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ccid 看板]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南方電子報), 看板: sccid 標 題: 【南方】人文書摘:《丹大札記》 發信站: 中山計中美麗之島 (Sat Jul 31 04:17:09 1999) ┌───────── ■ 南 方 電 子 報 ■ ───── 1999/07/31 ┐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 南方社區文化網路: http://www.south.nsysu.edu.tw ────┘ ===========================【編輯室手記】===========================  今日內容為「人文書摘」-《丹大札記》,訂購方式如下: 1.線上訂購-請至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data/books_order/interpub.nsf/web/B028.htm 2.或郵政劃撥至 18599799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轉載按: 以下刪除無關訊息只保留相關文章, 對全文有興趣者可至 SCCID 板] ========================【出版社推薦人文書】======================== ※以下書訊由『玉山社出版公司』推薦,不代表『南方』立場。 ────────────────────────────────── 書 名:丹大札記 作 者:台大登山社‧何英傑編 出 版 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初版 定 價:390 元 ─【書介】───────────────────────────── 位於玉山與太魯閣國家公園之間的能高、丹大山區,位於濁水溪上游, 是一塊幅員廣大、人跡罕至、測量資料稀少的深遠大地。丹大地區以濁水溪 上游的丹大東、西溪為核心,四周涵蓋了卡社、郡大、哈伊拉漏、馬太鞍及 太平諸溪流域,正介於太魯閣與玉山國家公園之間,山高谷峻,形勢封閉, 是台灣最深最遠的地方。百年前,清兵分東西築路,會師關門山;之後,日 本為平定布農族,計畫興建橫斷中央山脈的鐵路;布農族全面遷出之後,又 逐漸回復到原始荒涼,成為野生動物活動的空間。 台大登山社對本區的地理景觀、關門古道遺跡、部落遺址做了深入的勘 察與瞭解,集結為《丹大札記》一書,是一本極為精彩的自然誌,充滿人文 色彩。 《丹大札記》曾於 1991 年由台大登山社自費出版,現由玉山社出版公 司重新正式發行,並對區域內的資料作更周全的增補。由於本書絕版多時, 於喜愛登山的廣大岳界同好間口傳已久,此次正式發行,消息傳出已經引起 讀者的高度詢問。 ─【作者簡介】─────────────────────────── 台大登山社成立於民國 53 年,初期以攀登郊山與露營為主,並參與山 地服務工作,之後逐步開始發展長程攀登、大型登山活動與技術攀登。至 66 年松蘿湖探勘成功後,中級山探勘成為活動重點,利用中級山嚮導訓練 的傳承,以及探勘隊伍的持續耕耘,以「區域開發」為理念,先後完成宜蘭 大濁水溪流域、丹大山區、白石山區及鬼湖山區等區域的探勘,是大學登山 社團乃至台灣登山團體中,活動力相當旺盛且成果最為豐碩的團體之一。 ─【書摘】───────────────────────────── 丹大巒大越嶺東郡大山 何英傑 丹大西溪中段附近有一支流來會,其源頭非常接近巒大溪,形勢上正是 巒大溪流向由南北急轉為東西之當口,而分隔兩流域的巒潭山東南稜,在此 處亦呈雙峰對峙,鞍部宛若缺口之特別圖象。假以時日,丹大西溪繼續向源 侵蝕,巒大溪上游將切穿分水嶺,改向匯入丹大西溪,成為西溪一大支流。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現象是:此支流無論就集水面積、地質與植被來講, 水量相對於西溪其他支流,甚至西溪主流,顯得甚大而不相稱(此支流長約 一公里多,集水面積不滿二平方公里,而西溪主流在此支流以上綿延十幾公 里,集水面積廣達十五平方公里左右,而且支流溪谷屬崩坍無植被的地形, 水份應該都潛入地下或是因為蒸發而乾枯。),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巒大 溪的水已悄悄地穿山而來。幾個朋友童心大起:也許可以找到這麼一個巒大 出水口,也許可以把它塞住…… 6月24日 地利→丹大西溪苗圃工寮 丹大東西溪合流口在下方不遠,東溪是盤旋曲流,俯覽峽谷,壁立千仞 ,深隱雄奇。眼前山壁上是無邊的落木,腳下奔走的是不盡的江河,憑橋臨 風,說不盡的快意。西溪兩岸巨大河階遍布。西溪濁,東溪清,一濁一清, 抱擁翻覆,滔滔急下。山水歷寒暑、跨時空而長存,人類是多麼渺微啊! 下午四點三十分離開吊橋,五點抵丹大社遺址,長二百餘公尺,寬八十 餘公尺,此平坦階地上林木疏生,板屋石灶與散瓦斷垣間,空餘一段布農族 的傳說。十五分鐘後下至溪床,巨石磊磊,四處是野獸足印,捨不得進苗圃 工寮,即露宿於溪畔階地。 6月25日 苗圃工寮→巒大溪畔 七點三十分出發,八點四十五分抵襲奪支流與西溪會口,襲奪支流兩側 均是粉碎性石礫土灰,很難著力。水路流經之處,較細的石礫隨波而去,留 下帶不走的較大石礫,反倒成為很好的著力點,但溪床坡陡處又成小型瀑布 ,故時而行溪,時而高繞,要繩索確保翻過小瀑布,又要走避碎石坡的飛砂 走石,小心翼翼行走,並不覺得困難。十一點三十分歇息午餐。 十二點三十分續行,下午一時四十五分遇一雙溪口,此處約二千公尺, 由一萬分之一地圖上約略可辨,襲奪支流在此分成東西兩溪源,西源直上準 襲奪點,東源斜向準襲奪點東方稜頂;西源寬闊無水,東源狹窄水大。先試 行西源,此距準襲奪點不到二百公尺,坡度遽增,且多裸露而風化極厲害之 岩坡,庭芳、鏡竹和我尋路攀上。只見目標近在眼前,但一步比一步難,終 至不可行。庭芳和我停下腳步,卻發現退回去也不是很容易。我壓下背包的 腰扣,小心翼翼的脫開肩帶,一狠心,讓背包鬆落下去,人再輕輕下來,背 包猶如落石,足足翻了五十多公尺才卡住。庭芳也輕裝下來,卻沒穩住,隨 著斜滑的坡面滑下去,鏡竹眼尖,從旁邊的岩腳飛撲出來壓住庭芳,卸去了 下滑的力量。然後我和庭芳退回雙溪口,鏡竹放下背包,仍輕裝繼續向準襲 奪點探看。這一帶崩坍作用很盛,未見風吹草動,卻不斷有石塊滾落,早上 通過的細碎石坡多是飛砂,現下盡是走石,再加上前行者踩落許多石頭,牽 一髮動全身,一聲「落石」的警告聲未了,已有一群石頭挾帶著煙塵砸下, 後行隊員左右走避,煩不勝煩,後來索性各自找大石頭掩蔽。文翔和妃娟位 置稍高,找不到大石頭,便以大背包為屏障,依偎在一起。滾下的落石雖然 大不過顆籃球,但已經備極驚險。 下午三點,其彬、學聖和子煜輕裝改探左溪,溪水出奇的大,雖然可溯 但腳下石頭大多鬆動,至水盡頭為細而滑的碎石坡,幾次嘗試往上爬都感到 困難,只好放棄。另外又選了兩條岩隙試攀也很難上,正欲折返,驚見鏡竹 繞了一圈從岩隙下來。全隊會商討論,決定還是由東源溯上。下午四點整裝 出發。 到水的盡頭,看見水從一列石縫中源源溢出,縫內陰暗難見,不消說, 這個縫是塞不住的。其彬輕裝爬上剛才放棄的碎石坡頂架繩,九條傘帶全部 用上,憑著過人的膽識勇氣,繩頭真的從上頭垂了下來。此刻嵐霧繚繞,十 個人侷促地站在水盡頭,仰直了頭,等待一次次垂降下來的繩索和親切的唷 呵。 正當不斷吊人吊背包時,我瞥見慶芳腳下的平台動了一下,念頭急閃處 出手不及,刷一聲平台陷裂,整塊平台乘著水勢被帶走,慶芳兩手兩腳抓覆 在陷裂平台的邊緣,驚魂變色,於是人心惶惶,紛紛檢察自己腳下的尺寸之 地是否可靠。細看剛才陷裂後的新生水流,這一帶有著蘊含極充沛水量的伏 流斷無疑義。大家看看下頭,再看看上頭,期盼著霧中黃色粗糙的繩端;那 不叫繩端,那已叫希望。於是,在每一次的「希望」垂降下來的時候,就出 現很感人的場面:大家都不肯先上,身為領隊的我,實在感動萬分,決定自 己先上,以平息「爭端」。 下午五點三十分,全隊安抵稜上,稜上有舊路跡和砍痕,但灌木密生。 一小時後抵準襲奪點。準襲奪點上光禿禿的,我非常小心的向北側走下三步 ,把準備已久的壓克力牌子,繫在這棵唯一的灌木上。然後趕緊轉身衝下巒 大溪。下午七點抵溪畔。 準襲奪點山容薄瘦,南北均削為碎石坡,可見清澈之巒大溪水與荒涼的 丹大西溪,南下碎石坡不難,巒大溪畔營地良好,水質甘甜,育民和家琦為 大家煮出一鍋上好的桂圓茶壓驚,淙淙的水,送給大家一夜溫柔的安慰。 6月26日 巒大溪畔→郡北山北峰東北稜 七點三十分眾人逐漸起床,探路發現上游有一獵寮。2306 M峰下有一 小支流會入巒大主流,過此雙溪口後,有清晰獵路北回稜線,可能會翻入丹 大西溪上源。 這裡發生一段「山豬的插曲」:一早,大家還朦朧在昨兒個飛砂走石的 夢中,其彬和我先起身去看路,清晨的溪和諧安詳,拖著拖鞋,任水溜拂, 心底感受到一種抵不住的清涼,我們說說笑笑的並肩向上游走去。驀地裡, 深叢間一聲刺耳長嘯,只記得景色一下空白和一陣風響,我已經飛快的跑回 到營地附近,正彎腰喘息時,發現其彬竟然站在溪的對岸,也是張著嘴巴, 大口的哈氣,然後我們大笑,互相指責對方的無情無義。 九點三十分出發,逆流而行,夾岸青蔥,十點至近雙溪口處,開始砍路 殺往郡北山北峰。分五組輪班,陡坡覆生密箭竹,前進甚慢,至十二點僅上 升一百公尺,午餐休息半晌即行,下午一點三十分遇午後雷雨,躲雨至二點 十五分始行,下午四點三十分接上獵路,此處約 2700 M,獵路應可東下巒 大溪源,未探。循路至 2800 M一處緩稜松間地,紮營。此時彩霞滿天。 6月27日 郡北山東北稜→郡北山南鞍 八點出發,出發前忽有一大鷹自樹梢掠過,竟是罕見的熊鷹,令人興奮 。獵路很清晰,一直延伸到郡北山北峰稜下緩坡,寬闊平坦,有路隱約向北 行。順路向南。 郡北山北峰和郡北山鞍部,竟有一淺草如茵的谷地,谷中靜靜臥了二小 水池,四周蒼松挺立,遠山黛綠,真是世外桃源,大家高興的取了個名字: 松雲谷。飲水照相,摸魚奔鬧,半小時後出發,路徑依舊清晰。十二點十分 ,抵郡北山前小山頭午餐,四十分出發。下午一點抵郡北山,視野開闊,東 郡東巒宇達佩諸峰,巒潭密西可灣連稜,都笑咪咪的看著我們。 下午一點二十分下至郡北郡東鞍部,鞍部寬平,草地廣大,此處離溪很 近,於是下溪取水。溪底倒木箭竹咬人貓密布,返回鞍部時,忽然降下雷雨 冰雹,大家措手不及,或二人,或三人,或四人,摟抱在一隻隻的小雨傘下 ,雨勢和冰勢都不止,只得緊急紮營,至下午五點左右暴雨才停。 6月28日 南鞍→東郡大山南鞍 對於今天的行程,曾經考慮由郡北山西南越過巒大溪,直接登上東郡大 山。東郡東北稜草坡綿延二公里多,且路程較近,但是眼看郡東山在望,腳 下也是舒暢草坡,為了避免再生變數,依舊南行。 六點三十分出發,稜上為廣大草坡,間雜岩稜,易行,有清楚獸徑,展 望好極,南三、北三、聖稜、太魯閣大山均可見,稜下緩坡水塘處處,應該 是看天池。昨晚紮營在稜西,稜東也有一個大水池,水量應較穩定。這些高 山湖泊靜臥草原之上,有如高山澄淨的眼睛。八點三十分登頂郡東山,勘察 告一段落。東郡橫斷、馬博橫斷、玉山、新康、關山諸峰各具丰姿,倚在天 邊一方,主稜上開展連續大草坡,雄壯磅礡,俯瞰遙遠的丹大溪,忍不住高 歌長嘯,振奮精神再向西行。 --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