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發信人: bbsjjlu@Palmarama (靜竹), 信區: Scenery 標 題: 用人文關懷拯救大地 (出版觀察/轉載) 發信站: 台大計中椰林風情站 (Thu Mar 12 14:31:19 1998) 《中國時報 — 87/03/05》 用人文關懷拯救大地 (出版觀察) ⊙本報記者董成瑜 無論本土或引介西方著作,自然寫作在台灣已有可觀的成績, 而生態保育的落實卻相形見絀,從閱讀自然到關懷自然,讀者 在欣賞精采的圖鑑之餘,似乎更該用心體會其中的人文精神。  台灣最早有系統地出現自然人文的作品,是一九八○年代初期晨星出版社的【自 然公園系列】,十多年來,這個書系已累積數十本本土作品,在這些年間,季節風 出版公司也陸續出版《海風下》、《雪豹》、《荒野之冬》,大樹文化公司則有【 自然文學系列】的《種子的信仰》、《我的家人與其他動物》、《鳥、野獸與親戚》、 《眾神的花園》、《生機花園》等,智庫公司出版了《我的老人與海》、《山徑之 旅》、《雁爸爸》,時報出版公司有《田園筆記》、劉克襄的《小綠山》三部曲, 皇冠出版公司《大地》四部曲,遠流出版公司則有徐仁修的《思源埡口歲時記》、 《獼猴與我》等。  這波風潮一直未曾停歇,在本土書方面,最近玉山社已出版《台灣高山曆誌》( 呂紹煒著),和作家陳列的《永遠的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則更要開一個新的【 自然人文】書系,打頭陣的是五十年前的自然人文經典作品《沙郡年記》,以及以 阿拉斯加冰雪曠野為背景的《星星、雪、火》。時報出版公司未來也要開一條新的 相關書系。  弔詭的是,自然人文書愈來愈多,土地遭破壞的速度卻沒有減緩。近二十年的保 育運動似乎是一場沒有對象的戰爭,核廢料儲存地、濱南土地開發案、拜耳案都還 在激烈的拉鋸中。在台灣曾有多種譯本的五十年前經典作品《沙郡年記》,最近由 天下文化購得版權重新翻譯出版,這本書的作者所提倡的「土地倫理」,對於一再 面臨生態保護與土地利用兩難的台灣來說,顯得別具意義。  《沙郡年記》作者阿爾多‧李奧帕德所提倡的「土地倫理」,其精神在於他把「 人類擁有自然」提升至「自然有權」,他認為保育應該包括「尊敬」自然,自然除 了有經濟功能與物質價值外,應該還有「倫理」的價值。他打破過去人們認為保育 自然的目的在於為後世子孫留下資產的想法,而提倡自然本身有存在的權利,人類 無權剝奪。事實上,阿爾多‧李奧帕德的年代(一八八七 — 一九四八)比《湖濱 散記》作者亨利‧梭羅(一八一七 — 一九六二)要晚,作品不比梭羅少,對西方 保育界的影響十分深遠。他在六十一歲那年因為救火而喪生 。  天下文化公司決定獨立出一個自然人文書系,目的是希望把「自然」包含在文學 中,由此凸顯出人與自然的關係。天下文化副主編許耀雲說,確定這條路線之後, 又決定把領域再拉大,往後還會將環境、保育等方面的書都包括在內,希望做到不 是只有某個領域的人才會去讀,「自然文學不應該是小眾的。」  多年前為晨星出版社策畫【自然公園】書系的作家王家祥說,台灣自然文學的興 起與環保運動有關,直到後來出現的幾位好寫手,如沈振中《老鷹的故事》、廖鴻 基《討海人》等等,才彌補了寫作者不足的困境。然而這些書有許多是作者將西方 的生態保育運動橫向移植,不似西方自然文學長期累積的根基深厚。「照理說應該 先有賞鳥與植物的基礎,這些人口增加之後,才會有更深入的思考,可是台灣在賞 鳥人口還很少時,就已經先有這些書了。」王家祥說,如果不是出版社的堅持,這 些書很難維持,往往要靠鳥會會員和地方環保團體的支持。王家祥認為台灣的自然 文學太早熟,對大部分的台灣人來說仍然十分陌生,也許要再等幾年。「把西方的 保育思考模式鑲嵌到台灣土地破壞的生態裡,會有很大的落差,要生根並不容易。」  林業試驗所研究員金恆鑣覺得,「愈早出來才有改進的空間」,就以《沙郡年記》 來說,一九四九年出版時他才剛上小學,等到他讀大學才知道有這本書,「愈晚知 道破壞得愈厲害」,他說,台灣的生態領域一向被漠視,學院裡沒有生態學系,如 此不但沒有寫作的人才,連閱讀的人口也很少。  如此說來,作家陳列的《永遠的山》,就顯得頗有意義。這本書是玉山國家公園 提供經費,陳列以一年的時間攀爬盤桓玉山國家公園寫下的紀錄,曾獲得一九九○ 年時報文學獎推薦獎。國家公園提供作者經費,讓作者以從容的態度觀察此地形物, 寫成動人的作品,這要比花費巨資卻只做圖鑑式的說明要有意義得多。不過陳列這 樣的例子究竟還是極少數。  三、四年前,作家楊照曾經指出台灣的自然寫作較流於感傷、憂慮與高道德性的 訴求,作家劉克襄認為,這樣的現象在這幾年已少見,這多少是受國外作品的影響, 雖然八○年代吶喊式的寫作方式在當時有其意義,不過近來自然寫作更朝現實的方 向發展,表達方式也多變化,例如廖鴻基的《討海人》等,自然寫作者往往也是自 然解說員,這種特質比八○年代更為強烈。  劉克襄則對台灣暢銷的自然圖鑑作品感到隱憂,他認為自然生態應該朝人文的方 向走,雖然圖鑑式的工具書也帶領許多人進入這個領域,然而因為沒有人文的成分, 時間一久便無味了。他說,自然科學領域每個階段都有人文的大辯論,例如最有名 的達爾文與華萊士(Alfred Wallace)對於「物種源起」的爭論,最終都還是要回 歸人文。劉克襄所寫的《小綠山》三部曲,便是受到《寂靜的春天》(晨星)、《 沙郡年記》等經典作品的影響與啟發。對於土地破壞速度卻沒有隨著自然人文書的 增多而減緩,劉克襄說,作家只能負責記錄,最後還是在於政府的態度。 -- ▌﹀ ◢◣~ * * ▋ ﹀ ﹋ ﹋ *│#│﹍﹍ 靜竹 █▁▁▁▁▁▃▅▆▇████████████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ccsun72.cc.ntu.edu.tw ] [Login: **] [Post: **] -- 當日子完了, 你會看見我身上的疤痕, 明白我曾經受創, 也曾經治癒了......小○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140.115.17.101 ] [Login: **] [Post: 21] -- 歡迎光臨成大計中小甜甜登山野趣版 < mountain / bbs.ncku.edu.tw > ~~~~~~~~~~~~~~~~ --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 From: h119.s144.ts3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