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2005.01.21  中國時報 走出生命力 Keep Walking五得主出爐 林倖妃/台北報導 「夢想不是口號,也是付諸行動的具體目標。」第二屆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計畫 公布得獎名單,朱學恆個人囊括一二五萬資助金及圓夢學堂,張平宜獨得一七五萬元一圓 創校夢。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感性說,得獎者展現的生命力,給社會更多奮鬥的 力量。 生產蘇格蘭威士忌知名品牌Johnnie Walker的帝亞吉歐公司,和時報文教基金會共同 主辦第二屆i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歷經五個月評選,從八○三件中選出五位,頒發 五七五萬夢想資助金;另有五人獲英國劍橋遊學課程圓夢學堂,朱學恆成為雙料得主。 帝亞吉歐董事長李其英重申,希望藉已舉辦兩年的資助計畫拋磚引玉,帶動其他企業 和團體加入,給全台灣有夢想的人多一個實現的機會。 奪得夢想資助金者為領導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程中文翻譯計畫的朱學恆、推動大陸 痲瘋村希望小學興建工程的張平宜、為出獄受刑人成立專攻繪畫的「新黃絲帶創作群」的 陳敏聲、推動原住民回復祖先名字的馬躍.比吼,以及挑戰全身癱瘓障礙,展開南太平洋 冒險之旅的啄木鳥音樂家林豪勳。 圓夢學堂獎項部分,朱學恆再度雀屏中選,另有立志成立珊瑚養殖農場的林大裕、要 出版《台灣口述歷史英文選》的李曉菁、發表《守護台灣生物多樣性》專書的鄭一青、以 架構部落遠距醫療網路系統為職志的唐德沛。 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細數第一屆得主追夢且執意實踐,第二屆更發揚光大, 本著對大我的深層關懷以及對夢想的堅持,鍥而不捨落實,展現對人的關懷和對土地的熱 愛,他們追求自我、挑戰不可能的精神就是逐夢的代表。 評審團代表監察委員馬以工指出,八百餘件參選作品由時報文教基金會篩選出一○二 件,再由評審逐一評選出進入決選的關鍵廿人。經過全天的簡報和討論,選出五位資助對 象,正巧是來自「天南地北、天涯海角」各領域,希望所有「遺珠」再接再厲。 時報文教基金會分析第二屆資助計畫認為,第一屆夢想資助計畫已確立模型,第二屆 不但延續強調創意,更凸顯社會公益和社會正義,對社會有激勵和貢獻。從得獎者身上看 到光明面,更有啟發作用,夢想家在創意之餘,堅持下去才是該計畫要發掘的力量。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3+112005012100045,00.html 2005.01.21  中國時報 五人五種夢 理念都一樣 林倖妃/台北報導 「我告訴家人,請給我十年時間,我要為痲瘋村內看不見的孩子建設希望的道路。」 一字一句出自要為大陸痲瘋村孩子興建希望學園的大愛媽媽張平宜;堅持知識開放分享的 朱學恆,比喻自己就像《魔戒》中的金靂,火爆又有所堅持;他們的夢想就像點燃的火種 ,透過夢想資助計畫成為熊熊烈火。 獲得夢想資助計畫獎助的五位得主各有擅場。原擔任記者的張平宜,四年前因緣際會 ,深入大陸偏遠的涼山地區痲瘋村採訪。原本以為會見到一群孤獨落寞的老人,卻意外看 到跟著痲瘋父母被流放,沒有身分證、無法受教育的孩子,從此投入全中國大陸第一所專 為痲瘋病人子女設立的「希望小學」。台灣的愛在當地生根,獲得的一百七十萬資助金將 為小朋友興建擁有涵蓋美術、音樂教室的教學樓。 因為翻譯《魔戒》一書獲得千萬版權費的朱學恆,除成立奇幻基金會外,並在美國麻 省理工學院去年透過網路公開「開放式課程」,讓大眾分享該校的教材與經驗。為協助使 用華語國家可以更迅速、方便接觸知識,他號召全球十四個國家地區的上千名義工翻譯成 中文,以打破知識的貧富差距,透過資助將可更為快捷達到他的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所有原住民能夠回歸傳承千年民族生命的名字。」馬躍.比吼 有感於原住民姓名條例通過後,恢復祖先名字的人比稀有的黑面琵鷺還少,決心在內政部 今年七月換發身分證前,以夢想資助金拍攝《說名字》廣告短片,鼓勵恢復傳統姓名,接 納自己也讓社會接納他們。 有啄木鳥音樂家之稱的林豪勳,因為全身癱瘓無法行動,仰仗一隻竹棒在電腦上一鍵 一鍵地完成卑南族古老歌謠。不忘幼年對海洋的夢想,他要透過資助計畫完成乘風破浪的 希望,展開橫渡南太平洋的冒險之旅,藉著和南太平洋的原住民交流,將永恆的樂音散播 到全世界。 受邀進入台北監獄指導受刑人繪畫的陳敏聲,七年來深刻感受到藝術在受刑人身上所 發揮力量,從繪畫中學到慈悲以及內心的寧靜,看世界的眼光也從此不同,讓他興起成立 「新黃絲帶創作群」,引領他們找到重返社會的溫暖道路,藝術家繪畫是本分,但若能以 人為畫布,幫助受刑人重返社會,成為他一生的夢想。 2005.01.21  中國時報 跨出第一步 獻上甜美果實 林倖妃/台北報導 第二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昨晚頒獎,第一屆得主以推骨牌方式將棒子交給第 二屆獲資助者。在主辦單位精心設計下,由台灣專門收治痲瘋病患的樂生療養院故院長陳 宗鎣夫人余宗玲,頒獎給為大陸痲瘋病患子女奮鬥的張平宜,充分展現代代傳承的台灣生 命力。 夢想資助計畫歷經五個月遴選,昨天正式對外公佈九位得主。頒獎典禮上,第一屆資 助者展出夢想的「甜美果實」:林麗芳完成拍攝印度小喇嘛的紀錄片;尤瑪.達陸完成泰 雅族耆老的傳統編織口述紀錄;執著為台灣建立空拍紀錄的齊柏林在去年七二水災時,為 台灣地貌留下珍貴的空拍照。 這些已在成就自我夢想中跨出第一步的夢想家,昨天將棒子交給第二屆得主。時報文 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感動地說,Keep Walking的精神就是不斷往前走,延續到今年有很 多的夢想已經實踐,但還有更多逐夢者在追夢。透過一代傳一代,讓大眾看到代代相傳的 台灣生命力。 典禮中最特別的是,為彰顯代代相傳的逐夢精神,主辦單位安排國內專門收治痲瘋病 患的樂生療養院,已故院長陳宗鎣之夫人余宗玲,以九十二歲高齡現身頒獎給張平宜。余 宗玲夫婦代表的是在台灣痲瘋醫療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逐夢者」,也將堅持的精神傳給 同樣為痲瘋病患奮鬥的張平宜。 前教育部長黃榮村頒給堅持知識共享的朱學恆,東華大學教授孫大川頒獎給堅持原住 民正名馬躍.比吼,第一屆得主立志建立台灣山區救難系統的歐陽台生將薪火傳承給為出 獄受刑人努力的陳敏聲,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簡靜惠則將棒子交給要去南太平洋 探險的啄木鳥音樂家林豪勳,讓夢想也能Keep Walking。 -- 不必要求完美,只要開始。。。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211-74-225-11.adsl.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