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ovcute (little) 看板: MountClub 標題: 「與子偕行」 - 旅夜書懷 時間: Fri Oct 12 14:06:20 2001 「與子偕行」 - 旅夜書懷 前言 遠道到高雄參加大學同學的喜宴,於旅途中再次閱讀完 楊南郡伉儷合著的「與子偕行」,心中再次有所感懷,趁記 憶猷新,寫寫所謂的「讀書心得」。 楊先生的文章洗鍊而溫情,長年田野調查累積的功力, 觀察細膩的文字裡,彷彿作者的心境,到過的地方,訪談過 的人,躍然紙上,各位不妨一讀。 - 山上親歷的故事永遠不會忘記 『 ...,山上親歷的故事永遠不會忘記,對於強加在族 群身上的歷史恩怨,他們表示沒有迷惘或怨恨,只是對於遭 受廢棄的山上故居,仍然壞有強烈的依戀與感傷而已。』 這是楊先生踏查「大南澳」腹地,訪談親身經歷日據時 代,族群遭大屠殺與徵召入伍為日軍打仗證人的報導。 南澳,在大三時,曾是單騎環北台灣的一站,記得當夜 借宿在原住民家裡,傍著海的聲音與女主人大火炒菜的聲響 ,還有一顆想為生命留點什麼,年少輕狂的心。那時,從不 會去注意這塊土地,曾是怎樣的面貌,曾有過怎樣的歷史刻 痕,只是純粹關心自己的心願。 十年後,隨著楊先生的報導,對這似乎已被遺忘了的大 南澳腹地,有了時空幻化更深一層的情感,而書中對山岳生 活與踏查的記錄,糾合著火車前進的節奏,不斷讓我憶起這 八年山上總總的遭遇,還有自己因爬山所帶來的生命變化。 是的,楊先生的文字,的確有種魔力,讓人有所省思與 感動,對這塊土地「飲水思源」。 - 毫不遲疑地奔向山野 「終於,在層層山稜之上,露出了一點白色的山尖,是 關山啊!牛車繼續顛簸前行,露出的部分更白更大了,在深 綠色的山稜與藍天的交界處,那積雪的關山連峰,輝映著陽 光,正如一串金剛石那樣地閃爍著。   我不知道這片刻的經歷,究竟給予我那小小的心靈,有 多大的震撼力?因為一直到現在,雖然我曾在往後的登山歷 程中,看過無數更壯麗偉大的景觀,但當年那一幕景象,以 及當時欣悅崇慕的心情,始終那樣鮮明地烙在腦裡,浮在眼 前。   我時常自問:我這一輩子所以會那樣毫不遲疑地奔向山 野,是不是只為實現兒時的憧憬?」 楊南郡「南臺霸主屬關山」 1997 和一般人一樣,楊先生是抱著健身的想法而爬山,也許 兒時對關山的烙印,使他後來積極地投入高山攀登,並花了 十年,完成個人百岳攀登記錄,並展開開拓新路線實訪原住 民的活動,例如民國六十年五月,國內首次的縱走奇萊連峰 的卡羅樓稜線,六十六年二月開拓出陶塞溪溯登南湖大山路 線,六十一年十月,攀登南投馬海僕富士山,踏查霧社事件 等等,這樣的知識性與探勘式的踏查,使得他與山岳界漸行 漸遠。書本中,最後一篇文章「漂鳥精神」道出了他走向這 個登山形式的心路歷程,及對山岳界未來走向的省思,也是 讓許多看過本書的讀者,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 我一直很欣賞,能尋得自己的理念,並堅持自己的心聲 ,數十年如一日,專心一致努力的先鋒者。如今楊先生年事 高了,登山的負重與勇健,多少受到影響,然嚴格要求學生 的作風,依然。其實由他所寫的文章,虛詞甚少,即可約略 感受楊先生一斯不苟,考證翔實的骨風。 - 在歷史時空中追尋百年前足跡 「虛心接受所有意料中或意料外的發生,山川大地,獵 人,動植物都可以為師。」 -- 台灣山岳 37 這是楊南郡先生給山友的一句話,文如其人,一點都不 假。的確,「虛心」是山給我們的課題,登山者,若不懂得 虛心,登頂再多,技術再好,也只是個「訓練有素的登山客 」。 其實,多年前,自己也是比較專注在成為「訓練有素的 登山客」的框框裡,後來,才漸漸發現到,山林裡,有太多 知識,是屬於「技術」之外的,山不在乎你爬過它幾次,而 在於你想不想接近它,愛護它,瞭解它,詮釋它。 「與子偕行」,八年前出版的書,然字裡情感,依然溫 熱,推薦給各位。 蔡佳麟 2001/10/12 中研院 -- ※ Origin: 楓橋驛站<bbs.cs.nthu.edu.tw> ◆ From: 140.109.23.135 -- 敬畏大地 順應自然 ※ 來源:‧淡江統計光明頂 bbs.stat.tku.edu.tw‧[FROM: h172.s114.ts30.hinet]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