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forjjlu (阿竹) 看板: mountains 標題: [轉載] 山、雲與蕃人 & 生蕃行腳 時間: Thu Apr 6 23:18:17 2000 中時開卷周報 2000.04.06 網路閱讀區 山、雲與蕃人 生蕃行腳 ⊙詹素娟(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助研究員) 有一種人,不是體魄過人的力士、不是權傾天下的將相,沒有群眾追隨擁戴、沒 有掌聲讚頌環繞。這種人只是對﹁所愛﹂誠實、默默實踐信仰的理念,如空谷幽蘭 自開自謝、咀嚼孤獨的滋味;在平凡的外顯形象下,以超凡膽識開拓了知識、體能、 意志力的新局面。最近出版的兩本新書:《生蕃行腳》、《山、雲與蕃人》,就是 這種人驅使生命力量所留下的台灣調查紀錄。  一八九五年,以瘦弱之軀隨軍來台投入中央山地冒險、探查與記錄工作卅年之久 的森丑之助,在《生蕃行腳》一書中,帶領讀者深入地理上的高原荒嶺,一窺高山 人群排灣、布農、鄒族的社會文化;而從少年起就熱中攀登高山,為採集昆蟲專程 於一九二五年來台入學高校,日後成為博物學者的鹿野忠雄,則透過《山、雲與蕃 人》一書,展現登山人眼中龐大山體的節理構造、風雲變幻之美,與原住民社會的 優質特性。這兩位世代不同、背景各異的調查研究者,以其親身探查、獲取的知識, 為我們生動的描繪廿世紀初外來者初入中央山地的現場,及珍貴的第一手民族誌資料。  從清代到日治初期,將島嶼區隔為東西兩大部分的中央山地,一直是知識上、交 通往來關係上一片空白的地域。山脈的形成、地質的構造、群峰的空間關係、動物 相、植物相及高山住民的歷史文化,形成一個神祕未知的大謎團;而這個謎在原住 民各族馘首習俗的威脅下,長期、有效的擋住了侵入者的腳步。日本取得台灣後, 一方面基於統治的需要,由總督府相關單位展開全方位的調查;一方面視台灣資產 為建立近代學術知識的寶庫,鼓勵學術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而歷史的弔詭就在 於,森丑之助、鹿野忠雄的探險調查,原是一介凡人在殖民台灣、開發中央山地的 歷史脈絡中,與殖民政策認同、呼應的結果;但是,從台灣歷史長遠發展的角度來 看,森丑之助、鹿野忠雄之令人動容,卻是他們在時代洪流中,以一分對知識的執 著、對台灣山地與原住民族熱烈的愛戀,所保持住的清醒、自覺與純粹。  藉由譯註工作將百年前兩個山野精靈從日文世界釋放出來的人,是登山界傳奇人 物楊南郡。縱橫台灣山嶽多年,深諳英、日文,又與原住民多有接觸,楊南郡可說 是最有條件詮釋這些作品的譯者。不僅如此,兩書與一般譯著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 譯者的身影,藉由導論、註解,幾乎與著者疊合;對讀者來說,楊南郡對森丑之助、 鹿野忠雄的認同與自我投射,好似跨越時空、交相共鳴的樂曲,旋舞著探險英雄孤 獨的身姿。 -- 阿竹 風過竹不留聲 -- 猶巴 邊境第一劍客 流浪於腐海深處 尋找腐海和生命的秘密 ....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ocean223.n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