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石階再見!台灣登山步道改進運動! 各位山友: 我叫林宗弘,目前在全國產業總工會工作,是個假日登山健行的愛好者。 在12月3 日中國時報刊出敝人拙作「登山步道生態浩劫」之後,除了山友 關切之外,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先生,在經建會中指示該會計畫組的林旭 佳先生,立即打電話給小弟,詢問各地登山步道的資訊,期待能夠立即督 導各級施工單位改進,老實說,該文小弟是依據近半年來的登山記憶所寫 的,並沒有相關資料可以立刻交給他們經建會。 經建會方面表示,他們同意設計「軟質」步道來替代石階,我想,這件事 情上,我們山友是有共識的,只是政府能不能說到做到,以及基層執行面 的問題。 雖然覺得經建會應該叫另外一個行政或研究單位去蒐集資料,但我個人認 為,這正是一個改變登山步道生態的大好機會,而且就我能力所及,也僅 限於北部少數步道的改進。因此,小弟在此懇請各位登山友社的兄弟姊妹 ,一同發起一個蒐集步道資料的活動。 我們要求全國登山步道的整理,以親近環境與可回收、對登山者傷害較小 的材質來施工,否則乾脆不要建設。我們所反對的是(一)硬質的石階, 特別是水泥材質的山路,並且希望以廢枕木等軟性、環保材質代替之。( 二)政府推動觀光景點整理,例如包商鋪設登山步道施工時,對環境造成 嚴重破壞的行為。 請各位見義勇為。我希望各位蒐集的資訊包括下列幾項: 1.不良步道系統的地點,大約長度與材質等。 2.不良施工破壞觀光景點生態資源的地點與狀況描述。 3.現場照片,以數位化的電子檔案為佳。 收集到上述資料後,可以寄給小弟來集中整理,也可以直接寄到經建會給 他們建議。 與林宗弘聯絡:[email protected]或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 貼到MSN社群「週週爬郊山」mailto:s9ukhmgj3l1qegg0l64k0g5ho2@group s.msn.com皆可,我的電話是0918907877,辦公室傳真:02-23659390,地 址:台北市南昌路二段168號二樓。 如果諸位山友的社團已經有現成資料,可以逕行寄到經建會:hclin@sun. cepb.gov.tw給林旭佳先生收,他的電話是:02-23165491,傳真:02-237 00371。 要改變台灣山林步道的環境,您愛護台灣的腳印,一定可以發揮監督政府 的作用!請各位將這個資訊轉寄出去,並協助收集資料! 附註:這個活動是義務性質,因此,我無法給予各位任何經費,個人為此 一活動的付出也是義工,唯一的好處,或許是登山時膝蓋少受一點苦,為 未來的愛山人留下一個好環境而已。附上小弟拙作: 2002.12.03  中國時報 登山步道生態浩劫 ◎林宗弘 就在這兩個月,筆者及幾位山友,走訪了桃源谷及二格山等大台北地 區近郊的健行步道。貢寮平溪一帶的桃源谷,擁有優美的草原景緻,過去 常被無知民眾駕駛四輪驅動的越野車,輾得傷痕累累,為了敷設石磚步道 ,目前更遭受工程車狠狠地破壞,令登山民眾不勝唏噓。 在姥寮往二格山附近的登山口,有兩三處新舖設的健行步道,其中兩 處用了光滑的磁磚與花崗石磚,在潮濕的北台灣,這些步道一但遇雨,不 知會害死幾個倒楣的登山客,過路山友無不覺得膽戰心驚。至於目前各地 整建中的石階步道,更成為登山隊的夢靨,令人望而生畏,爬而腿軟。 在去年的八一○○台灣起飛計劃中,行政院決定投入七點五億元來發 展生態旅遊,規劃整建國家森林步道系統。配合今年的國際生態觀光年, 行政院游院長更要求內政部、交通部、農委會就各地生態觀光旅遊據點, 加強整理,以提升觀光旅遊之品質。孰料此一政策,在落實層面上,竟然 與政策原意背離甚遠,旅遊步道的數量大增,卻嚴重破壞了生態品質。 過去台灣民眾追求經濟利益開發山坡地,已使得不少具備觀光潛力的 山徑,遭受嚴重的破壞。以大台北地區的郊山為例,劍潭山一帶處處都是 卡拉○K,假日走音響徹雲霄,四獸山與南港山系則是各種廟宇以神之名 大肆開發,最糟的或許是花園新城背後的直潭山系,在幾年前對墓地與靈 骨塔市場的炒作之中,山頂都被怪手削平,設立別墅級的墓地,卻供過於 求,形成大批「空屋」奇觀。 在都會區四週的郊山地帶,卡拉○K、土雞城、寺廟與墳墓,已成為 生態旅遊四大困擾;至於高山區域,平地資本入侵山地管制區所形成的觀 光旅館區域,政府亦未能妥善管理。如今提倡生態旅遊,不去針對無政府 狀態的私人商業開發此一病灶下手,僅靠步道系統整建政策,並不會提昇 旅遊品質,更何況政府發包興建的這些步道,竟是破壞環境、對遊客亦不 友善的水泥石階呢? 筆者較熟悉的大台北地區的步道系統,如四獸山、孝子山新設的入口 ,以及前述的二格山登山口,都是步道整建的惡例,這些步道為求堅固或 便宜,多半採取水泥與花崗石材敷設石階,不僅破壞生態景觀,更對登山 者的膝蓋帶來莫大的負擔。即使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亦有絹絲瀑布附近 水泥步道的不良範例。 較好的例子,則如芝山岩與福州山的木製步道系統。首先,步道採取 了懸空木架的設計,不影響地面植披,其次,使用木製材質雖然容易損毀 ,卻不會造成永久性的環境破壞,大不了也只是數年後重整而已。在銀河 洞往貓空,以及烏來紅河谷一帶的步道,大量使用廢棄枕木,不但與環境 較為親近,成本不高,兼收木材回收利用的功效,可見包商與設計者的巧 思。 對登山者而言,與其走政府花大錢舖設的水泥石階,還不如去走濕滑 未開發的山溝,畢竟石階步道多走幾次,就會對膝蓋與腳踝帶來傷害,像 石碇筆架山,三峽五寮尖,烏來拔刀爾山等路線,雖然沒有舖設任何石階 ,卻同樣熱門,可見亂蓋步道還不如不蓋,憑著雙腿與手上的開山刀,登 山客自然會走出自己的路。 筆者登山之時,經常想著何以政策荒謬至此?何以政府與廠商完全不 顧使用民眾的感受?生態旅遊政策的推動者,是否從來都不參加登山健行 呢? 究其根本,生態旅遊步道系統的整建困境,首先來自於政府採購法發 包過程的盲點,也就是小承包商一但以最低標得標,必然以便宜的材料與 熟悉的工法來達成政府機關的要求,搞出一條條水泥石階;其次,則是無 論施工者或發包者,均未能有意識地將生態要求與登山社團的需要,納入 考量,遑論施工過程中對景觀本身的破壞了!面對慘遭土木工程器械蹂躪 的桃源谷,竟然是為了生態旅遊政策,而犧牲掉觀光價值,真令人不勝唏 噓。 (作者為全國產業總工會宣傳部主任) 作者按: 這篇文章一刊出來就接到山友電話關切。 一位住在芝山岩附近的山友說,芝山岩步道有部分採用了擬似木頭的塑膠 材質,以及進口原木,與我同段所說的廢枕木完全不同,造價高達四千萬 ,平均一公尺的步道就要一萬塊,他認為這是利益輸送,所以我說那是一 個比較好的步道系統,他不能苟同,我就鼓勵他去投稿糾正我,他說不用 了,我們山友都是愛好環境的人,知道有問題就可以了。 感謝大家的糾正,特此附註於文後。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CL210-202-64-193.ad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