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sttmountai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metimes 信箱]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崔媽媽), 看板: sccid 標 題: [轉載]夏鑄九--國際廣場?民萃主義的墓誌銘!(未刪版) 發信站: 中山計中和煦南風 (Sat Mar 7 02:59:44 1998) 國際廣場?民萃主義的墓誌銘! 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教授)   在今年二月五日報紙的廣告版裡出現一則「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 管理處公告」的競圖啟事,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由市府所設定的「國際廣 場」目標下,開放專業人士競逐市民主義目標下的首度產品,領表日期只有短短 十四天,而參選文件必須在三月底送至市府園藝科。難道作品已經預先定做完成 了?競圖只是完成合法手續?這是台灣官僚權力與文化之惡質再現?   一年前的今天(一九九七年三月三日),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許多幾乎 是台北市最貧窮孤苦的老人(這不是指攤商,也非店家。)在連老相片都來不及 帶走的倉皇情形下,像逃難似的離開四、五十年居住的家園。今天,市府搬來草 花,動員解說系統,將台灣再次當成做秀場所。在市府急就章式的「簡易綠地」 上只留著殖民時期的總督的紀念文,明石鳥居被搬到新公園與老火車頭作伴,荒 謬的歷史留下了日本總督府死亡的殘骸,卻抹滅了三千人居住的歷史痕跡,今天 台灣社會努力建構的「社區共同體」之既有網絡卻被推土機硬生生地摧毀了。 公園確是市民所需,無人反對建公園。當初參與抗爭的專業者不過呼籲市府 在根本還沒有公園設計的規劃下,何不給予當地居民多一點的時間,安排未來的 家。這是「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反對市府推土機聯盟」與台大城鄉所師生 一致期望的。然而陳市長卻執意而行,非要像驅趕傳染病似地在農曆春節期間拆 散四、五十年的生活網絡。在拆遷的前二十一天,社會局才進入預定地做查訪, 在居民還來不欣賞市府的元宵花燈節慶時,就被迫家破人逃。社會局所認定的三 百零四戶中低收入戶,也只能安置九十四戶,餘者流落在都市偏遠的角落,或者 遠至他鄉,成為看不見的市民。同時失去工作與家園的他們,令許多居民都面臨 調適問題,特別是老人們的孤單與失去照顧。拆遷不久之後,全景工作室所拍攝 當地的紀錄片「陳才根的鄰居們」的主角群中,一位若生長在太平年代肯定是個 文藝青年的王琴春老先生,在廣慈博愛院過世。而在附近租屋靠製匾為生的老 人,則因為鄰居的歧視,被迫搬了三次家。唐太太因為一直無法適應,孝順的女 兒放棄工作機會,她們從康樂里搬到士林、又搬到中和,現在已經失去聯絡。劉 太太住進中華路的平宅裡,從上樓的那天起,就未下過樓。這樣的故事只怕我們 無能去繼續關心。 台北市新浮現的規劃模型是第三世界民萃主義下奇魅型領袖善玩的遊戲。透 過市民主義「口號」和生硬的官僚的作業模式,閹割了市民主義寓意之後的城市 改革動力。十四、十五號公園的例子正是如此,市府巧妙地透過綠色意識形態的 操弄轉而主導了市民意識,成就了中收入階級為根基的都市領導權。摧動領導權 的權力集團在第三世界國家的面貌皆相似:由斷然同意民眾的要求開始,在爭取 大多數的同意後,犧牲少數。而被多數市民不自覺所支撐都市領導權則反過來壓 迫性地收編市民運動的果實:社區動員變成可以兌換社區環境改造計劃的經費; 按照「台北市違章建築公共設施補償辦法」明文辦理的規定可以說成十四、十五 號公園是特例優待;簡言之:政治邏輯粗暴地主宰了一切。 最近中山國中的停車場則又是一例,市府原本不顧居民的反對,執意要興建 地下停車場,自從陳市長宣布要競選連任後,隨即不顧包商的索賠立即停止工程 ,因為選舉幕僚知道,中山國中社區的幾千票攸關大局。留下做為技術官僚的, 對政治不明究裡的交通局長、處長和專家一臉茫然。 這種事沒完沒了,最近,因復興南路宵夜店帶出來的停車場市場利潤,造就 了龍陣公園私營地下停車場計畫。由於這個粗糙的計畫將把既有公園裡成蔭多年 的喬木摧毀,遂引發了周圍居民反彈。這種因交通問題與公園需要而產生抗爭的 都市社會運動,勢將形成年底市長選舉的壓力。民萃主義者將會狡獪地照單全收 ,然而,拉丁美洲的歷史告訴我們,只要草根市民進一步要求實現,民萃主義就 會跳票,而台灣的社會就會成熟。 隨著民萃主義政治邏輯起舞的規劃模型,技術專家不過是張背書的保險單, 充其量在釀成大禍時減少損失,社會局與交通局都是好例子。因此,十四、十五 號公園的「國際廣場」只會是一座埋葬市民主義的墓誌銘,無論是遠道而來的國 際評審,或是參與競圖的國外專家,參與的其實是一場不光榮的贏者謀略。反觀 ,去年1112勞工秋鬥時,反抗的力量已塗抹上絕佳的意義暗示,正如當時報上所 載:「國際勞工公園」是個充滿智慧的途徑之一,「國際歌」的「國際」才不是 在經濟全球化衝擊下補償台灣外交挫折感的象徵性補償──「國際城市」。遊行 中的工人、婦女、弱勢居民的團結行動使得城市充滿生機,也說明了真正的市民 主義所需要的寬廣氣度與草根力量。十四、十五號公園的過程與結果也可以投射 如此的視野:公園的設計應擴大參與至市民層面,一方面結合社區力量重新發展 都市地景的在使用與文化再現上的活潑潛力,另一方面,透過設計也可保留台北 都市早期發展「窳陋」的歷史痕跡,接納與承載原居民喃喃傾訴的積怨,療傷止 痛。這對比的是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內由專家們競逐高額的設計費、工程費與浮 誇台北的國際味。這種另類視野除了在設計層次要比任何一種專家參與都更能表 現文化的豐盛性外,更可結合市民意識的動員,為進步的市民城市挑戰民萃主義 城市,向全球證明台北身世「品味」的一張世界文憑。 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教授) (刪節六百餘字刊登於《中國時報》,1988年3月4日;原文將刊載於《空間》雜誌。) --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 From: h234.s129.ts31.hinet.net