山脈的自然史時,布萊森對美國森林及野生動物所遭受的人為破 壞有嚴厲的批評,但他並未熱烈宣揚保育,也不耽溺於自然美景的描繪;事實上他 似乎愛文明更甚於自然。在讚嘆雄偉的山峰、壯麗的樹林、薄荷般清冽的山中空氣 之外,他也不諱言日復一日健行的孤單、單調與可厭,而抱怨「森林繁密得毫無風 景可言」,樹看太多也會膩死人。他頗不苟同美國人對自然不是無情征服就是將它 神化的極端、二分的態度,並盛讚盧森堡的健行環境,說:「它擁有許多蓊鬱深邃 的樹林,但它同樣也有著城堡與農田、尖塔成群的村莊........」,以此為例說明 人和自然可以互利共存。  雖然作者一路跋涉於人跡罕見的山巒、樹林,單純寫景或描繪健行本身的文字卻 非常少,多半是引經據典地談論任何與山徑所經之地有關的人、事。例如他行經賓 州時花了不少篇幅談該州含藏豐富的煤、石油,描述氣氛詭異的中央鎮,一個坐落 在兩千四百萬噸無煙煤礦上、冒著氤氳煙氣的小城,相當精彩,簡直像科幻小說的 背景;經過哈珀費斯時則順帶聊起一些內戰事蹟與重要人物;凡此種種的敘述往往 附帶書目等資訊來源,因此讀者在享受作者恣意揮灑的幽默時,可以獲得不少意外 的知識與故事。這是一本讀來頗有樂趣與收穫的書,只是作者對某些人的刻薄調侃 難免令人不舒服,而為迎合大眾口味,有時有譁眾取寵之嫌,甚至流於低俗。 -- ※ Origin: 台灣文化資訊站 ◆ From: ccsun33.cc.ntu.edu.tw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