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 發信人: forjjlu@TWserv (阿竹), 信區: natural_being 標 題: 台灣的蝙蝠 (中時書評) 發信站: 台灣文化資訊站 (Sat Dec 20 00:54:44 1997) 探照夜的使者 台灣的蝙蝠 【好書榜 /書評】 (中國時報 開卷周報 86/12/18) 林良恭、李玲玲、鄭錫奇著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研究 評介/吳海音(中研院動物所助研究員) 徺無論你認為蝙蝠會帶來「福」氣,或者因蝙蝠黑夜現身,而 認為牠是惡魔的化身,你都可以帶著小心翼翼的心情,透過 本書去親近這種神祕的、細看像老鼠的小型哺乳動物。 徺蝙蝠是相當特殊的一種動物。牠捕食昆蟲與飛行時所依賴的回聲定位系統、白晝 與冬季的休眠作用、果食性蝙蝠對植物種子散布與森林更新演替的功能、捕食昆蟲 之種類對農業與蟲害防制的貢獻、群居生活中複雜的社會行為等特性,都讓牠們成 為動物學研究上的好題材,以及生態系中重要的一群。  然而,蝙蝠也是相當脆弱的一群生物。有些種類雖然可以在人類的住宅耕地附近 棲息出沒,但如果牠們棲身的屋簷、夾層、樹洞或坑道受到干擾破壞,賴以為食的 昆蟲因農藥而減少或受到污染,蝙蝠的生存便會受到影響。至於森林性的種類,在 開發的壓力下,更易因森林的砍伐與破壞而失去棲息的場所。  這樣一類重要而又脆弱的動物,是需要我們付出關懷來保育的。縱使有著學術研 究的價值及生態上的重要性,然而一般人恐怕不會那麼理性地來思考蝙蝠的保育問 題,而仍會憑著直覺排斥牠們。  中國人對蝙蝠的觀感,除了守舊的人會因其諧音,而將之視為「福」與好運外,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持著負面的印象。聽多了神怪之說的人,以為黑夜現身的蝙蝠是 邪靈惡魔的化身;生活在都市,少有機會接觸到蝙蝠的人,則一秉人類對陌生事物 的冷漠及世俗對可愛的定義,而排斥甚至嫌惡這類「鼠不鼠,鳥不鳥」的動物。在 這種情形下,要如何推動蝙蝠的保育呢?  人類是一種很奇妙的動物,有複雜的思維,會理性地思考,但有時又只憑著最單 純的想法,感情用事。要說服人類去認同與支持保育,一方面要告之以理,另一方 面則要動之以情,而通常以後者的收效較大。國際間較具知名度的動物保育工作, 如熊貓、黑猩猩等,一般人可能多是先喜愛上牠們,才支持相關的保育工作。  臺灣鳥類的保育工作,算是較具規模與成就的。其成功的原因在於臺灣的賞鳥活 動已有相當的歷史,賞鳥人數也十分龐大。在各地鳥會鳥友的推動與宣導下,一般 民眾有機會欣賞觀察到鳥類多彩多姿的形態與習性,熟悉喜愛鳥類,再進而認識牠 們的重要性及與其他生物的關係。這樣的經驗,可作為推動蝙蝠及其他動物保育工 作時的參考。  《臺灣的蝙蝠》一書,是推動蝙蝠保育及相關研究上重要的起步。這樣一類不易 觀察與接近的動物,不僅一般人難以對牠們產生感情,即使同是從事動物學研究的 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機會去接觸或研究牠們,多半也只有由書籍文獻中所得到的 認識。  如今在這本可作為圖鑑的書的幫助下,那些對看起來像老鼠的動物有無名恐懼的 人,可以清晰而不必親自接觸地觀察與欣賞這類神祕的動物。除去這層心理上的障 礙,及排斥嫌惡之心,才能以中性或理性的態度面對蝙蝠。  過去由於基本資料的缺乏,我們對這一類夜行性的哺乳動物十分陌生,不僅對各 種類的形態、分類地位與習性等所知有限,甚至連分布在臺灣的種類亦無法確定。 這些基本資料的缺乏,使得這類動物無法被納入一般動物調查或資源調查中,因而 阻礙了蝙蝠相關資料的累積與補充。對調查及初入門的研究人員,《臺灣的蝙蝠》 一書可發揮如《臺灣野鳥圖鑑》一般的功能,在遇到蝙蝠時有了可索引查詢的資料, 不會將所有夜間飛行的黑影,皆以「?蝠」一筆帶過,而喪失了可能十分寶貴的紀 錄與資料。  然而,對這樣一本期盼已久的書的問世,我卻有著害怕而又期盼的情緒。害怕的 是這本書所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記得「野生動物保育法」推動之初,保育類動物 因受到獵戶、動物商與寵物飼養人的青睞,而遭到獵捕販賣的命運。 過去蝙蝠不太受到人們的注意,甚至因人們對牠們的反感而少受騷擾。如果這本 書成功地喚起大家對蝙蝠的注意,希望不要同時鼓勵了那些可能危害蝙蝠的行為: 捕捉、販賣、飼養、傷害與侵犯性的研究(此處所指的是大量的標本採集,與需要 犧牲動物性命的研究),以及蝙蝠洞、蝙蝠屋的找尋、探險、觀光與旅遊。  期盼的是在此書的輔助之下,臺灣的蝙蝠研究能更上一層樓。目前這本書中整理 了已知的種類,對其形態、習性與分布狀況作了描述。我相信三位作者絕不是在為 蝙蝠的調查與研究構築城堡,或是畫上句點,而是提出了一本充滿填空題的測驗簿, 希望引導有興趣的人一齊補充修正。除了喚起一般人的關切與注意外,其實我更期 望後起的「蝙蝠俠」們不要只停留在感性的層面,也要有人投入基礎研究。因為成 功的保育不能光靠口號與愛心,更需要確實的研究與知識。 阿竹 風過竹不留聲 > ======================================================================= < -- 我達達的馬蹄....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上線處:[140.1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