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作者: Provision (臺灣探險隊) 看板: CYMC 標題: 白石傳說有感 時間: Sun May 2 18:10:04 1999 白石傳說有感 台灣登山的發展,起至於日據時期,在此之前,台灣山區的開發 ,寥寥無幾,要不是牡丹社事件(1874)的發生,加深了清廷的 危機意識,才有了修建通往後山的路(1875年八通關古道修通) ,並鼓勵漢人對東部地區加以拓荒、墾殖。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 訂,致使清廷割讓台灣,此時,初領台灣的日本,對這塊土地充滿好 奇,因此,許多探險活動於焉展開,如長野義虎(陸軍中尉)、路野 忠雄(博物學者)、伊能嘉矩(人類學)、鳥居龍藏(人類學)‧‧ ‧等。而我想說的是,台灣登山的發展之初,除採勘探險之外,還包 含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如今登山雖發展成休閒娛樂活動,但在這幾年 高喊登山學術化的同時,我想爬山不僅是走路看風景,還有那上三角 點的征服感(含蓄一點說是成就感),我希望能把當時那些學者的精 神帶進社團內,並從事類似的活動。而最值得學習的,首推台大山社 ,他們不僅有計劃的勘查不同區域,並將勘查的成果集成刊物,使國 內各登山團體刮目相看。在看過白石傳說之後,有幾點是我特別心有 所感的 ? 在序文裡頭,楊南郡老師寫到:「‧‧‧,像領隊探勘者的名字 與新手搭配的現象;又如賴明佑出現於四個計劃的探勘名單中,最令 人欽佩。像倪其彬、陳文翔、賴育民、葉大成、蔡日興‧‧‧等很多 主將,不時出現於不同年代的計劃行動當中,強化了上下傳接力的做 法,‧‧‧」,這一點,我想正是台大真正優越的地方。在此,將我 的感想列述於下: 1‧計劃的傳承工作:整個白石計劃以七年的時間完成(77年 -84年),不同時期一直有相同的面孔出現,這是很難得的,尤其 對學生社團而言,說是他們的傳統,到不如說是這樣的計劃賦予這些 OB使命感,使其不斷的作下去。 2‧同一個時間(如寒、暑假、春假),能出二支,甚或三支的 隊伍至該山區(白石山區),做不同路線的開發工作,這一點我們倒 是能做到,只要整個社團的目標一致,有心的話。 3‧關於該山區(我社想開發的區域)的稜脈、水系、人文活動 ,甚至花草、林相、自然景觀的認知,我想,這都是社上山野教室可 以推行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有興趣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或 對這方面很了解的OB。 4‧行程紀錄:這本書一半以上的內容是在述說每一次活動的過 程,九號表的填寫、整理,是每一次活動下來必要的工作,但本書皆 是以寫遊記的方式來描述每一次過程,除不令人感到死板外,更是一 種高山文學的表現,而社上最典型的就是一宏每一次的隨筆,希望各 位在寫完九號表之餘,能把此次活動以更活潑的方式表現。 5‧勘查的目的:除培養冒險犯難(山社成立宗旨)的精神外, 登山技能的靈活應用,開發新路線,響應登山學術化。 其餘的,對於拉庫拉庫計劃之實行方式,及何樣的發展目標,待 我和許多學長交流過後,在彙整提出,目前只有初步的構想。                             建男   1999.5.1 -- ※ Origin: 中原電機心站 ◆ From: h2.s144.ts31.hinet.net ※ Origin: 成大土木大地雕塑家 telnet://bbs.civil.nck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