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bbsjjlu (靜竹) 看板: Scenery 標題: [剪報] 自然寫作新手上陣 時間: Sat Sep 30 11:55:15 2000 中時開卷周報 2000.09.28 自然寫作新手上陣 ⊙本報記者/徐淑卿  一場漫長的接力賽跑,不論前頭的人頂風而行跑得多麼強悍,如果沒有接  棒者,恐怕註定是一程徒勞而寂寞的奮戰。也因此當我們在新銳作家吳明  益的《迷蝶誌》〈麥田出版〉序文中,看到長期執著於自然寫作的劉克襄  寫道﹕「自然寫作也需要更多歷史的積累,透過一代接一代生活和哲思經  驗的開創,緊密地和生態環境互動。這種特殊的文學類型方能豐收,成為  台灣文學裡重要而獨特的一支。」時,不難體會他欣慰與期待來者的心情。 八○年代初期冒出新芽  到底什麼是「自然寫作」,也許在台灣仍沒有明確的定義。像劉克襄便認為﹕「 這是人文與自然衝擊而成的東西,它不全然是文學,而且仍在流動,尚未定型。」 研究台灣自然寫作的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學生簡義明也認為,自然寫作尚未形成 確定的範圍,它的寫作形式仍在嘗試之中,即使以劉克襄為例,就可以看到小說、 詩、繪本與定點觀察記錄等多種表現方式。但是如果執意要為自然寫作下一個註腳, 簡義明認為也許可以借用另一位自然生態觀察者陳健一的說法﹕「〈自然寫作是〉 自然語言與自然體驗在辯証過程中,延伸出來的一種文學類型。」不過需要補充的 是,簡義明指出,所謂的自然語言不僅是科學語言,還應當容納民間的傳統觀念與 對當地人對山川土地約定俗成的稱謂,而自然體驗也不是只有感性的抒發,還應如 作家王家祥所強調的,涵括台灣各族群開墾的歷史紀錄,以及各種公共政策、政治 行為與台灣土地互動所造成的影響。  雖然難有精確的定義,但是若以馬以工和韓韓在八○年代初期發表的《我們只有 一個地球》作為台灣自然寫作的開端,那麼這二十年來伴隨著環保意識的覺醒,關 切生態保育並以此為寫作主題的作家隊伍,一直在不斷的發展之中。本身也是優秀 自然文學作家的王家祥在一篇名為〈我所知道的自然寫作與台灣土地〉一文中,就 為眾多台灣重要的自然寫作者唱名。比如他將在鹽寮實踐自然主義的區紀復比擬於 《湖濱散記》作者梭羅;將倡導自然保育的陳玉峰比擬於美國生態學之父阿道.李 奧波,而將劉克襄比擬於美國自然文學作家亨利.貝斯頓。此外王家祥還不忘指出 賴春標的搶救森林,洪素麗的自然散文,陳列寫玉山,陳煌的人鳥之間,徐仁修的 探險誌,凌拂寫植物,民間學者洪田浚寫柴山,皆是台灣土地曆誌與自然寫作豐富 多樣性的重要代表。 九○年代中期的工具化書寫  到了九○年代中期以後出現的自然創作,有不少生態觀察者的記錄,這些圖鑑式 的作品大多以攝影圖像為主,文字淪為解說的工具。劉克襄在《迷蝶誌》的序文中 也指出,這是一種「逐漸傾向工具圖書化的書寫,輕忽文學長遠功能和意義」的現 象。不過這兩年結集成書的作品中,像杜虹《比南方更南》〈時報出版〉與《有風 走過》〈九歌出版〉、李曉菁《小草的旅行》〈田野影像出版〉、吳明益《迷蝶誌》 卻都是堅守文學本位的新手出擊,尤其是《迷蝶誌》,不但令劉克襄等前輩作家驚 豔,簡義明甚至認為吳明益將二十年來台灣自然寫作者逐漸反省到的經驗和知識, 成功地融合在他的第一本自然創作裡。 新生代接棒出擊  簡義明說,吳明益作品的特色之一是,他不會對觀察中的生物作單一而表象的描 述,而是以這個物種為起點,擴及牠棲息的植被,甚至造成當地環境的時空背景等。 不過能將這些知識編織成動人的文章,則不能不歸功於他文學的想像力。像在〈忘 川〉一文中,他結合神話、提香所畫的宙斯與歐羅巴,現實中朋友的感情故事,蛇 目蝶以「忘川」為名的屬族,令人在閱讀時每每屏息以對。  與焦慮自然環境快速流失,因此下筆不免急切的八○年代自然寫作者相比,吳明 益、杜虹、李曉菁的態度似乎沉穩許多。吳明益說,他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是大聲疾 呼,而是打動讀者,告訴他們面對生命應有的態度。現在墾丁國家公園擔任解說員 的杜虹,也有非常接近的想法。  杜虹七年前就開始發表自然文學作品,但直到去年才正式結集出書,她的作品和 吳明益相較,有著更為濃郁的感性抒發。杜虹說,或許與她解說員的角色有關,她 喜歡和讀者分享美好的事物,而不喜歡批判,她認為批判的方式不見得能動搖破壞 者,反而訴諸感情,能讓更多人了解你心中的感受。現在杜虹正計劃寫下一本書, 她希望能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墾丁的秋天。  仍在彰化師大英語所唸書的李曉菁,今年才二十五歲,卻已獲得多項報導文學獎。 因為大學畢業後在田野影像出版社工作而開始和一些自然觀察者到處跑田野。在《 小草的旅行》這本書裡,讀者或許不難發現,李曉菁擅長現場型態的描述,不過作 為一個觀察者,她似乎還沒有習慣發出自己的聲音,在書裡她的角色比較像是林春 吉等人作田野調查時的記錄者,同時也不時援引國外自然文學作品的內容,好像已 在野外的她仍需藉由文字來延伸自己所看到的。  和上一輩經歷過對台灣環境的失望、挫折,而希望用文字把這些現象扭轉過來的 自然寫作者相比,簡義明認為,新生代的寫作者沒有這種歷史包袱,使命感沒有那 麼強烈,語氣也沒有那麼煩躁,這是優點也是缺點。這些新生代自然寫作者,前面 的作家已為他們累積了許多自然寫作的觀點和方法,現在就等他們自己下更深的功 夫,慢慢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了。 吳明益交上「自然」這個朋友  曾出版小說集《本日公休》的吳明益,現在是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班的學生。他 田野觀察與自然寫作的時間不到三年,卻能交出如蝶翼般絢爛的成績。吳明益說, 他一開始並沒有預計要走自然寫作這條路,只是有一個題材想寫,但不適合用小說 表達,所以就採用散文的形式。過去他涉獵的自然文學也不多,反而是後來邊寫邊 讀,希望寫出不一樣的東西,在國外的作家中他最喜歡梭羅,國內作家他則偏好廖 鴻基的作品。  帶領吳明益走入自然的使者是蝴蝶,因為蝴蝶,使得吳明益對自然界的其他生命 有了更多的反省。吳明益說,當你對這些生命越來越著迷的時候,就希望能擁有更 多關於牠們的知識,像是渴望了解一個新朋友一樣。吳明益非常習慣用「朋友」來 比喻這些在原野中相遇的生物。因為許多物種飛得很快,不容易接近,所以必須停 留很久,讓他們熟悉你的身體語言,習慣你在旁邊,就像讓一個新朋友熟悉你的身 體語言。 -- ▌﹀ ◢◣~ * * ▋ ﹀ ﹋ ﹋ *│#│﹍﹍ 靜竹 █▁▁▁▁▁▃▅▆▇████████████ -- ☆ [Origin:椰林風情] [From: ccsun31.cc.ntu.edu.tw] [Login: **] [Post: **]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