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i all: 我們公司的登山社想找人來演講攀登高山可能會遇到的生理變化.. 你們有認識在北部願意來的合適人選嗎?? 車馬費好談 Cheers, 雅玲 -----Original Message----- From: CHEN,VITA-CJ (A-Taiwan,ex1) Subject: 攀登名山 你準備好了嗎? 我一直覺得我們應該對高山症有進一步的認識,看了這篇小文章之後,對於上次我們去玉山,有一大堆人上吐下瀉就不足以為奇了,約有75%的山友攀登玉山有高山症現象。如果到ꐊF4000公尺都沒有高山症反應的人,要好好感謝自己的父母,給了你一份天大的贈禮。 誰有認識醫生或對這方面有研究的專家,我們想邀請他來替我們講解一下。或者誰知道有什麼書或網站有詳細的介紹,我們可以大家一起來了解。 ~~~~~~~~~~~~~~~~~~~~~~~~~~~~~~~~~~~~~~~~~~~~~~~~~~~~~~~~~~~~~~~~~~~~~~~~~~~~~~~~~~~~~~~~~~~~~~~~~~~~~~~~~~~~~~~~~~~~~~~~ 攀登名山 你準備好了嗎? ◎高偉峰 (作者為台北榮民總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大型活動緊急救護協會創會理事長) 目前國內正積極推動「攀登十大名山」及「觀光倍增」計劃,將促成更多的國內外遊客進入我們秀麗的山林。雖然登山或上山旅遊對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處,是值得鼓勵推廣的活動 ,然而根據國外報告,所有在旅遊當中所發生的非外傷疾病中,除了感冒及腸胃炎外,高山症排名第三。 由於飛機、汽機車促使旅遊的加速,許多人在未有足夠時間適應下、即已不經意地到達足以發生嚴重高山症的高山。根據國外的報告,高山症是在三千公尺以上活動的遊客常見的病 況,而二四四○公尺的高度即可發生高山肺水腫,二七五○公尺的高度即可發生高山腦水腫,因此台灣三千公尺以上所有的百岳,都已達到足以發生嚴重高山肺水腫或腦水腫的高度 。 由年初到現在,經由媒體的報導,國內已發生五起嚴重高山症案例,其中有三位死亡(包括二月北縣三重山友登北二段、七月台大研究生在無名山、及上週桃園查賄英雄警官攀登達 芬尖山)及兩位幸運獲救(三週前政大研究生攀登南湖大山及昨日台中主任檢察官攀登玉山,兩位皆發生嚴重高山肺水腫及腦水腫),筆者也曾報告過一位三十二歲有多次百岳攀登 經驗的山友發生嚴重高山肺水腫及腦水腫的案例;而吾等近年來在合歡山雪季支援醫療也發現一半以上的遊客病患都是高山症患者,之前針對登玉山的山友調查也發現,超過四分之 三的山友有高山症狀,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山友符合急性高山病診斷。可見高山症在台灣高山地區也是常見的疾病,並且也可發生嚴重甚至致命的案例。 由於嚴重高山症是可以預防的疾病,通常只要受過簡單的高山症教育,瞭解高山症的症狀、高山症的成因、嚴重症狀的前兆,幾乎所有嚴重高山症都是可以避免的。其預防之道包括 緩慢上升、二十四小時要上升至三千公尺以上須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並能把握在發生輕度症狀時注意,中度症狀(如嘔吐)時停止上升,早期嚴重症狀(如走路無法走一直線或休 息時呼吸困難)準備下降等準則,幾乎所有的嚴重高山症都是可以避免的。 以台大登山社研究生王同學所表現的症狀為例,他在發生呼吸困難及意識不清的症狀前,已發生頭痛、頭暈、虛弱、嘔吐等症狀,如其瞭解這已是急性高山病,且已達到中等程度高 山症時,即不能繼續上升,他可能完全不會演變至後來嚴重肺水腫及腦水腫,須要救援的地步。此外,以上個月政大登山社研究生為例,她在發展至意識不清前,已有明顯的頭痛、 頭暈、嚴重虛弱、失眠、噁心、咳嗽、呼吸困難、睡覺無法躺平等症狀,如此時她知道這已經是嚴重高山症徵候,即開始下降,或她以腳跟對腳尖的方式測試走一直線線(高山腦水 腫早期即無法走一直),發現早期症狀即開始下降,應不致發展至須動員大批人力去救援的地步。 事實上,根據國外報導,許多山難都與高山症有關,如墜崖可能是因高山腦水腫發生走路不穩所致,迷路可能是因高山腦水腫而導致判斷力變差所致,失溫可能是因急性高山病造成 虛弱,無法到達山屋所致等,都顯示出預防高山症,在推廣高山活動時確保安全的重要性,而認識高山症則是預防嚴重高山症的關鍵。由以上的案例也正可顯示出國內高山症教育的 不足,不只是高中生及大學生少有高山症教育,就連大多數的醫療人員,對高山症也是相當陌生的。 台灣秀麗的山林,將繼續吸引更多希望遠離塵囂的人去親近她,隨著交通的便捷,高山症已不再是登山者的專利,遊客們很容易在未經適應的狀況下,即到達足以發生嚴重高山症的 高山。特別是國內目前正積極推動「攀登十大名山」及「觀光倍增」計劃,預期將會有更多人走向景致優美的山林,而嚴重高山症的案例勢必也將會更多。而嚴重高山症幾乎都可經 由認識高山症而預防,因此相關單位應積極推廣高山症教育,才可讓大家在享受大自然之後,平安回家。 因為有山 有緣而相識 因為有山 有緣而相聚 因為有山 有緣而交換心靈 珍惜生命中與你相聚的一刻 珍惜生命中與你擁有的一切 這樣 才不會有一絲一毫悔憾 Thanks & Best Regards, Vita CHEN Credit Process Team, AsiaPac Telnet 846-5662 IDD 886-2-2734-5662 FAX 886-2-8773-9015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218.32.1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