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發信人: mingyu@Palmarama (a-yu)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新書]黑熊手記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hu Jan 23 10:20:50 2003) [誠品書介] 一位年輕的女子為了做研究,花了近三年的時間穿悛在台灣山林之間, 捕捉台灣黑熊的身影。她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與台灣黑熊大玩捉迷藏,領 略了自然山林之美與原住民智慧的可貴。最後研究告一段落,論文也畫上 句點了,但她卻開始思考: 為了論文,她的工作已然結束,然而台灣黑的 後續研究,又該怎麼辦? 本書對田野工作者的倫理問題,有深度的反思。 [出版社推薦文] 本書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為24頁彩色圖鑑,首先介紹全世界的八種熊類 (美洲黑熊、北極熊、棕熊、台灣黑熊、馬來熊、懶雄、貓熊、眼鏡熊), 接著詳細瀕臨滅絕的台灣特有物種「台灣黑熊」的身體構造、食性、生育 、生態分布、熊的研究方法,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等等,讓讀者能一目瞭然 台灣黑熊的所有相關知識與資料。  第二部分為作者將近三年的田野調查紀錄手記,共十四章。在這份手記 中,可以看到一位年輕女子為了研究的堅持、絞盡腦汁與自然的鬥智、和 台灣黑熊的捉迷藏,中間參雜著台灣群山萬壑人煙罕至的景致描繪、令人 驚艷的動物與植物、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大自然的種種野趣,還有作者心 路的成長歷程。  在作者的眼裡,山裡的原住民是一本不識字的百科全書,和自然配合的 天衣無縫的大地之子,他們機智樸實可愛,山中的簡單生活,是心靈淨化 的偉大力量。在作者清新樸實的文字描繪下,也帶領讀者進入台灣人跡罕 至的中央山脈中沒有污染的原始叢林,依隨作者的研究步伐,一窺台灣因 地形急劇變化而創造不亞於非洲大草原及美國大峽谷的壯麗景觀。  作者簡介  黃美秀,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目前為美 國明尼蘇達大學生物保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她是第一位實地深入觀察台 灣黑熊生態的研究者,從一九九八年七月開始至二○○○年十二月,兩年 多之間,超過一年半以上的時間在山中與黑熊為伍,研究台灣瀕臨滅絕的 物種,台灣媒體爭相報導,並讚礜她為「台灣的珍古德」。她即將以此研 究取得博士學位。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140.109.113.74] [Login: **] [Post: 97] > -------------------------------------------------------------------------- < > -------------------------------------------------------------------------- < 發信人: mingyu@Palmarama (a-yu) 看板: Mountain 標 題: Re: [新書]黑熊手記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Sun Feb 2 23:20:39 2003) 這是勇氣過人的年輕女性調查台灣山林最大猛獸的故事, 豐富感人. 閱讀後 對台灣黑熊的生態習性有較深的了解. 試著把其中的資訊摘要整理, 讓大家較易吸收. 順便作為登山時評估是否會 遇到熊以及遇到熊時之應對參考. -------------------------------------------------------------------- 陷阱捕捉 -------- 1.陷阱位置: 稜線附近.青岡櫟林.茅草與樹林交界.溪流旁 2.餌: 蜂蜜.醃豬肉.半生熟的米.(世界上唯一以米當熊餌的研究) 3.捕捉時間地點: 6-8月(楠籽季), 兩年分別為0隻(瓦拉米, 較淺山).1隻(多美麗, 較深山). 數量少的原因除了地點上瓦拉米位於較淺山外, 時間上可能此時為繁殖季, 1.公熊增加活動量求偶.減少覓食, 餌的吸引力下降. 2.帶小熊的母熊敏感, 不易捕捉 10-12月(殼斗季), 在大分三年分別為4隻(果實多),1隻(果實少),7隻(果實多) 顯示熊的活動地點與食物豐富與否關係很大. 4.熊分析: 15隻中有8隻斷掌或斷趾, 顯示狩獵壓力大. 15隻中只有1隻小熊被重覆(三次)捕捉, 顯示被捕捉過的熊會避離陷阱. 15隻中有2隻母熊, 隱含1.母熊較少或 2.母熊對陷阱謹慎或 3.母熊避免帶小熊至公熊(果實)聚集區 無線電追蹤資料 -------------- 1.活動時間: 1998 4-6月 白天活動力90%, 夜間活動力20%. 1998 10~12月 白天活動力55%, 夜間活動力60%, (果實豐) 活動高峰為黎明前.黃昏後 1999 7~9月 活動高峰為6:00~8:00, 16:00~17:00 1999 10~12 白天活動力80%, 夜間活動力40% (果實不豐) ==>似乎: 果實少時, 熊在白天努力找食物, 晚上休息 果實多時, 熊在白天及晚上到處閒晃, 而活動高峰為黎明前.黃昏後. 2.活動範圍: 每隻熊27~200平方公里, 大者近於1/5個玉山國家公園, 有些會移 動至國家公園外. 野外熊跡 -------- 1.糞: 青褐色(素食), 含有青岡櫟堅果.狹葉櫟堅果.楠籽(每堆糞有百顆完好楠 籽).草莖.呂宋夾迷果實.沒消化的米粒. 深色.味臭(葷食), 含有山羌毛.山羊毛和皮.螞蟻殘骸.小山豬獠牙. 2.獸徑足跡: 芒草叢下有蹤橫交錯的熊徑, 寬半公尺. 上有足印. 3.樹上爪痕: 五爪痕, 在青岡櫟.狹葉櫟.土肉桂樹.台灣雅楠.大葉楠.假長夜楠 .山枇杷.山櫻花.台東柿.長葉木薑子.台灣蘋果.台灣杉等可見. 4.樹上擦背痕: 離地一公尺有擦背痕跡(樹皮光滑.有熊毛). 可能是搔癢(捕獲的熊身上都有壁蝨). 或標示領域? 5.折樹遺跡: 折樹枝以便吃果實, 有時在樹上堆成一公尺大的坐巢 6.窩(石洞.樹洞): 旁有熊糞. 窩(芒草叢上): 世界上第一次似大鳥巢的熊巢報告, 外徑120公分.深40公分. 可能是趴在巢裏埋伏獵物? * 熊偷襲研究站(鐵皮扒洞)==>吃光米.沒吃罐頭.塑膠罐留下咬痕.在床鋪下休息 * 有一山名為都都曼(布農語 "熊很多"), 熊很多是因為森林很多? ==>在高山草坡.裸岩地似乎不必擔心遇到熊? 黑熊研究小隊與自由熊之接觸 -------------------------- 1.見草叢中的小熊緩緩低頭走入樹叢. 2.林大哥聽到左邊距一公尺的芒草林傳出兩聲熊吼, 立刻使用胡椒噴劑, 但逆 風, 林大哥流淚.咳嗽, 熊跑了. 3.見大熊漫步於懸鉤子叢. 4.Sarvi熊在左前方10公尺的懸崖上, 走在倒塌的二葉松上.發出呼--呼--聲, 像在呼喚同伴(呼叫小熊?), 之後從淺水區渡河, 或游或走地爬上另一岸. 5.夜裏聽到兩隻熊打鬥嘶吼, 接著大型動物踩到鐵皮, 震耳響聲, 我們大聲喊 叫.拿起山刀.生起大火.放兩個大龍炮.把竹筒放在火燒產生爆破聲, 總算驅 走熊. 6.一小熊吃完青岡櫟後, 頭下尾上地垂直走下70度的樹幹, 很新奇. 7.都秀口述: 在米亞桑看見熊吃陷阱上的羊以及在山櫻花樹上吃果子(把樹枝折 成巢堆) 避熊方法: 與熊不期而遇易造成緊張危險, 避免之道是走路時或接近陷阱時要發出聲音(唱 歌.咳嗽.吹口哨.自言自語) 驅熊方法: 短兵相接: 胡椒噴劑(範圍五公尺). 近距離: 大聲喊叫. 生火. 放大龍炮. 火燒竹筒爆破聲. (備山刀) 美秀與熊有趣的互動 ------------------ 1.與美洲黑熊相較, 台灣黑熊對人的警覺性高, 可能與長久以來的狩獵壓力有關 .....這隻大熊很聰明, 似乎已經掌控了那兒三公里穿越線上的連續五個陷阱, 哪 怕我們煞費苦心, 不斷和牠玩鬥智遊戲, 改變陷阱的擺設方式, 牠都有辦法用不 同的方法避開陷阱的套索, 吃掉餌而不被套住, 好像早已識破我們的圈套....我 攤坐在地上, 欽羨看著這不可思議的傑作, 感覺牠好像躲在草叢裏, 觀察我此時 如喪家之犬的表情, 喜孜孜為牠的新戰蹟而歡呼. 2.二度落網的大耳朵(小熊). 頭低低坐在陷阱前, 一付十分無辜.哀怨的模樣, 讓我覺得對不住牠, 得讓牠挨一針方可放牠走. 美秀一些話語 ------------ 70年代黃石公園的熊習慣遊客的存在和餵食, 以及到垃圾場覓食, 另一方面, 遊客看熊餵熊, 喪失對熊的危機意識, 因此發生熊攻擊人的慘痛經驗, 後來黃石 公園採取措施: 關閉所有垃圾場. 嚴格禁止遊客餵熊. 加強露營者對食物保存方 式的管理. 以及有關熊習性及防熊之道的教育宣傳, 人熊衝突的問題才得以改善 .. 與其誤解大型猛獸的恐怖或人盡可誅, 不如充分了解這些動物對人的潛在危險 , 以及其難以預測的行為習性, 這份畏懼加上對生命的尊重, 我想是維繫彼此相 安無事的基礎. 野外動物的經營管理, 無非是 "人" 的經營管理, 成功的黑熊保育, 不僅繫於 該物種的生物學了解, 也包括影響該物種存續的因素(比如非法狩獵)的探索, 以 及地方居民對保育工作的認同與參與. 真正殺死熊的不是槍. 不是獵人, 而是所有消費者談指之間的一念, 在 "人我 中心" 的架構主義之外, 我們是否還有在乎其它生物存續的慈悲心?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140.109.113.74] [Login: **] [Post: **] > -------------------------------------------------------------------------- < > -------------------------------------------------------------------------- < > -------------------------------------------------------------------------- < 作者: alvin (AETHER) 看板: mountain 標題: Re: [轉錄][新書]黑熊手記 時間: Thu Feb 24 23:21:39 2005 這應該不能算是新書了 已經出版一年多了 不過很推薦大家去看~ 從裡面可以思索一些人和山 以及和山裡的野生動物的相處之道 其中很耐人尋味的一段句意是 "如果山裡沒有黑熊 就好像山沒有靈魂一般" 從被捕捉的斷掌黑熊裡 顯露人性的貪婪和迷思 即使現在台灣早已禁止黑熊狩獵和販賣 那也只不過是倒楣的熊換成住在東南亞而已 ※ 引述《sometimes (sometimes)》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 發信人: mingyu@Palmarama (a-yu) 看板: Mountain : 標 題: [新書]黑熊手記 :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hu Jan 23 10:20:50 2003) : [誠品書介] : 一位年輕的女子為了做研究,花了近三年的時間穿悛在台灣山林之間, : 捕捉台灣黑熊的身影。她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與台灣黑熊大玩捉迷藏,領 : 略了自然山林之美與原住民智慧的可貴。最後研究告一段落,論文也畫上 : 句點了,但她卻開始思考: 為了論文,她的工作已然結束,然而台灣黑的 : 後續研究,又該怎麼辦? 本書對田野工作者的倫理問題,有深度的反思。 : [出版社推薦文] : 本書分兩部份。第一部份為24頁彩色圖鑑,首先介紹全世界的八種熊類 : (美洲黑熊、北極熊、棕熊、台灣黑熊、馬來熊、懶雄、貓熊、眼鏡熊), : 接著詳細瀕臨滅絕的台灣特有物種「台灣黑熊」的身體構造、食性、生育 : 、生態分布、熊的研究方法,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等等,讓讀者能一目瞭然 : 台灣黑熊的所有相關知識與資料。 :  第二部分為作者將近三年的田野調查紀錄手記,共十四章。在這份手記 : 中,可以看到一位年輕女子為了研究的堅持、絞盡腦汁與自然的鬥智、和 : 台灣黑熊的捉迷藏,中間參雜著台灣群山萬壑人煙罕至的景致描繪、令人 : 驚艷的動物與植物、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大自然的種種野趣,還有作者心 : 路的成長歷程。 :  在作者的眼裡,山裡的原住民是一本不識字的百科全書,和自然配合的 : 天衣無縫的大地之子,他們機智樸實可愛,山中的簡單生活,是心靈淨化 : 的偉大力量。在作者清新樸實的文字描繪下,也帶領讀者進入台灣人跡罕 : 至的中央山脈中沒有污染的原始叢林,依隨作者的研究步伐,一窺台灣因 : 地形急劇變化而創造不亞於非洲大草原及美國大峽谷的壯麗景觀。  : 作者簡介 :  黃美秀,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目前為美 : 國明尼蘇達大學生物保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她是第一位實地深入觀察台 : 灣黑熊生態的研究者,從一九九八年七月開始至二○○○年十二月,兩年 : 多之間,超過一年半以上的時間在山中與黑熊為伍,研究台灣瀕臨滅絕的 : 物種,台灣媒體爭相報導,並讚礜她為「台灣的珍古德」。她即將以此研 : 究取得博士學位。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140.134.24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