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張忠謀:學習生涯有如可帶走的盛宴 !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16)日晚間,應新竹西北扶輪社邀請,在新 竹科系園區科技生活館以「終身學習」為題發表演講,以下是他演講 的內容摘要: 兩年前我動筆寫自傳時,參考過去的資料,發現30多年前寫的博士論 文,很少看得懂;再看過去的大學工程教科書,也很少看得懂。我發 現,一個人在學校學的東西,大學畢業後,前5年約用得到學校學的 20%,以後便絕少用得到。大文豪海明威說:「年輕時住過巴黎,它 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前後21 年的學校學習生涯,算是十分適當。 學校是培養「求知心」及「學習的習慣」;再者,是培養「思考能力 」。求知心及學習習慣是兩項基本,在學校裡若沒能培養前兩項,便 完全是浪費時間。至於思考的能力,是內部化及整理的能力,讓你往 後可做些與他人不同的事。 中國古語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並不是我認同的終生學習。因 為,終生學習必需具備三項要素: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 要時時跟得上行業 終生學習的目標可分為短、長期,舉例來說,不論是醫生、科學家、 半導體業,都要跟得上行業。我一直在半導體業,因此我的目標,便 是跟上半導體業的發展。一開始我在技術的領域,就是以跟上技術為 目標;後來轉往業務發展,目標就定在跟上半導體業務。 30年前或40年前畢業的銀行家,只需面對存、放款,發行政府公債、 賺差價,業務很簡單。當時,美國的銀行家每天下午3點鐘就可打高 爾夫球。現的銀行受世界金融的影響,再加上Internet發展的影響更 大。若不能保持跟上新的發展,職業、工作不會超過10年、15年,便 已脫節;而科技、工程領域則是更快失業。 我畢業時,不認識Transistor(電晶體)這個字,當時也很少人認識 。過幾年後,半導體業的人全都知道電晶體。知識很快地前進,但我 一輩子跟上半導體潮流。 立短期目標先充實 終生學習的短期目標,可以與興趣、工作職務調動結合。一個技術、 或研發的人,升職為經理時,便需要涉獵財務、行銷。如果不懂,就 要立個短期目標,在半年學習內相關的財務、行銷,才能在新位子上 完全發揮。 我發現,法王路易14及與清朝的康熙皇帝,兩人幾乎同時,都是盛世 ,但都不知對方的存在,因國情不同,後來發展也不同。這引起我的 興趣,因此花幾個月的時間研讀兩人的歷史。聽馬勒的音樂,對有音 樂底子的人,也是花幾個月就可成為專家。若是貝多芬,就至少要花 2年的時間鑽研。 我在美國住了30多年,然後回來台灣14年。回來之初,喜歡看中文報 ,也經常接觸中國社會,但仍不熟悉。於是立了個短期目標,要在2 年內充份了解台灣的政治及經濟。後來發現,這個野心太大,便延長 3年。然而,到現在還是不太了解,這項短期目標就變成了我的終生 目標。 專心聽比說更重要 ! 終生學習的第二個要素是「紀律」。我認為「專心聽」要比說更重要 。一個人的學習,能否達到100%的效率,與是否專心聽有關。提高 聽的效率之外,還得內部消化(Internalized)。 我隨身都會攜帶一個小記事本,這是為了知己知彼,隨時注意客戶的 財務報表。我並且會把重要的資料和資訊記在案頭的標準型筆記本上 ,一個月或二週溫習一次,我的經驗是可記下所有的重點。當我與客 戶談話時,客戶往往驚訝為何我知道這麼多事,這是因為我終生學習 是有紀律的。 好的終生學習,絕對會影響生活習慣。我年輕時每天看書4小時,現 在2小時,周六、周日兩天加起來也有8、9個小時看書、聽音樂, 所以不熱衷應酬。我每天在跑步機上跑步半小時,運動量相當打高爾 夫好幾倍。 選擇交往接觸的人 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要素就是有計畫,否則就會事倍功半。要與誰說 話,更是要有計畫,所接觸的人更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我對經濟、趨 勢有興趣,所交朋友就鎖定是學術界、經濟界的人,不過自己要有料 ,選定一些有利學習的場合。生活習慣與接觸的人也要訂定一個方向 。每年要回學校充電 即使很忙,一年也應抽出一、二個星期的時間,到學校聽課;或是聽 5到10次的研討會,要嚴肅地做筆記,才能學到東西。學校是培養 一個人的求知心、習慣及思考能力的地方。一所好學校的定義是師資 好、設施好。我反而覺得這是其次;同學才是培養一個人思考、學習 的最大助力。有人4、50歲了,還喜歡說出自某某名校,我覺得奇 怪,他們把學校的那幾年當成生命的巔峰,其實他出了校門便已開始 走下坡路了。 -- 慢慢爬吧....... 總有一天變蝴蝶~~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ocean223.na.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