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給佳珊: 這次講到的一些事情, 我把他整理一下: 1. 活動勘察留言本請妳幫我經營 儘量當做一件正式的東西來辦, 讓大家, 所有的社員習慣用他, 才能夠顯現他的功能. 如果實驗半年一年成效不錯, 就把他制度化當做正式的過程. 2. 社上要找校內指導老師的事, 既然在會務會議上已經通過了, 就要確實去執行. 這請幫我跟紹尤說. 因為基地台還李老師那, 而李老師過去對山協又有過付出, 可能還是留任比較好, 看要還原成我們以前的 '顧問' 還是掛'校外指導老師'的名, 都可以. 3. 技術組的事 幫我跟猴子說一下我的想法. 就是擴展技術組業務和組織的事. 當然, 目前看來只是我蠻一廂情願的想法. 也不一定就是好的, 所以有任何的想法, 也請提出來一起討論. 還有紅毛那還一些資料, 幫我在社上找個櫃子鎖起來, 大家都可以看. 我這裡還有好一些東西可拿出來. 4. 地圖其實包含了社上一直以來發展的三個部份. 玉山西南稜, 關山, 及鬼湖南南段. 甚至還有我說的大有可為的布山東稜算廣大的區域. 交流一下路線與勘察的看法. 價值不斐, 算算工作鐘點其價值在二萬以上. 請幫我好好保管, 也多找機會讓社上其他人看看.. 5. 入隊的問題 我想了一下, 還是一樣的想法. 原因不是修訂程序的問題, 不只是入隊擋到升級時程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 不合理. 把社員的山野能力, 領導能力, 和對山社的付出程度硬要跟小隊的情感扯在一起. 這完全不合理. 老實說, 今天我們其實擔心是大家太保守, 怠懶而疏於檢討法規的合理性. 或者根本上就不管法規, 隨心所欲了. (比如1998年伯修永彬的處份, 其實根本就不合法的, 章程上明明白白的規定) 而非改革上的幅度過大. 山社好像從來就沒發生過這種事, 反倒是狠多不合今宜的怪怪規定而已. 建立一種最合理的法規, 和一種凡事 '論理' 的修法過程, 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今天不能因為為了要建立一種看似 '合理' 的修法程序, 反而犧牲了建立 '合理的制度' 這個最高目的. 今天修法有沒有可能修過頭? 當然有, 修過頭的話, 後來的人自然也會覺得 '不合理' 那再往他們覺得 '合理' 的方向修改就行了. 當然 '合不合理' 也不是一個人說了就算的, 也是要因地因時置宜的. 所以大家要多討論, 批評, 建言, 這是最重要的. 今天說因為沒經歷過幹部要升嚮導這個痛苦過程, 而沒有權力去修, 這只是一種角度而已... 今天當然也可以說, 我們都經歷過 '社員必需入隊才能在山野上升級' 這個不合理的過程. 所以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修法把入隊和分級完全劃開. 角度不同, 觀照不同而已. 重要的是, 合不合理, 如此而已. 而講理之後, 當然也要講情, 情感上大家無法接受, 那實行起來也是會有問題. 但今天我們只是把分級和分隊分開, 並沒有廢隊, 小隊的情感仍可延續, 這個在 '情' 上來說當然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其實我覺得這才是對山社, 社員新生, 和小隊三方三贏的制度. 今天你既然要玩小隊, 玩家族式的感情, 當然要花心思, 花時間去經營, 不想花時間, 大家沒感情, 吸引不了新生, 倒隊自是其果, 小隊自己負責. 今天你真的投入這種感情, 那小隊因而興盛, 那誰也無權干涉, 沒有什麼鬥爭對立的問題. 重要的是: 1.小隊的情感 和 2.一個人的山野能力 和 3.對山社是否有心. 根本就是三個獨立的事情, 硬要混在一起大家都礙手礙腳的. 今天一個人山野能力不夠, 卻想上山, 安全上當然可以擋下來. 今天一個人山野野力不夠, 卻常來社上走動幫忙, 那當然也狠好. 又一個人山野能力夠了, 卻從來不來社上幫忙 (其實這種人這些年一直都有的) 自然沒有人會跟他上山, 如果有社員想跟, 審核上大家也覺得沒問題... 那又有何不可? 至少, 帶隊伍出去, 本身對社團就是一種貢獻了. 以上, 跟小隊的感情有任何的關係嗎?? 又比如說, 我說明年可能會有一個台大山社技術組教練級的人物來成大唸研究所. 要他加入成大山協一起爬山一起攀岩大概還沒問題. 但是要他加入小隊, 可能嗎?? 人家在台大已經有相當感情的基礎了... 還要加入小隊去攪和, 誰也會覺得多此一舉, 降尊區就. 是不是就犧牲了這種人了呢? 而事實上, 犧牲的是我們自己, 若得他助力, 我們的技術進步何止千里? 就如同我在台大, 要申請一個領隊當然沒問題 (應該吧...:)) 但如果還要我硬入一個群不可, 那我何苦, 我只是來爬山攀岩認識好朋友的, 一個星隊已經夠我煩的了, 還要再入一個感情的圈子, 何必啊, 那對我原來圈子, 不是狠難交待嗎? 我說的其實在山社已是發生過的事了. 吳致呈, 這個中岩和冰雪營多年的助教, 在明治工專時就是獨霸一方的好手了, 來到山社, 也不是無心發展, 但是要他入隊, 可能嗎? 對他以前的徒子徒孫如何交待? 如果他能在山社好好發展, 山社有這般人才, 是誰的福氣? 當然是山社全體的福氣... 如果他願意對山社的架構出隊流程和安全精神有所了解. 那他帶隊又有何不可? 山社多出一個嚮導可以帶人上山, 傳承經驗... 那不是很好嗎? 跟小隊有關係嗎? 我一直認為, 山社不該只是六個小隊在玩的, 嚮導群, 嚮導會議也是. 今天身為一個學校社團, 就該對這個學校內的組成份子展現最大的包容力. 這才能包容不同的可能, 有容乃大, 山社才能突破一些發展的限制. 對學校, 對社團本身, 都是好事. 我的立場還是覺的, 入隊和分級就直接分開比較好, 以後的人, 不見得就有這個心力去把這個東西再炒一次, 而且, 山社組織上有矛盾的地方, 可以改良的地方還多的是, 沒必要要在這裡一直打轉.... 以後的人真的覺得有問題, 或哪裡不合理了, 自然會再想辦法修. 我們現在覺得 '不合理' , 就照我們認為合理的方向去改. 不過anyway, 這只是我的立場, 說出來是對我自己負責. 你們真要覺得該如何做較合理, 就做吧. sometimes.3/22.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