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phazaca (dirades) 看板: entomology 標題: 「台灣最完整的蜻蛉圖鑑誕生」 時間: Thu Oct 19 16:03:45 2000 「台灣最完整的蜻蛉圖鑑誕生」 作者:汪良仲 出版:人人月曆股份有限公司 每個人童年的記憶裡,對於蜻蜓特殊的外形、飛行姿態, 想必存有深刻的印象,而蜻蜓與蝴蝶也可說是為最多人所 熟知與喜愛的昆蟲了。然而在台灣隨著文明的腳步向前 進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卻是自然環境的破壞與汙染,其中 水資源對人類甚至生物界的重要性無可取代,而水域環境 中的重要指標生物「蜻蜓」'就更值得我們多付予關注。 本書所要介紹的主角一蜻蛉目昆蟲俗稱蜻蜓、豆娘,其成 蟲和稚蟲皆肉食性,幼期水生亦為魚類食餌,所以除作為害 蟲的天敵外,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也有重 要作用。現今由於土地開發、水污奈及農藥的過度使用, 這種被視為害蟲天敵的昆蟲卻已難得一見! 自小就與昆蟲為伍的蟲痴,目前仍在台大攻讀博士班的 作者一汪良仲先生,以八年的時間整理台灣的蜻蛉文獻, 並赴台灣各地調查蜻蛉相,並且以專業的技術拍攝蜻蛉, 在耗費上干捲底片及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的情形下, 蒐集、整理各種文獻、資料,也向不少中外蜻蛉學者請 教,自編、自寫、自拍推出「台灣的蜻蛉」一書,用最 精美、最完整的內容來向國人介紹台灣的蜻蛉。本書除 了介紹蜻蛉的形態、分類地位、棲所、生活史、生態行 為外,還詳細的介紹台灣的127種蜻蛉的形態、個體變異 、生態及其分布,配合五百多幅精美的圖片呈現,實在堪 稱為辨識台灣蜻蛉種類最完整的圖鑑。 為了方便入門者,本書特地編排了一個由「棲息環境」來 快速搜尋蜻蛉種類的索引,以便讀者在不同水成環境,也 可快速找到該環境可能會出現的蜻蛉種類。全書文字表 達簡練順暢,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進入蜻蜓的世界,兼具 學術性及通俗性,讀者很容易就能從圖文中來辨識周遭的 蜻蜓種類。您知道「蜻蜓點水」是雌蜻蜓在產卵嗎?而除 了點水之外,蜻蛉會以何種方式產卵呢?雄蜻蛉大都有領 域行為,牠們是怎樣悍衛家園?什麼是蜻蜓的精子戰爭呢? 未成熟的雄蜻蛉是如何躲過成熟雄蜻蛉的追殺呢?蜻蛉又 是如何利用翅膀來飛行呢?而有些蜻蜓是怎樣享受豔陽卻 又不被曬傷呢?讓本書帶您深入探訪蜻蜓的世界! > -------------------------------------------------------------------------- < 作者: Zygamann (我是Z君) 看板: entomology 標題: [明日報]博士班學生汪良仲的《台灣的蜻蛉》圖鑑豐富完整 時間: Wed Oct 18 00:20:15 2000 博士班學生汪良仲的《台灣的蜻蛉》圖鑑豐富完整 台灣的蜻蛉 記者:陳瓊如│2000/10/17. 20:04│台北 報導 隨著生態保育日受重視,台灣介紹單一昆蟲的書籍越來越多,繼蝴蝶、甲蟲之後, 蜻蛉也成為書中主角。新書《台灣的蜻蛉》介紹台灣產143種蜻蛉中的127種,為目 前收錄最完整的台灣蜻蛉圖鑑,由人人月曆出版。至於稱「蜻蛉」而非「蜻蜓」? 作者汪良仲說,俗稱的蜻蜓與豆娘同屬蜻蛉目的昆蟲,不過豆娘的體型較纖細、停 止時翅膀豎起、眼睛如同啞鈴;蜻蜓的體型大小均有、翅膀不會豎起、兩複眼距離 較近。 汪良仲目前就讀台灣大學植病所昆蟲組博士班,從小就與昆蟲為伍,但他的父母不 喜歡他帶昆蟲回家,他帶昆蟲回家時,只好小心翼翼以免被父母發現,有一次他半 夜還偷偷跑去看樹洞中的昆蟲,這些與昆蟲過招的美好回憶,令他一生難忘。 他的第一本書是與張永仁合著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叢書─蜻蛉篇》,他希望能 有一本更完整、漂亮的圖鑑,讓民眾認識這些漂亮的昆蟲,進而關心與愛護牠們, 他決定再出一本全台灣的蜻蛉圖鑑。因此,他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以8年的時 間整理台灣的蜻蛉文獻,並赴台灣各地調查蜻蛉的生態,拍攝珍貴的蜻蛉照片,耗 費上千捲底片,自寫、自拍、自編完成《台灣的蜻蛉》一書,詳細介紹台灣127種 蜻蛉的形態、個體變異及其分佈,搭配500多幅精美的圖片,堪稱目前收錄種類最完 整的台灣蜻蛉圖鑑。接下來他還將出版《蘭嶼的昆蟲》、《台灣的森林昆蟲》。 汪良仲說,其實水田、魚池、公園的池塘皆為蜻蛉的主要棲息地,牠們就在我們身 邊,只是大家平時沒有留意。他也說,只要用心觀察,任何昆蟲都很有趣。遺憾的 是,由於人類的土地開發、水污染與過度使用農藥,以致幼蟲時期生活於水中的蜻 蛉,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這些美麗的昆蟲也越來越難得一見。常跑野外實地 觀察蜻蛉的汪良仲說,有時才隔1年的時間,當地原有的蜻蛉種類就迅速消失。 眾多昆蟲中,為何對蜻蛉情有獨鍾?汪良仲表示,蜻蛉的體態特殊、顏色變異大是 主要原因,尤其是蜻蛉的生態行為非常有趣,例如蜻蛉是如何享受豔陽卻又不會被 曬傷,他說,陽光太強時,蜻蛉為免自己曬傷,腹部會逐漸翹起來,甚至以尾部尖 端對著太陽,使受熱面積減少到只有一個小點,不過有時烏雲一來,蜻蛉的腹部又 會立刻放下來。 中央研究院動物所所長邵廣昭表示,雖然他的專長是研究魚類,但蜻蛉能夠勾起他 的童年記憶,他樂意推薦本書。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吳文哲也強調,因為蜻蜓飛 得很快,不論拍攝照片或進行研究都不容易,以致市面上有關蜻蛉的書籍不多。就 他所知,這是台灣第三本有關蜻蛉的圖鑑,但這本書收錄的種類最多,製作水準也 是最好的。 -- 明日報動作還是最快的 -- ※ Origin: 台灣文化資訊站 ◆ From: host53.2106233.gcn.net.tw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