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載按>有好幾篇喔... > ----------------------------------------------------------------------- < 發信人: TOAS@Palmarama (風鳥),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一本書--"阿拉斯加之死"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ue Mar 10 00:31:36 1998) 最近雨勢綿綿實在教人裹足難行 倒不如坐下來讀本書吧.... "阿拉斯加之死"....這本書不知道你翻閱過沒....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譯名 還是偏好其原名 -- "Into the wild" by Jon Krakauer 作者另外一本書或許更多人會有興趣 -- "Into thin air" Amazon.com: Into Thin Air is a riveting first-hand account of a catastrophic expedition up. Mount Everest. In March 1996, Outside magazine sent veteran journalist and seasoned climber Jon Krakauer on an expedition led by celebrated Everest guide. Rob Hall. Despite the expertise of Hall and the other leaders, by the end of summit day eight people were dead. Krakauer's book is at once 『 the story of the ill-fated adventure and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leading  up to its tragic end. 』 Written within months of the events it chronicles, Into Thin Air clearly evokes the majestic Everest landscape. As the journey up the mountain progresses, Krakauer puts it in context by recalling the triumphs and perils of other Everest trips throughout history. The author's own anguish over what happened on the mountain is palpable as he leads readers. to ponder timeless questions. 上面這一段是從 Amazon 上節錄下來的 對這兩本書有興趣的人就自己去查詢吧 對於喜愛荒野的人、我想這兩本書是很好的思考媒介 踱步的啄木鳥 == 失伴的鳥、頹然面對命定的孤寂,生命之路因而折翼跛行至終 沙灘上、軀體不再躍動疾行,藍天中、形影不再輕靈翱翔 > ----------------------------------------------------------------------- < 發信人: TOAS@Palmarama (風鳥),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Re: 一本書--"阿拉斯加之死"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ue Mar 10 14:25:29 1998) ==> TOAS@Palmarama (風鳥) 提到: > "阿拉斯加之死"....這本書不知道你翻閱過沒.... > 其實我並不喜歡這本書的譯名 > 還是偏好其原名 -- "Into the wild" by Jon Krakauer 這本書是天下出版社出版、文學人生系列 書的內容講些什麼呢?? 一個年青人、大學畢業後散盡家財走入阿拉斯加荒野,數月後被發覺屍體 他為什麼走入荒野,他因何而死,他是否太過魯莽、天真、理想??? 作者實地的走上死者踏過的路程、探索這看似簡單卻歷程複雜的事件 作者對事件檢討的認真嚴謹、令人激賞與學習 走入山林裡、我們花了多少心思在心靈上 我問著....... > ----------------------------------------------------------------------- < 發信人: bbsjjlu@Palmarama (靜竹),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Re: 一本書--"阿拉斯加之死"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Wed Apr 1 23:24:40 1998) 轉載一些東東... :) ........................................................................... 民生天地 87.01.15 生命豈止是三言兩語 ’阿拉斯加之死‘ 探索人類心靈之謎 小野 (阿拉斯加之死/克拉庫爾著/天下出版)  《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是一本很難用三言兩語就說 清楚的書,就如同你很難用三言兩語把生命的本質和人類最潛在的心靈世界描繪 完整。這本書不像梭羅的《湖濱散記》,它缺乏主角克里斯本身大量對大自然親 身體驗的喜悅的敘述;也不是傑克倫敦的《白牙》或《野性的呼喚》,因為它沒 有小說般的複雜情節;更不是梅爾維爾的《白鯨記》,因為它想表達的不是像亞 哈船長內心世界狂烈的原始獸性,它想表達的人性可能更高尚、道德些;當然它 也不是托爾斯泰的《家庭幸福》,雖然它觸及到人類彼此的了解和成長的苦痛, 但是更多的時候,它觸及到人類更內在的神祕呼喚和生命躍動。本書像是一本報 導文學作品,甚至更像是一本偵探小說。 作者克拉庫爾花了許多的時間追蹤一個逐步走向阿拉斯加冰封的曠野中,不再 能活著出來的克里斯的故事。克里斯向來唾棄人類所建造的文明世界,鄙視文明 世界所建構出來的那一套關於政治、社會、經濟的學理規範,厭惡美國資本主義 社會一切主流價值,包括他自己受人尊敬的父母親。他嚮往曠野,嚮往回到最原 始簡樸的生活方式,於是他在大學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不但沒有再繼續深造,連 一般「正常人」所要遵循的進入社會的按部就班的法則也懶得理,直接讓自己成 為一個「亞歷山大超級遊民」,隱名埋姓,不斷更換自己的名字,從自己的家鄉 亞特蘭大向西流浪。經過美國南方和墨西哥的邊境,穿過西部大沙漠到達加州, 也曾經繞到中部的南達科他州迦太基市,經過一、兩年的打工生活,最後終於向 北行,穿過加拿大直接去了阿拉斯加,開始他短暫生命之旅的最後一段挑戰,他 想證明他可以用最原始的方式生活,他求生的意志超乎常人的堅強,可是他終究 沒有通過饑餓的考驗,誤食野洋芋種籽而亡,他沒有機會再回到人類的文明社會 中生活。 三言兩語就說完的簡單故事卻被作者克拉庫爾用極細膩精密的文筆,帶領我們 緩緩進入了克里斯這一路自我追尋的過程,作者所採取的訪問方式加上他個人的 推繹,使得整本書的寫作形式風格儘量吻合他「想像中」的克里斯內心的探索。 作者不斷從這一路上收留克里斯或曾經用車子搭載克里斯的陌生朋友口中客觀地 了解克里斯,也從克里斯所閱讀的書中劃線的部分反覆推敲克里斯當時在想什麼? 克里斯閱讀的書很多,其中就包括了我前面所提到的《湖濱散記》、《野性的呼 喚》、《白鯨記》、《家庭幸福》。雖然作者一路儘量用客觀的訪問來架構這本 書,甚至引用了歷史上像克里斯一般進入曠野之後又返回文明社會的幾個不同故 事來理解克里斯的動機和內在世界,但是最終還是要回到作者本身也曾經有過的 相似經驗 — 作者曾經在二十三歲那年受到本身內在輕狂的熱情和一些書籍內容 的啟發,決定獨自一人去攀登一座六千呎高的「魔鬼拇指山」,這是一座被古冰 河所覆蓋的山,從來沒有人爬上它的北麓,作者被這一路上可能遭遇到的艱難所 深深吸引,就如同克里斯被阿拉斯加無垠的曠野所迷惑一般,作者就自身的體驗 去揣摹克里斯進入曠野的強烈喜悅感。 作者把這些征服大自然的驅動力解釋為自己在成長中受到父權的壓迫:「男性 的權威人物激起我心中受抑制的憤怒,但同時卻又渴望取悅他們的錯綜複雜的情緒。」 這就是答案了嗎?如果只是如此簡單,那就太看輕成長及生命本身的複雜性了, 也太簡化了這本書用如此抽絲剝繭的方式去接近事實的核心,如果我們就用「真 理」來形容核心,那麼「真理」也不應該只有答案而已。有時候,「真理」只能 「漸漸貼近」,而不是真正找到。 這本書其實就是作者花了很多心思讓自己和讀者藉著「克里斯之死」去「漸漸 貼近」真理的過程,我讀後深受感動。尤其到了最後,當克里斯生前所痛恨的親 生父母華特和比莉搭著直升機來到克里斯最後死亡的地方 — 史坦必德小徑上廢 棄的巴士,母親比莉堅持要再走一遍兒子曾經走過的小徑,並且想了解兒子為什 麼做了如此的選擇,那一刻真是令已經為人父母的我們為她一掬同情之淚:「了 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是如此的艱難?可是,為什麼克里斯感受不到來自母親比 莉的愛呢?克里斯臨死前爬進了一個母親親手為他縫製的睡袋,彷彿重新回到生 命誕生前的那個原點。如果克里斯可以感受到這些,一切事情會有所改變嗎?當 然這一切都已經是個謎了。 ........................................................................... 靜竹 風過竹不留聲 > ----------------------------------------------------------------------- < 發信人: seed (種子), 信區: NCKUBird 標 題: 推薦一本書!! 發信站: 成大材料化學資訊站 (Sun Mar 15 00:23:53 1998) "年少輕狂" 也許青春的美麗與浪漫,一部份就是來自於生命意義對自我媚惑所產生的原始衝動吧!! 事件的主人翁出生於一個中上階層家庭,父母均為白手起家: 靠其智慧及心血的奉獻打入了上層主流,而他也在父母的細 心培育及期望中成長,品學兼優是學校師生的焦點之一... 一切的發展似乎是那麼的美好及光明...... 然而就在熱烈而溫馨的畢業典理後..他消失了, 就像變魔術般離開了人群的焦點, 離開了社會也離開了心慌的父母, 沒有帶任何錢才及期望... 無聲無習的走入生命的曠野中.....直到兩年後 才以一捲曲的身骸 回到家人驚駭悲傷的懷眼中,地點則是在阿拉斯家的曠野...... 初聽到這故事是慶峰介紹得知的,本也視為一件普通的社會 案例,但一接觸此書卻隱隱的觸動內心那曾經迷惘困惑的痕跡.. 作者(Krakauer)尋著克理斯--也就是事件的主角,他所成長 的背景及流浪的痕跡,抽絲撥繭的呈現克理斯內在和追尋動力 ...也許成現的結果並非完全真實(畢竟是拼湊而程),但這大 概的輪括和基調卻不由得令人對悲劇形成的過程產生深層的 思考..也許如作者書中所反應:很多人會嘲笑譏諷事件的結果 .但回溯我們成長的記憶,我們未嘗沒有對生命的意義及周遭 的環境產生過疑惑及不解,那是段成長的模糊地帶;只是情感 的束縛或甚意念的懦弱將我們綁在世俗的常軌上沒有繼續探 究.但克理斯跳出了束制,走到生命的崖陲探所世俗外的價值 並嘗試解開那段模糊;這種苦行憎式的追求也許有些極端,而 事件的結果也也許有些必然....只是不知在他嚥下最後一氣 時是否感到滿足或甚遺憾;但他必竟曾認真的追尋過他生命中 的理想,掌握了一段屬於自己的人生.... 介紹大伙這本書,是相信大伙會有一些感覺共鳴在他追尋的 痕跡理,因為我們均曾執著追尋一段生命的美及享受自然曠 野的孤寂..... ....."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 天下出版.... ~~~~~ 擁懷天地的人 有簡單的寂寞 ~~~~~~ > ----------------------------------------------------------------------- < -- 歡迎光臨成大計中小甜甜登山野趣版 < mmountain / bbs.ncku.edu.tw >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 > -------------------------------------------------------------------------- < Posted By: spsun (毛毛蟲之神) on board 'mountain' Title: Re: [轉載] <書介> 阿拉斯加之死 Date: 民國87年 4月 4日 (星期六) 20:22:40 這本書我有買....也看完了!! 還不錯!! 同一作者的另一本書"into thin air" 誠品有賣原文的,但好像還沒有翻譯本......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ts107.56K.tp.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